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诗作《峨眉山月歌》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7-17 10:44:48

李白诗作《峨眉山月歌》赏析

《峨眉山月歌》是唐代伟大诗人李白的诗作。这是李白初次出四川时创作的一首依恋家乡山水的诗。诗人是乘船从水路走的,在船上看到峨眉山间吐出的半轮秋月,山月的影子映在平羌江水中,月影总是随江流。夜里船从清溪驿出发,要向三峡驶去,船转入渝州以后,月亮被高山遮住看不见了。全诗用了五个地名,通过山月和江水展现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构思精巧,意境清朗秀美。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

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注释

峨眉山:在今四川峨眉山市西南。

半轮秋:半圆的秋月,即上弦月或下弦月。

影:月光。

平羌:江名,即今青衣江,在峨眉山东北。源出四川芦山,流经乐山汇入岷江。

夜:今夜。

发:出发。

清溪:指清溪驿,在四川犍为峨眉山附近。

三峡:指长江瞿塘峡、巫峡、西陵峡,今在四川、湖北两省的交界处。一说指四川乐山的犁头、背峨、平羌三峡,清溪在黎头峡的上游。

君:指峨眉山月。一说指作者的友人。

下:顺流而下。

渝州:今重庆一带。

译文

峨眉山上,半轮明月高高地挂在山头,月亮倒映在平羌江那澄澈的水面。夜里我从清溪出发奔向三峡,到了渝州就能看到你(峨眉山上的月亮)了,多么思念你啊!

这首诗出自《李太白全集》卷八,是年轻的李白初离蜀地时的作品,大约作于725年(开元十三年的时候)以前。全诗意境明朗,语言浅近,音韵流畅。《唐诗笺注》:“‘君’指月。月在峨眉,影入江流,因月色而发清溪,及向三峡,忽又不见月,而舟已直下渝州矣。诗自神韵清绝。” 诗从“峨眉山月”写起,点出了远游的时令是在秋天。“秋”字因入韵关系倒置句末。秋高气爽,月色特明(“秋月扬明辉”)。以“秋”字形容月色之美,信手拈来,自然入妙。月只“半轮”,使读者联想到青山吐月的优美意境。峨眉山附近的青衣江源出于四川芦山县,流至乐山县入岷江。次句“影”指月影,“入”和“流”两个动词构成连动式谓语,寓言月影映入江水,又随江水流去。在固定位置观水中月影,任凭江水怎样流,月影却是不动的。“月亮走,我也走”,只有观者顺流而下,才会看到“影入江水流”的妙景。所以此句不仅写出了月映清江的美景,同时暗点秋夜行船之事,意境空灵入妙。

次句境中有人,第三句中人已露面:他正连夜从清溪驿出发进入岷江,向三峡驶去。“仗剑去国,辞亲远游”的青年,乍离乡土,对故国故人恋恋不舍。江行见月,如见故人。然而明月毕竟不是故人,于是只能“仰头看明月,寄情千里光”了。末句“思君不见下渝州”表现了依依惜别的无限情思,语短情长。

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州,诗境就这样渐次为读者展开了一幅千里蜀江行旅图。除“峨眉山月”而外,诗中几乎没有更具体的景物描写;除“思君”二字,也没有更多的抒情。然而“峨眉山月”这一集中的艺术形象贯串整个诗境,成为诗情的触媒。由它引发的意蕴相当丰富:山月与人万里相随,夜夜可见,使“思君不见”的感慨愈加深沉。明月可亲而不可近,可望而不可接,更是思友之情的象征。诗中咏月的地方,都在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诗人感到很陶醉。

本来,短小的绝句在表现时空变化上颇受限制,因此一般写法是不同时超越时空,而此诗所表现的时间与空间跨度到了驰骋自由的境地。二十八个字中,地名出现了五处,共十二字,这在万首唐人绝句中是仅见的。它“四句入地名者五,古今目为绝唱,殊不厌重”(王麟洲语),其原因在于: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其次,地名的处理也富于变化。“峨眉山月”、“平羌江水”是地名附加于景物,是虚用;“发清溪”、“向三峡”、“下渝州”则是实用,而在句中位置也有不同。这样,诗句就显得没有痕迹,妙入化工。

明代王世贞评价说:“此是太白佳境,二十八字中有峨眉山、平羌江,清溪、三峡、渝洲。使后人为之,不胜痕迹矣,益见此老炉锤之妙。”

