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火炉睡前故事

发布时间: 2025-07-11 15:02:30

小火炉睡前故事

圆圆的太婆快九十岁了,太婆可喜欢圆圆呢!圆圆也跟妈妈一样爱太婆。

天气刚刚发冷,妈妈已经给太婆做好了一双新棉鞋。圆圆从妈妈手里接过棉鞋,一蹦一跳地走到太婆身旁,说:“太婆,妈妈说,这新棉鞋您穿穿看,合脚不合脚?”

太婆穿上了棉鞋,连声说:“合脚,挺合脚!**妈的手真巧。”

“太婆,您穿得暖和不?”圆圆又问。

太婆笑着回答:“暖和,真暖和!”说着搂住了圆圆,亲了亲她的小脸蛋。

天气慢慢冷了。妈妈给太婆翻好了一条厚厚的棉被,还放在太阳下晒了晒。晚上,妈妈给太婆铺好床,让太婆躺进了被窝里。圆圆伏在床边小声问:“太婆,您在被窝里暖和不?”

太婆眯着眼说:“暖和,真暖和!这被头还喷喷香呢!”她捂着圆圆的小手说:“圆圆真乖,**妈也真好!”

太婆笑了,笑得多开心!圆圆和妈妈也笑了。

天气越来越冷了,妈妈在太婆的床上添了一条羊毛毯。晚上,妈妈还给太婆用热水灌了个“汤婆子”。圆圆抱起“汤婆子”,塞进了太婆的被窝里。太婆躺进了被窝里,高兴得嘴也合不拢,连声说:“暖和啊,真暖和!你娘俩想得真周到!”

圆圆咧开嘴笑了,她看到妈妈也跟自己一样在笑哩!

一天晚上,天气特别冷。屋外,飘着鹅毛大雪,西北风呼呼地叫着,啪嗒啪嗒敲着窗子。吃过晚饭不一会儿,太婆说要早点儿睡,妈妈就给太婆灌“汤婆子”。可是,糟了!不知怎么“汤婆子”漏了,这可急坏了妈妈和圆圆。太婆说:“这‘汤婆子’年纪也不小了,明儿送去修一修吧!”

妈妈说:“今天夜里怎么办呢?圆圆,把你那个热水袋拿来!”

太婆急得直摇手,说:“这哪能行?孩子睡在小床上也挺冷的呢!”

圆圆在一边站着,眨了眨圆眼睛,忽然说:“太婆,我想出一个办法!妈妈说我小时候睡在她身边,像只小火炉,今天夜里,我就跟您睡好不?”

“好,好啊!”太婆高兴得搂住圆圆说,“有圆圆睡在身边,雪再大,风再猛,太婆也不冷了!”

圆圆红扑扑的小脸蛋上闪着光亮,真像一只小火炉在闪火光呢!她回头看看妈妈,妈妈笑着朝她点了点头,好像在说:“瞧你这个小家伙,想得多好!”

妈妈去拿热水袋了,圆圆从自己的小床上抱来一只小枕头,摆在太婆的大枕头旁边……。

半夜里,妈妈不放心,怕圆圆把被子蹬开,她悄悄地走进太婆的房里,开亮了小灯。一看,圆圆正紧挨着太婆睡着了,她的小脸蛋通红通红的,头上还在冒热气呢,真像一只暖烘烘的小火炉!太婆呢,脸上微笑着,嘴一动一动的,好像在说:“暖和,真暖和!”

