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22 18:20:16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是在学生掌握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由于在前面的学习中,学生对转化的数学思想有了初步的了解和认识,因此可以通过知识的迁移,放手让学生探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本节课的重点在于让学生理解、掌握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公式,而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发现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则是本节课的难点。

本节课的设计力求体现“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让学生在学习小组内,通过折一折、剪一剪、拼一拼的操作,亲身经历新知的形成过程,体验“转化”思想在几何体知识中的作用。同时在获取新知的过程中大胆放手,让学生充分运用旧知进行迁移,自主探索,培养学生的创新知识和创新能力。

采取小组学习的教学形式,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自由的探索氛围。

1、 每人准备一个学具袋,内有两个完全一样的直角三角形、锐角三角形、钝角三角形,一个长方形,一个平行四边形,大小各异的任意三角形3个;

2、 量具一张,铅笔一支,剪刀一把;

3、 视频展示台、电脑、实物投影仪。

一、揭示课题

师:上一节课我们研究了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怎样计算平行四边形的面积?

我们是怎样发现这一计算公式的?

①学生回忆公式推导过程。

②电脑动画演示。

小结:将图形转化成我们会求面积的图形,是一种重要的数学研究方法。今天我们用同样的办法研究三角形面积的计算。

二、探究新知

1、学生操作

每位同学都一袋学具,看看谁能利用这些图形发现三角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a、 学生动手操作;

b、老师**。

学生把自己的发现用教具贴在黑板上。

2、汇报、交流

师:观察这些图形,你发现了什么?

a、 学生在小组内互相说。

b、指名说。

3、推导公式

师:根据你们的发现,你能推导出三角形面积的计算公式吗?

学生小组讨论,说说自己是怎样推导的。

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动态演示课件,帮助学生直观建立转化思想,清楚地理解公式推导的由来。

4、小结

刚才我们通过剪、拼、割、补等方法,推导出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

说一说:三角形面积计算公式是什么呢?如果用S表示面积,a、h分别表示底和高,用字母怎样表示公式?

=a h÷2

附板书设计:(略)

拓展阅读

1、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

科书第16页例5及相应的“试一试”“练一练”,练习四第6~10题及思考题。

材简析〕

1、让生通过探索,理解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表

2、让生掌握并会运用所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3、让生在观察、分析、抽象、概括和交流的过程中,感受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发展初步的抽象能力;在习和探索的过程中,培养独立思考和与人合作的能力。

根据实际情况判断出应该求出长方体或正方体的哪几个之和。

一、复习铺垫,导入新课:

1、谈话:上节课我们习了表,谁还记得?

(1)一个长方体长5厘米、宽6厘米、高12厘米。

(2)一个正方体的棱长5分米。

指名板演,集体订正。

二、探索领悟,总结方法:

谈话:在实际生产中,有时还要根据实际需要长方体或正方体中某几个和。

出示例5 一个长方体鱼缸,长5分米,宽3分米,高3.5分米。制作这个鱼缸至少需要玻璃多少平方分米?

1、 谈话:请同们说一说鱼缸的样子。

提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什么?

使生明确,求需要多少玻璃,就是求这个鱼缸的表

启发生思考:

根据实际情况,需要几个的和?其中哪两个是相同的?

生交流,指名口答。

明确:分别求出前、后、左、右和下,再相加。也可以先求出6个的总,再减去上

2、列式解答:

生独立完成。

谈话:你能说说你列式的根据吗?让生明确式的含义。

相机出示:

5×3.5+5×3+3×3.5+3×3.5+5×3

(5×3+5×3.5+3×3.5)×2-5×3

3、谈话:还有其他的方法吗?选择一种方法出结果,再互相交流。

4、练一练:

第1题,让生明确这张*纸的就是这个长方体前、后、左、右四个和,也就是长方体的侧

第2题,做让生先弄清楚需要几个的和,然后独立完成,指名板演。

完成后,集体订正,指名说出列式根据。

、巩固练习:

练习四第6 题,思考问题是要哪几个之和?根据给出的条件,这几个的长和宽分别是多少?然后让生独立解答。

四、课堂作业:

1. 练习四第7题要明确木板是上、下、左、右四个,沙网是前后两个

2. 练习四第8题明确室的地(也就是相应长方体的下),不需要粉刷;出顶和四墙壁的`总后,还应该扣除门窗及黑板的

3. 练习四第9题帮助生理解台阶占地应为各级台阶的上之和,即0.3×6×5=9(平方米)。铺地砖的则是各级台阶的上和前总和,即9+0.2×6×5=15(平方米)。

4. 练习四第10题要提醒生以厘米作单位测量有关数据。测量结果可保留一位小数。

五、思考题:

提示生:这个物体中的每一组相对的都相等。由此,表方法是:(7+7+6)×2=40(平方厘米)。按要求补成的最小正方体棱长是3厘米。

2、人年级下册数《口乘法》

陈庄镇育英小 贾庆忠

1.通过探索口方法的过程,会口

十、整百数乘整十数及两位数乘整

十、整百数(每位乘不满十)。

2.培养生认真口的习惯。 具准备:挂图、口卡片 过程:

一、复习过的口方法

30×4 50×5 30×4 300×7 200×8 12×4

43×2 33×3 23×3 11×7

2、说一说30×

4、300×

二、新授课

1、科书第41页例题1的

出示例题1:商店里卖新鲜的草莓,每盒筐装15盒草莓,一位阿姨要买3筐,一共有多少盒草莓?

15 X 3=

(1)请生独立思考并列出式:

10X3=30 5X3=15 30+15=45 (2)小组讨论:怎样想出得数?

(3)各组代表向全班汇报本组的各种口方法。 想一想:150X3=

3、出示例题2:(1)橙子每盒6个,10盒有多少个?

生独立列式并口出正确的结果,师讲评时要生说一说你是怎样的。 6x10= 6X9=54 54+6=60 所以6x10=60 (2)苹果每盒12个,20盒有多少个? 12x20= 12x2=24 24x10=240

4、练习:完成科书第41页的做一做

先由生独立口,然后集体订正。

讲评时提问:11x5你是怎样的,说一说口过程 110x5你是怎样的,说一说口过程

、巩固练习

1、完成科书第42页的做一做

生独立完成,然后集体订正。

提问:你是怎样的,说一说口的过程。

2、完成科书第43页的练习九第2题。

生独立完成。在生完成后,请几位说一说这一道题解题过程和结果。

3、完成科书第43页的练习九第3题。

3、人年级下册数《口乘法》

通过结合具体情境,经历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乘法的过程,能比较正确熟练地进行口。通过独立思考和小组合作等探究活动,会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乘法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培养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演绎推理能力。

重点难点

重点:会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的口乘法方法。

难点:引导生发现两位数乘一位数,几百几十的数乘一位数、两位数乘整十整百数的口乘法的规律,正确进行口

1、创境激疑

出示材例一的情境图。

师:谁能看图编一个小故事?

意图:故事是生的最爱,在课的开始,让生编一个小故事,以此来调动生的习兴趣。

2、互动解疑

(1)探究例

11、审清题意

师:从图中,你获得了哪些信息?

生:每筐装15盒草莓,买3筐。

师:你能根据图中提供的信息提出用乘法解决的问题吗?

生:每筐装15盒草莓,买3筐,3筐有多少?

独立思考并列出式:15×3=研究口的方法。

(1)小组讨论:想一想,怎样出得数?15×3=

:第一种:10×3=30?? 5×3=15 30+15=4

5第二种:列竖式的方法。

(2)生汇报:

①根据生回答,板书:10×3=30?? 5×3=15 30+15=45

②指名汇报口方法。

(3)汇报小结:

先将十位与第二个因数相乘,再将个位与第二个因数相乘,然后把它们的相加。

想一想:150×3=

生独立完成,全班交流方法。

意图:引导生运用生活和已有的知识技能,寻找出方法,发现规律,培养生的创新意识。

2观察主题图。

引导生观察,用自己的话叙述一下主题图向我们提供了哪些信息?

(1)橙子每盒6个,十盒有多少个?

(2)列出式:6×10=

(3)独立探究口方法:(可能会有以下几种)

第一种方法:因为6×9=54,54+6=60,所以6×10=60.第二种方法:6×10,也就是6个十,也就是60.