诗中凡咏月处,皆抒发江行思友之情,令人陶醉。 诗境中无处不渗透着诗人江行体验和思友之情,无处不贯串着山月这一具有象征意义的艺术形象,这就把广阔的空间和较长的时间统一起来。

拓展阅读

1、《关

出天,苍茫云海间。

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

汉下登道,胡窥青海湾。

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

戍客望边邑,思归多苦颜。

高楼当此夜,叹息未应闲。

这首描绘了边塞的风光,戍卒的遭遇,更深一层转入戍卒与思妇两地相思的痛苦。开头的描绘都是为后面渲染和铺垫,而侧重写望引起的情思。

“关”是乐府旧题。《乐府古题要解》:“‘关’,伤离别也。”的这首,在内容上继承了古乐府,但又有极大的提高。

开头四句,可以说是一幅包含着关、三种因素在内的辽阔的边塞图景。我们在一般文学品里,常常看到“出东海”或“出东”一类描写,而天在我国西部,似乎应该是落的地方,何以说“明出天”呢?原来这是就征人角度说的。征人戍守在天之西,回首东望,所看到的是明从天升起的`景象。天虽然不靠海,但横亘在上的云海则是有的。人把似乎是在人们印象中只有大海上空才更常见的云苍茫的景象,与雄浑磅礴的天组合到一起,显得新鲜而壮观。这样的境界,在一般才力薄弱的人面前,也许难乎为继,但有的是笔力。接下去“长风几万里,吹度玉门关”,范围比前两句更为广阔。宋代的杨齐贤,好象唯恐“几万里”出问题,说是:“天至玉门关不为太远,而曰几万里者,以如出于天耳,非以天为度也。”用想象中的明与玉门关的距离来解释“几万里”,看起来似乎稳妥了,但是讲“长风”之长,并未说到明与地球的距离。其实,这两句仍然是从征戍者角度而言的,士卒们身在西北边疆,光下伫立遥望故园时,但觉长风浩浩,似掠过几万里中原国土,横度玉门关而来。如果联系《子夜吴》中“秋风吹不尽,总是玉关情”来进行理解,的意蕴就更清楚了。这样,连同上面的描写,便以长风、明、天、玉门关为特征,构成一幅万里边塞图。这里表面上似乎只是写了自然景象,但只要设身处地体会这是征人东望所见,那种怀念乡土的情绪就很容易感觉到了。

“汉下登道,胡窥青海湾。由来征战地,不见有人还。”这是在前四句广阔的边塞自然图景上,迭印出征战的景象。下,指出兵。汉高祖刘邦领兵征匈奴,曾被匈奴在(今西大同市西)围困了七天。而青海湾一带,则是唐军与吐蕃连年征战之地。这种历代无休止的战争,使得从来出征的战士,几乎见不到有人生还故乡。这四句在结构上起着承上启下的用,描写的对象由边塞过渡到战争,由战争过渡到征戍者。

2、的经典

1将进酒

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空对

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

烹羊宰牛且为乐,会须一饮三百杯。

岑夫子,丹丘生,将进酒,杯莫停。

与君一曲,请君为我倾耳听。(倾耳听 一:侧耳听)

钟鼓馔玉不足贵,但愿长醉不愿醒。(不足贵 一:何足贵;不愿醒 一:不复醒)

古来圣贤皆寂寞,惟有饮者留其名。(古来 一:自古;惟 通:唯)

陈王昔时宴平乐,斗酒十千恣欢谑。

主人何为言少钱,径须沽取对君酌。

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

《将进酒》原是汉乐府短箫铙的曲调,标题的意思为“劝酒”,内容多是咏唱喝酒放之事。这首人当时和友人岑勋在嵩另一老友元丹丘的颍阳客,者正值仕途遇挫之际,所以借酒兴,来了一次酣畅淋漓的抒发。在这首里,“借题发挥”,借酒消愁,感叹人生易老,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心情。

这首十分形象的体现了桀骜不驯的性格:对自己充满自信、孤高自傲、热情豪放,“天生我材必有用”、“人生得意须尽欢”。全气势豪迈,感情豪放,言语流畅,具有极强的*力。咏酒的非常能体现他的个性,思想内容深沉,艺术表现成熟。《将进酒》即为其代表

2行路难·其一

金樽清酒斗十千,玉盘珍羞直万钱。(羞 同:馐;直 同:值)

