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岸杂文随笔

发布时间: 2025-07-14 23:26:23

彼岸杂文随笔

版权归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转载请联系作者。

2017年6月6日,西雅图宜人的初夏正在悄然展开,明亮的天色也因为这个城市的高纬度而重新变得漫长。这原本是看起来再寻常不过的一个晚上。三位异乡人酒足饭饱,正有一搭没一搭的聊着天压着马路。行至某个绿灯前,才各自散去于不同的方向。

直到回家时我才品到另外的趣味。这也是即将生活于三片大陆的三个人呢 —— 同在上海画过PPT,同在商校学过十八般稀松武艺,又在同一年来到西雅图捣起了同一家公司的浆糊 —— 却在命运的要求下作出不同的应答。

朋友开玩笑地送了个haiku给我,人生就如/一叶扁舟/不知驶向何方

还记得在十八岁的时候,我曾憧憬着四海为家的人生。那一年迎难而上转去学CS的原因之一,也是觉得“hello world”这样国际化的语言,真的很适合承担一个四海为生的梦。然后设想的事情以另一种相似的形式发生,也开始认识到人越长大,把自己从一个城市连根拔起所需要的勇气也在成倍的叠加。离别在即,我如一个绝症患者般把bucket list列得越来越长,也因为指日可待的离期而重新定义所有的选择,大至如何对待一人一事,小至再*几多卫生纸。

离去固然令人不舍,但好在我所拥有过的诸多天真幻想里,从来没有一个美国梦。喜爱的密林探险也不会因为离开美国而终止,相反,海的彼岸所等待我的大概是同一游戏的升级关卡。心中有的是七分忐忑,两分期待,还有想到搬家租房又要重新来过的一分懒。不过,还是发自内心地感谢在美国的这三年。若不是在这儿见识到世界另一番的景象,种种新的可能性,我或许未有机会转而向内心的深处,探索到不同的成色和力量。

至于彼岸,从北京到东京的决定,说来也真是一念之差。我也因此开始幻想,这些年很多的一念之差之外,自己的生活又可以如何异样的展开,有怎样迥异的境况与心情。在这些类似于《罗拉快跑》中的影像里,个人与选择之间类似于鸡和蛋的关系也开始令我着迷:在那些特定的时间点,究竟是哪些特质在推动着一个人的选择,又是哪些选择真正定义和塑造了一个人的存在。身体里好像有蛰伏的小精灵,它们与我的灵魂平日里相安无事,只在关键时刻跑出来兴风作浪。

好奇于这些年的雪泥鸿爪,跑去了校内日志考古,发现这些年来自己所追求的东西真的还蛮专一的,譬如开放的心态,健康的执念,浓厚的勇气与自由的灵魂。来美国后,更加确信个人有个人的福祉,也开始希望自己所做的小小的事情,可以有机会给他人以积极的触动 - 如同你认识了一个有趣的人,使用了一个好的产品,或者喝到一杯美味的苹果酒,而在心头产生的微热的惊喜。

我完全无从得知,在东京等待我的会是什么。大概会有很多的鱼吧,迎合着包装在自己人类外表下的一颗猫心。

你好呀,东京。喵喵。

拓展阅读

1、谈生活

下午在看电视的时候,晓璇打电话给我,约我晚上见面,我毫不犹豫的答应了,因为,我想她了,我的姐们,好久没见了,老板就是老板,大忙人一个,呵……

先介绍一下我的姐们,姓董,名晓璇,初一同学,初二就缀学,不过,我们的友谊并不因为她的缀学而结束,相反的,当她缀学后,我们时常写信,同样在一个城市,我们仍通信,那时候,并不是没有手机,也不是没有电话,就只是特别喜欢写信,更加喜欢收信,把信寄出去的那一刻,心里是充满期待的,在期待中学习,在等待中思念,呵……因为她姓董,于是在班上有很多同学管她喊“董事长”,那时,感觉很滑稽,很可爱,现在,是老板级别啦。呵呵呵。

