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5 11:35:19

小学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

一、看图导入,板书揭题

打开课本,翻到第1 页,看看上面的图中是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好! 今天我也来给同学们讲-- 讲修改作文的问题。( 板书:文章不厌百回改)

二、理解“文章不厌百回改”的意思

1、齐读。

2、提示“厌”、“百”的意思。

厌:满足。百:这里是虚指,表示多次、反复的意思。

3、学生试说句意。

4、明确句意:文章写好了,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

5、过渡:为什么说文章要经过反复修改才能成为好文章呢?

三、出示小资料

抗美援朝战争中,部队作家魏巍随志愿军战士来到朝鲜。在朝鲜战场上,他每天都被志愿军战士的英雄事迹感动着。于是,他写了一篇文章来歌颂志愿军战土。在初稿中,他选用了二十多个感人事迹,后来,他对初稿进行了反复修改,删去了许多内容,最后只选取了三个事例,分别从**英雄主义、爱国主义、国际主义这三个方面来歌颂志愿军战士。文章改短了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就是有名的文章《谁是最可爱的人》。

2、教师指点:魏巍最初选取了二十多个事例,当然都很感人;但由于事例太多,读者反而会印象不深、所以他要反复修改,修改的结果,长的变短,却更加精炼,更加感人,这正说明了“好文章是改出来”的道理。

3、讨论:作家写作要修改,我们小学生写作要不要修改呢?( 生答:更应该) 为什么呢?

教师指点:我们小学生学习写作的时间不长,作文当然不可能一次就写得尽善尽美,当中必然存在这样那样的缺陷,必须进行反复修改。

四、继续观察第1 页下面的图

1、图上是谁?他们在干什么?是怎么做的?

2、图上同学们修改作文时有哪些习惯值得我们学习?

五、学习修改作文的方法

1、我们写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程序:先通读全文,再逐段逐句边读原文边修改。

2、发现需要修改的地方应该怎么做?

明确修改方法:用修改符号修改。

六、观察第1 页的插图,学习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作文

1、教师提示:这是一位小学生的作文《小花猫》的一部分。文章写好后,他在上面作了修改。

2、请同学们读一读这段文字,看看里面修改了几处,是怎样修改的。

3、请同学们一句一句地读,先读修改以前的。再读修改以后的。想一想:小作者为什么这样修改?

4、刚才我们看了小作者的修改,想一想:我们自己修改作文的时候应该从哪些方面来考虑呢?

5、你从小作者的修改中学到了哪些修改符号?你还知道哪些修改符号?

6、运用修改符号修改好作文后应该怎么办?

七、课堂总结

1、同学们打好作文草稿后应该怎么做?

2、总结谈话:学会修改作文不仅是一种知识,而且是一种很重要的学习习惯。学会修改作文,养成修改作文的习惯,对提高自己的语文水平和语文能力会有很大的帮助。

拓展阅读

1、苏

材说明:

池》是一首七言绝句,作者是南宋著名诗人杨万里。

在这首诗里,诗人以清新活泼的言描写了初夏荷花池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景物由衷的热爱。

这首诗作者运用丰富新颖的想像和拟人的手法,细腻地描写了自然景物的特征和变化,你看:一股泉水缓缓地、心翼翼悄无声息地流出泉眼,在斜阳的照射下,清晰可见。阳光透过池畔的绿树,将树阴投入水面,阴阳交错明暗斑驳。像是泉水很爱惜风和日丽的美景色。泉水的细流汇成了池,昨日还平静的水面上,今天就长出了尖尖的、还包卷着的嫩荷叶,并吸引着可爱的蜻蜓飞来嬉戏。《池》是一首描写初夏池塘美丽景色的、清新的品,朴实的言展示了初夏的明媚风光,一切是那样的细,那样的柔,那样的富有情意,行行是诗,句句如画,自然朴实,真切感人。

作者杨万里(1127~1206),字廷秀,自号诚斋野客,吉水南溪(今吉水县黄桥乡湴塘村)人。南宋杰出的诗人,与陆游、范成大、尤袤齐名,被后人推为“南宋四大家”。

杨万里著作甚丰,相传有诗2万余首,现存诗4200余首。是我国古代写诗最多的作家之一。

1.认识6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朗读并背诵古诗。

2.理解重点词”惜,爱,露,立”和诗句,能用自己的话说出诗句的意思。

3.理解诗的内容,感受诗中描写的情景,激发热爱大自然的情感。

重难点:

重点:理解重点词”惜,爱,露,立”和诗句的大意。 难点:读诗联想画面,感受诗歌美景。

师:字词卡片

生:虚宫格练

一.导入:

古诗是中国几千年的体现,它言精简,字优美,今天,我们要一首有关池的美丽诗。 (板书“池”)

谁知道池是什么?(池塘)那么池又是什么?(池塘)(板书

谁见过池塘是什么样子的?这节课我们要一首关于池塘的古诗《池》,通过预,誰知道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它的作者是杨万里,南宋杰出的诗人)同们还过杨万里的那首古诗呢!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谁能背一背(指名背诵,)我们一起把这首诗背诵一遍(齐背)

《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写的是什么植物?(荷花)是什么样子的荷花?(盛开的荷花)今天我们池也是与荷花有关的。 那么,作者在《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荷花有什么不同呢?

二.初读古诗、生字

1、我们听一听诗中是怎样描写荷花池美丽景色的。师范读。

2、自己出声读课。做到读正确、读通顺。

3、这一课里有五个生字,老师检查一下,同们的预情况

昔:昔日,往昔。

惜:珍惜,爱惜。爱惜,爱惜是需要用心爱惜的,所以,昔加上竖心旁就是“惜”。

廷:宫廷,朝廷

蜓:蜻蜓。因为蜻蜓是昆虫,所以是虫字旁。

露:露出,露头。

(出示字卡,名读字,组词,齐读)大家把字放到古诗中再齐读一遍。

三.细读诗句,理解诗意

(一)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1.(指名齐读)读了这句诗在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景色呢?你看到了什么?(泉眼,树阴,水,)(生回答,师画泉水,树阴。 )

把你看到的景色用你的理解读出来。

这句诗写了泉水和树阴的美丽,那么,这句是什么意思呢?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泉眼无声惜细流----- 泉眼很爱惜地让泉水悄然流出,树阴照水爱晴柔----映在水上的树阴喜欢这晴天柔和的风光。)

2.你是从哪个字看这句古诗的大概意思的?(惜)谁爱惜谁?(泉眼爱惜泉水)他是如何爱惜泉水的?( 让泉水细细的流淌)涓涓细流生怕水滴溅出来,那么,读这句诗的时候,要读出非常爱惜的感情,谁能把这种感情读出来?(指名读,评价)把泉眼的泉水的爱惜之情融入诗句中让我们一起来读(齐读)

3.同们要是通过哪个字看出树阴的感情呢!(爱)爱是什么意思?(喜爱)喜爱什么?(喜爱晴柔)晴柔是什么意思?(晴天的柔和风光)谁喜爱柔和风光?(映在水上的树阴)谁能把树阴对晴天柔和风光的喜爱之情读出来呢(指名读,评价 )

4.泉眼爱惜泉水,树阴喜爱晴天柔和风光,这是一种什么写法?(拟人的写法)非常,把泉和树阴当成人来写,赋予他们人的感情,说明作者对泉水和树阴是怎样的?( 喜欢)想像着作者的喜欢之情齐读这一整句(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 )

(二)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1.从同们的声音中老师也体会到了你们的喜爱之情。那么除了这些,池里还发生了什么事情呢?我们来看接下来的诗句(指名读)谁会用自己的话说一说,这句诗的大意呢?(生回答。)

2.从哪个字看出荷叶是刚刚长出水面的(露)露是什么意思?(露出)谁能形容一下露出水面的荷叶是什么样子的?(荷叶刚刚长出来,只露出尖尖的一个角,师画荷叶。)这个只露出一个尖尖的角的荷叶,发生了什么事情呢?(蜻蜓落到了他的上面,师绘画蜻蜓)为什么用“立”而不是“落“呢?(更加有生机)一个露,一个立,让池塘显得更有生机,浮现在我们眼前的画面更加生动。作者连这样的细节都观察到了,如果你是作者杨万里,此时你会怎样吟诵“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呢?(有生机的,喜气的,指名读,评价,齐读 )

3.让我们看着画面,想想这荷花池的美丽景色,再一次齐读池。(齐读)作者怎么写得这样呢?你读出了什么?追问这首诗表达

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对荷花池美景的热爱,对大自然的热爱)谁能读出这喜爱的感情呢?(指名读,齐读 ,评价)

4.读得真美啊,仿佛池现在我们的眼前一般,想像整首诗的意境试着背诵出来(给两分钟时间背诵)谁能有感情地背诵出来?(指名背诵,齐背 )

5.这首诗我们已经完了,《池》,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中的荷花有什么不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是盛开的荷花,《池》是刚刚长出的荷叶)在作者的眼中,不论是盛开的荷花还是刚刚长出来的荷叶,都是一道美丽的风景线,这表示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是非常深的。