停杯投箸不能食,拔剑四顾心茫然。

欲渡黄河冰塞川,将登太行雪满。(雪满:雪暗天)

闲来垂钓碧溪上,忽复乘舟梦日边。(碧 一:坐)

行路难,行路难,多歧路,今安在?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的前四句写被“赐金放还”时,友人设下盛宴为之饯行。嗜酒,要是在平时,因为这美酒佳肴,再加上朋友的一片盛情,肯定是会“一饮三百杯”的。然而,这一次他却放下杯筷,无心进餐。他离开座席,拔下宝剑,举目四顾,心绪茫然。停、投、拔、顾四个连续的动,形象地显示了内心的苦闷抑郁,感情的激荡变化。

3、《清平调·其一》注释翻译优秀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头见,会向瑶台下逢。

见到云就联想到她华艳的衣裳,见到花就联想到她艳丽的容貌;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不是群玉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光照耀下的神女。

清平调:一种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云想”句:见云之灿烂想其衣之华艳,见花之艳丽想美人之容貌照人。实际上是以云喻衣,以花喻人。

槛:栏杆;露华浓:牡丹花沾着晶莹的露珠更显得颜色艳丽。

“若非……会向……”:相当于“不是……就是……”的意思。

群玉:名,传说中西*所住之地。全句形容贵妃貌美惊人,怀疑她不是群玉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光照耀下的神女。

人首先写道:“云想衣裳花想容。”“想”即像。“花”指牡丹花。读解这一句,是可以双解的,或者说,看见天边的云彩就想起杨贵妃的衣裳,看见娇嫩的牡丹花儿就不由得想起杨贵妃的容颜。人通过“云”与“衣裳”,“花”与“容”的相似性,通过比喻的修辞手法,描写了杨贵妃衣着的绚丽轻盈,容颜的娇嫩可人。也可以理解成衣裳像云彩一样轻盈,容颜像花儿一样美丽可人。无论那种解读,人都是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和丰富的联想方法,形象而生动地描写了杨贵妃的富贵及其容颜之美。

接着写道:“春风拂槛露华浓。”“拂”即轻轻擦过。“槛”即花圃的围栏。“华”通“花”意思是说,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春风”一词具有双重意义,一是写自然环境之美,春天的风和煦的,暖暖的;二是暗示杨贵妃受到皇帝的恩宠,正是春风得意之时。这一句表面描写了环境之美,其实暗示了杨贵妃春风得意状态。特别是人抓住了杨贵妃那似如花儿上沾满了露水一样泽润容颜来突出了内心的骄人之态。可以说,人在比喻中兼有夸张和拟人的修辞手法,放大了杨贵妃的娇态与大红大紫(“华浓”)的美艳。

第三句写道:“若非群玉头见。”“群玉”即名。“群玉”指神话中的仙。出自《穆天子传》(又名《周王*》,者不详,约成书于战国时期,记载周穆王巡游之事的著),书中说,“群玉”是西*住的地方。这里以西*居处来指代仙界,人借此暗寓杨贵妃美貌似天仙。这一句的意思是说,如此天姿国色似如天仙的女人,如果不在“群玉头”见到你是见不到的这样的美人的。人把杨贵妃比天仙。天仙美,本身就是朦胧之美,这样,给人留下了审美想象的空间。这一句是在上面把杨贵妃的玉颜比花儿而的过渡到写人的整体。此时的杨贵妃真有飘飘欲仙之美。

最后写道:“会向瑶台下逢。”“会向”即应在。“瑶台”也是西*的居处。这一句的意思是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下,才能相逢。这一句还是写杨贵妃是天仙。这一句与上一句是相互联系起来的,一个是“见”,一个是“逢”,都有相遇的意思。二者之前用“若非”与“会向”相连,即“若非……会向”即是“不是……就是”之意。也就是说,杨贵妃不是“群玉头”所见的飘飘仙子,就是瑶台殿前光照耀下相逢的神女。玉、瑶台、色,一色素淡的字眼,映衬花容人面,使人自然联想到玉般的人儿,又像一朵温馨的牡丹花。与此同时,人又不露痕迹,把杨妃比天女下凡,真是精妙至极。

4、《清平调·其一》注释翻译优秀

品原文

云想衣裳花想容,春风拂槛露华浓。

若非群玉头见,会向瑶台下逢。

品注解

1、清平调:一种的曲调,“平调、清调、瑟调”皆周房中之遗声。

2、槛:有格子的门窗。

3、华:通花。

4、群玉:神话中的仙,传说是西*住的地方。

5、瑶台:传说中仙子住的地方。

6、会:应。

品韵译

云霞是她的衣裳,花儿是她的颜容;春风吹拂栏杆,露珠润泽花色更浓。

如此天姿国色,若不见于群玉头,那一定只有在瑶台下,才能相逢!

