游子吟古诗原文孟郊

发布时间: 2025-08-07 10:28:14

游子吟古诗原文孟郊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

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cí mǔ shǒu zhōng xiàn

慈 母 手 中 线 ,

yóu zǐ shēn shàng yī

游 子 身 上 衣 。

lín xíng mì mì féng

临 行 密 密 缝 ,

yì kǒng chí chí quī

意 恐 迟 迟 归 。

shuí yán cùn cǎo xīn

谁 言 寸 草 心 ,

bào dé sān chūn huī

报 得 三 春 晖 ?

⑴游子:古代称远游旅居的人。吟:诗体名称。

⑵临:将要。

⑶意恐迟迟归:恐怕儿子在外迟迟不回家。意恐:担心。归:回来,回家。

⑷言:说。寸草:小草。这里比喻子女。心:语义双关,既指草木的茎干,也指子女的心意。谁言:一作“难将”。

⑸报得:报答。三春晖:春天灿烂的阳光,指慈母之恩。三春:旧称农历正月为孟春,二月为仲春,三月为季春,合称三春。晖:阳光;形容母爱如春天温暖、和煦的阳光照耀着子女。

慈祥的母亲手里把着针线,为即将远游的孩子赶制新衣。临行时她忙着缝儿子远征的衣服,又担心孩子此去难得回归。谁能说像萱草的那点孝心,可报答春晖般的慈母恩惠?

深挚的母爱,无时无刻不在沐浴着儿女们。然而对于孟郊这位常年颠沛流离、居无定所的游子来说,最值得回忆的,莫过于母子分离的痛苦时刻了。此诗描写的就是这种时候,慈母缝衣的普通场景,而表现的,却是诗人深沉的内心情感。

开头两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用“线”与“衣”两件极常见的东西将“慈母”与“游子”紧紧联系在一起,写出母子相依为命的骨肉感情。三、四句“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通过慈母为游子赶 制出门衣服的动作和心理的刻画,深化这种骨肉之情。母亲千针万线“密密缝”是因为怕儿子“迟迟”难归。伟大的母爱正是通过日常生活中的细节自然地流露出来。前面四句采用白描手法,不作任何修饰,但慈母的形象真切感人。

最后两句“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是作者直抒胸臆,对母爱作尽情的讴歌。这两句采用传统的比兴手法:儿女像区区小草,母爱如春天阳光。儿女怎能报答母爱于万一呢?悬绝的对比,形象的比喻,寄托着赤子对慈母发自肺腑的爱。

这是一首母爱的颂歌,在宦途失意的境况下,诗人饱尝世态炎凉,穷愁终身,故愈觉亲情之可贵。“诗从肺腑出,出辄愁肺腑”(苏轼《读孟郊诗》)。这首诗,虽无藻绘与雕饰,然而清新流畅,淳朴素淡中正见其诗味的浓郁醇美。

这首诗艺术地再现了人所共感的平凡而又伟大的人性美,所以千百年来赢得了无数读者强烈的共鸣。直到清朝,溧阳有两位诗人又吟出了这样的诗句:“父书空满筐,母线萦我襦”(史骐生《写怀》),“向来多少泪,都染手缝衣”(彭桂《建初弟来都省亲喜极有感》),足见此诗给后人的深刻印象。

拓展阅读

1、《宫词二首其一·何满及鉴赏

句】一声何满,双泪落君前。

【意思】刚唱出一声《何满》,双眼的 泪水便夺眶而出,滴落在君王跟前。何满 :歌曲名,其调哀切。唐朝白居易《听歌 六绝句·何满》自注云:“开元中,沧州有 歌者何满,临刑进此曲以赎死,上竟不 免。”君:指君王。

【鉴赏】 倾听了一曲 “何满” 过后,不禁在你面前伤心落泪。本是描写官人的哀怨。一个历尽沧桑、饱受人世折磨的人,当他听到熟悉的歌声或亲切的呼唤时,即使当着别人的面,也会忍不住内心的悲戚而泪流满腮的。