四.书写生字

这一课中出现了五个生字,同们打开练本和老师一起书写。 昔:主笔“—”,强调笔顺,范写。

惜:左右结构,左窄右宽,范写。书写。

廷:半包围结构,主笔平捺,强调笔顺。第二个横长。范写书写。 蜓:范写。书写。

露:上下结构。范写。书写。

五.回顾古诗,

让我们再次想着池的美景,在此诵读。作者用古诗的写法,写出了池的美丽景色,写出了对池的热爱,那么,你会怎样展现你所见到的池的美丽呢?课后,请大家试着写一写,把你写的和同们一起交流。

六.板书

杨万里 南宋

泉眼 惜

树阴 爱

荷 露

蜻蜓 立

2、三年级上《园地一·作》

材简析

本组材从多个侧面反映了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无论是阅读还是口交际、作、综合性等,都与丰富多彩的儿童生活这一主题密切相关。这次作是生第一次作,也是口交际训练的延续,即写一写自己的课余生活。作范围宽广,和课余生活相关的都可写。

1、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

2、激发作兴趣,调作的积极性,建立信心。

1、由于生是第一次作,因此我建议师要调动生的积极性,帮助他们建立作的信心。

2、作时,师提出的要求不要过高,只要生能用自己的话写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即可。在遣词造句上要求切勿过细。

3、评价时,要以表扬和鼓励为主。

们,在口交际课里,我们交流了各自的课余生活,现在让我们把它记下来吗?

二、说一说

(1)读一读作要求,同组讨论作要求的范围。

(2)可把自己想写的先跟大伙说说,互相交流。

2、师**指导

(1)自己参加过什么活动,到过什么地方,见到了什么。

(2)你感到最高兴的事,最有意义的事或你愿意写下来的其它事,比如,你参加了什么比赛,什么活动等。

开始写吧!相信大家都是一名出色的作家。但在写时要注意:

1、要把想说的事情写清楚。

2、要把话写通顺。

3、写完后,读给你的妈妈、爸爸听一听,让他们和我们一起分享作的快乐。

3、北师大第八册《花之咏》

《花之咏》是四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花》中的一篇主体课。本作者是黎巴嫩著名诗人纪伯伦。本表面上是关于花的描写,实际是作者在借花喻人,作者已与花融为一体,诗一样的言,洋溢着对花的欣赏和赞美,蕴涵着作者对美丽和光明的渴望与追求,辞优美,意味深长,启人深思。《花之咏》可以理解为“花的歌唱”,品读全,更像是一封花的自白书。

发挥师的主导作用,尊重生的主体地位,尊重生独特的阅读体验。要给充分的时间让生去探究,在自读的基础上自悟,进而再体会如何读,让孩子“我口述我心”,联系上下品读、体味,体现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1、自主会本课9个生字,能够读准发音、记住字形,把字写美观、工整。能联系具体的言环境理解词的意思。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喜欢的段落。

3、的结构和言,能用第一人称和拟人的手法写一篇关于花的想像作

重点:抓住重点词理解句子,体会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难点:对“我永远仰目朝天,不为看到我的幻想,而是为了看到光明”的理解。

一、解题导入

1、直接出示课题。

2、“咏”是什么意思?指名回答。

3、花之咏实际上是咏花,那么课题是不是也可以改成咏花呢?

生简单谈谈自己的理解。)

4、花之咏就是花的歌唱。花到底对我们唱了些什么呢?

[点评:从课题入手,带着问题,是整体把握课内容的方法。]

二、初读课会生字

1、初读课

(1)请同们轻声读课,圈出课中的生字,给每一个自然段标上序号。碰到不会读的字可以采取你所喜欢的方法解决。

(2)各自练读,同伴互读。

(3)组采取喜欢的方法朗读。

[点评:以生为主体,让生自主探究生字,能力。]

2、同们都读得很认真,课里的生字会了吗?如果你还有些困难,请四人一组,合作生字,要读通课,在的过程中不要忘 记评评自己得怎样,伙伴得怎样。

3、词朋友都急着要和大家见个面,你们看,他们全都跑到屏幕上了,谁愿意当老师带着我们读一读。(请两名生带读)

(1)出示生字。湛蓝天幕孕育入眠赠物招徕啜饮琼浆聆听

(2)请老师到前面领读。(师随机指导生识记字音字形,理解字义等。重点指导“幕”与“慕、墓”等形近字的区别。)

(3)齐读词

[点评: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对生字的掌握及运用情况。]

4、书写生字。

(1)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指名让生回答。)

(2)写这几类生字应注意哪些问题呢?

