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的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13 00:07:35

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的教案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家庭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2、鼓励学生与父母多交流沟通。

3、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参与家庭事件的决策。

2、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的生活中,有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师:我们是家庭的一分子,我们也应该参与家庭事项的决策。

3、揭题并板书课题:我做合格小公民: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二、学习交流

1、观察第39面图:小男孩在干吗?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办?

2、家庭成员中还会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提出来的?

三、说说我的家

1、教师导语:你的家里是人人平等吗?你和爸爸妈妈有同等的发言权吗?上节*让同学们回去调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家里都有些什么样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具体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可以说好现象,也可以说说让人烦恼的地方,如爸妈脾气大、好等等。

四、我给爸妈提个醒

1、教师导语: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自己家里让人烦恼的事。家庭成员特别是爸爸妈妈有一些做得不好或不对的地方,我们作为家庭的小主人,可以怎么做呢?

2、学生出点子,想办法。

3、教师:同学们的办法确实很好。确实,我们可以给爸妈提意见,而且用纸条写的方式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4、教师出示问题情境“爸爸,通宵打麻将不好,请你___________”并提出活动要求:你能帮这位同学把给爸爸妈妈的纸条哦充完整吗?

五、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你们知—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对家庭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2、鼓励学生与父母多交流沟通。

3、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重难点

1、教会学生参与家庭事件的决策。

2、培养学生民主参与意识。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课题

1、同学们,你们在家里、在学校、在社区的生活中,有没有维护自己的合法权利?

2、师:我们是家庭的一分子,我们也应该参与家庭事项的决策。

3、揭题并板书课题:我做合格小公民:我和爸爸妈妈“签合同”。

二、学习交流

1、观察第39面图:小男孩在干吗?如果家庭成员中有做得不对的地方,我们应该怎么办?

2、家庭成员中还会有哪些不对的地方?你是怎样提出来的?

三、说说我的家

1、教师导语:你的家里是人人平等吗?你和爸爸妈妈有同等的发言权吗?上节*让同学们回去调查,现在让我们来看看同学们的家里都有些什么样的情况。

2、学生说说自己家里的具体问题。教师鼓励学生大胆发言,可以说好现象,也可以说说让人烦恼的地方,如爸妈脾气大、好等等。

四、我给爸妈提个醒

1、教师导语:刚才同学们说了许多自己家里让人烦恼的事。家庭成员特别是爸爸妈妈有一些做得不好或不对的地方,我们作为家庭的小主人,可以怎么做呢?

2、学生出点子,想办法。

3、教师:同学们的办法确实很好。确实,我们可以给爸妈提意见,而且用纸条写的方式确实是一个好办法。

4、教师出示问题情境“爸爸,通宵打麻将不好,请你___________”并提出活动要求:你能帮这位同学把给爸爸妈妈的纸条哦充完整吗?

五、总结提高

这节课,我们讨论的主题是什么?你们知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问的吗?道了什么?还有什么想问的吗?

拓展阅读

1、语文

学目的

1、认识本课17个生字,写其中的14个。正确读写“荒芜、巫婆、打扮、绸褂、徒弟、麻烦、求饶、渠道、灌溉”等词语。

2、朗读课文,能按顺序运用课文中生动形象的语句复述课文。

3、了解课文内容,弄清河伯娶媳妇的起因、经过、结果,了解西门豹破除迷信的方法及其巧妙之处,并进行尊重科学、为老百姓办好事等方面的育。

4、学习本课描写人物言行、表现人物质的写法,积累生动形象的语言。

学重点

继续学习运用“抓住描写人物言行的词句,体人物质及所蕴含的感情”这一方法,巩固“从内容中体思想”的训练重点。

课前放松活动

师:到这儿过课吗?看看媒体我们的室有什么不同,说得越多越好。要东张西望、七嘴八舌地大声说,可以站起来说,可以指指划划,但嘴不能停。

(生同桌互说)

师:要抓住各种机练习自己的说话能力,说得越多,越经常,就说得越好。

一、定向

1、师:今天我们要学习新课《西门豹》。“西门”是两个字的姓,是复姓。先想想应该怎么学习一篇新课文?

