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故人庄优秀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8-13 09:09:52

过故人庄优秀教案

通过学习孟浩然的过故人庄这首诗,感受朋友之间聚散两依依的浓浓情谊,激发学生珍惜人间友谊的美好。

课题:语文版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过故人庄》、《游山西村》

教材分析:

《过故人庄》、《游山西村》系语文版八(上)第25课诗词五首之二首,诗人以平实的语言、清新的笔调描写了农村田园的美丽景色,表现了主客间质朴、纯真、浓厚的感情。两首诗在内容和写法上同中有异,因此进行比较阅读,既为教法,又是学法指导,以实现创造性的理解领悟。

设计理念:

“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八年级的学生已经有了一定的古诗自学能力和迁移运用能力,因此本节课教学将遵循“由扶到放”“比较鉴赏”“适度拓展”的原则设计教学过程,努力发掘体现三维目标整合的教学点,把教师从单纯的诗文串讲中解放出来,为学生搭建自主探究的学习平台,引导他们自己在韵味飘香的诗宫去吟咏咀嚼,互相合作,探究古典诗歌的香醇与芳美,激发学生的有效思维,一句话:引导学生,让他们自己去“找饭吃”。

教学目标:

1、有感情诵读古诗,并体味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2、品味关键字、词、句,体味诗歌意境。

3、初步学习鉴赏古诗的方法。

教学重点:品味诗歌的意境,体会诗人的情感。

教学难点:学习如何对比鉴赏诗歌

教学准备:

1、课前布置学生看注释、借助工具书,收集有关作者的信息;通读古诗,初步了解诗意。

2、课件。

教学时间:1课时

内容提要

(教学环节) 时间 教学流程 所需资源 解说

学生学习事项

——学生用什么教学组织形式和方法去完成学习事项(问题、任务、活动、作业) 教师调控

——需要教师做什么以支持学生学习

环节一:

交流设疑,揭示课题 2 1、回顾出门做客的经历吧?交流印象最深刻的一次出门做客的情形。

2、穿越历史的长空,走进唐宋时代,去看看留在那些著名的诗人心中的又是什么情形呢?(学生倾听,回顾)

(听+想+说) 1、用问答式导入

板书课题 多媒体课件 直接切入到学生的生活经验,激活学生的生活积累,引出新的学习任务,让学生充满认知期待。

环节二:

揭示教学目标 1 学生朗读学习目标 出示教学目标

环节三;

检查预习效果 3 1、解题及作者简介(交流预习中所收集到的有关孟浩然和陆游的信息)

2、试读全诗

(说+读) 1、解题及作者简介。

2、根据学生试读适时点评、纠正。 培养学生预习,收集、整合信息的能力。

环节四:以《过故人庄》为例,领悟学法

(一)指导诵读,感受诗歌的形式美 3 1、按诗歌朗读节奏划分方法划分古诗节奏。

2、按节奏朗读古诗。(个别读、范读、齐读)

(做+读) 1、指导划分诗歌节奏

2、听学生朗读,评价、指导 诗歌教学重在读,在读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在读中明诗意,“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二)整体感知,感受诗歌的结构美 5 1、自由朗读诗歌,思考:(1)诗歌的思路怎样?

(2)诗歌的大意是什么?

2、讨论、交流。

(读+想+说) 提问并板书诗歌思路

(三)品味剖析,领悟诗歌的意境美 12 1、品析名句:

(1)“绿树村边合,青山郭外斜”描绘了怎样的景致?你认为哪些词用得好?为什么?

(2)“开轩面场圃,把酒话桑麻”描绘了怎样的情景?表达诗人什么样的感情?

2、再现意境。

听老师朗读,闭目联想和想象美好的田园画面:透过诗,你仿佛看见(听见、闻到、感受到)了什么?同桌之间交流。

3、品味诗歌所蕴含的情感

这首诗表达了诗人什么样的感情?从哪里看出来的?

4、齐读全诗

(听+想+说+读) 1、引导品味诗歌名句,小结点评。

2、倾听学生发言、点拨、评判。

3、板书主旨 引导学生品味诗歌所表达的情感和所创造的意境,做到“披文入情,身历其境,从而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和健康情感。

(四)指导背诵 2 1、根据思路背诵全诗

2、背诵全诗(指名背诵、齐背)

(读) 倾听、点评 熟读成诵,在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环节五:

迁移运用,体会诗歌的鉴赏美 10 1、引导小结《过故人庄》学法。

2、用学习《过故人庄》的方法自学《游山西村》,比较两首诗的异同。

3、小组合作学习。

4、交流学习情况。

(1)比较相同,体会诗情。

预设:

