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居易小时候历史故事
白居易(772-846),字乐天,号香山居士,山西太原人。唐朝杰出的现实主义诗人,是唐代作品最多的诗人。她的诗明白小畅,通俗易懂。代表作有《长恨歌》、《琵琶行》等。
白居易小时候就特别聪明懂事。有一天,他正在家中玩耍,忽听到门外的街上有人在争吵,乳母带他到门外看个究竟,原来是两个女邻居,抱着一只芦花老母鸡争执不下,双方都说母鸡是自家的。可是用什么办法来确认呢?
这时,小居易说话了:“你们别吵了,先把母鸡放在地上。母鸡念旧窝,它会自己回家的,他进了谁家的门,自然就是谁家的了。”众人一听,都说这个办法好。两人把母鸡放在地下,那母鸡一旦挣脱了束缚,一溜小跑就进了东家的门。在众人的哄笑声中,西家的女邻居脸色通红的低头走了。大家都夸奖5岁的白居易聪明,小小年纪就能明断邻里纠纷。
母亲出生书香门第,写诗作画也很精通。从小就教居易兄弟两人作诗,告诉他们诗词应该讲究的平 、对仗、意境、诗眼等基本要领。没有多久,小哥俩的诗词就做的不错了。有一次,白居易和几个同窗好友到溜沟山野炊。即是野炊,总得有人烧火做饭吧,于是白居易提议,我们做对子,谁对不上来,就让谁烧火,大家都同意。
白居易低头沉思了一会,抬头说:“我先出个上联,‘水水山山处处明明秀秀’,你们注意,我这可是顺读倒读都可以的。”小伙伴们各自捧着脑袋想了半天,都摇摇头:“还是自己对吧。”“好,我把它到过来,秀秀明明处处山山水水,奇奇好好时时雨雨晴晴。”白居易这下不用烧火了。
白居易的童年和少年时代,社会动荡不安,潘镇割据,民不聊生。未必战乱,父母先后把它送到南方和北方,颠沛流离的生活,使他过早品尝到生活的艰辛,了解了许多下层劳动人民的苦难,为他的创作提供了素材。
16岁时,白居易初到长安,拜见着名的诗人顾况,诗人听说他名字叫居易,就笑着说:“居在长安,达官如云,百姓如蚁,柴贵米也贵,居大不易啊。”当读到他的五言律诗《赋得古原草送别》中:“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不生”时,顾况大为赞赏。小小年纪竟作出这样富有哲理性的诗句,顾况频频点头:“你有这样的才情,居长安也不难了。”
拓展阅读
1、历史名人小故事
刘基,字敬舆,是汉高祖刘邦的庶长子刘肥的后代。刘肥可是被我们大名鼎鼎的吕雉太后带大的,虽然后来他没有当上皇帝,但是他却得到了汉惠帝刘盈的礼遇。刘盈敬他是长兄,就算当了皇帝,见到刘肥也依然主动把上座让出来,还给他敬酒。不过也就是因为这一幕,才让吕雉对他起了杀心,还好刘盈替他挡住了那杯毒酒,否则就没有千年后的刘基了。
刘基是汉末军阀扬州牧刘繇的长子,史载其姿容美好,是个难得一见的美男子,深得孙权喜爱。
最初,刘繇和孙策大军对抗,不过失败了,于是他带着家人投奔了豫章刘表。刘繇去世的时候,刘基只有十四岁,为父亲办葬礼的时候,刘基就表现出了超乎年龄的成熟,他不收刘繇下属们馈赠的礼物,一切行为都合乎礼节。都说长兄为父,刘繇死后,刘基就成为了几个弟弟们的依靠,他带着他们隐居乡里,日子过得很拮据。后来孙策经过豫章,也为刘繇治丧,还把刘基兄弟带回了东吴,礼遇他们。
221年,孙权称吴王,刘基被升任为大农令。有一次,孙权举办宴会,邀请了很多谋士武将。在宴会上孙权表现得很是兴奋,还收起了架子亲自起身劝酒。可是宴会上的虞翻却故意装醉,孙权来劝酒时他就趴在地上,孙权一离开他就又坐起来。
虞翻的行为彻底惹怒了孙权,再加上喝了酒的缘故,孙权拔出佩剑就要杀掉虞翻,在场的人无不惊恐,一动不动。只有刘基在这个时候还敢说话,说的还是替虞翻求情的话。刘基拦住孙权说:“大王喝醉了就要杀掉有名的贤士吗?就算虞翻真的有罪,他在这种情况下被杀,天下间谁人肯信?再说大王素来敬重贤士才使得那么多人前来归附,今天您打算一下子功败垂成吗?”
孙权正在气头上,他愤怒的说:“曹孟德(曹操)都能杀孔文举(孔融),我杀个虞翻怎么了!”刘基不怕死的继续劝:“曹操是曹操,大王是大王,曹操轻易杀掉士人,如今已遭天下人非议。大王还打算效仿他?如今大王更应该做的难道不是推行德义?”孙权听了刘基的话,是想了又想,最后还是放下剑,饶了虞翻一命。
又有一次,孙权在游船上行酒宴,夏季炎热,这大雨也是说来就来,孙权用御盖遮住了自己,又赶紧命令侍从也遮住一旁的刘基,船上的其他*可享受不到这种待遇!
