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园五教学设计
【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形近字比较、近义词填空、读背词语、阅读书信、开展活动等项练习。通过这些练习,达到逐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为主要学习形式,通过各种形式的读、议、练、说、评等,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学生语文素养。
1.通过形近字的比较和组词,培养辨识汉字的能力。通过选词填空的练习,培养学生准确使用词语的能力。
2.通过背诵成语,积累语言。
3.阅读书信,体会巴金爷爷的思想感情,懂得书信格式。
4.围绕本单元关于“爱心”这个主题思想进行实践活动,并把自己得到的关爱、帮助写成一封感谢信。
【重点难点】
掌握书信格式,写一封感谢信。
【教具准备】
课件。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语海畅游”“积少成多”。
一、谈话导入
同学们,今天我们去《语文百花园五》去畅游一番,看看谁的收获最多。
二、辨字组词
1.读题目,明要求。
题目要求我们做什么?
2.出示所有字,让学生找出每组字的特点。(每组都是形近字,读音相同或相近。)
3.分组辨字(找出相同部分和不同地方)再分别组词,看谁组得又对又多。
4.把学生组的词读一读。
三、选词填空
1.找出“增加、增强、增添”三个词的意思相同的地方。
2.查找工具书,以各种形式读句子,在读中体会它们的意思有不同。
3.选词填空。
4.分组(或指名)读填好的句子。
5.自由读第二组的三个句子,然后试着填空。
6.指名回答并订正。
7.齐读这三个句子。
四、读读背背
1.自由读这些词语,感知这些词语都与友爱、情谊有关。
2.指名读,纠正读音,再齐读。
3.让学生选择自己理解的词说说意思,不理解的可由老师说大概意思或让学生查工具书理解。
4.自由读,熟读能背。
核心提示:【内容简析】 本次语文百花园共安排了形近字比较、近义词填空、读背词语、阅读书信、开展活动等项练习。通过这些练习,达到逐步提高语文综合能力的目的。
【设计理念】 以学生自主学习,互相交流为主要学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笔下生辉(写一封感谢信)。
一、读一读
读课本中的内容,明确这次习作的要求。
二、说一说
想一想,在你成长的过程中,谁给你的关爱最多,或印象最深刻,是怎样关爱你的。然后在小组内说一说。
三、议一议
1.我们要写一封感谢信感谢他(她),格式是怎样的?
2.在正文里我们可以写什么内容?
四、写一写
把刚才说的、议的写成一封感谢信,注意书信格式要准确,正文内容要写具体些。
拓展阅读
1、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体积教学设计
1.填空。
(1)( )叫做物体的体积。
(2)用字母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公式是( )。
(3)棱长2分米的正方体,一个面的面积是( ),表面积是( ),体积是( )。
(4)一个长方体长是0.4米、宽0.2米、高0.2米,它的表面积是( ),体积是( )。
(5)5立方米=( )立方分米
2.8立方分米=( )立方厘米 720立方分米=( )立方米
32立方厘米=( )立方分米
2.7立方米=( )升
1200毫升=( )立方厘米
4.25立方米=( )立方分米=( )升
1.2立方米=( )升=( )毫升
2.一块砖长24厘米,宽1.2分米,厚6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分米?
3.一个长方体的沙坑装满沙子,这个沙坑长3米,宽1.5米,深2米,每立方米沙子重1400千克。这个沙坑里共装沙子多少吨? 小编再次提醒大家,一定要多练习哦!希望这篇五年级下册数学长方体的体积练习题能够帮助你巩固学过的相关知识。
2、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体积教学设计
南赵庄小学
许福荣 教学目标:
1.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体积。
2.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的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3.学生想探究问题,愿意和同伴进行合作交流;乐于用学过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相关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难点:
在观察、操作、探索的过程中,找出长方体的计算方法。 教学准备:长方体模型多个、直尺等。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同学们猜想一下“长方形的面积与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二、探索新知:
(1)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越大。 (2)长、高相等的时候,越宽,体积越大。 (3)高、宽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越大。 与长、宽、高都有关系。
三、填写41页表格可以发现。
长方体的体积 = 长 × 宽 × 高 v = a × b × h 由此推导出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 a × a × a = a3
四、课堂练习
1.一块长方体形状的大理石,体积为30立方米,底面积为6平方米的长方形,这块大理石的高是多少米?