种方法:6×1=6,然后在6的后加上一个0.

师:第种方法是一个好方法。为什么呢?

(4)全班交流。

出示口练习:5×10? 9×10? 18×10?? 40×10

生进行口比赛,并说说自己的想法。

探究例2(2):每盒有12个苹果,20盒有多少个苹果?

师:,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生:两盒是12×2=24(个),20盒就是10个两盒,也就是10个24是多少?24×10=240.

所以24×10=240(个)。

意图:引导生运用生活经验和已有的知识技能,寻找出方法。通过独立探究口方法和全班交流两个环节,给生提供探究时间和交流的机会,让生解决问题的过程。

3、拓展应用

1、做一做:

12×30? 31×30 14×20? 30×20?

120×30 310×30?? 140×20 300×20?

2解决问题。

材43页第3题,44页第6题。

4、总结评价

这节课你会了什么?生畅谈收获

15×3=45(盒)

150×3=450(盒)

6×10=60(个)

4、人年级下册数《口乘法》

商南县清油河希望小 叶宝林

1.使生会口整十数除整十的数(商一位数)。 2.使生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方法。

3.能结合具体情境进行除法估,并说明估的思路。 4.能够运用所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感受数在生活中的作用。

重点:掌握整十数除整十,几百几十的数的口方法。 难点:经历探索过程,掌握口方法。具,具:课件,小棒,智慧星。

一.创情境,生成问题

3、同们对过的口和估方法掌握得非常好,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继续习口除法。(板书课题)

二、探索交流,解决问题

1、例1(1)光明小要开运动会了,同们都在忙着布置会场,为了把会场装点得更漂亮,校特意买了一些气球,准备分发下去,让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题)(1)从图中你都知道了什么?根据图中的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问题?(指名回答)这个问题应该怎么解决呢?生列式:80÷20= (2)生先独立思考口方法,然后组内交流。 (3)以小组为单位汇报口方法。

(4)引导生选择自己喜欢的口方法再和同桌说一说。 (5)估:83÷20≈ 80÷19≈ 指名回答,并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6)做一做:(口,并说出想的过程) 60 ÷ 20 = 40 ÷ 20 = 80 ÷ 40 = 62 ÷ 20 ≈ 43 ÷ 20 ≈ 80 ÷ 38 ≈

2、例1(2)分气球的问题我们解决了,校还有120彩旗准备分发下去,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课件)

(1)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你能提出什么数问题?这个问题应该怎样解决?生列式: 120 ÷ 30 = (2)你能利用我们刚才的口方法,出这道题的结果吗?生汇报得数,并说出是怎么想的。

(3)估:122 ÷ 30 ≈ 120 ÷ 28 ≈ 同们,你们这么快就把分气球和分彩旗的问题解决了,真了不起!

3.小结:对比例1(1)(2)两题有何相似之处?师小结:这就是我们今天要研究的整十数除整十数和整十数除几百几十数的口除法。

、巩固应用,内化提高

1、口各题:(课件出示)(1) 20 × 3 = 60 ÷ 20 = (2) 60 × 4 = 240 ÷ 60 = 在口第一组式题的基础上,观察这两道题有什么关系?思考怎样很快说出下除法式的商?

2.争夺智慧星。

3.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

4.解决问题:(课件出示情境图)小红的故事书一共有120个小故事,她每天看1个小故事,看完这本书大约需要几个月?

四、回顾整理,反思提升

们,通过这节课的习,你有哪些收获?(生谈体会,师总结)

点击查看更多《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39995.html

热门阅读

  1. 暑假社会实践报告促销员
  2. 2018《 开学第一课》观后感范文
  3. 迎新春手抄报文字
  4. 工民建工程施工管理中质量管控探讨论文
  5. 纳兰容若古代诗词
  6. 圣诞卡片的祝福语精选
  7. 小学科学导体和绝缘体教学设计范文
  8. 把生命中的红雨伞纪实故事
  9. 父亲节快乐的祝福语精选
  10. 幼儿园小班学期计划范例
  11. 励志寓言故事及寓意
  12. 爱情的表达经典散文
  13. 201年元旦跨年祝福语短信
  14. 关于混凝土结构设计的原理的心得
  15. 高中家长会发言稿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