○1体裁相同,都是律诗。

○2题材相同,都是写到农村朋友家做客,都是访友诗;都描写农村风光,都是田园诗。

○3两诗思路相同。

○4主人都很热情。

○5都想再到朋友家做客。

○6写法相同,都是先叙事写景,后抒情。

(2)比较不同,感悟诗理。

预设:

○1《过故人庄》语言朴实,读起来明白易懂。

○2《游山西村》的“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既写景,又叙事,还带着哲理味。

○3《过故人庄》抒情比较直白,《游山西村》抒情则比较含蓄。

(做+说) 1、指导比较方法

2、**学生参与情况。

3、引导、点拨、评判、板书要点。

“由扶到放”,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学习的习惯,通过师生、生生互动、合作探究,达到对诗歌创造性的理解与领悟,培养学生对诗歌的理解力与鉴赏力。

环节六:

课堂小结 2 1、齐背两首古诗。

2、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3、听老师小结

(读+说+听) 1、倾听、评价

2、小结 让学生在诵读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在小结中享受到收获的喜悦。

环节七:

课后作业 1、默写两首诗

2、孟浩然和陆游的这两首诗,诗中有画,画中有诗。请你根据对诗的理解选择一首诗画一幅画,或用第一人称写一篇优美的散文。

(做) 课后检查 拓展学生学习古诗空间,培养学生的自主性、创造性。

板书设计

拓展阅读

1、小学数学模板版最新

百分数在日常生活中运用非常广泛,它源于分数,又有别于一般分数。在学百分数意义时,我适当改进材内容,为学生的研究活动提供比较感兴趣、比较贴近实际的材料,从生活常见实例出发,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生活中去学习百分数。通比较得出百分数的概念,即"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叫做百分数"。然后通学生的有针对性的自学讨论,补充完善对百分数的认识。要特别注意的是百分数只表示两个数相比的一种关系,不表示一个数值。百分数的后面不能带单位表示一个具体的量。这就是百分数与分数之间的区别,所以百分数也叫做百分比或百分率。学中,我注意孕含百分数应用题的基本思想,可通让学生分析一些百分数表示谁与谁比,为进一步学习打好基础,并抓住一些有说服力的数据和统计资料,对学生进行一定的思想育。练习充分考虑到趣味性、层次性和针对性,有的放矢。

理解百分数的意义,学会读写百分数,初步认识百分数的应用。

培养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

激发学生形成积极主动探究的学习兴趣。

具:多媒体

学习准备:收集生活中的百分数,填写到调查记录单上。

是个篮球之乡,村村都有篮球场,是不是?同学们爱篮球、画篮球、更爱玩篮球。谁能告诉我班里谁打篮球?前阶段举行的全国第十届运动会上,知道男篮和女篮冠军都给哪个队拿走的吗?(*队),我们江苏获得多少块金牌?

一、报道引入,揭示课题

(出示)10月23日,全国十运会在江苏南京隆重闭幕。我们江苏队获得56块金牌,占了金牌总数的12%,*队获得的金牌数是金牌总数的9%,广东队获得的金牌数是金牌总数的10%。

同学们,这三个队中,你们知道哪个队获得的金牌数呢?然后呢?的又是哪个队?

你是怎么知道的?能具体说说看吗?如果把金牌总数看作是100份的话,江苏队就获得了——12份,*队?广东队?

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百分数的意义。(板书:百分数的意义)

二、寻找生活中的百分数,理解意义

老师在课前布置大家收集一些生活中的百分数?带来了吗?

(1)从生活中的百分数引出意义

A、实物投影学生收集的百分数。说一说,这个百分数是谁与谁比的。

板书:是的

B、像这样,请同桌交流你收集的这个百分数的意义。

C、我们现在已经接触了各种各样的百分数了,同学们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什么样的数,就能把它叫做百分数了呢?

板书:表示一个数是另一个数的百分之几的数。

(2)巩固对意义的理解

老师收集两条信息。

(出示)我国耕地面积约占世界的5%,口却占世界的20%。目前,我国的耕地面积由于沙漠化、开发等因素,还在不断减少。

我国的森林覆盖率不到14%,而日本却高达60%。尽管如此,日本却从中国大量进口一次性筷子,很少砍伐本国树木。

问:这条信息中的百分数的意义是什么?看了这句话你还有什么想法?

渡:现在,我们已经知道百分数的意义?你还知道有关百分数的什么知识?

那你还想知道百分数的什么知识?

(根据学生的提问,有选择、有顺序的板书:读写法、用途、和分数的区别……)

三、自学课本,探究交流

1、自学是我们高年级同学常用的有效方法。看书P89-90

要求:默读、划出重要地方——思考所提问题——自由交流,看能解决其中的哪些问题?或者你还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不理解的地方?(生默读后,引导自由交流)

全班交流,解答问题。

(1)读法:读黑板上的百分数。

写法:请学生上来,大家一起边说边写。

(2)用途:便于统计和比较,因为百分数的分母都是100。

是吗?让我们来试一试,能不能用刚学到的百分数的知识解决这个问题。

哪组是投篮组。

组别投球数投中数

甲组5043

乙组200180

丙组300252四小组分工计算,请其中的一个同学汇报。

汇报,我们一下子比较选出了投篮组了。

(3)和分数的区别

我们还是通具体的例子来说明吧!