【用法例释】用以形容当发出或听 到某种声音(歌声、乐曲、乡音等)后,不 禁伤感落泪。[例1]一曲《松花江上》, 触使那些背乡离井的流亡者,听来涕泪 横流,产生强烈共鸣。“一声何满,双 泪落君前。”(张平治《美学趣谈》)[例2] 想起“柳浪闻莺”,想起“断桥残雪”,想 起杭州口音的“划要?”禁不住“一 声《何满》,双泪落君前”了。(袁鹰 《铁丝网上的春天》)

.[唐].张祜.

故国三千里,深宫二十年。

一声《何满》,双泪落君前。

【注释】

①故国:故乡。②何满:一作“河满”。见“解题”。苏鹗《杜阳杂编》记载:“宗时,宫人沈翠翘为帝舞《何满》,调辞风态,率皆宛畅。”可见宫中常歌舞此曲于帝前,二句即此意。

这是一首宫怨,抒写宫女哀婉感叹之情。

代帝王,骄奢淫逸,后宫佳丽无数。名义上,这些宫女似乎进了幸福之门,实际上,她们深沉的痛苦有谁能理解呢?人描述了宫人长锁深宫的痛苦生活,故乡在三千里之外的地方,可望而不可即。离开故乡、锁进深宫里,已经过了漫长的二十年。二十年啊,“宿昔红颜今白头”,她们没有爱情,也不能享受人间的温暖,她们是在痛苦的生活中熬过来的,但这种煎熬是一点没有盼头的,她们将一辈锁在深宫大院中。皇帝是把她们当作玩物来看待的。因此,当她们在皇帝面前唱起声韵婉转哀恻的《何满》时,禁不住热泪盈眶。

这一首没有正面批判葬送宫女青春、生命的皇帝,但从人对宫女的这种深刻的同情中,人们会自然地厌憎那深锁的宫门和作威作福的皇帝。

中句句都用数字,“三千里”表明远离家乡,“二十年” 表明幽闭深宫时间之长,以“一声”写含怨歌唱,以 “双泪”写不禁泣下,表达得更清晰、更准确,从而深切地反映了宫人生活的痛苦和无限的哀伤。

【赏析】首句落笔空间,言宫人离家之远;次句着眼时间,说宫人进宫之久。这样由 空间到时间,高度概括,集中表现了宫女失去人生自由的不幸与命运的悲惨。这样,用 加一倍进一层法写来,更加突出了宫女的愁恨,增加了意的深度和情的浓度。后 二句的“一声”悲歌、“两眼”凄泪,是在极写悲惨处境,蓄满怨愤哀情的情况下逼出的, 故哀怨之情,如山水突发,一泻为快,具有撼动人心的艺术力量。此有两大特点: 其一,写宫人之怨,不是不得进见的失宠之怨;而是在“君前”歌舞受到赏识迸发出来的 怨,即长期被剥夺了幸福和自由的积怨。其二,的前三句都是没有谓语的名词句, 中每句都嵌入一个数字,两两基本对偶,表达清晰准确,凝练有力。这两点,使全在 内容和形式上的统一,达到了互为表里、相得益彰的效果。结合描写生动的悲剧故事《才人叹》来看,可知张祜的《宫词》真正写出了宫人远离故乡、深锁深宫的哀怨,概括 力强,具有震撼人心的艺术力量。

2、思念故乡的句 思念故乡的

1、《静夜思》唐朝人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玉阶怨》唐朝人李白

玉阶生白露,夜久侵罗袜。却下水晶帘,玲珑望秋月。

3、《秋浦歌其十三》唐朝人李白

渌水净素月,月明白鹭飞。郎听采菱女,一道夜歌归。

4、《月下独酌》唐朝人李白

花间一壶酒,独酌无相亲。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月既不解饮,影徒随我身。暂伴月将影,行乐须及春。

我歌月徘徊,我舞影零乱。醒时同交欢,醉后各分散。

永结无情,相期邈云汉。

5、《关山月》唐朝人李白

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白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色,思归多苦颜。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6、《把酒问月》唐朝人李白

青天有月来几时,我今停杯一问之:

人攀明月不可得,月行却与人相随?

