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仙子过折桂令行乐》翻译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11 09:55:55

《水仙子过折桂令行乐》翻译赏析

年代:元代

作者:无名氏

体裁:散曲·小令

宫调:双调

无名氏

一春长费买花钱,每日花边一醉眠。喜春来百花都开遍,任簪花压帽偏。花间士女秋千,红相映桃花面。人更比花少年,来寻陌上花钿。

来寻陌上花钿,正是那玉楼人醉杏花天。常言道惜花早起,爱月夜眠。花底相逢少年,赴佳期梨花深院,约定在花架傍边。柳影花阴,兀的是月下星前。

[写作背景]人们生性爱花,爱花是爱美心性的表现,惜花是爱惜青春的情绪的自然流露。中国古代诗歌中,吟咏花草的篇章很多,这首“带过曲”就是这样的一首咏花之作。它不仅句句带“花”,而且所用的两支曲牌亦以花名:“水仙子”与“折桂令”。这位作者写花意在写人,写赏花、买花、簪花的人,而春季是爱情开花的季节,花前月下,正是与恋爱氛围最为和谐的环境。相逢于朝露莹莹的花丛之中,相会在梨花斑驳的月影之下。青年人的恋情,正像朝花一样鲜艳,又像是月下的花阴一样朦胧!

[注解]

任簪花压帽偏:古代习俗,不仅女子喜欢戴花,男人也戴花。男人戴花,将花簪于帽上。

红相映桃花面:化用唐代诗人崔护诗句“人面桃花相映红”。

花钿:用金银珠宝等制作的花形首饰。

玉楼人醉杏花天:化用宋代诗人陆游诗句:“小楼一夜听春雨,深巷明朝卖杏花”(《临安春雨初霁》)

兀的:指点词,这,这样,这般。含有惊异之意。

入春以来因买花有破费,每日里对花饮酒醉卧花边。春天是百花盛开的季节,怎能不令人欣喜,头戴簪花的帽子,一任那花枝将帽子压偏。少男少女们在花间荡起秋千,人面和桃花相映,都是那样红润娇美。人比花更富有青春魅力,少年人来到田野路边,来寻找美人游春时遗落的花钿,这时玉楼里的闺中少女正为这杏花开放的春天而陶醉。俗话说爱惜花的人早起看花,爱惜月色的人晚睡看月。少男少女们在花底相逢,到开满梨花的院落深处去赴约,约会的地点就在花架的旁边。正是在这柳影花阴的浓密处,黄昏后的星光月色的下面。

《水仙子过折桂令·行乐》是元代的一首小令,作者不详,该曲子宫调为双调,曲牌包括水仙子和折桂令,是一首带过曲。这是一首咏花之作,作者写花意在写人,写赏花、买花、簪花的人。春季是爱情开花的季节,相逢于朝露莹莹的花丛之中,相会在梨花斑驳的月影之下。青年人的恋情,正像朝花一样鲜艳,又像是月下的花阴一样朦胧。

人们生性爱花,爱花是爱美心性的表现,惜花是爱惜青春的情绪的自然流露。中国古代诗歌中,吟咏花草的篇章很多,这首“带过曲”就是这样的一首咏花之作。它不仅句句带“花”,而且所用的两支曲牌亦以花名:“水仙子”与“折桂令”。这位作者写花意在写人,写赏花、买花、簪花的人,而春季是爱情开花的季节,花前月下,正是与恋爱氛围最为和谐的环境。相逢于朝露莹莹的花丛之中,相会在梨花斑驳的月影之下。青年人的恋情,正像朝花一样鲜艳,又像是月下的花阴一样朦胧。曲辞写得颇具情致,堪读堪赏。

拓展阅读

1、王实甫《十二月尧民歌别情》古诗

自别后遥山隐隐,更那堪远山粼粼。见杨柳飞绵滚滚,对桃花醉脸醺醺。透内阁香风阵阵,掩重门暮雨纷纷。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新啼痕压旧啼痕,断肠人忆断肠人。今春,香肌瘦几分,缕带宽三寸。

