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朵小花》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1 00:04:20

《一朵小花》教案

【活动目标】

1、感知理解故事的主要内容,丰富词汇:爱护。

2、借助教师的体态及画面中小花与大熊大小的对比,初步学习有表情的讲述故事。

3、体验动物们爱护小花的情感,产生爱护大自然的情感。

【活动准备】

1、歌曲〈我爱我的小动物〉。

【活动过程】

一、出示一朵小花,引出主题

1、师:这是什么?你喜欢它吗?我们把它插在花瓶里吧!你们知道吗,在草地上呀也开出了一朵美丽的小花,小花这么小,谁能看见它呢?谁会爱护它呢?

2、师引导幼儿看图,变听故事边思考问题。

师:小小的蟋蟀看见了,设疑:它说了什么?

小小的蜜蜂看见了,设疑:它说了什么?

小小的青蛙看见了,设疑:它说了什么?(一起学说“小花,小花,我爱你!”)

哇!一只巨大的脚板正向小花踩过来。问:这是谁的脚,怎么办呢?大狗熊是怎么说的?

二、教师完整讲述故事

小花被小动物踩掉了吗?小动物都爱这朵美丽的小花,你们爱吗?现在我们再来听一遍故事。听完了,谁能给这个故事起个名字呢?

三、采用提问的方式。鼓励幼儿丰富故事的情节

田野里的小花,还有谁会看见呢?他们会爱护她、关心她吗?请你象故事的小动物一样说一说,谁看见了,她说了什么?

如果你看见了一朵小花,你想怎样做?你想对她说什么?

四、故事表演“一朵小花”

这个故事这么好听,我们一起来表演这个故事好吗?(请幼儿扮演蜜蜂、蟋蟀、青蛙、大狗熊)在表演的过程中,引导幼儿讲述对话。

草地上开出了一朵美丽的小花。小花小花这么小,谁能看见它?谁会爱护它?

哦,小小的蜜蜂看见了。

小小的蟋蟀看见了。

小小的青蛙看见了。

他们说:“小花,小花,我爱你!”

哇!一只巨大的脚板正向小花踩来。

“嗡嗡翁!”“啾啾啾!”“呱呱呱!”蜜蜂、蟋蟀和青蛙一齐惊叫起来。

“这儿出了什么事啦?”大狗熊听见叫声,停下脚步仔细瞧。

“啊,这儿有美丽的小花!还好,还好,我没踩着它。”

大狗熊绕开小花走远了,小花还是那么美丽,朋友们还是那么爱它。

拓展阅读

1、年级上册数学

课例类别:部分探究

学习课目:数学

学习时间:课时

学习目标:使学生能够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等物体和图形,能够识别这几种物体和图形,初步理解相关概念的意义。

能力目标:

1、通过学生的观察及操作,培养学生观察能力和操作实践能力。

2、组合作:搓、切、搭等,使学生形成定的合作意识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数学活动,让学生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情感目标:让学生这样自由捏橡皮泥并展示作品等练习设计,培养学生用数学知识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对数学知识日益浓厚的兴趣。

二、学习资源

1、多媒体动画:故事内容为机器人(带音乐)叮当来到了朋友们的中间,还给朋友们带来了篮礼物,想知道有些什么吗?赶快打开看看,你认识什么,就跟组里的朋友说什么,每人都说说。

2、各种物品的演示。

3、把“形状相同的”放在块。

4、生活中的物品形状、举实例。

(1)冰箱、洗衣机、彩电、柜子。

(2)鞋盒、肥皂盒、酸奶盒、易拉罐、笔筒、乒乓球、皮球。

三、学习实施方

学习内容:九年义务育六年制科书第32、33页。

组织形式:组合作讨论。

学习流程:创设情景—讨论探究—巩固拓展—实际应用。

评价方法:目标评价、师生互评、组讨论评议。

学重点: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说它们的名称。

学难点:从生活中找出各种形状的物品说名称。

(1)师准备多媒体课件、实物投影仪、形状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生活用品及放置这些用品的用具,遮盖这些用品的用具(布或纸)。

(2)学生每人准备盒橡皮泥、积木盒。

1、创设情景:

目标:从儿童喜爱的机器人叮当如上入手,激发学生的探究欲望,使学生感受到生活中数学与课本数学知识的密切联系。

过程:电脑出示动画(见学习资源)

针对学生提出的生活中的 物品形状,说说是怎样分类的?