(出示)下面哪几个分数可以用百分数来表示?为什么?

一堆煤97/100吨,运走了它的75/100。

23/100米相当于46/100米的50/100。

(口答)

因此我们知道,百分数只能表示……,而分数呢?

现在,你认为分数和百分数在意义上有何区别?

(出示)“一堆煤97/100吨”不能改写成97%吨。为什么?

小结:通我们的自学交流,我们已经掌握了百分数的(指读)意义、读写法、用途以及它和分数的区别。下面,我们就通练习检查一下同学的掌握情况。

四、走入生活,实践运用

1、填一填:P91第4题

看谁填得又对又快!

2、根据这些读法,写出百分数

出示:百分之五十

百分之三点五

百分之一百

百分之二十四点七

百分之一百三十

百分之零点六五

百分之一

百分之五点七

百分之二百八十点三

百分之七十

学生动笔书写的程中,师突然叫停笔。

A、你写好几个,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几?

B、完成了任务的百分之一百的举手(展示评价)

C、请同学们读出其中的一个百分数,的、等于1的、等于二分之一的。

3、辩一辩:

1.分母是100的分数就叫做百分数。

2.我们羊毛衫厂的产品质量特好,一件羊毛衫中的羊毛含量可达200%。

3.下周一大扫除,各班派10%的同学打扫,那每班派出的数一样多。

4.一根绳长50%米。

五、小结

1、同学们,今天,我们就学习了百分数的意义。

愉快吗?

问题?

你的收获是什么?(交待:……知识我们下节课再学习)

对自己今天的学习满意吗?满意度可以达到百分之多少?

2、老师送大家一句名言,与大家共勉:

天才=99%的汗水+1%的灵感

3、课外作业:收集一段含有百分数的资料,分析这个百分数的意义,谈谈感受,写成一篇数学小论文。

2、小学数学模板版最新

一、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观察、比较,掌握什么是平移以及图形平移的方法,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程与方法】

观察、比较、分析等数学活动,增强操作能力和分析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图形的平移,激发学习数学的兴趣,积累成功的体验。

二、学重难点

【重点】

掌握图形平移的方法,在方格纸上将简单图形进行平移。

【难点】

能对图形平移程中的距离进行准确判断。

三、

1、导入新课

老师做关窗、拉黑板的动作。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是什么现象吗?引导学生说出:这是平移现象。

追问:你还能说出生活中有哪些关于平移的现象?学生答:升旗,缆车,火车在笔直的铁轨上开等。

2、生成新知

(1)课件出示材中的例题1图。

先让学生说出虚线部分和实线部分表示的是什么意思。

提出问题:下面的小船图和金鱼图分别是怎样运动的?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相同点和不同点?

(2)师动画演示小船图和金鱼图运动的程,让学生观察,感受平移,并强调平移的方向。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进行了平移,它们是朝哪个方向平移的呢?学生观察得出: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

(3)认识平移的距离。

提问:小船图和金鱼图都是向右平移,它们的运动有什么不同吗?引导学生发现:小船图平移的距离比金鱼图远一些,并数一数。(引导:数一数,小船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小组交流讨论,师**,进行纠错。之后组织全班交流。师质疑:有位同学数出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是4格,他认为平移的距离就是4格,你觉得对吗?引导学生得出:4格只是两艘小船之间的距离,而不是小船平移的距离。追问:刚才同学们在小组内交流了怎样数平移了几格的方法,谁来和大家分享一下,你是怎么数的?

引导学生进行汇报交流,学生可能会出现不同的数法,师可以组织全班同学进行评价和判断,必要时让学生上台演示自己数的方法。

数法预设:

方法一:看船帆上的一条线段,这条线段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方法二:看船头的一个点,这个点向右平移了9格,小船图就向右平移9格。

(4)数一数:金鱼图向右平移了几格?再与同学交流。先让学生独立完成,再组织交流,师**。

(5)小结确定平移的距离的方法。

先让学生说说,师再结合学生的发言进行小结:我们在确定图形平移的。距离时,可以先找出参照点,看它向哪个方向平移了几格,这个图形就向那个方向平移了几格。

3、应用新知

完成材中的“试一试”。

(1)学生独立画图。

师**,了解学生存在的问题,对个别有困难的学生进行适当辅导。

(2)组织汇报。

学生一边用投影展示画出的图形,一边汇报是怎么画的。

师根据学生的汇报小结画法:一种方法是先确定平行四边形的四个顶点,找出每个顶点平移后的对应点,再将这四个对应点依次连接起来;另一种方法是找每条边平移后的对应边。

4、小结作业

小结:通这节课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你对今天的学习还有什么疑问吗?