生:根据预习和课后的问题来反复学习课文。

师:对,有目的的学习,才能有高效率。等儿要先看清预习要求和课后问题,再从课文中找出这些问题的答

(生按要求自学课文)

2、师:老师整理出两个问题,请快速阅读课文,解决这两个问题。

(出示小黑板)

⑴用──划出西门豹说的话,用()标出本课的重点词句。

⑵课文的主要内容是什么?要说清起因、经过、结果。

3、指名:

小结:

概括主要内容,我们通常运用这三种方法:

⑴可以根据课题扩句成为主要内容。

⑵写人的文章,把谁、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如何说清楚了,也是主要内容。

⑶抓住课文主要句子,说通顺,也是主要内容。

、理解重点词,了解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

师:读一篇课文,迅速找到主要内容,胸有全局,你就学得更快。

文中有重点句,句中有重点词,找到了重点句重点词,你就能很快地理解课文内容。

1、师:这些是本课的重点词,快速记忆这些词,看看规定时间内,你能记下多少个?

出示:

田地荒芜人烟稀少都是给闹的

投进漳河提心吊胆磕头求饶

明白内幕开凿渠道灌溉庄稼

(指名)

2、师:根据课文内容,把每一行的三个词连成一两句话,记得就更快了。自己试着说几遍。(指名)

师:课文中还有两个“闹”:“每闹一次”“闹旱灾”各是什么意思?

生:闹──造成;每闹一次──娶一次;闹旱灾──产生,发生。

师:一个词,在不同的句子中有不同的意思,要懂得联系下文来理解它的意思。有时用换近义词的方法,有时另外换个词,如果意思不变也可以,还可以查字典理解。

(生叙述过程中,师提示“用主要人物叙述”)

在每一行词后相应板书:起因、经过、结果。

师:这是经过,课文写得最详细,把什么人说什么话怎样做,周围人如何都细致描写出来,平时写作文也要这样;

小结:

把事情的起因、经过、结果连起来就是主要内容了,自己试着再说几遍,一直到说通顺为止。像这样,抓住重点词连词成句,也是概括主要内容的好方法。

三、理解课文内容

师:写一个人可以通过写他的动作、语言来表现人物,课文中的人物语言写得很生动。把自己当作是西门豹,把刚才画出的句子说一说,多练几遍,看看自己说得好不好?

1、生自由看书读。

2、出示小黑板:

西门豹:这样说来,河伯还真灵啊。我也去送送新娘。

对巫婆:不行,河伯不满意的。麻烦你去跟河伯说一声。

对官绅头子:巫婆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对众官绅:怎么还不回来,麻烦你去催一催吧!

好吧,再等一儿。

看样子是河伯把他们留下了。你们都回去吧。

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巧妙惩治。

3、读,读中感悟:

一句读出若有所思、恍然大悟、痛恨、讽刺四种不同的语气。

句读出十分客气但态度坚决,男生读后齐读。

后几句生自由感悟练读。

4、生合作读:

师根据小黑板的词语说提示语生读西门豹说的话,提示如下:

西门豹通过仔细调查,了解到邺田地荒芜人烟稀少是因为河伯娶媳妇闹的,他决定将计就计,揭穿骗局,让老百姓明白真相,于是他说

在河伯娶媳妇那天,西门豹看到满脸泪水的新娘,他假装客气,不动声色地说

惩治了巫婆之后,他继续假戏真做,假装着急地对官绅头子说

处罚了两个首恶之后,西门豹面对漳河站了很久,让官绅们胆战心惊,也让老百姓有充分的时间看清骗局。他继续客气地对

从官绅吓得面如土色磕头求饶,在老百姓了解了真相之后,西门豹不露声色地

在破除迷信之后,西门豹发动老百姓兴修水利,

5、同桌合作,一个介绍西门豹在什么情况说这话,一个读西门豹说的话。

6、根据小黑板的提示,自己当老师,把这个故事讲一讲。各位老师,开讲。

7、师:自己说这个故事了,再来感觉一下课文怎么写的,你一定有新发现。

导读课文中所描述的这样。无论说长说短,都要注意突出主要内容。

四、小练笔

1、师:战国时期的邺,大约在现在的河北临漳县北部。西门豹*一任,破除迷信,发展农业,造福一方。临漳县要为西门豹立传,请大家帮忙。要求:写出这个人物做过的最为主要的事,并对这个人物进行简的评价,不超过三句话。注意用“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巧妙惩治”这些语。

2、生写。

3、反馈:

生:西门豹是战国时期魏国人。在任邺县(现河北临漳县北)县令期间,曾将计就计,不动声色,假戏真做,巧妙破除了当地“河伯娶媳妇”的迷信,并开凿十条引漳水灌溉改良土壤、发展农业生产。

2、语文下《神奇的书》

材分析:

这是一首短小精悍的哲理诗。作者以形象的比喻,简明的语言,热情讴歌了书的神奇、书的魅力、书的美丽。

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课文内容,体读书的乐趣,学习一些读书方法。

3、把握主要内容,体作者反复读书的方法,并受到启示。

学重点:

把握主要内容,体作者的情感。继续开展读书的综合性学习。

学难点:

结合课文内容提出不懂的问题,多角度地谈自己对课文的感悟。

课前准备:

预习

学情分析:

对于孩子而言,这首哲理诗非常之难,所以不求一致的理解。在孩子自读自悟的基础老师指导几个词语的理解。

学思路:

一、谈话激趣

高尔基曾经说过“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看书能陶冶人的情操,能为我们提供大量的精神食粮。那书到底神奇在哪呢?我们一起走进美国作家狄金森《神奇的书》去看看。

、朗读课文,整体感知

①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不理解的词语做记号。

②自读自悟。自己一句一句地读,参考有关注释,弄懂句子的意思。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中每人读一自然段。说说这一自然段的意思,对句子的意思理解有不同意见的地方,认真讨论,实在弄不懂的词句记下来,准备质疑。

三、激趣课文,深入感悟

1.“没有一艘非凡的战舰,能像一书籍,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

(1)说说这节诗写什么?将书和战舰对比,写出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

(2)为什么说书能带我们到浩瀚的天地呢?

2.“也没有一匹神奇的坐骑,能像一页诗扉,带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

(1)说说这节诗写什么?将书和战舰对比,写出书能丰富我们的知识

(2)想想,书为什么能带我们领略人生的真谛?

3.“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想想为什么说“即令你一贫如洗,也没有任何栅栏能阻挡,你在书的王国遨游的'步履。”

对于书来说人人平等。

4.“多么质朴无华的车骑!可是它却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

(1)说说这节诗告诉我们什么。

(2)你如何理解“书装载了人类灵魂中全部的美丽”?

四、积累运用,升华认识

比非凡战舰更能把我们带到浩瀚的天地,比神奇的坐骑更能让我们领略人世的真谛,书真是神奇啊!好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同学们,我们平时也读了很多的书,你有什么好的读书经验,或者听了作者的读书体,你有什么启发?和大家谈一谈。

、作业:

1、背诵诗歌。

2、用“没有……能,也没有……能”的句式自己创作关于书的诗歌。

板书设计:

浩瀚的天地

人世的真谛

3、语文

学目标:

1、通过研读课文,理解"迤逦、喜怒哀乐、千种情思"等词语的意思,感受作者“触景生情”,了解本文的写作特色“情景交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尝试根据课文结构特点,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3、能体作者对培育自己成长的母校的热爱,对童集体生活的留恋。唤起自己对母校的依恋不舍之情。

学重点:

了解本文的表达特色,“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学难点:

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学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感。

1、师:最近新武宁建校5周校庆,在座的同学是在学校成立的入学的,转眼5过去了,想看看5中自己的变化吗?