皎如飞镜临丹阙,绿烟灭尽清辉发?

但见宵从海上来,宁知晓向云间没?

白兔捣药秋复春,嫦娥孤栖与谁邻?

今人不见时月,今月曾经照人。

人今人若流水,共看明月皆如此。

唯愿当歌对酒时,月光长照金樽里。

7、《宿建德江》浩然

移舟泊烟渚,日暮客愁新。野旷天低树,江清月近人。

8、《月》薛涛

魄依钩样小,扇逐汉机团。细影将圆质,人间几处看?

9、《望月怀远》张九龄

海上生明月,天涯共此时。情人怨遥夜,竟夕起相思。

灭烛怜光满,披衣觉露滋。不堪盈手赠,还寝梦佳期。

10、《月夜忆舍弟》杜甫

戍鼓断人行,边秋一雁声。露从今夜白,月是故乡明。

有弟皆分散,无家问死生。寄书长不达,况乃未休兵。

11、《山居秋暝》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12、《旅宿》杜牧

旅馆无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灯思旧事,断雁警愁眠。

远梦归侵晓,家书到隔年。沧江好烟月,门系钓鱼船。

13、《故人寄茶》曹邺

剑外九华英,缄题下玉京。开时微月上,碾处乱泉声。

半夜招僧至,孤对月烹。碧沉霞脚碎,香泛乳花轻。

六腑睡神去,数朝思清。月余不敢费,留伴肘书行。

14、《暮江》白居易

一道残阳铺水中,半江瑟瑟半江红。可怜九月初三夜,露似珍珠月似弓。

15、《霜月》李商隐

初闻征雁已无蝉,百尺楼台水接天。青女素娥俱耐冷,月中霜里斗婵娟。

3、才代儿童玩什么?散

作者简介:

徐昌才,笔名偃月公,祖籍夜郎国,客居星城长沙,长沙市雅礼中学高级教师、长沙市社会科学优秀人才、长沙市作协理事、衡阳师范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湖南省作协会员、中国作家协会会员、中国侗族学学会常务理事,《香港汇报》《语报》专栏作家,已发表章1000多篇,常规出版专著20部。作品《一眼抵过万千爱》获全国第四届叶圣陶学奖。系列词鉴赏作品远销香港、台湾、韩国、日本、马来西亚、澳大利亚、美国、加拿大等地区和国家。现主要致力于语教学、艺评论和散随笔的研究与写作。

徐昌才

代小孩玩什么呢?我们挑选几首代描写儿童戏或生活的歌,品味一番,帮助大家走进儿童的丰富多彩的世界。

骑竹马

李白有《长干行》描写一个儿童戏的场面:“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骑竹马是唐代流行的一种戏,典型的式样是一根竹竿,一端装有马头模型,有时另一端装有轮,小孩跨立其上,假装骑马的模样,口中念念有声,策马奔腾。李白中所写,男孩骑着竹马,绕着庭院井栏跑,不时举手摘下青青的梅,送给女孩尝尝,女孩以为甜美,不曾想到,一口咬去,青涩酸溜,惊讶张嘴,错愕不已。两个人就这样无忧无虑、毫无猜忌地戏、玩耍,很开心,很快乐。长大以后,他们结为夫妻,过上了一种幸福美好的生活。成语“青梅竹马”“两小无猜”由此诞生,形容小儿女天真无邪玩耍戏的样。后人以“青梅竹马”称呼自幼一直陪伴长大的男女,尤其指之后长大后恋爱或结婚的人。