[作者简介]王实甫(1260前-1324前),名德信,大都(今北京)人。其生活时代约略和白元咎、冯振相当。写杂剧十四种,著名的为《西厢记》,被认为是北曲最好的作品之一。散曲仅存套数两套,小一首。

[注解]

粼粼:波清澈的样

飞绵:指飘飞的杨花柳絮。

内阁:深闺,内室。

重门:庭院深处的门。

销魂:神思茫然仿佛魂消魄散的样

缕带:用丝纺织的衣带。

自从和你分别后,望不尽远山层叠隐约迷濛,更难忍受清粼粼的江奔流不回,看见柳絮纷飞绵涛滚滚,对着璀璨桃花痴醉得脸生红晕。闺房里透出香风一阵阵,重门深掩到黄昏,听雨声点点滴滴敲打房门。

怕黄昏到来黄昏偏偏匆匆来临,不想失魂落魄又叫人怎能不失魂伤心?旧的泪痕没干又添了新的泪痕,断肠人常挂记着断肠人。要知道今年春天,我的身体瘦了多少,看衣带都宽出了三寸。

这首曲是用两支小组成的,即《十二月》与《尧民歌》。它描写了闺中女思念远离家乡的心上人的情形。曲借境抒情,山、、桃、柳、内阁、重门无不紧系思念之情,最后描写伤心的泪痕重重,以致身躯瘦损,衣带宽松。一种哀婉动人,不容易捉摸的感情,经作者以具体的景物描写和形象的描述,将它表露无遗。

全篇按写法可划为两层。前六句为前一层,写了女主人公面对春景睹物思人的心绪。句法对仗工整,每句后两字叠用、以衬托情思之缠绵。远山近,杨柳桃花,香风暮雨无一不勾起女的思念。视角由远及近,由外及里的转移,实质上是对每日思念的描述,而主人公那寂寞的心情不言而喻。第二层直接描摹女的相思情态。前四句在写法上是每句重复两三字,有一唱三叹之妙,说明主人公柔肠寸断的相思之意。而这种日复一日磨的结果就是玉肌消减、衣带渐宽。末尾摹拟一个局外人的口吻询问,更突出了主人公的纯情坚贞。

在小《十二月》中,起句中的“自别后”可以说是点明了曲的内容——离别相思之情,为下文定下感情基调。接着作者运用了对仗的手法,展现出一幅凄清零落的景色。山是遥山,是远,由远及近,写了杨柳、桃花、内阁、重门。其对仗句中用了“隐隐、粼粼、滚滚、醺醺、阵阵、纷纷‘这些叠音词来修饰”遥山、远、杨柳、飞棉、醉脸、香风、暮雨“起了两方面的作用。一是“隐”和“粼”,“滚”和“醺”、“阵”和“纷”押韵,使作品音响联结而成和谐的整体增加了作品的音韵之美,读起来琅琅上口;二是加强了寥廊冷落的感觉,加倍地渲染了使人发愁的景色,间接抒发了闺中女对心上人的思念之情,表达了一种渺茫的希望,可谓情景交融。

而在《尧民歌》中,作者便采用了直接抒情的表达方式,连环与夸张的手法写少妇相思之苦。其中的语言虽不乏典雅的一面,但从总体倾向来看,却是以俗为美。如“怕黄昏忽地又黄昏,不销魂怎地不销魂”,表达的是少妇的闺怨情绪,怕夜晚的寂寞,偏偏夜幕又降临了,竭力想抑制忧伤,又不可能不忧伤。作者用散文句法,使得意思显豁,明白如话,再加上“忽地”,“怎地”等口语的运用,读起来使人感到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少妇等待归人,每天以泪洗脸,“新啼痕压旧啼痕”,实在悲苦。日就在相思中去了,瞧,少妇身体又瘦损了,连腰带都宽了三寸。

