乔布斯的励志创业故事
【乔布斯简介】史蒂夫·乔布斯,1955年2月24日生于美国加利福尼亚州旧金山,美国发明家、企业家、美国苹果公司联合创办人。
1976年4月1日,乔布斯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 1977年4月,乔布斯在美国第一次计算机展览会展示了苹果Ⅱ号样机。1997年苹果推出iMac,创新的外壳颜色透明设计使得产品大卖,并让苹果度过*危机。[3] 2011年8月24日,史蒂夫·乔布斯向苹果董事会提交辞职申请。
乔布斯被认为是计算机业界与娱乐业界的标志性人物,他经历了苹果公司几十年的起落与兴衰,先后领导和推出了麦金塔计算机(Macintosh)、iMac、iPod、iPhone、iPad等风靡全球的电子产品,深刻地改变了现代通讯、娱乐、生活方式。乔布斯同时也是前Pixar动画公司的董事长及行政总裁。
关于乔布斯的几个数字:2次手术,3个孩子,8年抗病,11款经典产品,100倍股价涨幅,1000万台iPad,1亿部iPhone,2.7亿台iPod,带动全球超过万亿产值。在回顾其缔造的经典传奇的同时,我们来看看,他真实的创业经历。
苹果出世
1955年2月24日,斯蒂夫·乔布斯出生在美国旧金山,刚刚出生,就被心狠无情的在美国旧金山一家餐馆打工的父亲与潇洒派的酒吧管理员的母亲无情地遗弃了。幸运的是,一对好心的夫妻收留了这位可怜的私生子。
虽然是养子,但养父母却对他很好,如同亲子。学生时代的乔布斯聪明、顽皮,肆无忌惮,常常喜欢别出心裁地搞出一些令人啼笑皆非的恶作剧。不过,他的学习成绩倒是十分出众。
当时,乔布斯就生活在著名的“硅谷”附近,邻居都是“硅谷”元老——惠普公司的职员,在这些人的影响下,乔布斯从小就很迷恋电子学。一个惠普的工程师看他如此痴迷,就推荐他参加惠普公司的“发现者俱乐部”。这是个专门为年轻工程师举办的聚会,每星期二晚上在公司的餐厅中举行。就在一次聚会中,乔布斯第一次见到了电脑,他开始对计算机有了一个朦胧的认识。
在上初中时,乔布斯在一次同学聚会上,与比他年长5岁的沃兹见面。沃兹是学校电子俱乐部的会长,对电子也有很大的兴趣。两个人一见如故,8年后他们创办了苹果电脑公司。
19岁那年,刚念大学一年级的乔布斯,突发奇想,辍学成为雅达利电视游戏机公司的一名职员。没过多久,年轻而不安分的他又对佛学产生了兴趣,连工作也不要了,飘洋过海去印度追随大法师修行练功。这次结果可想而知,不但没有学成佛,路上还吃尽苦头。他只好重新返回雅达利公司做了一名工程师。
安定下来之后,乔布斯继续自己年少时的兴趣,常常与沃兹一道,在自家的小车库里琢磨电脑。他们梦想着能够拥有一台自己的计算机,可是当时市面上卖的都是商用的,且体积庞大,极其昂贵,于是,他们准备自己开发。制造个人电脑必需就是微处理器,可是当时的8080芯片零售价要270美元,并且还不出售给未注册公司的人。两个人不灰心,仍继续寻找,终于在1976年度旧金山威斯康星计算机产品展销会上买到了摩托罗拉公司出品的6502芯片,功能与英特尔公司的8080相差无几,但价格却只要20美元。
带着6502芯片,两个狂喜的年轻人回到乔布斯的车库,开始了自己伟大的创新。他们设计了一个电路板,将6502微处理器和接口及其他一些部件安装在上面,通过接口将微处理机与键盘、视频显示器连接在一起,仅仅几个星期,电脑就装好了。乔布斯的朋友都被震动了,但他们都没意识到,这个其貌不扬的东西就是世界上第一台个人电脑,会给以后的世界带来多大的影响。但是精明的乔布斯立即估量出这种自制电脑的市场价值所在。为筹集批量生产的资金,他卖掉了自己的大众牌小汽车,同时劝说沃兹也卖掉了他珍爱的惠普65型计算器。就这样,他们有了奠基伟业的1300美元。
1976年愚人节那天,乔布斯、沃兹及乔布斯的朋友龙·韦恩做了一件影响后世的事情:他们三人签署了一份合同,决定成立一家电脑公司。公司的名称由偏爱苹果的乔布斯一锤定音——称为苹果。后来流传开来的就是那个著名的*——一只被人咬了一口的苹果。而他们的自制电脑则被顺理成章地追认为“苹果I号”电脑了。
黯然离开