作业:想一想,生活中还有哪些是平移的现象?

3、小学数学模板版最新

北师大版材三年级数学上册第26-27页的内容

1、知识技能目标:使学生通观察、操作,学习有顺序有条理地思考问题,探索规律。

2、方法程目标:让学生经历探索中事物搭配规律和程,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体验有序,全面地思考问题的方法。

3、情感态度目标: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程中,主动与他合作、交流、体验成功的乐趣,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学重点:学习有序思考的方法。

学难点:探索并归纳出简单搭配现象中的规律,会解决实际问题。

一、情境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引入:今天有许多位老师来到了我们室和大家一起上课,我想用握手的方式对他们表示欢迎,谁愿意帮老师想想办法,怎样握手才能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呢?

2、揭示课题。

师:下面我们就用这中有序的、不重复、不遗漏的思考办法来学习新课——“搭配中的学问”。

二、自主探究,发现规律。

笑笑的生日

1、穿衣搭配:一件T恤,一条牛仔裤,一条休闲裤,如何搭配出一套衣服?有几种搭配方法?

2、早餐搭配:

饮料:牛奶豆浆

早点:面包油条

饮料和早点各选一份,有几种搭配办法?先自己想想,然后四一小组交流。

汇报。板书搭配方法,强调有序搭配。启发说出不同的方法。

3、去动物园的路线

学生独立完成,师**。

汇报,再次强调有序搭配,才能不重复、不遗漏。

4、照相的搭配。

5、找搭配的规律。

6、师小结。

三、巩固练习

1、石头、剪子、布的。游戏。

2、猜电话号码。

四、总结

4、小学数学模板版最新

一、学内容

版《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二、学目标

1、引导学生从实际情景中抽象出连加计算数学问题的程,直观理解连加计算的意义。

2、通探究让学生掌握连加计算的方法,能正确地计算10以内的连加计算。

三、学流程设计及意图

1、导语:

小朋友们,大家好,我给你们讲的微课是版《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连加》

2、讲述连加的含义

我们先来看一组小明在给小鸡喂食的图片。(出示课件:5只小鸡)地上有几只小鸡?我们来数一数,1,2,3,4,5。

(出示课件:2只小鸡)接着跑来几只小鸡?(2只)(出示课件:1只小鸡)最后跑来几只小鸡?(1只)

要求一共有几只小鸡用什么方法?怎样列式?对了,用加法。列出的算式是5+2+1=。像这种算式数学上叫“连加”。

3、探究连加的计算顺序

像5+2+1这样的连加算式我们怎样来计算呢?

⑴看:原来地上有5只小鸡,跑来2只,一共有几只?我们来数一数,(1,2,3……一共有7只)最后又跑来1只,现在一共有几只?(8只),5+2+1=8,一共有8只小鸡。

⑵小棒图

下面我们来看看小棒图,数一数左边的有几根小棒?中间有几根?右边呢?想一想用怎样列式计算?(4+3+1=)

⑶4+3+1=?先把左边的4根小棒和中间的3根小棒加起来等于7根小棒,再用7根小棒加右边的1根小棒等于8根小棒,所以4+3+1=8。一共有8根小棒。

⑷*角形图

我们来看看*角形图,有几个红三角形?几个蓝三角形?几个黄三角形?怎样列式计算?(3+4+2)

⑸3+4+2=?先把3个红三角形加上4个蓝三角形等于7个三角形,再用7个三角形加上2个黄三角形等于9个三角形。因此,3+4+2=9,一共有9个三角形。

4、总结计算顺序和方法

在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习惯上是按照从左到右的顺序,先算前两个数的和,再它们的和加上第三个数。

5、巩固练习

2+2+4=?5+0+3=?

6、结束语

点击查看更多过故人庄优秀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3004.html

热门阅读

  1. 《蒲伋诗境》读后感
  2. 八年级数学用计算器求平方根4教学设计
  3. 布谷鸟搭窝故事
  4. 有这一瞬就足矣情感美文
  5. 关于故事书的手抄报
  6. 201秋季学校安全工作总结
  7. 婚礼祝福词
  8. 当国歌响起时演讲稿
  9. 赞美雷锋的诗歌大全
  10. 第二学期美术兴趣小组工作总结范文
  11. 你期待的爱情的样子 最美爱情诗
  12. 《培根随笔》读后感范文550字
  13. 林冲棒打洪教头教学反思范文
  14. 千丝万缕系心间经典爱情散文
  15. 《坚硬的岩石》的教学设计与教学反思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