2、探究释疑:

目标:让学生 自主探究分类的方法。

过程:

(1)师用电脑出示讨论题:

a、说说你是怎样分类的?

b、把你分的“形状相同的”每类物品告诉大家,你觉得它们分别长的是什么样子?

c、你是怎样感觉到的?

(2)让学生按以上步骤在组中讨论,师**。

(3)交流:

探索的途径:指几生上台演示他们是怎样感知的,电脑再显其过程(学习资源)。

(4)讨论与结:

a、说说在你身边哪些物体的形状是这样的?

b、电脑抽象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几何图形、名称。

3、巩固与拓展:

目标:利用电脑展示各种动态的练习使学生掌握认识所学几何图形,并培养学生的积极的创造情感和浓厚的兴趣。

过程:

(1)课本中的题改编:看图形,说名称。

(2)数数制造叮当分别用了多少个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学生可以独立数,也可以自由组合数。

(3)搭学具:

活动:看看你们组的学具,并说说准备搭个什么?然后拿出自己的积木,分工合作完成。

汇报:城堡、动物园、飞机、世贸大楼、航空的母舰……

(4)转化: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经常见的见到些组合图形。比如说棒棒糖吧,糖是球形、柄是圆柱形的。想想看,你能说出身边有哪些是这样的例子?

2、年级上册数学

认知目标

1、会用两两配对(对应)的方法比较物体的多少。

2、初步知道“多”、“少”、“样多”的含义。

能力目标:能用规范的语言口述比较的结果,如“谁比谁多”、“谁比谁少”、“样多”等比较性短语。

情感目标:让同学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享受学习的快乐,分享成功的喜悦。

互动(背儿歌)

叮铃铃,上课了。书放桌角,人坐正,认真上课我最棒。快快乐乐学数学,快快乐乐学——数——学。

阶段:创设问题情境,初步感知

师:国庆节要到了,伙伴们准备用鲜来布置校园。

出示:盆图21世纪育网:21世纪育网

师:盆到底谁多谁少呢?你有什么好办法能帮助巧和亚进行比较呢?

板书:比较

学生可能的方法:数数、将种进盆再比较(即两两配对)

媒体演示:对应

师:这种个对应个进行比较的方法就叫做“对应”

板书:对应

师:比较的结果是怎么样的,你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吗?

(鼓励学生用自己的话,从不同方面来说比较的结果,如:少,盆多,盆少,盆比多,)

第二阶段:创设情景,参与操作,学会表达

师:张老师还准备了水笔作为国庆节活动的奖品,不过被粗心的胖给弄乱了。张老师想请你们起来看看,在你手中,笔与笔套比,谁多谁少呢?

(学生动手操作进行比较,得出不同结果,进行汇报)

【情景的创设激发了学生主动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的兴趣,积极自觉地想办法进行比较活动。初步感受比的过程,因为笔和笔套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配对出现的,所以在比较散落的笔与笔套的多少时,学生会自觉不自觉地使用这种两两配对的方式,从而初步感知了“对应”比较法在生活中的呈现】

师:比较的结果怎么样?21世纪育网:21世纪育网

【描述比较的结果,对于同种结果,鼓励学生用不同的话说说】

形式

1、个别汇报——规范表达

2、补充表达——从不同角度描述比较结果

3、同桌互说——强化表达,使每个学生都有表达的机会

第三阶段:在情境中练习,应用方法,熟练表达。

师:请同学们把书翻到20页

学生边翻边说:翻翻翻,20页

【用口令的形式让学生重复要求,帮助学生学会倾听,完成要求】

师:巧和*也在为国庆节做着准备。看看他们都在做什么。

(根据每幅图的内容比比,说说,练习用不同的话规范表达比较的结果)

形式:同桌互说,再个别汇报。

师:说的真棒!