一个偶然的机遇给“苹果”公司带来了转机。1976年7月的一天,零售商保罗·特雷尔来到了乔布斯的车库,当看完乔布斯熟练地演示电脑后,他认为“苹果”机大有前途,决意冒一次风险——订购50台整机,但要求一个月内交货,乔布斯喜出望外,立即签约,拍板成交,这可是做成的第一笔“大生意”。
50台整机在特雷尔手里很快销售一空,有了良好的开始,“苹果”公司名声大振。开始了小批量生产。乔布斯和沃兹开始意识到,他们的小资本根本不足以应付这急速的发展。乔布斯后来回忆道:“大约是在1976年秋,我发现市场的增长比我们想象的还快,我们需要更多的钱。”为此,他们分头去找资金支持,包括沃兹就职的公司惠普,但遗憾的是,这些公司都没意识到这其中蕴藏的商机和市场。
机遇往往垂青努力的人。1976年10月,百万富翁马尔库拉慕名前来拜访沃兹和他们的车库工场。马尔库拉是位训练有素的电气工程师,且十分擅长推销工作,被人们称为推销奇才。由于在*生意上发了财,他很早就选择了退休的生活。但看到这两个年轻人的新产品,马尔库拉决心重操旧业,帮助他们把公司大张旗鼓地办起来。他主动帮助他们制定一份商业计划,给他们*69万美元,将自己的命运与两个年轻人联系在一起。有了马尔库拉这样行家里手的指导,有了这笔巨资,“苹果”公司的发展速度大大加快了。
1980年,《华尔街日报》的全页广告写着“苹果电脑就是21世纪人类的自行车”,并登有乔布斯的巨幅照片。1980年12月12日,苹果公司*公开上市,在不到一个小时内,460万股全被抢购一空,当日以每股29美元收市。按这个收盘价计算,苹果公司高层产生了4名亿万富翁和40名以上的百万富翁。乔布斯作为公司创办人当然是排名第一。
因为巨大的成功,乔布斯在1985年获得了由里根总统授予的国家级技术勋章。然而,成功来得太快,过多的荣誉背后是强烈的危机,由于乔布斯经营理念与当时大多数管理人员不同,加上蓝色巨人IBM公司也开始醒悟过来,也推出了个人电脑,抢占大片市场,使得乔布斯新开发出的电脑节节惨败,总经理和董事们便把这一失败归罪于董事长乔布斯,于1985年4月经由董事会决议撤销了他的经营大权。乔布斯几次想夺回权力均未成功,便在1985年9月17日愤而辞去苹果公司董事长。
接着,他开始推出了新的电脑。1998年,iMac背负着苹果公司的希望,凝结着员工的汗水,寄托着乔布斯振兴苹果的梦想,呈现在世人面前。它是一个全新的电脑,代表着一种未来的理念。半透明的外装,一扫电脑灰褐色的千篇一律的单调,似太空时代的产物,加上发光的鼠标,以及1299美元的价格标签,令人赏心悦目……不愧是苹果设计,标新立异,非同凡响。为了宣传,乔布斯把笛卡尔的名言“我思故我在”变成了iMac的广告文案 I think, therefore iMac!由此成了广告业的经典案例。
新产品重新点燃了苹果机拥戴者们的希望。三年来他们一直在等待的东西出现了,iMac成了当年最热门的话题。1998年12月,iMac荣获《时代》杂志“1998最佳电脑”称号,并名列“1998年度全球十大工业设计”第三名。
接着,1999年乔布斯又推出了第二代iMac,有着红、黄、蓝、绿、紫五种水果颜色的款式供选择,一面市就受到用户的热烈欢迎。1999年7月推出的外形蓝黄相间,像漂亮玩具一样的笔记本电脑iBook在市场上迅即受到用户追捧。iBook融合了iMac独特的时尚风格、最新无线网络功能与苹果电脑在便携电脑领域的全部优势,是专为家庭和学校用户设计的“可移动iMac”。1999年10月iBook夺得“美国消费类便携电脑”市场第一名,还在《时代》杂志举行的“1999年度世界之最”评选中,荣获“年度最佳设计奖”。
终成奇迹
1997年,乔布斯被评为“最成功的管理者”。越来越多的业界同仁认同了此观点。甚至连当初将乔布斯挤出苹果公司的斯卡利也情不自禁地赞叹:“苹果的逆转不是骗局,乔布斯干得*出色。苹果又开始回到原来的轨道。”
乔布斯成为一个奇迹,但这个奇迹还将继续进行下去。他总是给人以不断地惊喜,无论是开始还是后来,他天才的电脑天赋;平易近人的处世风格;绝妙的创意脑筋;伟大的目标;处变不惊的领导风范筑就了苹果企业文化的核心内容,苹果公司的雇员对他的崇敬简直就是一种*般的狂热。雇员甚至对外面的人说:我为乔布斯工作!
