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征故事画

发布时间: 2025-07-15 18:16:06

长征故事画

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胜利,是人类历史上的奇迹。这是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一段传奇故事。下面是我们为大家带来,欢迎大家阅读。

在共和国的开国将领中,有一位极富传奇色彩的独腿将军,他骁勇善战,屡建奇功,*曾亲自为他颁发红星奖章。他就是凭着顽强毅力以残缺之躯走完长征路的钟赤兵。他顽强的精神可以和《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中的保尔·柯察金相媲美,所以许多人亲切地把他称作“中国保尔”。

1935年2月,红三军团所属各师整编为四个团,21岁的钟赤兵由原五师政委改任十二团政委。在指挥夺取娄山关的战斗中,钟赤兵的右小腿被子弹击穿,血流如注,但他拖着伤腿坚持指挥,直至昏迷。

红军第二次占领遵义后,钟赤兵被送到野战医院。医生经过仔细检查后,决定立即实施截肢手术。当时的*条件极其简陋,没有麻药,医生就用绷带把钟赤兵绑在门板上,手术工具是一把老百姓砍柴用的刀和一条断成半截的木匠锯。手术中,木匠锯上下拉动发出刺耳的响声,钟赤兵忍着如万箭穿心的剧痛,却始终没哼一声。在场的医生、护士都被他坚强的意志所感动,年仅15岁的小护士马湘花抽泣着说:“我从没见过这样的场面。”

因手术时没有消毒药品,几天后钟赤兵的伤口*了,高烧持续不退。为了把他从死神手里拉回来,医生决定进行第二次截肢手术,把右腿膝盖以下全部截去。不料,手术后伤口仍继续*,医生不得不硬着心肠将他的整条右腿从股骨根部截去。就这样,钟赤兵忍受了三次“拉锯痛”,常人根本无法想像这样的疼痛。

此时,部队又将踏上长征路。是让钟赤兵留在当地老百姓家里养伤,还是让他继续参加长征?组织上举棋不定。钟赤兵对前来看望他的*、*、彭德怀说:“就是爬,我也要跟上部队。无论如何,我不离开红军。”*当即表示:“钟赤兵很能打仗,是有战功的,怎么能把他丢下不管呢?就是抬也要把他抬着北上!”就这样,钟赤兵被安排到**休养连,拖着一条腿随*直属部队行军。

1935年8月,钟赤兵所在的**休养连由川西北黑水芦花出发,在粮食匮乏、没有油盐吃、衣服单薄的艰难条件下,爬雪山,过草地。起初,走平路时战友们用担架抬着他走。遇到悬崖峭壁,担架抬不过去,他就自己拄着双拐前进。每迈动一步,伤口便剧烈地疼痛,有时实在难以拄拐杖通过,他就在地上爬着走,手上和胳膊肘子经常弄得到处是口子,但是,他从来没有喊过一声疼,连眉头都不皱一下。

后来,当伤口稍有好转时,他就让战友把他绑在马上行军。

部队进入彝族、藏族聚居区后,当地*武装不断打冷枪袭击红军,部队不得不尽量隐蔽、疏散行军。钟赤兵为缩小行动目标,坚决不躺担架,硬是咬着牙坚持一个人拄着双拐一瘸一跛地走,或者一点一点慢慢爬,经常从高处滚下来,爬起来继续走。就这样,钟赤兵凭着坚定的信念和顽强的意志,克服了常人难以忍受的艰难困苦,最终到达了陕北。

刚过大渡河,*就病了。经常高烧不退,有时甚至处于昏迷状态。

红军什么药品都没有,平时普通战士受伤了,也只能用盐水给伤员洗洗伤口,这就是最好的*了。

他的医护人员刘江萍很着急,总是和其他医护人员千方百计到各个部队去找药。

*知道了这件事,就把刘江萍叫来,对她说:“战士比我更需要药品,决不能到部队去找,我们有什么就用什么!”

每到一个宿营地,刘江萍第一件事就是赶紧到处买药,偶尔能买到一点止痛退烧药,就立即让*服用。有一次他们在一个集镇上,买到了二两木耳,刘江萍喜极而泣,这在整个长征途中可以算是最高级的补品了。

由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整天高烧不退,经常处于半昏迷状态,翻雪山前部队专门为*准备了担架,可他坚持自己走路。最后,他实在走不动了,才躺到了担架上。

*对自己要求非常严格,从来没有把自己当领导看待,而是把自己当做普通战士,别人能吃苦,他也能。而且他比别人操的心多,费的神多。

过草地时,医护人员好不容易给*煮了一碗粥,他严厉地问刘江萍:“部队现在吃什么你们不知道吗?”刘江萍说:“怎么不知道,吃草根、吃树皮,可你病得这么重,还协助毛**工作,分担全军的重担,难道吃一小碗稀饭都不应该吗?”