结句塑造了一怨妇的体态,增强了形象感。在韵律上,是“平平仄仄平,仄仄平平仄”,是对仗中的两句对,使曲在优美音韵中结束。

全曲大量运用叠字、叠词,含情脉脉、如泣如诉,情致哀婉动人,是一首不可多得的佳作。

2、李商隐《嫦娥》原诗注释创作背景及

朝代:唐代

云母屏风烛影深,长河渐落晓星沉。

嫦娥应悔偷灵药,碧海青天夜夜心。

装饰着云母的屏风,烛影渐渐暗淡下去。银河也在静静地消失,晨星沉没在黎明的曙光里。

月宫的嫦娥恐怕后悔偷了后羿的长生不老药,现在只有那青天碧海夜夜陪伴着她一颗孤独的心。

云母屏风染上一层浓浓的烛影,银河逐渐斜落启明星也已下沉。

嫦娥想必悔恨当初偷吃下灵药,如今独处碧海青天而夜夜寒心。

1.嫦娥:古代神话中的月中女,江苏人。《淮南·览冥训》:“羿请不死之药于西*,恒娥窃以奔月。”恒又作姮。

2.云母屏风:嵌着云母石的屏风。此言嫦娥在月宫居室中独处,夜晚,唯烛影和屏风相伴。

3.长河句:银河逐渐向西倾斜,晓星也将隐没,又一个孤独的夜去了。

4.碧海:《十洲记》:“扶桑在东海之东岸,岸直,陆登岸一万里,东复有碧海,海阔狭浩汗,与东海等,既不咸苦,正作碧色。”

诗作创作背景,永远离不开作者本人的*生活背景:作者终身处于牛李*争的夹缝之中,一生很不得志。牛李*争是在宦官专权的日里,唐朝朝廷的*中反对宦官的大都遭到排挤打击。依附宦官的又分为两派——以牛僧孺为首领的牛*和以李德裕为首领的李*,这两派*互相倾轧,争吵不休,从唐宪宗时期(805年)开始,到唐宣宗时期(846年)才结束,闹了将近40年,历史上把这次朋*之争称为“牛李*争”。牛李*争的实质就是太监当权,本诗就是讽刺太监当权的黑暗、讽刺宪宗的皇权旁落。曰:“邦有道,则仕;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嫦娥》即是“邦无道,则可卷而怀之”这类诗的典型。

就内容而论,这是一首咏嫦娥的诗。然而各家看法不一。有人以为歌咏意中人的私奔,有人以为是直接歌咏主人公处境孤寂,有人以为是借咏嫦娥另外有所寄托,有人以为是歌咏女学道求,有人以为应当作“无题”来看。兹且当作歌咏幽居寂处,终夜不眠的女。以此而论,着实写得贴情贴理。语言含蕴,情调感伤。

前两句描绘主人公的环境和永夜不寐的情景。室内,烛光越来越黯淡,云母屏风上笼罩着一层深深的暗影,越发显出居室的空寂清冷,透露出主人公在长夜独坐中黯然的心境。室外,银河逐渐西移垂地,牛郎、织女隔河遥望,本来也许可以给独处孤室的不寐者带来一些遐想,而这一派银河即将消失。那点缀着空旷天宇的寥落晨星,仿佛默默无言地陪伴着一轮孤月,也陪伴着永夜不寐者,此时连这最后的伴侣也将隐没。“沉”字正逼真地描绘出晨星低垂、欲落未落的动态,主人公的心也似乎正在逐渐沉下去。“烛影深”“长河落”“晓星沉”,表明时间已到将晓未晓之际,着一“渐”字,暗示了时间的推移流逝。索寞中的主人公,面对冷屏残烛、青天孤月,又度了一个不眠之夜。尽管这里没有对主人公的心理作任何直接的抒写刻画,但借助于环境氛围的渲染,主人公的孤清凄冷情怀和不堪忍受寂寞包围的意绪却几乎可以触摸到。

在寂寥的长夜,天空中最引人注目、引人遐想的自然是一轮明月。看到明月,也自然会联想起神话传说中的月宫──嫦娥。据说她原是后羿的妻,因为偷吃了西*送给后羿的不死药,飞奔到月宫,成了。“嫦娥孤栖与谁邻?”在孤寂的主人公眼里,这孤居广寒宫殿、寂寞无伴的嫦娥,其处境和心情不正和自己相似吗?于是,不禁从心底涌出这样的意念:嫦娥想必也懊悔当初偷吃了不死药,以致年年夜夜,幽居月宫,面对碧海青天,寂寥清冷之情难以排遣吧。“应悔”是揣度之词,这揣度正表现出一种同病相怜、同心相应的感情。由于有前两句的描绘渲染,这“应”字就显得到渠成,自然合理。因此,后两句与其说是对嫦娥处境心情的深情体贴,不如说是主人公寂寞的心灵独白。