拓展阅读

1、哄学生成语

买椟还珠

一个楚国人,他有一颗漂亮的珍珠,他打算把这颗珍珠卖出去。为了卖个好价钱,他便动脑筋要将珍珠好好包装一下,他觉得有了高贵的包装,那么珍珠的“身份”就自然会高起来。

这个楚国人找来名贵的木兰,又请来手艺高超的匠人,为珍珠做了一个盒子(即椟),用桂椒香料把盒子熏得香气扑鼻。然后,在盒子的外面精雕细刻了许多好看的花纹,还镶上漂亮的金属花边,看上去,闪闪发亮,实在是一件精致美观的工艺品。

这样,楚人将珍珠心翼翼地放进盒子里,拿到市场上去卖。

到市场上不久,很多人都围上来欣赏楚人的盒子。一个郑国人将盒子拿在手里看了半天,爱不释手,终于出高价将楚人的盒子买了下来。郑人交过钱后,便拿着盒子往回走。可是没走几步他又回来了。楚人以为郑人后悔了要退货,没等楚人想完,郑人已走到楚人跟。只见郑人将打开的盒子里的珍珠取出来交给楚人说:“先生,您将一颗珍珠忘放在盒子里了,我特意回来还珠子的。”于是郑人将珍珠交给了楚人,然后低着头一边欣赏着木盒子,一边往回走去。

楚人拿着被退回的珍珠,十分尴尬地站在那里。他原本以为别人会欣赏他的珍珠,可是没想到精美的外包装超过了包装盒内的价值,以致于“喧宾夺主”,令楚人哭笑不得。

【释读】

郑人只重外表而不顾实质,使他做出了舍本求末的不当取舍;而楚人的“过分包装”也有些可笑。

2、哄学生成语

按图索骥

孙阳,春秋时秦国人,相传是我国古代最著名的相马专家,他一眼就能看出一匹马的好坏。因为传说伯乐是负责管理天上马匹的神,因此人们都把孙阳叫做伯乐。

据说,伯乐把自已丰富的识马经验,编写成一本《相马经》,在书上,他写了各种各样的千里马的特征,并画了不少插图,供人们作识马的参考。

伯乐有个儿子,智质很差,他看了父亲的《相马经》,也很想出去找千里马。他看到《相马经》上说:“千里马的主要特征是,高脑门,大眼睛,蹄子像摞起来的酒曲块”,便拿看书,往外走去,想试试自己的眼力。

走了不远,他看到一只大癞蛤蟆,忙捉回去告诉他父亲说:“我找到了匹好马,和你那本《相马经》上说的差不多,只是蹄子不像摞起来的酒曲块!”

伯乐看了看儿子手里的大癞蛤蟆,不由感到又好笑又好气,幽默地说:“这‘马’爱跳,没办法骑呀!”

【出处】

这个成语来源于《艺林伐山》,伯乐《相马经》有“隆颡(sang)蚨日,蹄如累曲”之语,其子执《马经》以求马。出见大蟾蜍,谓其父:“得一马,略与相同,但蹄不如累曲尔。”

【释读】

按图像寻求良马,比喻做拘泥教条,墨守成规。现在指顺着线索去寻找。索是寻找、觅求,骥是好马。

3、哄学生成语

滥竽充数

据《韩非子》记载,齐宣王爱听吹竽,又好讲排场。为他吹竽的就有三百人。他常常叫这三百人一齐吹竽给他听。有个南郭先生,根本就不会吹竽,看到这个机会,就到齐宣王那里去,请求参加这个吹竽队。齐宣王就把他编在吹竽队里,并且给他很高的薪水。这位根本不会吹竽的南郭先生,每逢吹竽,就混在队里,拿着竽装腔作势。这样一天天混过去,不曾被人发现。

等到齐宣王*,齐泯王接替王位。他和齐宣王不同,不喜欢听大家一起吹竽,而是喜欢叫吹竽的人一个一个地来吹给他听。南郭先生听到这个消息,只好逃之夭夭,不敢再冒充吹竽人了。

【释读】

西方谚语说,你可以在某时欺骗某一些人,却不能一直欺骗所有的人。南郭先生不会吹竽硬装做会吹竽,终有露出马脚之时。

这个也说明南郭先生不善于运用良好的学习条件。在齐宣王300人的吹竽队里,与其他299名乐师相处,学习资源还算丰富。但他没有意识到这一点,满足于滥竽充数,自欺欺人,只能落个逃之夭夭的*。

点击查看更多小火炉睡前故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qlj.top/articles/3949.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