“小刘呀,我们是**的队伍,一定**兵一致,好坏大家都要一样。”*最终也没吃那珍贵的稀饭。

红军进入甘肃时,正是收获的季节,队伍经过一片梨园时,长途行军的红军看到,树上果实累累,黄莹莹的,看见了都忍不住流口水。可是谁也没有上前去拿梨子吃。房前屋后,梨子成堆。*却坐在梨树下,一手端水喝,一手拿铅笔,聚精会神地看地图。刘江萍看到生病的*没吃老百姓一个梨子,睡在梨堆边的他也一个梨都没拿。

长征故事画篇三:年龄最小的11岁女红军

在红军女战士队伍中,有一位年仅11岁的小姑娘,只见她身背一条线毯、腰别一把横笛,手拄一根木棍,一路歌唱、吹奏为大家鼓劲,她就是长征中年龄最小的女红军——王新兰。

王新兰,1924年出生于四川宣汉一个富裕家庭,她的叔叔王维舟是着名的*早期*员。在叔叔的影响下,王新兰的两个哥哥和两个姐姐先后加入**。王新兰7岁时,因为人小,不易引起白匪注意,*组织常让她传递秘密文件。

1933年红四军入四川,王维舟领导的“川东游击军”改编为红四方面军第三十三军,他任军长。当时王新兰只有9岁,虽然年幼,但在家人的熏陶下,也领悟了不少**道理。红军要长征了,家里只留下王新兰和多病的母亲。看到王新兰终日如坐针毡的样子,15岁的姐姐、红军女战士王新国看出了妹妹的心事,知道她希望跟着红军一起走。于是,在姐姐王新国的鼓励下,王新兰鼓足勇气报名参加红军。

深明大义的母亲对此感到特别欣慰,只是担心王新兰年龄太小,红军不收。

时任红四军*部主任的徐立清接待了她们。当他见到王新兰扎着两个羊角辫、个头还没有步枪高时,便微笑着问:“你这么小能干什么?”

王新兰惟恐红军首长把自己看小了,便大着嗓门说:“我什么都能干!”

徐主任见她率真的样子,哈哈大笑:“哦?什么都能干?那就说说你能干些什么。”

“好!”听首长话有松口,王新兰的劲头更足了:“我会写字,会跳舞,会吹奏,还会唱歌!”说着她还用手在地下写了几个字让徐立清看。

这时,姐姐王新国也在旁边帮腔:“首长,您就收下我妹妹吧!您别看她年龄小,可她已经为*工作好几年了。”她如数家珍般把王新兰几年来为*传递情报的事讲给徐立清。徐立清一边听,一边连连点头:“嗯,不错,不错。”专心听王新国说完,徐立清转而对王新兰说:“小妹妹,不是红军不要你,只是你的年龄太小了……”

一听又没希望了,王新兰发起了小孩脾气:“小?小怎么了?哪个天生会打仗,还不是一点点学起来的。我虽然年龄小,可学东西还快呢!”

看王新兰参军的决心很大,徐立清最终同意了:“好吧,那你明天就过来吧!”王新兰当即兴奋得跳了起来。随着一声“是”,王新兰拉着姐姐就往外跑。徐立清突然想起了什么,对着她们喊:“**妈同意吗?”“早就同意啦!”一句愉快的回答从门外飘了进来。

几兄妹把母亲托付给地方苏维埃组织后,第二天一大早,王新兰就到红四军报到了。王新国被分配到红四军*部宣传委员会工作,王新兰则安排在委员会下属的宣传队当宣传员。一到宣传队,姊妹俩就开始编演节目、书写标语。长征路上,王新兰和战友一起穿山越岭,爬冰卧雪,无论吃多少苦,受多大罪,从不叫苦叫累,也从不掉队。

不过,王新兰确实太小了,爬雪山,她是靠拉着马尾巴才攀上去的;过草地,她有些时候也不得不趴在红军大哥哥的肩膀上。尽管这样,王新兰只要有机会,就会立在风口、站在路边,为战友们送歌献舞,加油鼓劲。

小红军王新兰愣是用稚嫩的双脚走完了二万五千里长征路,随同大部队胜利到达陕北。


拓展阅读

1、小侦察员读后感细选66句

80年前,红色的中国布满谜团。一位美国记者斯诺单枪匹马前往中国,与中国共D的领导交流,也介绍了红军的

*、*、彭德怀……一个个领导人,虽出身卑微,但凭着努力与坚持成为领导人。他们朴素,只为百姓,丝毫没有领导的架子,与战士们同甘共苦,正是他们,壮大了红军。

*是一个精通中国历史的学者。他博览群书,一丝不苟,精力过人,不知疲倦,是一个天才型的军家和*战略家。斯诺评价说,他“有着中国农民的质朴纯真的性格,颇有幽默感,喜欢憨笑。说话平易,生活简朴,有些人可能认为他有点粗俗。”是的,就是这样一个“粗俗”的人,让中国站立起来!他,实现了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成为中国**的伟大领袖。他,就是*。

