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三年级数学下册《我们一起去游园》教案
1、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
2、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3、在活动中感悟数学的价值,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同时使学生受到爱国主义教育。
教学重难点: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提高运用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谈话引入课题:淘气他们学习今天要组织同学们去游乐园玩耍,这节课,让我们和他们一起去游园吧(板书课题:我们一起去游园)。
活动一:租车
1.出示情境图:
师:观察情境图,说一说,从图中,你知道了哪些数学信息?要解决什么问题?
生1:数学信息是:有48人去游园,需要租车,小车每辆最多乘12人,租金是120元,大车每辆最多乘18人,租金是160元。
生2:问题是: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师:把信息和问题完整的读两遍,独立思考,再与同伴说一说:可以怎么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生:独立思考,与同伴交流可以怎样租车?需要多少钱?
学生汇报思考的过程:可以租3两大车,坐54人,有6个空位,租金是3×160=480(元);
2.师:到底有几种租车方案?我们来整理一下吧。
出示列表:把你想到的租车方案,依次序填在表格里。
生:独立完成表格,把各种租车方案都填在表格里,交流展示。
展示完学生的列表后,师选出学生(有条理思考的)代表方案展示:
3.怎样租车最省钱?
1)观察上面几个方案,如何做最到省钱?你们有什么发现?
生:最省钱的是方案4:租1辆小车和2辆大车440元。
师:为何方案1和4都是坐48人,相同的人数,为何租金不同?
2)淘气说:如果我们是40人,怎样租车最省钱?你们能帮帮淘气吗?学
生用列表的方法试着解决问题,汇报:租2辆小车,1辆大车省钱。
小结:租车最省钱的策略是:车上的座位尽可能坐满,如果坐不满,空座位必须尽可能少,尽可能用大车。
师:解决了租车的问题,同学们开心的乘车去游乐园里玩耍了。
在游园的时候,同学们又遇到了数学问题,请我们帮忙解决呢。
活动二:
*纪念品1.师出示情境图:观察情境图,你知道了什么?
生:观察,汇报:小包装里有3个玩偶,每盒5元,大包装里有4个玩偶,每盒6元。买30个玩偶,可以怎么样买?
师:大小包装各需要几盒?独立思考问题“可以怎样买?”请你写出3种*方案,哪种最省钱?
问:怎样写出你的方案呢?(生:用列表)
2.学生在题单上完成表格2,交流展示:
比较:哪种方案省钱?讨论:省钱的方案有什么规律?(尽量*大包装盒的省钱,因为大包装盒里每个玩偶的单价少)
生:观察表格,思考,交流,汇报。
师:利用列表还能解决什么问题呢?
生:自由回答活动
三.巩固应用
师:刚才我们学习了用列表的方法解决了租车和*纪念品时遇到的数学问题。现在你能用学到的知识,帮助笑笑和淘气解决他们在游园时遇到的问题吗?
1.笑笑的问题是:买50个玩偶,怎样买最省钱?
2.淘气的问题是:如果大车可8人,小车可坐5人,我们28人乘车,怎样安排车辆空座最少?
学生独立思考,用列表的方法,解决这两个问题。师**,个别指导。
学生展示,汇报。
四.小结:
今天这节课,我们从游园的活动中,学到了什么数学知识?学生回顾,思考,自由发言。
教学反思:在解决如何合理“租车”的活动中,渗透列表解决问题的策略。让学生在模拟旅游情境中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旅游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拓展阅读
1、小学三年级语文下册语文园地一教案和板书设计范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主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二、 教学重点: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能自主发现一些词语的特点,积累由意思相反的单音节词组成的词语。
4、积累量词和成语。会正确使用一些量词。
5、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写出家乡景物的特点,并展开丰富的想象。
3、学习在阅读中积累语言,随时记录。
四、教学关键: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了解厦门景物,增强其感性认识。
阅读课阅读、摘抄方法的指导。
五、教具准备:
课前指导学生搜集了解厦门景物,增强其感性认识。
六、教学课时:2课时
第一课时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二、教学难点:
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一)、图片导入:
1、老师出示厦门美景,学生说说这是哪里?激发学生爱家乡的意识。
2、激发兴趣:人称厦门为“国际花园城市”,那在我们的家乡,美丽的景物还有许多,作为厦门的小主人,你们要怎样向来厦门的客人介绍呢?