至于这位寂处幽居、永夜不寐的主人公究竟是谁,诗中并无明确交待。诗人在《送宫人入道》诗中,曾把女冠比作“月娥孀独”,在《月夜重寄宋华阳姊妹》诗中,又以“窃药”喻指女学道求。因此,说这首诗是代困守宫观的女冠抒写凄清寂寞之情,也许不是无稽之谈。唐代道教盛,女入道成为风气,入道后方体验到*清规对正常爱情生活的束缚而产生精神苦闷,三、四两句,正是对她们处境与心情的真实写照。

但是,诗中所抒写的孤寂感以及由此引起的“悔偷灵药”式的情绪,却融入了诗人独特的现实人生感受,而含有更丰富深刻的意蕴。在黑暗污浊的现实包围中,诗人精神上力图摆脱尘俗,追求高洁的境界,而追求的结果往往使自己陷于更孤独的境地。清高与孤独的孪生,以及由此引起的既自又自伤,既不甘变心从俗,又难以忍受孤孑寂寞的煎熬这种微妙复杂的心理,在这里被诗人用精微而富于含蕴的语言成功地表现出来了。这是一种含有浓重伤感的美,在旧时代的清高文士中容易引起广泛的共鸣。诗的典型意义也正在这里。

孤栖无伴的嫦娥,寂处道观的女冠,清高而孤独的诗人,尽管凡悬隔,同在人间者又境遇差殊,但在高洁而寂寞这一点上却灵犀暗通。诗人把握住了这一点,塑造了三位一体的艺术形象。这种艺术概括的技巧,是李商隐的特长。

以上就是关于李商隐《嫦娥》的全部内容,希望对您带来帮助。

3、踏莎·燕燕轻盈的古诗姜夔的诗

自沔东来,丁未元日至金陵,江上感梦而作。

燕燕轻盈,莺莺娇软,分明又向华胥见。夜长争得薄情知?春初早被相思染。

别后书辞,别时针线,离魂暗逐郎远。淮南皓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

注释

⑴沔东:唐、宋州名,今湖北汉阳(属武汉市),姜夔早岁流寓此地。丁未元日,孝宗淳熙十四年(1187年)元旦。

⑵燕燕二句:莺燕借指伊人。苏轼《张野八十五岁闻买妾述古作诗》:“诗人老去莺莺在,公归来燕燕忙。”

⑶华胥:梦里。《列·黄帝》:“黄帝昼寝而梦,游于华胥氏之国。”

⑷郎:情郎那边。

⑸淮南二句:杜甫《梦李白》二首之一:“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咏怀古迹》五首之三:“环佩空归月夜魂”。此处化用其意。淮南,指合肥。

轻盈,黄莺娇软。你的容貌我看得非常清楚分明,在梦中又一次与你真实地相见。你埋怨我太无情,不理解你在长久以来的相思情意。也不体会你在好春时节独守空房,被相思所缠的悲伤。

分别后你给我的情书我依然留着,我依旧穿着你分别时亲手缝制的衣衫。你的身影似乎暗暗随着我,来到了四处。淮南的寒月,万千山一片寂静,可你只一个人在远方孤苦伶仃地,无人陪伴。

题解

此词作于淳熙十四年(1187年),姜夔从沔州(今汉阳)东去湖州,途经金陵时,梦见远别的恋人,写下这首词。“燕燕、莺莺”即梦中之人,词人不仅在梦中与远方的恋人细诉相思,在梦后重展恋人书信、重抚她的针线,词人还幻想恋人“离魂”千里,相伴身旁,甚至担心魂儿独自归去“淮南浩月冷千山,冥冥归去无人管。”此二句化用杜甫《梦李白》“魂来枫林青,魂返关塞黑”句,王国维以此二句为白石词中最爱。此词虽短小,却迂回曲,构思新奇,情致极深。姜夔年轻时往来于江淮间,曾热恋合肥一位琵琶歌女,二十年后亦不能忘情,词集中为此女所作近20篇,此为其中之一。