2.一个长方体水池,底面长12分米,宽6米。如果要向这个水池里注入2分米的水,需要多少升水?
五、拓展延伸
一个长方体容器,底面长2分米,宽1.5分米,放入一个土豆后,水面升高了0.2分米,这个土豆的体积是多少?
六、课堂小结:
学习了这节课,同学们有什么感受和体会?
v = a× a× a= a3
3、北师大版五年级下册长方体和体积教学设计
1、结合具体情境和实践活动,探索并掌握长方体、正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能正确计算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在观察、操作、探索过程中,提高动手操作能力,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 教学重点:
使学生探索并掌握长方体的体积公式,能正确计算。 教学难点:
动手实验、发现长方体的体积公式。 教学准备:
长方体实物模型;24个1立方厘米的小正方体;教 学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发现问题
(1) 提问:这是什么形体?你能用什么方法测量出长方体的体积 ?
引发学生进行思考,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找出测量方法
(用水测量,或把它分割成小正方体)
师:如果是较大的物体再去这样测量是不是比较麻烦,我们能不能探讨出适用于任何长方体体积的计算方法?板题(长方体的体积) 师:(2)长方形的面积和长和宽有关,长方体的体积可能与什么有关?
学生通过观察、分析,发现长方体体积与长、宽高的关系。 学生体会“长、宽相等的时候,越高体积会怎样?” 体会“长、高相等时候,越宽,体积会怎样?”
体会“宽、高相等的时候,越长,体积会有什么变化?” 学生体会说出长宽高越大,体积就越大
二、小组合作:动手操作,实践验证 用小正方体摆三个任意的长方体把相关的数字填入下表:
长方体 长/cm 宽/cm 高/cm 小正方体数量/(个) 体积/cm3 一 二 三 四
(1)讨论:长方体的体积,与它的长、宽、高有什么关系? 汇报自己的发现得出长方体体积公式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答:求各长方体的体积。(动态地呈现下面的学习材料)
师:如果长方体的体积用字母“V”表示,你能用a,b,c表示长方体的体积吗?(板书字母公式)
(2)如何求如图所示的立体图形的体积? 2.给学生说出条件不够时,可以知道什么求长方体的体积? 师:(1)这是一个正方体,现在你能计算它的体积吗?你又是怎样想的?
师:(2)通过这道题目的练习你又能明白什么新知识?
师:(3)如果正方体的棱长用字母a表示,你能用字母公式表示正方体的体积吗?
三、指导实践活动:
(1)算出自己手中的教具的体积
(2)师:已知长方体的高是4厘米,要求长方体的体积,你还想老师给你什么条件?
如果给出“底面积70cm2”这一条件,(如上右图) 你能求它的体积吗?
(3)通过刚才的练习,你又能明白什么?
学生自己总结:长方体和正方体的体积都等于底面积乘高。(师板书公式)
四、变式练习,巩固提高
1、下图中的阴影部分的面积为40cm2,求它的体积。 (图略)
2、判断: (1)、将一个长方体分成两个正方体,表面积和体积都不变。( )
(2)、一个棱长为6分米的正方体,它的表面积和体积相等。( )
3、解决实际问题
一个长方体水池,底面长12分米,宽6分米,如果要向这个池子里注入2分米高的水,需要多升水?
五、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想运用本节课解决生活中的什么知识?
长方体的体积=长×宽×高 V=a×b×c 正方体的体积=棱长×棱长×棱长 V= a×a×a 长方体(正方体)的体积=底面积×高 教学反思: 本课注重让学生从体验中学习,在体验中自我建构新知,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在体验中掌握数学方法.引导学生猜测,动手实践操作,交流讨论发现了长方体的长宽高和体积之间的关系,总结出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公式。在这一过程中,学生不仅掌握了计算长方体体积的数学公式,还知道了应该如何独立思考,学会了与他人合作。在论证的过程中,同学们动手操作,分别派出各组的代表讲解各自验证的全过程,最终是全班同学达成共识,推导出了长方体的体积公式,通过多媒体的应用使学生建立清晰的表象,增强了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在探索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合作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创新精神。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793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