前段时间,突然心血来潮,把五年前的信拿出来阅读,整整一鞋盒的信,意一抽,就抽到董事长的信,那是读初二的时候,看着信里的内容,我傻傻地笑了起来,一开始是微笑,是淡淡的微笑,后来,越看下去,我忍不住狂笑起来,笑得很小孩,仿佛回到了五年前的那个时候,多么青涩,多么幼稚,多么可爱。着她信里的内容,使我回想起十五岁那年。

那年夏天,我对别班一男生特有好感,在上课的时候总是忍不住把眼睛往窗外瞄去,总期待能够偷偷瞄他一眼,年少的心,装满心事……印象最深刻的是,有一天,在上英语课,是个年近40的男老师,特别严格,特别凶,可我不怕他,我照样时不时地把眼睛往窗外望去,突然他出现在我的视线里,我怎么也想不到会突然看到他,他又不是上体育课,坏学生一个,又出来偷懒了吧,正当我美滋滋地陶醉在我的世界中时,旁边同桌拉扯着我的衣角,我不耐烦的说“别动我。”我仍陶醉着……突然老师洪亮的声音在耳边响起,OH,NO!!被发现了……我马上收回我的双眼,可老师并不打算放过我,他说“外面有那么好看吗?连上课都在看,我在讲新内容也不听,真是的。”教室……顿时静得连蚊子的声音都听到了,我的头,已经低得不能再低了,就要和亲爱的桌面亲亲了,呵……这是印象最深刻的事啦。前段时间,在大街上,我貌似又看到这个男生,可我们只是匆匆地擦肩而过,谁也没有叫住谁,就这样,休一声,过去了。正如我的青春,休一声……就已经过去了。

姐们的信里,就教我如何把男生泡到手,看得我,忍不住狂笑起来,回想起初中的时候,真的很幼稚,很天真,很单纯,小小的心里,装着一个人,整个夏天都是那样的快乐,那样的幸福,那样的有滋有味。呵呵呵。

晚上,见到姐们,心情好得无法用字来表达,看着她一脸幸福*的模样,我就知道,我这已结婚的姐们,小日子过得滋润,过得快乐,过得幸福。当我们坐在M记里聊天的时候,我注意到她小小的手指上戴着两枚戒指,一金一银,还有金手链,银项链,也许她擦觉到我注视的眼神,忙解释道“戒指我老公送的,手链我老妹送的,项链我自己买的。”我呵呵笑地望着她说“都很漂亮,很适合你,*眼光真好!这手链,好看。”她听完我说的话,呵呵直笑。她是我所有同学中,第一个结婚的人。知道她过得很好,心里总算放心了。因为她的婚姻,可以说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这代价,我就不多说了,过得好就好了。可当她问我过得如何时,我真是一言难尽,不过我笑着对她说“我很好”。是的,我很好,有空时写写字,看看书,上上网,就已经感觉很好了,至于工作,我对上班两个字仍是不能接受,仍是无法理解!而我也仍不知道自己到底想从事什么行业,能不想就先不想那么多了,我相信,等我找到明确的目标时,我就会活跃起来,为我的目标,而奋斗,而努力。

手拉着手,走在繁荣的街道上,姐们说“上下九这里,比北京路热闹多了。”我望了来来往往的人群,说“是啊,比北京路热闹多了。”天河城,北京路,上下九,这三个地方,在广州,算是出名的了,我对这三个地方,各有各的感觉。