拓展阅读
1、不甘灭顶的西尔斯励志故事
西尔斯,这个在美国商业舞台上叱咤风云一个多世纪的零售公司,从一家小小的邮购商店起家,继而发展成美国乃至世界头号零售巨人,它前进的道路并非一帆风顺。像其他百年老店一样,西尔斯在上世纪80年代也曾一度衰落,到了1992年,已经岌岌可危,亏损累计高达39亿美元。在当时美国权威的《财富》杂志看来,西尔斯已成为濒临灭绝的现代“恐龙”代名词。
然而仅隔5年,西尔斯在新任总裁马丁艾兹的变革下东山再起,重新跻身于全球500家大公司排名中的前列,令美国工商界震惊。马丁艾兹也因此与挽救克莱斯勒汽车公司的亚科卡和挽救IBM公司的格什特纳一起被列为当代美国最杰出的企业家。
马丁艾兹是1992年受命于公司危难之时的。他上任的第一个动作是整顿,削减成本,避免公司破产。为此,他全面压缩西尔斯在零售以外的业务,把公司经营的金融业务,如*、房地产、中介服务及信用卡从公司中分离出去。另外,他还忍痛卖掉了高达110层著名的西乐斯塔楼。在马丁艾兹大刀阔斧的整治中,他总共关闭了113个非赢利的百货大楼,并取消了5万个就业岗位。
随后,马丁艾兹重新给西尔斯商店定位,他将公司目标顾客定位在美国中年母亲上,并要求公司做到“西尔斯更为柔和的一面”,要告诉顾客“现在的西尔斯并不是你们原先想像中的西尔斯”。西尔斯的.店铺陈列也配合这一形象宣传,到处摆放与美国中年母亲相关的用品。
接下来,马丁艾兹展开了一场规模宏大的“每日低价”战略,与日益盛行的廉价商店正面交锋。该计划实施之初,西尔斯在全国各地的所有分店同时停业24小时,以便对数万种商品重新标价,同时还推出一场浩大的宣传攻势。公司销售经理解释说:“这对我们来说是一场销售**,和风细雨式的宣传会减弱对顾客的影响。”每日低价对西尔斯确实是一场**,因为要支持每日低价就必须保持每日低成本,这对配送等所有方面的管理水平无疑是个巨大挑战。
马丁艾兹使出的最厉害一招是重塑公司的自有品牌。他认为,传统的西尔斯是美国企业商品的寄售场所。事实上,公司得以不败的关键是自己的名牌。他所重塑的工具类商品品牌Cratsman每年给公司带来35亿美元的收益,另一家电器商品品牌Kenmore每年给公司带来36亿美元的收益,真正成了公司的摇钱树。这些自有品牌商品主要在公司的专门店出售。其用意昭然,连美国赫赫有名的专门经营工具类商品的Home Depot专门店也不得不承认,西尔斯的工具专门店是其最具威胁的对手。
马丁艾兹的心血没有白费,他的一系列策略大获成功。公司营业收入和利润直线上升。1996年,公司的收入为382亿美元,而利润高达13亿美元,它的各个商场连续不断地几乎在各个商品品种上从对手中夺回了市场份额,公司的*价格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超过了可口可乐和迪斯尼这些业绩卓著的老牌公司。
在《幸福》杂志的“最敬佩的公司”的调查中,西尔斯曾是“商品品种创新率最令人不满”的公司,而在去年的结论中,它却是“最具创新精神”的零售公司。国外评论家指出,西尔斯的重新崛起代表了一批杰出的美国商业公司在当代环境下探求成功发展的新趋势,这些公司包括可口可乐、迪斯尼、IBM、通用电气等公司,它们将是下一个世纪美国经济的重要支柱。
无论是伍尔沃斯和蒙哥马利公司代表的走向衰败,还是西尔斯公司代表的走向新生,美国的百年老店在今天这一深刻变化的时代都面临着巨大的生存压力。是生存还是死亡,关键在于企业能否适应时代的变迁,并在变迁中建立自己的竞争优势。这一压力同样存在于国内零售企业身上。仟村败走羊城,大型商场效益全面滑坡已向人们敲响了警钟,故步自封不思进取就会被时代淘汰,而积极进取不断创新才可能成为时代的弄潮儿。