师总结性的表扬,给与学生肯定,使学生感受到成功的体验】

互动二:轻松下(放)

【针对学生年龄的特点,刚从幼儿园来到学,对于课堂的35分钟会有疲倦,在的学习阶段后安排次放松,既能调整学生学习的情绪,消除疲劳,又能让学生在种放松的状态下继续学习】

互动三:答(收)

123(坐端正),眼睛(看老师),(安静听),(快快乐乐学数学)

第四阶段:游戏活动

1、抢椅子

出示三幅图(椅子数与人数比较,三种情况)

师:朋友们想玩抢椅子的游戏,哪幅图适合来玩呢?为什么?

2、考考你的记忆力

出示四幅图,给学生2分钟的时间进行观察记忆。打乱次序提问,在某幅图中,谁多谁少。

【此游戏的设置既将记忆力,观察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的要求融为体,同时也极大地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在游戏的情境下结束学,学生沉浸在游戏的喜悦中,而对应比较的方法沉淀在学生的思维中】

3、年级上册数学

1.使学生掌握用凑十法计算6加几的题目,理解6加几的计算过程并会口述.

2.培养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抽象概括能力和迁移能力.

3.渗透函数思想,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精神和良好的计算习惯.

掌握6加几的计算方法.

熟练进行6加几的计算.

、复习导入.

师:同学们,我们已经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你们还记得怎么算吗?出示口算卡片: ,指名说口算过程.(想:把8凑成10需要2,把5分成2和3,

8加2等于10,10再加3等于13.)

依次出示口算卡片,学生开火车口算.

投影出示

指名回答.

师:前段时间我们学习了9加几、8加几和7加几的题目,猜猜今天我们该学习什么了?(6加几)

板书课题:6加几

二、指导探索.

(1)板书: □

师:这道题该怎么算呢?请你们试着做做.

学生尝试着完成.全班进行交流:

随学生口述的过程,师演示课件6加几.

师:同学们能够用不同的方法计算这道题,说明你们很会学习,谁愿意再用凑十法说说这道题的计算过程?

指名回答.师板书:

问:为什么要把5分成4和1?

(2)板书: □

指名回答.(如果有学生很快说出结果,要问他:你怎么算得这么快?学生可能是由上题 推算出来的,在此要给予鼓励并引导学生用凑十法进行计算.如果没有上题的结果,怎么算6加6等于多少?)

学生分组交流.

指名回答,师板书:

2.学例2【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板书: □, □, □

师:这几道题你会做吗?请你试着做做.学生独立完成后交流:

(可能会出现几种做法:① ②想: ,所以 )

比较:哪种方法能很快说出得数?(用交换加数的位置, 来推算 比较简便.)

三、巩固练习【继续演示课件6加几】.

1.

指名叙述图意:左边的叶子上有6只七星瓢虫,右边的叶子上有5只七星瓢虫,共有多少只七星瓢虫?

学生独立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么计算的?

2.

学生自己叙述图意列式解答.

订正:你是怎样计算的?

3.指名口算.

4.学生独立完成下题.

四、课堂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你有什么收获?还有什么问题吗?

五、游戏:投篮【详见探究活动】.

4、年级上册数学

学内容:认识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认识长方体、正方 体、圆柱和球。知道它们和名称,初步感知其特征,会辨认这几种弄清形状的物体和图形。

2、培养学生动手操作和观察事物的能力,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3、通过数学活动,培养学生用数学进行交流,合作探究和创新的意识。

4、使学生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

学重难点:使学生直观认识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和球这几种形状的物体和图形,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谈话引入: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起。

二、操作感知

1、分分,揭示概念。

1)分组活动。让学生把形状相同的物体放在起,师**。

2)组汇报。问:你们是怎么分的?为什么这样分?