先说天河城吧,天河城,我最喜欢的地方,只有去到那里,我才有冲劲的动力,我才有那股想工作,想赚钱的想法,为什么呢?因为那里的物品,衣服,首饰都是贵得无话可说,而只有走在那条繁华得不能再繁华的街上时,我才会感觉这社会在进步,我们更加需要努力地生活,我喜欢天河城,因为那里有贵族的味道,即使我是个非常普通的人。再来就是北京路,虽然没有天河城那么繁华,但也是个很有味道的地方,这味道,我说不出了,没有一间店,全都是名店,……比不上天河城,但比上下九好得多了。最后是上下九,人多,复,什么样的人都有,什么样的店也有,近年来,已经变化得跟北京路差不多了,不过就是有太多的店,那些人,也没有在北京路,天河城见到的好。如果要用什么特别的字眼来表示,那就是,天河城是上流地方,北京路是中流,上下九是*。呵……我只是说这地方,可不是说人哦。呵呵呵。所以说,我最喜欢天河城,去到那里,人都精神多了。心情自然好。在天河城车站,我和小白拉拉手指,打勾勾,约定好,以后,工作了,一发工资就到天河城来砸钱,感受这时刻进步的社会,我们才更有动力,努力,奋斗。

和姐们分手,走在去往回家的车站,我的脚步,是那样的轻盈,我的心情,是那样的愉快。独自一人,享受夜晚的轻风,是那么地舒服,云淡风轻。呵呵呵。

2、读书谈读书

读书之奇妙,享受读书之润泽光华,感知艰难人生之深邃智慧,迷茫惆怅之柳暗花明。人生,如履薄冰,如梦亦如幻,旦夕祸福相依,悲喜荣辱相。要想使我们的人生多一份厚重,积淀,要想使我们的思想时泛着智识的涟漪,多读书吧,它能让我们在仰望星空的同时,感受到穹苍的寂寥,“吾心世界之外,还有宇宙的存在”。

读书能使人睿智。

人从呱呱坠地之日起,就在摸索着认识我们周遭的一切。人、环境、社会,碰壁是必然的,因为世界开始并不接纳我们,甚至是排斥一个陌生的生命的闯入。当我们渐渐熟悉了社会的规则和秩序,经验告诉我们,如何融入群体,求得社会和人们的认同。这个经验有阅历的积累,更重要的是从知识传承中得到启发。读书吧,它让我们从懵懂走向成熟,它是我们认识世界,认识自我的捷径。它能让你变得睿智,从容应对生活发生的一切。再姣好的容颜也会皱纹累累,再美好的青春也会转瞬即逝,再显赫的名声地位也会成为*的玩物,再富可敌国的财富也会在一夜之间消融殆尽。而从读书中获得的睿智和从容,绝不会被掠夺,不会被风雨岁月熏浸,它将伴你至生命的尽头,愈是沧桑,愈是深邃,愈是光华闪烁。

读书能让人看到自己的“背脊”。

人之所以虚妄,骄横,对人恶语相向,走不出“吾心之世界”,认不清真善,更认不清自我,很重要的原因就是书读太少。把“小我”无限放大,时时总把自我凌驾于别人之上,这样在潜意识里他总认为自己比别人聪明,自己的认知总高人一等。长此以往,自我意识膨胀,骄横,虚妄,自身的弱点被掩饰,人生的成长畸形,严重的人性扭曲。多读书吧,“最灵敏的人也看不到自己的背脊。”如果我们的心智被膨胀的自我认知填满,而不去修正,通过读书去发现“背脊”缺陷,那人生无疑一场悲剧。因为书籍就是一面镜子,智慧的光辉闪跃,让我们认清真实的自己,让我们变得谦和儒雅,海纳百川,心气顺畅,人生自有一种海阔天空的境界。

读书能让人思想沉淀。

我们为什么会浮躁?为什么我们会感到生命的虚空?我们,一天又一天的庸碌,生活为什么显得如此苍白和空洞?激情正一点点流逝,我们那点可怜的自尊为什么也难有一寸荫蔽?读书吧,不管世界如何风吹跌宕,我们得有人生的矜持。“他强由他强,清风拂山冈;他横任他横,明月照大江。”我固守本元,无为而无不为,让我们的幽深的心灵庄园,有思想作伴,不作行尸走肉耳!我思故我在,思从何来?读书吧,思想就在那充满哲思的字里行间,就在那荡气回肠的凄美言谈。让我们走出生命的虚空,走出迷茫和惆怅,走出苍白,走出人生的华美铿锵。