(二)、复习第一单元课文的写法。
复习第一单元课文的写法,知道这些课文是怎样介绍景点的。
(二)、明确说和听的要求:
1、讲清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哪些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2、认真听别人将,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三)、交际阶段:
1、小组介绍,每个人轮流叙说,讲自己家乡的美景。互相启发*,听的同学可以补充或提出问题,发言的同学作解答。
2、小组评议,互相评价。说说谁观察得细致、讲得清楚;谁讲得动人、给人留下深刻印象;谁说得有特点。评出大家认为讲得最好的推荐到全班发言。
3、全班交流、评改。评出进步大的同学。
4、教师就同学发言做总结。
(四)、拓展活动:
请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评一评他讲得怎样。
2、《 比大小、轻重》数学一年级上册教案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6页的例题,第7页想想做做的习题。
[教材简析]
教材创设厨房的场景,先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两个碗、苹果和草莓的大小,再结合生活经验和观察,分别比较辣椒和萝卜、萝卜和土豆的轻重,初步体会物体有大小和轻重。知道大小、轻重也是相对的,是比较的结果。想想做做让学生通过观察、比较和简单推理,自己判断物体的大小、轻重,进一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初步学会比较的方法。
1.通过观察和联系生活经验认识物体的大小、轻重,初步建立比较的意识,学会比较的方法。
2.体会数学来源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3.培养初步的观察、推理和判断能力,培养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能力。
一、 场景引入,激发兴趣
有一位美丽可爱的小姑娘,非常好客。有一天,她家来了一些客人,怎么招待呢?这个 小姑娘非常着急,大家能帮她想想办法吗?(学生讨论后积极发言)
[评:从学生的生活实际导入新课,并随机提出问题,使学生感到数学就在身边。根据小学生好表现自己及乐于助人的心理特点,激发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使他们感受到自己既能帮助别人解决困难,又能学习数学知识。]
二、 尝试比较,主动探索
叙述:小姑娘采用大家的好办法,现在正在和妈妈在厨房里忙着呢!(出示场景图)
提问:请同学们仔细观察场景图,小组内互相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看谁观察得最仔细,看得多,说得好。
2.比一比。提问: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说得真好,那么我们能不能把看到的比一比?(学生讨论,在小组内自由发言;教师**引导,学生比较、交流。)
提问:茄子老师也从图中找出两种物体进行比较,你能帮它比一比大小吗?请打开课本第6页,在大的下面画,小的下面画○,并说说你是怎样比较出大小的。
教师也从图中找出了一些物体,请学生也帮老师比一比,谁轻谁重。再请一两个学生上 来亲自操作,两手掂一掂比较轻重。
小结:用掂一掂的办法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出示土豆与萝卜(重量相差不大),让学生想一想用掂一掂的办法是不是能比较出土豆和萝卜的轻重。
出示支架,介绍支架,请学生借助支架来比较土豆和萝卜的轻重。(打开第6页,在重的下面画,轻的'下面画○。)
小结:用掂一掂或借助支架等工具可比较出物体的轻重。
[评:由学生的讨论轻松地引入到探索新知的环节,让学生观察、合作、交流,真正把学生放在了主体的位置上。]
三、 活动深化,拓展应用
1.活动一:套环游戏。
谈话:现在小朋友做个游戏(出示教具:套环两套,请两名学生进行套环比赛,每人套3个套环),其他同学进行观察比较,互相说说谁套得准,谁套的环大,谁套的环小,并说出是怎样知道环的大小的。
2.活动二(出示课件或投影)。谈话:瞧,小花猫和一群小鸡在争论什么呢!小花猫说:我重!4只小鸡说:我们和你一样重。小朋友来当裁判,看看一只小花猫和一只小鸡谁重?(小组讨论,汇报结果,并说出理由,把结果填在书上第7页)
3.活动三(幻灯出示狐狸、小鸡、小花猫场景图)。谈话:狐狸想考一考小鸡和小花猫。狐狸说:我这儿有一个气球和一个小皮球,小花猫重,应拿重的,小鸡轻,应拿轻的,同学们,你们说它们应该怎样拿呢?学生经过讨论得出结果:大的不一定重,小的不一定轻。
4.活动四(幻灯出示大象)。谈话:大象伯伯说话了,你们懂得了这么多的知识,我给你们买些水果吃,你们得说出谁重谁轻。(幻灯出示第4题的场景图)说一说这三种水果,谁最重?谁最轻?你是怎样想的?(学生表达自己的想法后把结果填在书上)
[评:教师把教材想想做做的习题巧妙地编成了一个完整的故事,学生在听故事中学数学,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
四、 总结评价
提问:你们能说一说这节课我们都知道了什么吗?(学生回答,教师板书课题:比较大小、轻重)。回家后把学会的知识说给爸爸妈妈听,再找一些实物比一比,好吗?
[评:巧妙地把数学延伸到生活之中,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运用所学知识。]
3、《商中间有0和末尾有0的除法3》三年级数学下册教案
教学内容:32页例7的第二题及做一做
运用知识的'迁移,使学生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索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
掌握被除数末尾不够商1的笔算方法
一、复习
1.5分钟口算练习
2.列竖式计算,并和同桌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415÷3280÷6
二、新授
1.出示例2:562名学生分4批去参观克隆鼠展览。平均每批有多少人?还剩几人?
⑴全班读题,题目里告诉我们什么数学信息?做什么方法?怎么列式?
⑵562÷4,请你在练习本上列竖式计算,再在四人小组说说你是怎么算的。请学生板演
⑶汇报:你是怎么算的?2除以4不够商1怎么办?为什么要商0,不写行吗?为什么?
⑷全班口答
2.做一做:631÷3340÷2704÷5843÷6
⑴同桌任选两题列竖式计算,再同桌交换检查说说算法。
⑵请学生板演,说算法。
⑶集体订正
3.巩固:奥林匹克火炬在某地传递了816米,平均每天传递了多少米?
⑴独立完成后同桌说算法
⑵集体订正
4.总结:今天这节课你学会了什么?还有什么问题?
三、作业
1.33页第一题第二排
2.33页第四题和五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qlj.top/articles/392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