想来也是,如果不是因为被孙权深深宠信着,刘基有几个胆子敢拦住孙权*?孙权称帝以后,刘基被封为光禄勋,与顾雍分掌尚书事务。孙权是个长寿之人,刘基可不是,他比孙权早*整整二十年。刘基死后,孙权替儿子孙霸求娶了刘基之女,不但赏赐了府宅,还时不时就赏赐钱财宝物,荣宠不衰。另外,刘基的弟弟刘铄、刘尚也受到了孙权的礼遇。
2、历史名人小故事
王羲之
王羲之(303年—361年,一作321年—379年),字逸少,汉族,东晋时期着名书法家,有“书圣”之称。琅琊(今属山东临沂)人,后迁会稽山阴(今浙江绍兴),晚年隐居剡县金庭。历任秘书郞、宁远将军、江州刺史,后为会稽内史,领右将军。其书法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风格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代表作《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在书法,他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为“二王”。
王羲之的《兰亭集序》为历代书法家所敬仰,被誉作“天下第一行书”。王兼善隶、草、楷、行各体,精研体势,心摹手追,广采众长,备精诸体,冶于一炉,摆脱了汉魏笔风,自成一家,影响深远。其书法平和自然,笔势委婉含蓄,遒美健秀,世人常用曹植的《洛神赋》中:“翩若惊鸿,婉若游龙,荣曜秋菊,华茂春松。仿佛兮若轻云之蔽月,飘飖兮若流风之回雪。”一句来赞美王羲之的书法之美。传说王羲之小的时候苦练书法,日久,用于清洗毛笔的池塘水都变成墨色。后人评曰:“飘若游云,矫若惊龙”、“龙跳天门,虎卧凰阁”、“天质自然,丰神盖代”。有关于他的成语有入木三分、东床快婿等,王羲之书风最明显特征是用笔细腻,结构多变。
王羲之书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书苑。唐代的欧阳询、虞世南、诸遂良、薛稷、和颜真卿、柳公权,五代的杨凝式,宋代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元代赵孟頫,明代董其昌,这些历代书法名家对王羲之心悦诚服,因而他享有“书圣”美誉。
3、白居易小草的诗句有哪些
1、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唐 · 杜甫《春望》
译文:长安沦陷,国家破碎,只有山河依旧;春天来了,人烟稀少的长安城里草木茂密。
2、北风卷地白草折,胡天八月即飞雪 —— 唐 ·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
译文:北风席卷大地把白草吹折,胡地天气八月就纷扬落雪。
3、西宫南内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 唐 · 白居易《长恨歌》
译文:兴庆官和甘露殿,处处萧条,秋草丛生。宫内落叶满台阶,长久不见有人扫。
4、乱花渐欲迷人眼,浅草才能没马蹄 —— 唐 ·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
译文:野花竞相开放就要让人眼花缭乱,春草还没有长高才刚刚没过马蹄。
5、风吹草低见牛羊 —— 南北朝 · 佚名《敕勒歌》
译文:说是那草原上的草很高,把牛羊都盖住了,风吹开草,牛羊露出来那一种景象。
扩展资料
草是一般是指草本植物(Herb),是一类植物的总称。并非植物科学分类中的一个单元,与草本植物相对应的概念是木本植物。人们通常将草本植物称作“草”,而将木本植物称为“树”。
但是偶尔也有例外,比如竹,就属于草本植物,但人们经常将其看做是一种树,因为它们又高*。但实际上,它们是因为特殊的气候而形成的。
草和庄稼一样,需要有一定的矿物质养料才能长得好,但平时很少有人给草施肥。冬天把草烧成灰,其中的矿物成分保留在灰中,灰可以随着雨水渗到土壤里,这样,矿物质又回到土里,就好像施了一次肥一样。
草在春天萌发生长时就可利用它们,所以烧过的草坪会比没有烧过的长得好一些。烧草坪还有消灭害虫和病*的作用。把害虫和病*同草一起烧掉了,这样,就减少了春天的病虫害。
有人会问,烧草坪会把草烧死吧?其实,烧掉的只是草枯*叶、茎,长在土中的地下根是不受影响的。春天来了,草还能照旧生长。古诗“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描写的就是这种现象。
参考资料:草-百度百科
4、白居易写的小草的诗句有哪些
《草 / 赋得古原草送别》
离离原上草,一岁一枯荣。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远芳侵古道,晴翠接荒城。又送王孙去,萋萋满别情。
译文:
原野上长满茂盛的青草,年年岁岁枯萎了又苍翠。原野上的大火无法烧尽,春风一吹它又生机勃发。芳草的馨香弥漫着古道,阳光照耀下碧绿连荒城。又送游子远行踏上古道,满怀离情望着萋萋芳草。
扩展资料:
《赋得古原草送别》是唐代诗人白居易的成名作。此诗通过对古原上野草的描绘,抒发送别友人时的依依惜别之情。它可以看成是一曲野草颂,进而是生命的颂歌。诗的前四句侧重表现野草生命的历时之美,后四句侧重表现其共时之美。
全诗章法谨严,用语自然流畅,对仗工整,写景抒情水***融,意境浑成,是“赋得体”中的绝唱。人教版小学课本中的古诗《草》选取的是该诗前四小句。
此诗作于贞元三年(787),作者时年十六。诗是应考的习作。按科场考试规矩,凡指定、限定的诗题,题目前须加“赋得”二字,作法与咏物相类,须缴清题意,起承转合要分明,对仗要精工,全篇要空灵浑成,方称得体。束缚如此之严,故此体向少佳作。
据载,作者这年始自江南入京,谒名士顾况时投献的诗文中即有此作。起初,顾况看着这年轻士子说:“米价方贵,居亦弗易。”虽是拿居易的名字打趣,却也有言外之意,说京城不好混饭吃。及读至“野火烧不尽”二句,不禁大为嗟赏。
咏物诗也可作为寓言诗看。有人认为是讥刺小人的。从全诗看,原上草虽有所指,但喻意并无确定。“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却作为一种“韧劲”而有口皆碑,成为传之千古的绝唱。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赋得古原草送别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69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