2、有关残疾人的励志故事500字
【**--征文】
有一个新认识的朋友,他很阳光,喜欢各种娱乐和运动,尤其喜欢打篮球。他打篮球的方式很奇特,总是用左手运球,居然能用单手在人群阻挡中准确地投篮。其实,他这样做的原因并不是出于卖弄球技,而是因为他只有一只手。这只神奇的左手居然能打一手好球,写一手好字,甚至能在钢琴上演奏出动听的乐曲。
更让我敬佩的,是他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和健康的心态。他的言语总是那样的亲切。他工作努力,与同事朋友的关系融洽,与客户的交流愉悦。常常得到老总的嘉奖……见过许多因为身体残疾心理也一同“残疾”的人,所以一直不理解他的“健康”。直到有一天,见到了他的家人,我才醒悟。
那天,我和一个朋友去他家看他,他的父母非常热情,请我们留下吃饭。
他们一家人都很热情,谈起他的时候,言语之中总透露着无尽的温情爱意与骄傲、自豪。
聊了半个钟头之后,晚餐准备好了,大家就围坐在桌前,品尝起他母亲做的美味佳肴,我也成了左撇子……
那一刻,感动如潮水般涌上心头,我从来都没有想象过,这个世界原来还有这样真挚而细致的爱。一家人为了给自己残疾的只有一只左手的亲人一个平和而正常的环境,一齐改掉自己坚持了几十年的使用右手的生活习惯。
成长可以想象,在他年幼时用左手第一次笨拙地拿起筷子,夹起一片菜叶时,他的家人也正同样笨拙地、用左手反复练习那个动作,直至成为习惯。而这样的习惯与爱伴随着他,与他一起成长。为了让他健康乐观地生活,他们把所有的爱,全部写在了左手上。
3、职场故事:勤苦才是大智慧
有两个年轻人同在一家车行里工作,两个人关系很好,以兄弟相称,职场故事吸引力。他们在这家车行已经做了两年了,每天除了修理汽车外什么也没有。哥哥总不肯闲着,他一会儿扫地,一会儿擦玻璃,有时还帮助别人干活儿。弟弟却不这么勤快,没有急活儿的时候他总是懒洋洋地躺着。
一天,车行里来了一位中年主顾,他说汽车出了点毛病,让他们给修理一下。弟弟刚刚吃完饭,正在休息呢,哪里肯干活。于是,哥哥走了过去,把弟弟手中的抹布接过来,给汽车做了检查。车子没什么大问题,就是很长时间没修养过了,于是他对那位先生说:“您放心地交给我吧,车子明天一定能修好。”
客人听到这话,放心地走了。哥哥一刻不停地忙了起来,他不但修理好了汽车的毛病,还把汽车里里外外擦得一尘不染。这时,躺在一旁的弟弟嘲笑他说:“老兄,别太傻了,不该干的活儿也干了,那么勤快有什么用!”
哥哥却笑了笑说:“反正我也没事做,擦擦车我并没有受损失呀,等明天顾客来取车时看到车子焕然一新心里一定很高兴。”
第二天,那个顾客来取车了,他看到修好的汽车后非常吃惊,连声感谢修车的哥哥,并对他说:“我是一个大公司的董事长,你为我修车的这种勤快、细致、周到的精神,使我深受感动。我认为你是一个优秀的人,你愿意到我的公司去工作吗?”
哥哥的命运从此发生了改变,不久,经过努力他当上了这个公司的部门经理;而弟弟却仍然在车行里做着他觉得枯燥的工作。
人生感悟:
纳西族有这样一句谚语:“好逸恶劳千金也能吃空,勤劳勇敢双手抵过千金。”勤劳这种美德是永远不过时的。哥哥的诚恳和默默无闻的劳动反而赢得了一个大公司董事长的赏识,比起弟弟的自作聪明,勤奋才是大智慧。
二、至关重要的蝴蝶效应
美国福特公司是全世界都家喻户晓的知名汽车公司,它不仅使美国汽车产业在世界独占鳌头,甚至改变了整个美国的国民经济状况。然而,谁又能想到该奇迹的创造者福特当初进入公司的“敲门砖”竟是“捡废纸”这个简单的动作呢?
