故乡的记忆诗歌

发布时间: 2025-07-10 13:21:45

故乡的记忆诗歌

有一只鸟在窗外鸣唱

这是来自故乡的讯息

自从十六岁离开那个小小的村庄

岁月就在脸上一天天变老

儿时的玩伴渐渐离去

那是关中平原上的一个小村

没有河流没有山谷没有喧嚣

没有大棚没有果园没有工厂

唯有小麦的清香和玉米织成的

青纱帐

将离别的思念带进睡梦中的故乡

梦中仍然是儿时的村庄

往事如烟云般飘散

故乡的黎明却时常浮现在眼前

那是雪花飘落的黎明

连声犬吠打破夜的沉静

土坯房歪斜的窗户上透出昏暗

的灯光

催促孩子上学的声音此起彼伏

厚重的棉衣棉裤带着炕头的温热

套在身上跟着兄弟姐妹去上学

在漫天的飞雪中走过湿滑的乡间土路

书包垫在**下滑过一段土坡

冻得黑红的手指擦一擦嘴唇上的鼻涕

呼喊着打着雪仗连蹦带跳到小学门口

校园的钟声敲破黎明

稚嫩的歌声穿过风雪

故乡的记忆只有这一路的欢腾

回不去的故乡渐行渐远

亲人的背影在脑海里千回百转

故乡的记忆只在犬吠的黎明

拓展阅读

1、思念集锦

除夜有怀

[唐] 崔涂

迢递三巴路,羁危万里身。

乱山残雪夜,孤烛异春。

渐与骨肉远,转于僮仆亲。

那堪正漂泊,明日岁华新。

题稚川山水

[唐] 戴叔伦

松下茅亭五月凉,汀沙云树晚苍苍。

行人无限秋风思,隔水青山似

阁夜

[唐] 杜甫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依依漫寂寥。

日暮

[唐] 杜甫

牛羊下来久,各已闭柴门。

风月自清夜,江山非园。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

头白灯明里,何须花烬繁。

怀古迹五首

[唐] 杜甫

支离东北风尘际,漂泊西南天地间。

三峡楼台淹日月,五溪衣服共云山。

羯胡事主终无赖,词客哀时且未还。

庾信平生最萧瑟,暮年赋动江关。

摇落深知宋玉悲,风流儒雅亦吾师。

怅望千秋一洒泪,萧条异代不同时。

江山宅空文藻,云雨荒台岂梦思。

最是楚宫俱泯灭,舟人指点到今疑。

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

一去紫台连朔漠,独留青冢向黄昏。

画图省识春风面,环佩空归月夜魂。

千载琵琶作胡语,分明怨恨曲中论。

蜀主窥吴幸三峡,崩年亦在永安宫。

翠华想像空山里,玉殿虚无野寺中。

古庙杉松巢水鹤,岁时伏腊走村翁。

武侯祠屋常邻近,一体君臣祭祀同。

诸葛大名垂宇宙,宗臣遗像肃清高。

三分割据纡筹策,万古云霄一羽毛。

伯仲之间见伊吕,指挥若定失萧曹。

福移汉祚难恢复,志决身歼军务劳。

月夜舍弟

[唐] 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

露从今夜白,月是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

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旅宿

[唐] 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

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

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晚春江晴寄友人

[唐] 韩琮

晚日低霞绮,晴山远画眉。

春青河畔草,不是望时。

春夜洛城闻笛

[唐] 李白

谁家玉笛暗飞声,散入春风满洛城。

此夜曲中闻折柳,何人不起园情。

关山月

[唐] 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2、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译文

《寒食》一描摹出了寒食节时浓郁绚烂的春景,以及皇室的雍容恩宠、王侯的富贵娴雅,不仅再现了唐时的节日习俗,也呈现出一派承平景象。同时也流露出作者对现实的不满和对权贵们的讽刺。《迢迢牵牛星》是产生于汉代的一首文人五言,是《古十九首》之一。此借神话传说中牛郎、织女被银河阻隔而不得会面的悲剧,抒发了女子离别相思之情,写出了人间夫妻不得团聚的悲哀。字里行间,蕴藏着一定的不满和反抗意识。《十五夜望月》每两句为一层意思,分别写中秋月色和望月怀人的心情,展现了一幅寂寥、冷清、沉静的中秋月夜图,渲染了一种清幽寂静、凄凉的气氛,表达了作者中秋望月思远,想念好友的情感。此以写景起,以抒情结,想象丰美,韵味无穷。

多音字:

处:ch办事处 chǔ处理

相:xiāng相处 xing相貌

传:chun (传说)zhun(传

脉:mi(山脉)(m(脉脉)

纤:xiān(纤维)qin(纤夫)

3、六年级下册第3课古三首迢迢牵牛星课堂笔译文

1.千锤万凿出深山,烈火焚烧若等闲。

首句千锤万凿出深山是形容开采石灰石很不容易。次句烈火焚烧若等闲。烈火焚烧,当然是指烧炼石灰石。加若等闲三字,又使人感到不仅是在写烧炼石灰石,它似乎还象征着志士仁人无论面临着怎样严峻的考验,都从容不迫,视若等闲。

2.粉骨碎身浑不怕,要留清白在人间。

粉身碎骨极形象地写出将石灰石烧成石灰粉,而全不怕三字又使我们联想到其中可能寓有不怕牺牲的精神。至于最后一句要留清白在人间,更是作者在直抒情怀,立志要做纯洁清白的人。

于谦*廉洁正直,曾平反冤狱,救灾赈荒,深受百姓爱戴。明英宗时,瓦剌入侵,英宗被俘。于谦议立景帝,亲自率兵固守北京,击退瓦剌,使人民免遭蒙古贵族再次野蛮统治。但英宗复辟后却以谋逆罪诬杀了这位民族英雄。这首《石灰吟》可以说是于谦生平和人格的真实写照。

点击查看更多故乡的记忆诗歌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qlj.top/articles/1939.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