读书能让人生充盈。

有人活一百年,有人折寿一半,生命的价值我们该如何折算?“白了少年头,空悲切。”悲切什么?“八千里路云和月”,我们对于世界,其实就是一匆匆过客。“夕阳无限好,只是近黄昏。”当人生的黄昏我们再来欣赏,沿途的阴晴圆缺,或许遗憾,或许磋叹,不是岁月无情,而是我们仅仅把自己当作了世界的过客。读书吧,“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你从书中吸取生命新陈代谢的养分,生命亦能跳出三界轮回,无梦无幻,你真实地存在着—充盈的生命和人生。遗憾什么,磋叹什么,你清醒而充实地活过。

读书的境界,就是人生的境界。人生的境界,决定你活得有多高,望得有多远,存在有多久!

3、谈:如此读书“三境界”!

近代学者王国维(1887——1927)在《人间词话。二六》说:“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经过三种之境界:‘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此第一境也。‘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此第二境也。‘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此第三境也。”

说得很清楚,是“古今之成大事业、大学问者”必须经过的“三境界”,即三个阶段,其实是搞研究、搞创作或创造发明必经的三个阶段,有人说是读书“三境界”也靠谱。如何理解这“三境界”呢?

简言之,即:

1,就你所要研究、写作的专题(课题、项目)收集资料,积累素材,尽可能各个方面都要想到,务求详尽;

2,实事求是,去伪存真,抽丝剥茧,理清头绪,选定视觉,驳斥立论,猜想假说,证实推翻,往复循环,喜悦与苦闷不断交替,绝望甚至崩溃;

3,茅塞顿开,豁然开朗。新的征程,新的苦闷新的突破,周而复始无穷尽。

假定你要研究杜甫,以此为例细说之。

一,“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首先,要能独处。亲友邀你打麻将、逛街、唱歌、跳舞、看戏、旅游等等热闹的活动,尽可能不参加或少参加;其次,站得高,看得远,尽可能多地收集、占有你所研究的这个课题的有关资料。要研究杜甫,最低限度得有下列资料:《全唐诗》,仇兆鳌《杜诗详注》。杜诗内容极为丰富,艺术成就极高,为历代所重视,注家蜂起,有“千家注杜”之说。清代的仇兆鳌花费20年时间,搜集各家注本,辑为《杜诗详注》,资料极为详尽;杨抡《杜诗镜铨》,浦起龙《读杜心解》,《历代诗话。》,《历代诗话考索》,《清诗话》;现当代研究专家的重要专著至少有十几种;港台与海外研究专家的专著;单篇的研究论不计其数,能找到多少算多少;西方学理论与批评之代表性著作;另外,英语、日语、德语中的研究专著与论,如果你一种都不能读,至少应搞到其摘要,请人译成中。你还得有研究献索引等等工具书。在今天,你还得熟悉相关的网站资源,不仅仅是研究杜诗、唐诗的、中国古代学的、还应包括中国化与社会的;当然还应包括港台与海外相关网站,因为每天都有大量的新论出世,你有可能遇到对你至关重要的新信息。因此,每天早上的第一件事,就是浏览相关网站!尽管如此,这还是可能没有达到“望尽天涯路”的要求,只能尽力而为吧!