这首词为所恋合肥歌女而作。前三句纪梦,借用苏轼诗句以“燕燕”形容梦中人体态的轻盈,以“莺莺”形容她语音的娇柔,着墨不多,而伊人可爱的声容丰采仿佛如见。“夜长”以下皆以背面敖粉,设想伊人对自己的相思之深,声吻毕肖,实则为作者自抒情怀。“离魂”句暗用唐陈玄佑传奇小说《离魂记》故事,经幽奇之语写出伊人梦绕魂索、将全部生命投诸爱河的深情,动人心魄。末二句为传世警策,连不喜欢姜夔的王国维也不得不赞叹:“白石之词,余所最爱者,亦仅二语”(《人间词话》)。这两句描写伊人的梦魂深夜里独自归去,千山中唯映照一轮冷月的清寂情景,显示了作者无限的爱怜与体贴,意境极凄黯,而感情极深厚。这首词以清绮幽峭之笔,抒写一种永不能忘的深情,极其沉挚感人。

4、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原文注释及创作背景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茅飞渡江洒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下者飘转沉塘坳。

南村群童欺我老无力,忍能对面为盗贼。公然抱茅入竹去,唇焦口燥呼不得,归来倚杖自叹息。

俄顷风定云墨色,秋天漠漠向昏黑。布衾多年冷似铁,娇儿恶卧踏里裂。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自经丧乱少睡眠,长夜沾湿何由彻!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呜呼,何时眼前突兀见此屋,吾庐独破受冻死亦足!

(1)秋高:秋深。

(2)挂罥(juàn):挂着,挂住,缠绕。罥,挂。

(3)长:高。

(4)沉塘坳(ào):沉到池塘中。塘坳,低洼积的地方(即池塘)。坳,边低地。

(5)忍能对面为盗贼:竟忍心这样当面做“贼”。能,如此,这样。

(6)入竹去:走进竹林。竹,竹林。

(7)呼不得:喝止不住。

(8)俄顷(qǐng):不久,一会儿,顷刻之间。

(9)秋天漠漠向昏黑(hè):指秋季的天空浓云密布,一下就昏暗下来了。漠漠,阴沉迷蒙的样。向,渐近。

(10)布衾(qīn):棉被。

(11)娇儿恶卧踏里裂:指儿睡觉时双脚乱蹬,把被里都蹬坏了。恶卧,睡相不好。

(12)床头屋漏无干处:意思是,整个房都没有干的地方了。屋漏,指房西北角,古人在此开天窗,阳光便从此处照射进来。“床头屋漏”,泛指整个屋

(13)雨脚如麻:形容雨点不间断,向下垂的麻线一样密集。雨脚:雨点。

(14)丧(sāng)乱:战乱,指安史之乱。

(15)何由彻:意思是,如何才能熬到天亮呢?彻,通,这里指结束,完结的意思。

(16)安得:如何能得到。

(17)广厦:宽敞的大屋。

(18)大庇(bì):全部遮盖、掩护起来。庇,遮蔽、掩护。

(19)寒士:“士”原本指士人,即文化人,但此处是泛指贫寒的士人们。

(20)突兀(wù):高耸的样,这里用来形容广厦。

(21)见(xiàn):同“现”,出现。

(22)号:叫

(23)三重(chóng)茅:几层茅草。三,表示多。

(24)向:渐近,将近。

(25)茅屋:这里指草堂。

八月秋深,狂风怒号,风卷走了我屋顶上好几层茅草。茅草乱飞,渡浣花溪,散落在对岸江边。飞得高的茅草缠绕在高高的树梢上,飞得低的飘飘洒洒沉落到低洼的塘里。

南村的一群儿童欺负我年老没力气,居然忍心在我眼前做出盗贼的事来,毫无顾忌地抱着茅草跑进竹林去了。我喊得唇焦口燥也没有用,只好回来,拄着拐杖感叹自己的不幸和世态悲凉。

一会儿风停了,天空中乌云黑得像墨,深秋天色阴沉迷蒙,渐渐黑下来。布被盖了多年,又冷又硬,像铁板似的,孩睡相不好,胡蹬乱踢,把被蹬破了。(因为)屋顶漏雨,床头都没有一点干的地方。像线条一样的雨点下个没完。自从战乱以来,睡眠的时间很少,长夜漫漫,屋漏床湿,怎能挨到天亮!