3)揭示概念。师拿出位置、大、颜色不同的实物直观揭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概念,并板书名称。

2、摸摸,感知特点。

1)让学生动手摸摸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实物,然后把自己的感受和发现在组内交流。

2)汇报交流。

三、形成表象,初步建立空间观念。

1、由实物抽象实物图形。投影出示“鞋盒”,引导学生说出它的形状是长方体,然后抽象出长方体图形。用同样方法出示“魔方”、“茶叶桶”、“足球”等实物图,抽象出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记忆想象。

1)分别出示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先让学生辨认,然后把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贴在黑板上,最后再使出相应的实物。

2) 让学生闭上眼睛想想四种图形的样子(师说图形,学生想)。

3) 让学生闭上眼睛按师的要求摸出四种不同形状的实物。

4)先让学生闭上眼睛,然后摸师给出的种实物,由学生判断它的形状。

5)出示位置、大、颜色不同的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的图形,让学生辨认。

3、让学生列举日常生活中见过的形状是长方体圆柱、球的实物。

四、分组活动,体验特征。

1)让学生拿出长方体和圆柱,放在桌面上玩玩,使学生发现圆柱会滚动。

2)让学生用长方体、正方体、圆柱、球搭搭。通过搭,使学生明确:球没有平平的面,能任意滚动;长方体、正方体和圆柱都有平平的面,搭在起比较稳固。

2、游戏:“看谁摸得准”。

1) 每人说出物体的名称,看谁摸得准(做做2)。

2)师说物体形状,学生摸。其他同学按指定要求摸,

3)数图形。(练习五2)问:这只动物是由什么图形拼成的?各用了几个?

五、结。

5、年级上册数学

1、在涂涂、算算等活动中,探索并理解分数除法的意义。

2、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3、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引导学生探索并掌握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计算。

1、探索分数除以整数的计算方法。

2、能够运用分数除以整数的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具准备: 长方形纸、课件。

、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同学们,你们喜欢折纸吗?今天我们就利用折纸来学习知识。 你能把张纸平均分成两份吗?那么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平均分成三份呢?五份呢?

(1)把张纸的4/7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2)把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二、自主探究 组交流

自主学习提示

1、 利用手中的的学习纸,涂涂,算算,尝试解决这两个问题。

2、 同桌之间说说彼此的想法。

3、 有困难的同学,可以借助课本第55页的提示,完成这两个问题。

三、交流释疑

1、初步感知分数除法

张纸的4/7 平均分成2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同学们拿出图()来涂涂。

交流:为什么要这样涂,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呢? 还有不同的涂法吗? 能根据这个过程列出个除法算式吗? 这个除法算式和以前学的除法有什么不同?

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分数除法。(板书)

初探算法 把张纸的4/7 平均分成3份,每份是这张纸的几分之几? 请大家在图(二)的上面涂涂。

交流:(展示学生不同的涂法) 同学们是把长方形纸的七分之四平均分成了三份,再把其中份涂上颜色。 谁能根据这过程列出个算式。 怎样才能算出得数呢?

观察3和1/3 有什么关系,由除以3变成乘3的倒数,是不是除以个整数就可以乘它的倒数呢?我们来验证下。

师出示三组算式)1/3÷5 4/5÷3 1/3÷5

指生演板 让学生观察每组算式,说说发现了什么?

根据这三组算式再结合上道题,你认为分数除以整数可以怎样计算?

四、实践应用

2、填填 师:学会了知识就要灵活的运用,这道题你们能填上吗?

学生独立在书上第56页填填,想想。 集体订正。

3、解决问题。

师:为了使我们的校园更整洁,学校给我们各班划分了卫生区,这周轮到第组负责 卫生区的卫生,老师想卫生区的四分之三平均分给四个人来负责,你们能算出每个人负责整个卫生区的几分之几吗? 学生在练习本上列式解答。

运用分数除法能解决生活中的很多问题呢。谁能像老师这样来说说生活中的问题,让大家解决。

五、课堂总结 学生谈谈本节课的收获。

六、布置作业:练练第3、5、6题

点击查看更多《一朵小花》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qlj.top/articles/2923.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