刚刚从大学毕业的福特,曾经到一家汽车公司应聘,一起参加应聘的几个人学历都比他高,福特求职面试成功的机率很校当福特敲门走进董事长办公室的时候,发现门口地上有一团纸,他很自然地弯腰把它捡了起来,然后扔进了垃圾篓里,故事大全《职场故事吸引力》。
当福特刚刚坐下,准备把之前准备好的自我介绍向公司董事长说出的时候,董事长就发出了邀请:“很好,福特先生,你很棒,你已经被我们录用了。”此时的福特当然不知道这个令他无法相信的录用通知竟是源于他那个不经意的动作。而此后,福特的表现也并没有让董事长失望,甚至最终将公司改名,让福特汽车闻名全世界。
福特的成功看上去很偶然,但实际上却是必然的,他下意识的动作是习惯、品质和修为的体现,而这种习惯的养成却来源于他们的积极态度,正如心理学家威廉﹒詹姆士所说:“播下一个行动,你将收获一种习惯;播下一种习惯,你将收获一种性格;播下一种性格,你将收获一种命运。”
人生感悟:
蝴蝶效应指的是在一个动力系统中,初始条件下微小的变化能带动整个系统的长期的巨大的连锁反应。对于这个效应最常见的阐述是:“一个蝴蝶在巴西轻拍翅膀,可以导致一个月后德克萨斯州的一场龙卷风。”
可见,小事恰恰具有最巨大的力量,我们平时的一言一行都有可能影响一生。在一个人的人生历程中,一次大胆的尝试,一个灿烂的微笑,一个习惯性的动作,一种积极的态度和真诚的服务,都可以产生生命中意想不到的辉煌或成功,它能带来的远远不止于一点点喜悦和表面上的报酬。
4、经典励志的哲理小故事
1.心与手印度南部喀拉拉邦,人们利用大象搬运树木和其他重物。
象主安得利尔养了9头大象。他利欲熏心,经常让大象超负荷工作,一年内,累*6头大象。有一头大象死时体重少了150公斤,浑身渗血,不停地颤抖。安得利尔看它不行了,几刀捅*它,然后挖象牙,扒象皮,哈哈大笑。
其它象主也大抵如此,贪婪残酷。
好像是商量过似的,许多大象同时向主人发难。最惨的是安得利尔,那天他驱象出院时,还没什么异常,到运木现场,大象们忽然一齐仰啸,尔后围住了他,等大象们大摇大摆地离去时,安得利尔早已血肉模糊。
于是象主们开始改进使用大象的方式。一是减轻活,二是制造驯象凶器。
然而,一个叫吉米的人却想出另类高招:给大象做*,早晚各一次,每次一小时。不久,奇迹出现。同样的食量,同样的活儿,吉米的大象每天要比其他大象多干几倍,样子还很欢快。
其他象主们也开始尝试给自家的大象*。奇怪的是,没有一个人能达到吉米那种效果。于是不断有人请吉米去给自己的大象*,跟着学。技法全会了,还是不行,所有大象只认吉米。
后来,吉米成了印度第一位职业大象*师。现在,吉米已收徒600多人,遍布喀拉拉邦的80多家“大象*院”。
吉米的秘密其实很简单:心有真情,手有温情。爱心是掺不得假的。 .
2.季军比亚军快乐
在体育比赛中,不用说,金牌获得者的成就感、自豪感、幸福感肯定是最强的,那么银牌获得者的感觉是否又比铜牌获得者强呢?
最近。笔者读到一篇文章,文中说就运动员的幸福感而言,实际排列应为:金牌>铜牌>银牌。在北京奥运会上,美国的金牌数量赶不上中国。可是美国运动员快乐感的总和可能并不亚于中国队,因为他们的铜牌总数比哪个国家都多。
美国人是否也成了阿Q? 美国心理学家搜集了游泳、田径等项目的比赛及发奖录像资料,请一些对体育完全不了解的人观察获奖者的表情,判断他们所看到的运动员是否高兴。结果显示,铜牌运动员远远比银牌运动员快乐。
摄影师鲍伯在雅典奥运会上拍摄了数千张柔道比赛的照片,聚焦运动员在获得或失去奖牌那一刻的神情。一位研究人员对这些照片作了解析,发现铜牌运动员的表情接近获得金牌者,而银牌运动员的`表情却接近第五名。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28002.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