(3)老师根据生回答的情况,重点指导“赠”的写法。

(4)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老师**指导。

(5)集体交流订正后,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

[点评:生自评、互评,有利于调动生的积极性,成认真写字的。]

三、走进本,整体感知

1、让我们静静地听一听花儿到底唱了什么。(指名读。)

2、你有什么感受?

3、随机指导朗读,理解内容。

第一自然段:可引导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第二、三自然段:可引导生想像“我”的变化;第四自然段:可引导生结合实际生活的谈谈感受,体会花的美寓意;第五、六自然段:可引导生拓展想像,“我”还会做些什么。第七自然段:可开展讨论“我”的幻想是什么?“我”追求的光明又是什么?这是本的重难点。鼓励生发挥想像大胆地说;“追求光明”是“花”的崇高的理想,这里可以适时介绍一些关于作者的资料,感悟课借花喻人的特点。)

[点评:置情境,师生共同披入境,走进本,与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四、内化言,多样表达

1、生充分交流对每段的理解感悟之后,引导生有感情的朗读课,选背课内容。

2、自由读课,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

3、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

4、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认为合适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

(如用几个成概括,画一幅画,唱一首歌,表演,引用一首诗词等。)

5、全班配乐读,鼓励背诵。

[点评:引导生入情入境地朗读,鼓励背诵,能让生真正走进本,有助于生进一步感悟言,积累言,对本理解的呈现方式可多样化。]

五、拓展升华,领悟内涵

1、思考:把这篇课的课题换成《咏花》可以吗?谈谈的理由。

(课是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这是花在自我歌唱,作者与花融为一体了,花的理想与追求就是作者的理想与追求,因此,题目“花之咏”――“花的歌唱”是与课内容吻合的。而题目“咏花”,就是作者站在旁观者的立场上客观地歌咏花,这与课内容是不相符的。)

2、生发表看法。引出本的写法“第一人称拟人化”。引导生回忆课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章,让生用心体会课采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处。

[点评:作的根在阅读,要打通作和阅读之间的关系,读写结合,提高的效率。]

六、布置作业

1、摘抄课中优美的句段,举办摘录笔记展览活动。

2、根据课1―4自然段的结构特点,自己仿写一段,要写出真情实感。

[点评:放手让生写心中所想所感,深化生对本的理解,使生对本进行个人独特的“再创造”。]

总评:

识字扎实。采用多种形式检查生对生字的掌握及运用情况。思考这些生字可以分成几类来书写,师指导“赠”的写法。引导生独立观察、练写其他的生字写法,集体交流订正后,生再练写,同桌检查、互评,这些基本的训练扎实而有效。

采取不同法。第一自然段时,师引导生猜猜大地说了一句什么话;第二、三自然段:引导生想像“我”的变化等,置情境,师生共同披入境,走进本,与本对话、师生对话、生生对话,以读促悟,以悟促读,引导生把各自的情感体验充分表现出来。

引导生背诵。用自己喜欢的气自由读课,对喜欢的段落可以多读几遍。组交流读自己喜欢的段落,选自己最喜欢的段落,用喜欢的方式表达自己读后的感受,注意引导生积累言。

感悟写作方法。课用第一人称拟人的手法写出了花的心声,师引导生发表看法。引出写作方法“第一人称,拟人化”。引导生回忆课内课外读过的相同写法的章,让生用心体会课采用第一人称拟人手法的处。打通了作和阅读之间的关系,读写结合,提高了的效率。

4、苏

1、 正确流利地吟诵是个,当堂背诵诗歌。

2、抓住重点字词理解诗句,运用想象、画面再现、表演感悟诗歌意境,用自己的话说三、四句的意思。

3、初步感受诗歌的言美、画面美、意境美,进一步形成吟诵诗歌、积累诗歌的兴趣。 重点:、抓住词体会诗歌的画面和意趣,说三、四句的意思,背诵诗歌。

抓重点词体会意趣。

方法:反复诵读法、情景再现法

一、板书古诗(可在课前)

(课前,发白纸一张,请生对折备用;将古诗写在黑板上,引导生书空(意图:渗透工整书写的意识),漏写“惜”字和“爱”字,为后面抓重点词研读埋伏笔;生指出漏(转载于:)字,师回应写完后补上,写完后请指出问题的生用另外的颜色补上,其余同书空(意图:解决难点字的书写问题)。引导“惜”字的形近字(黑板出示:借、惜、错、猎),请生组词,把后面在研读“惜”“爱”二字可能要用到的词写出来。