“红军不怕远难,万水千山只等闲。”在布满沼泽的草地上,有着他们顽强的身影;在漫天飞雪的雪山上,有他们坚定的脚印。他们就是红军。

他们翻过了十八座山脉,经过十二个省份,占领六十二座大小城市,突破十个地方军阀的包围,顺利闯过六个不同民族地区。有些地方是中国军队几十年都没有走过的。

斯诺说:“红军是军史上最伟大的业绩之一,成吉思汗西东归,汉尼拔翻过阿尔卑斯山的壮举与红军相比,就像一场假日远足,不值一提。”他们敬业,认真,藐视一切困难,敢于竞争,敢于胜利,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就是红军精神!

当我们在明亮的屋子里,当我们安心的学习,也许没有意识到,现在的美好生活,建立在无数**先驱的生命上,让我们努力读书,报效祖国!

2、小侦察员读后感细选66句

1936年6月,埃德加·斯诺穿过国民*的防线,进入华北地区的红色区域,成为了世界上第一个采访红军的西方记者。作为记者,他想去那是自由地探寻真相。在这片他逐渐了解并热爱的土地上,他目睹了中国饥荒爆发和*的人地社会现象。

要前往西北的苏区,他必须穿过***的重重封所锁,这段旅程因而险象环生。但是斯诺有非常多的问题他想要找到答案——中国**是一些什么?他们的目标是什么?他们真的准备和*建立抗日统一战线?他们运用的是怎样的军战术?没有任何人确切地知道答案,所以斯诺为了解答他和其他人心中的疑惑,不畏险阻进入了苏区。

斯诺为我们展示了一群有血有肉的红军战士和那些伟大仔领袖人物。他描述他们的言谈举止,追溯他们的家庭环境和青少年时代,试图从其出身和他成经历中,找寻他们成为**人的原因。通过访谈与对话,他还搜集到大量有关的第一手资料,并在这个作品中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的经过,向全世界全面报道了这一举世无双的军壮举。此外,他还深入红军战和根据地老百姓之中,对**的基本政策、军策略、和红军战士们的生活,和陕北根据地的社会制度,教育等情况做了广泛的调查,让全世界知道了为什么红军没有任何军物资却能继续生存并扩大队伍。

这正如“红星”这个字其含义:中国**及其领导的红色**犹如一颗闪亮的红星,不仅照耀着中国的西北,而且必将照耀全中国。

3、小侦察员读后感细选66句

在《红星照耀中国》,作者斯诺在其中写到了未来的红军------“红小鬼”。

“红小鬼”们是英勇的、勇敢的。在“他告诉我,他今年十五岁,四年前在南方加入红军”中体现那些“红小鬼”都是自愿加入红军的,大部分是因为地主或放债人压迫,都没有田地可以种的。

“红小鬼”们在少年先锋队中有各自的职位。比如:少年先锋队队员在红军里当传令员、伙夫、号兵、侦探、无线电收发员、挑水夫、宣传员、演员、马夫、看护、*、甚至教员!我有一次看见一个这样的少年在一幅大地图跟前向一班新兵讲解世界地理。这写出了他们为红军、**拼命地学习,不怕牺牲,有热烈的求知欲。

“红小鬼”们不怕苦不怕累。在“‘很困苦吧?’我冒昧的问。‘不苦,不苦。跟**们在一起,什么都不苦。我们**的少年不能想到情苦不苦,我们只能想到当前任务。如果它要我们走一万里,我们就走一万里,它要我们走两万里,我们就走两万里!’”体现。写出了他们是有**在心中的,一心向红军。

“红小鬼”们对自己的职责很负责。在“彭德怀告诉我,有一次几个少年先锋队队员叫他停步,要他通行证,声言没有通行证就要逮捕他。”中体现。说明“红小鬼”还是忠于红军的。

“红小鬼”们很乐观,无忧无虑。在“他们永远是愉快的、乐观的,他们不管行军的倦怠,一碰到人就向他问候:‘好呀!’”他们还有坚忍、苦干、活泼的精神。

相信他们一定能够成为一名优秀的将士!

点击查看更多长征故事画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28000.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有关夏天的祝福语
  2. 201年春分短信祝福语
  3. 送给生病朋友的问候语
  4. 201世界读书日读书快乐的祝福语
  5. 关于春天的诗句大全
  6. 《微笑》语文教案
  7. 从前别回头以后别将就散文
  8. 《自卑与超越》的读后感
  9. 201年给公司客户的元旦简短祝福语大全
  10. 国际大学生节的祝福短信
  11. 大学社假期酒楼实践报告
  12. 写景的短句子
  13. 2018少先队暑假活动计划
  14. 81建军90周年祝福语
  15. 201年最新清明节问候短信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