2、(出示2张班集体照)师:看看这两张照片,找到自己了吗?发现自己有什么变化?

师:是啊!当初你们是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如今你们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了。

3、齐读词语:充满稚气朝气蓬勃。

4、请同学们注意,“蓬”(pénɡ)的字音:后鼻音;字形:下结构。

5、再读读带有这两个词语的句子。(齐读)

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了!

6、再过两个月,你们即将离开生活、学习了的母校,升入中学,也许,十几后,同学们都已是风华正茂的青了,在各行各业大显身手。

、导入揭题。

1、师:一位青作者在离开母校十多后,又重回母校,那熟悉的校园勾起了作者的情思。他用饱含深情的文字写下了散文“母校”。

2、板书课题:母校(齐读)

三、整体感知,理清脉络。

1、请同学们轻声读读文章,课文中的写了作者重返母校后经过的哪两个地方?

2、交流板书:校门操场

3、作者几次写到了校门?(2次)补全板书:校门操场校门

4、指名生回答,并读读这两个句子。

一次是在文章的开头——翠绿色的拱门,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在空中画出一个优美的弧度,仍然是那样熟悉。

另一次是在文章的结尾——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5、师:作者重返母校,自然而然从拱形的校门写起,作者离开母校,又在校门口驻足回首,开头结尾两次写到校门,这种写法叫——(生答:首尾呼应。)除了写法的首尾呼应,反复写到拱门还有深一层的原因,等让我们一起细细味,先让我们跟随作者走近他的母校吧!

四、深入学文,朗读感悟。

(一)学习课文一小节

1、整体出示一小节,老师范读

2、我“熟悉”(变色)的是什么?

(加线:颜色、造型)这样的颜色,这样的造型在作者眼中可不是一扇普通的校门,而是(加线:带着浓浓的艺术气质,“气质”一般拥在——现在采用拟人化的手法写校门,正是作者情感的流露。)

3、加了仍然,起到强调作用,强调熟悉的仅仅是这些吗?

我似乎又尝到了和小伙伴们手拉手欢呼着跑入拱门的喜悦,似乎又闻到了那淡淡的油漆的清香,似乎心中又涌起最后一次迈出校门时的留恋之情。

师:三个“似乎”告诉我们拱门勾起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因为是亲身经历过的景象,板书:景,所以是如此的熟悉。女生读看到的拱门的样子,男生读回忆起的情形。

4、还是因为熟悉,所以作者情不自禁地说——我久久的望着,啊,没变,没变!

(“没变”放大)

啊,阔别十多的母校,我回来了!

(1)师:没变的是拱门的样子,读!没变的还有记忆中那欢呼声,那油漆香,那留恋情,读!

(2)回复“没”字,那“变”的又是什么?(自己、伙伴、心情)

师:因为毕竟“阔别”母校已有十多了。读读这两句,抓住句子中的感叹号。能从中感受到了怎样的情感?板书:情

(3)师点评:随机板书:惊喜、激动

5、小结:一看到拱门就激起了作者的惊喜、激动之情,把情和景交织在一块儿写,就是“情景交融”。(贴出)

让我们随作者一起感受一下那份惊喜激动之情。齐读一节。

)学习课文2、3小节。

1、师:作者走进大门,读读小节,联系下文看看这是一个什么小节?

2、生答:过渡节

3、这是从大门到操场的过渡,这过渡节篇幅很短,但作者却是一步一景写得很细致。引读:甬道是石砌的,花园是——秋菊傲放、松柏长青的,石阶宽宽的,操场是宽阔的。

4、小结:因为作者饱含深情,所以看得是如此用心。

5、学习课文3小节。

(1)来到宽阔的操场,自己读读这一节,看到哪些景,又激起了作者怎样的情怀呢?