二、开课,读诗。

1、走进生,会读吗?读读看,还不太会的冲老师笑笑。请举手生读,强调:还不太会的同一定要注意听,师性地评价(字正腔圆,声音、速度、自己的感觉,这样的评价为后面生的读提供了努力的方向)。再请一位生读,请生试评价;再请刚才不会读的生读,师激励性评价(意图:呵护困难生的自尊,逐步树立其自信)。

们读得都不错,现在我们一起再读一遍这首诗,读完后请你用自己的方法标注出海不太明白的字或者词

2、生读。师指导方法:请你把你标注出的词再放到诗句里读一读,想一想,没准你就明白了;如果还有问题,就可以在组里交流交流。)

生探究、交流。师注意生质疑过程,有针对性地请两三个同汇报(意图:让生再现探究过程,形成一定的方法思维)。

3、我们再理解的基础上再来读一读诗歌,尽量读出你的理解和感受。

三、说诗

1、(指板书)老师发现,前面两句诗,各掉了一个字,像意思还是差不多,不信你读读,然后想一想,我们再来说说你的感受和看法。

2、思考、交流。(研究“惜”字,阶梯一:生用扩词的方法理解字的意思,阶梯二:把自己的理解放到诗句里读出来,阶梯三:由这个“惜”字,你都想到些什么?)

3、炮制,研究“爱”字,注意放手,注意有困难的生。(程序建议:爱什么?(研究“晴柔)——谁爱?(引导理解“树阴照水”——还有那些东西爱“晴柔”?(引导诗歌中“爱”的基调)——如此美景是谁发现的?(引导杨万里爱“晴柔”,也爱??——诗人喜欢,我们读着动人的诗句,想象着美的画面,也喜欢。)此处亦可转化角色,你是杨万里,看到眼前??(意图:引导生说诗句的理解)你是“树阴”或者“荷”??(意图:引导生转换角色,体会景物和谐之美。)

4、此过程中相机引导生说清三、四句的意思。(可以请生用动作演一演这两句的感觉,为说意思作一进一步夯实。)

5、感悟意境的基础上读诗,再伴着音乐《早春》读诗。(韵律、节奏的深化)

四、画诗(意图:让抽象的字和想象转化为直观的形象,让生理解内容更直观而深刻)

现在,我们明白了故事描绘的美景物、作者和我们都喜爱这美景的感觉。真,我们班都是会读书的孩子。

1、说:的诗啊,是“诗中有画”,我们读的时候,你的眼前,你的脑海里有美丽的画面吗?赶紧画出来吧,你可以边读边画,也可以先读后画 你喜欢的方式就行。(画到纸的一半上)

(音乐《蕉窗夜雨》

组内交流,说说画面内容,请两三个同全班汇报,注意用上美美的词,说出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看着自己的画面读诗,这叫“画中有诗”(意图:对诗歌的一个整体感知和把握,由出诗到入诗。

五、入诗

1、刚才我们不仅读了这首诗,还说了这首诗,也演了这首诗、画了这首诗,现在再带着你的相信爱国,看着你的换面,加上你的表演,美美地读一读诗歌,读的时候,可能就有更新的发现。

2、你看,诗人杨万里在外游玩,发现这样一处景,就写出这样一首诗来,这就是自然的魅力。我们北碚师重庆的后花园,巍巍缙云山,幽幽嘉陵江,青山绿水之间,不知有多少动人的美景。有时间我们赶紧出门走走,说不定啊,你也就写出这样的诗来。

(注:纸的另一半是用以生写一遍诗歌的,以便自我检测一下默写的情况,根据个人课堂时间而定。写时仍用音乐《蕉窗夜雨》

点击查看更多小学语文《培养良好的学习习惯》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26494.html

热门阅读

  1. 两只懒乌鸦教学设计范文
  2. 一年级语文下册新人教部编版《竖》教案
  3. 国庆节搞笑微信祝福语
  4. 张悦然的经典语录大全
  5. 2016年感恩节微博祝福语
  6. 经典的婚礼温馨祝福语
  7. PHP操作MySQL防止SQL注入方法?
  8. 十月一日国庆节祝福语短信汇总
  9. 《小壁虎借尾巴》的教学设计方案
  10. 送初三考生的中考祝福语
  11. 《我最好的老师》的教学反思范文
  12. 201立秋问候短信
  13. 201最新的七夕情人节祝福语
  14. 《倔强的小红军》教学设计模板
  15. 温馨的生日祝福52句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