放风筝

放风筝可以说是老少皆宜的娱乐活动。清代人高鼎的《村居》描写儿童放风筝的盛况:“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早春二月,草长莺飞,桃红柳绿,风光宜人。儿童放学回家,沐浴拂拂春风,极目晴空浩荡,放飞风筝,奔驰野。何等欢悦,何等自由。笑声与欢呼回荡,风筝与自由同飞。自然就是孩的天空,风筝放飞孩的心愿。清代人郑用锡曾咏风筝:“昂藏意气入云烟,喜放风筝到九天。要识扶摇能直上,全凭一线手中牵。”(《小孙放风筝志勖》)勉励孙儿要学风筝胸怀大志,扶摇直上,更要懂得一线在手,收控自如。咏风筝上天,含奋发之志,可谓用心良苦。

荡秋千

荡秋千是代北方少数民族创造的一种运动,即将长绳系在架上,下挂蹬板,人双手抓住绳索,脚踏蹬板,来回摆动。李清照的词作《点绛唇》就描绘了一位富家少女荡秋千的情景:“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此刻全部动作虽已停止,但仍可以想象得出少女荡秋千时的情景,罗衣轻飏,像燕一样地空中飞来飞去,词句妙在静中见动。“起来慵整纤纤手”,“慵整”二字用得非常恰切,从秋千上下来后,两手有些麻,却又懒得稍微活动一下,写出少女的娇憨。整个上片以静写动,以花喻人,生动形象地勾勒出一少女荡完秋千后的神态。秋千荡出一派迷人的风致。

放爆竹

爆竹、烟花,已有之。宋代学家王安石的歌《元日》就描写了新年第一天家家户户燃放爆竹的盛况:“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曈曈日,总把新桃换旧符。”这是一首写代迎接新年的即景之作,取材于民间习俗,敏感地摄取老百姓过春节时的典型素材,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新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浓厚的生活气息。和这首喜庆欢乐的气氛不同,宋代人方翥的歌《癸酉冬赴部除夜宿信州客舍》却渲染了一种凄清悲凉的气氛:“隔屋青灯一点明,卧听檐雨落三更。无因作得还乡梦,门外儿童爆竹声。”一边是人客居他乡,远离亲人,孑然一身,一边是儿童欢笑,爆竹声声,欢庆过年,两相对比,突出的冷清孤寂之感。这个除夜,人的确过得悲凄。

捕蝴蝶

宋代大人杨万里极富童趣心,其《宿新市徐公店》描写儿童抓捕蝴蝶的动人情景:“篱落疏疏一径深,树头花落未成阴。儿童急走追黄蝶,飞入采花无处寻。”篱笆疏疏落落,小路通向远方。花瓣已然飘零,绿叶尚未成荫。就在这样一个暮春时节,有这么几个小孩急急忙忙,追逐只黄色的蝴蝶,忽东忽西,忽快忽慢,小心翼翼,兴奋不已。突然,蝴蝶飞入一片采花从中,消失不见了。小孩站在路边,东瞅西望,怅然若失。是的,他们喜欢美丽的蝴蝶,他们习惯了在这个美好的时节追捕蝴蝶。自由飞扬在春风中,快乐洋溢在他们脸上。

(此已发表在《中国中学生报》)

点击查看更多游子吟古诗原文孟郊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0007.html

热门阅读

  1. 七夕情人节表白短信祝福语荐读
  2. 九月九日重阳节感恩祝福语
  3. 监区安全隐患大排查大整治活动总结范文
  4. 6儿童节快乐的祝福语精选
  5. 《在牛肚子里旅行》教学反思范文
  6. 描写乡情的句子
  7. 精彩的体育课小学三年级优秀作文
  8. 食品安全手抄报
  9. 陶渊明与孟浩然诗词的比较
  10. 格林童话故事:金娃娃
  11. 告别是为了遇见情感散文
  12. 《弟子规》读后感 600字
  13. 乡镇三下乡活动总结范文
  14. 201年最新中考祝福语
  15. 环保手抄报内容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