二“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你天天从早到晚研读这些资料,首先是读熟《杜诗详注》,即使是“详注”,语言与内容方面难解处还是有很多,方法虽然有,但需下功夫,需与其他注本相互参照,相互印证,还常常涉及到先秦至清代的大量作家、作品、其他领域的相关著作;你常有新收获,惊喜不断,但你很快在那些研究专著或论中发现,别人早有类似的论述,且即透彻又严密!于是你再次研读那些专著与论,找到了一些破绽,甚至谬误,你便以此为题写论,写到中途,你便会发觉自己的论证苍白,前贤之所以到此为止是有原因的。甚至有的论著立论公允,论证严密,每一句叙述,每一句评语都有依据,严谨准确,恰到好处,要改动一个字都很不容易!这才体会到“板凳要坐十年冷,章不写一句空!”真非虚言!你只得继续深入探究。你突然觉得又有新收获:那些专著与论都是基于语言学、艺学的视角,如果从社会学、经济学或心理学的视角呢?以新的视角来观察、分析肯定能得出新的成果。你选定了新方向,才发现自己在这个学科功力远远不够,又必须下功夫夯实新的学科!你只恨时间过得太快,于是废寝忘食,“焚膏油以继晷,恒兀兀以穷年”;在此期间,你又学了上述外语中的一种或两种,可直接查阅外献了;就这样,你读了至少十年甚至二十年,“年未满四十而视茫茫,齿摇摇,发苍苍”,腰围自然比以前小了不少,但你又有了不少心得,有了不少新发现,有了不少新观点,有了不少新的假说,但又还是朦朦胧胧的,要把它清除完整地表达,它的起因、特征、萌芽、发展的几个阶段、结果、对后世的影响等,又还不太清除,还缺几个链条,或者缺一个关键的链条;有些结论还不太站得住脚,还需要有献支撑;或刚有了些新观点,却发现有新的论已经提出并论证了那些观点。明明已接近目标,突然又冒出一座大山横在面前,且险峻无比,无处可攀!因此你非常苦闷。新发现的喜悦与想不通的苦闷常交织在一起。这种苦闷有时要到绝望甚至崩溃的边缘!但你的苦闷是黎明前的黑暗,是躁动中的婴儿!因此,值得!

三,“众里寻她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

你拼命地在经典献、大量新的研究论里找依据,找有没有类似的说法,虽然找到了一些,但你都不满意,你都快绝望了,干脆暂时放下,听听音乐,跳跳舞,唱唱歌,翻翻闲书,甚至其他领域的专著,甚至自然科学书籍,也去打打麻将,出席饭局;有一天,别人闲谈时讲了一个故事中的某句话,或那本书的一句话,或一条新闻,或看到某个自然现象,突然,如电光石火,你茅塞顿开,“就是它”!你欣喜若狂,这就是那个切入点,这就是那个关键的链条!于是豁然开朗,一通百通!于是赶紧跑回书房,奋疾书,深怕有别人抢先发表了类似的论。就这样,一个又一个的问题不断得到解决。

这三个阶段并非截然不同,有时是交织在一起的,尤其是第二、第三个阶段。要是真的能这样做,必有成果,或大或小;若机缘巧合,鬼使神差,还有可能开创一个学派,你就是创派祖师!该学派的学术传统还会承续几代人!

各个领域或许该如此,有些领域还需要实地调查,不断实验等等。

未经历这“三境界”,绝不可能有像样的成果;反之,则未必!

这“三境界”与“见山是山,见水是水”——“见山不是山,见水不是水”——“见山是山,见水是水”异曲同工!

若问,不选那么大的题目呢?答曰:仍有这三个阶段,只是时间之长短,苦闷之轻重,成果之大小不同而已。很多人往往在第二个阶段因绝望而放弃了!

因此,有人说:

成功者绝不放弃,放弃者绝不成功!

你觉得有道理吗?

2011.01.04

点击查看更多彼岸杂文随笔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26002.html

热门阅读

  1. 小学语文《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2. 201年鸡年新年祝福语大全
  3. 第二周护旗手自我介绍
  4. 五月一日劳动节的祝福语
  5. 描写冬天下雪的句子精选50句
  6. 刚愎自用的意思和造句
  7. 《梦的尽头》的读后感
  8. 幼儿教师转正述职报告
  9. 父亲节快乐祝福语短信
  10. 包含数字的诗句
  11. 七夕情人节微信祝福语
  12. 关于市丸银的语录
  13. 2016年猴年春节短信祝福语大全
  14. 校园十月广播稿范文
  15. 《道德与法治》教学设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