怎么才能得到千万间宽敞高大的房,普遍地遮蔽天下贫寒的穷苦人(读书人),让他们个个都开颜欢笑!房不为风雨所动摇,安稳得像山一样。唉!什么时候眼前出现这样高高的房屋,即使唯独我的茅屋被吹破,自己受冻而死也甘心!

这首诗可分为四节。

第一段*有五句,句句押韵,“号”、“茅”、“郊”、“梢”、“坳”五个开口呼的平声韵脚传来阵阵风声。

“八月秋高风怒号,卷我屋上三重茅。”起势迅猛。“风怒号”三字,音响宏大,犹如秋风咆哮。一个“怒”字,把秋风拟人化,从而使下一句不仅富有动作性,而且富有浓烈的感情色彩——诗人好不容易盖了这座茅屋,刚刚定居下来,秋风却怒吼而来,卷起层层茅草,使得诗人焦急万分。

“茅飞渡江洒江郊”的“飞”字紧承上句的“卷”字,“卷”起的茅草没有落在屋旁,却随风“飞”走,“飞”江去,然后分散地、雨点似地“洒”在“江郊”:“高者挂罥长林梢”,很难弄下来;“下者飘转沉塘坳”,也很难收回来。“卷”、“飞”、“渡”、“洒”、“挂罥”、“飘转”,一个接一个的动态不仅组成一幅幅鲜明的图画,而且紧紧地牵动诗人的视线,拨动诗人的心弦。

诗人的高明之处在于他并没有抽象地抒情达意,而是寓情意于客观描写之中。这几句诗所表现的场景是:一个衣衫单薄、破旧的干瘦老人拄着拐杖,立在屋外,眼巴巴地望着怒吼的秋风把他屋上的茅草一层又一层地卷了起来,吹江去,稀里哗啦地洒在江郊的各处。他对大风破屋的焦灼和怨愤之情,不能不激起读者心灵上的共鸣。

第二段*有五句,这是前一节的发展,也是对前一节的补充。

前节写“洒江郊”的茅草无法收回,除此以外,还有落在平地上可以收回的茅草,但却被“南村群童”抱跑了。“欺我老无力”五字宜着眼,如果诗人不是“老无力”,而是年当壮健有气力,自然不会受这样的欺侮。“忍能对面为盗贼”,意思是,群童竟然忍心在他的眼前做盗贼。但其实,这不是表现了诗人因“老无力”而受欺侮的愤懑心情而已,决不是真的给“群童”加上“盗贼”的罪名,要告到官府里去办罪。所以,“唇焦口燥呼不得”,也就无可奈何了。用诗人《又呈吴郎》一诗中的话说,这正是“不为困穷宁有此”,诗人如果不是十分困穷,就不会对大风刮走茅草那么心急如焚;“群童”如果不是因为他十分困穷,也不会冒着狂风抱走那些并不值钱的茅草。这一切,都是结尾的伏线。“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博大胸襟和崇高愿望,正是从“四海困穷”的现实基础上产生出来的。

点击查看更多《水仙子过折桂令行乐》翻译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1989.html

热门阅读

  1. 改变生活态度的语录
  2. 单位三八祝福语
  3. 冬天描写梅花的句子
  4. 莫名伤感的季节诗歌欣赏
  5. 关于感恩节送给朋友的祝福语
  6. 最新农民工劳务合同
  7. 感谢对手记叙文
  8. 六一儿童节节日作文
  9. 201年植树节给同学的祝福语
  10. 童话剧本《三只小猪》
  11. 关于做人要有良心句子
  12. 一人有一个梦想杂文随笔
  13. 中秋节手机短信祝福语
  14. 欢庆春节手抄报文字
  15. 形容颓废的句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