学生交流

(2)小结:作者写景采用“依次描写”的方法,先写操场地面,再写操场四周,最后写操场边几幢学大楼,接着继续采用情景交融的手法,写道

指名读句子:我漫步在操场,欣赏这花木,抚摸着幼苗,倾听着室里传出的琅琅书声,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3)什么“情”呀?板书:的喜怒哀乐

(4)放新武宁的一组镜头,配合音乐,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你呢,你呢……

(5)眼前掠过的一幕幕,让作者记忆的闸门一触即开,就像作者一样,齐读句。那操场是特别的,那花木是美丽的,那学大楼或许和当有了少许变化,在灿烂的秋阳下展示着它们的新姿,可以说,母校的一草一木都拨动着作者的心弦。

(三)学习课文5——8小节。

过渡:正当作者沉浸在美好的回忆之中时,一阵熟悉的铃声打断了他的回忆。在操场他看到了什么景象?又勾起了作者的什么回忆?(指名一人回答)

1、指名读5小节;7小节,回忆。

师:作者看到此情感觉到什么?

2、(出示8小节)生齐读。

3、感受眼前的情景我们当的情景有何相似呢?再读读5——7小节,找一找。

小结:相似之处——体育比赛;场比赛的人们差不多;都在为集体努力、奋斗。

4、师:看到眼前的这一幕我不由得笑了,笑什么呢?(学习6小节)联系文章感受“笑”的含义。(“被绊住的男孩”笑他的稚气可爱;从他们身找到了自己当的影子,是如此的亲切。)

5、师小结:操场看到跳长绳的一幕,使作者联想起了自己在四时的那次拔河比赛。那是留给作者深刻印象的一段回忆,所以作者抓住重点写得写得尤为具体。

6、这相似的何止是眼前的一幕,正如作者前面所提到的,回读:的喜怒哀乐,像天鹅扇动着双翼,从记忆深处翩翩飞来。

(四)学习课文9——11小节。

1、并且这些情感在再一次回到拱门时达到了,踏着遍地落叶,看着迤逦的阳光拖成长长的身影,缓缓回首,千种情思涌心头。板书:千种情思

2、引读

他赞美母校——母校,我成长的摇篮!

他感激母校——在您的怀抱,我度过了甜蜜的岁月。我一次迈进校门时,只是一个充满稚气、好奇的顽童;当我迈出校门,向您挥手告别时,已是一个朝气蓬勃的少了!

更留恋母校——啊!母校,我即将远行,让我看看您,再看看您,拱门下的母校!

3、你体到了千种情思了吗?跟着音乐自己读读。请男女生各一名读。

4、千种情思凝聚到一点,赞美母校、感激母校、留恋母校,那都是因为——“母校,我成长的摇篮,在母校的怀抱中。我度过了甜蜜的岁月”

师:摇篮、怀抱、让我们想到了——母亲,母校犹如母亲那样的亲切,那样的温暖,当的喜也好、怒也好、还有哀乐,如今都化为了一个词,那就是——出示卡片:甜蜜(贴在课题旁)。

5、因为难忘那甜蜜的岁月,所以想到拱门。

因为拥有那甜蜜的日子,所以漫步在操场。

因为留恋那甜蜜的时光,所以再次来到拱形校门下。

6、(出示首尾小节)师:拱门是母校的化身,是作者最熟悉,最留恋的地方,作者初见拱门,触景生情;回到拱门,情感迸发,配乐朗读1、11小节。

、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

1、这篇文章没有连贯的故事情节,作者采用了情景交融的写法,将自己在校门和操场看到的,回忆到的和自己的感受融合在一起,向我们介绍了自己的母校,能否根据板书,来概括一下课文的主要内容。板书:看到回忆到

(贴板书:主要内容)

2、学生交流。

六、情感升华

师:作者对母校的眷恋之情深深地*了我们。不久,我们也将告别母校,再来看看我们的母校,(看照片)此情此景,唤起了你们哪些美好记忆呢?课后也来模仿本文的写作方法,用我们的笔将自己对母校的情感抒发出来。写一篇《我的母校》。

板书设计:

母校(甜蜜)

(景)(情)

校门惊喜、激动

点击查看更多五年级品德与社会上册第二单元的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9968.html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