你的容貌服饰是如此美艳动人,以至连云和牡丹也要来为你妆扮,春风骀荡,轻拂栏杆,美丽的牡丹花在晶莹的露水中显得更加艳冶,你的美真像仙女一样,如果不是在仙境群玉见到你,那么也只有在西*的瑶台才能欣你的容颜。

品评

清平调三首,乃奉诏而写的新乐章。虽然吟咏的是牡丹,事实上是将花比人。花之容人之面,这样超绝人寰的姿容恐怕只有在上天仙境里才能相见,将杨妃比娇艳的牡丹,又似天女下凡。想像巧妙,信手拈来,不露造之痕。中语语浓艳,字字流葩,读这首,如觉春风满纸,花光满眼,人面迷离,无须刻画,自然使人觉得这是牡丹,是美人玉色,而不是别的。

这三首在长安为翰林时所。有一次,唐明皇与杨贵妃在沉香亭观牡丹,因命新乐章,奉旨了这三章。

第一首,以牡丹花比贵妃的美艳。首句以云霞比衣服,以花比容貌;二句写花受春风露华润泽,犹如妃子受君王宠幸;三句以仙女比贵妃;四句以嫦娥比贵妃。这样反复比,塑造了艳丽有如牡丹的美人形象。然而,人采用云、花、露、玉、瑶台、色,一色素淡字眼,赞美了贵妃的丰满姿容,却不露痕迹。

者简介

(701~762),字太,号青莲居士。是屈原之后最具个性特色、最伟大的浪漫主义人。有“仙”之美誉,与杜甫并称“杜”。其以抒情为主,表现出蔑视权贵的傲岸精神,对人民疾苦表示同情,又善于描绘自然景色,表达对祖国河的热爱。风雄奇豪放,想象丰富,语言流转自然,音律和谐多变,善于从民间文艺和神话传说中吸取营养和素材,构成其特有的瑰玮绚烂的色彩,达到盛唐艺术的巅峰。存世文千余篇,有《集》三十卷。

5、的经典

1蜀道难

噫吁嚱,危乎高哉!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有鸟道,可以横绝巅。

地崩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过,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愁空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胡为乎来哉!(也如此 一:也若此)

剑阁峥嵘而崔嵬,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吮血,*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首是袭用乐府旧题,意在送友人入蜀。人以浪漫主义的手法,展开丰富的想象,艺术地再现了蜀道峥嵘,突兀,强悍、崎岖等奇丽惊险和不可凌越的磅礴气势,借以咏蜀地川的壮秀,显示出祖国河的雄伟壮丽。

至于本是否有更深的寓意,历代有各种不同看法。然而就,不一定强有寓意。但从中,“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看,却是在写蜀地川峻美的同时,告诫当局,蜀地险要,应好好用人防守。

采用律体与散文间杂,文句参差,笔意纵横,豪放洒脱。全感情强烈,一唱三叹,回环反复,读来令人心潮激荡。

2三五七言 / 秋风词

秋风清,秋明,

落叶聚还散,寒鸦栖复惊。

相思相见知何日?此时此夜难为情!

入我相思门,知我相思苦,

长相思兮长相忆,短相思兮无穷极,

早知如此绊人心,何如当初莫相识。(后三句存疑)

写在深秋的夜晚,人望见了高悬天空的明,和栖息在已经落完叶子的树上的寒鸦,也许在此时人正在思念一个旧时的恋人, 此情此景, 不禁让人悲伤和无奈。这是典型的悲秋之,秋风、秋、落叶、寒鸦烘托出悲凉的氛围 加上人的奇丽的想象,和对自己内心的完美刻画让整首显的凄婉动人。

点击查看更多李白诗作《峨眉山月歌》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30509.html

热门阅读

  1. 今年春节祝福语2016
  2. 开发工程技术人员转正总结范文
  3. 小学数学《买铅笔》优秀教案模板
  4. 公司春节的祝福语
  5. 《快乐的回忆》教案
  6. 《恐龙的影子》教案
  7. 2016年圣诞节平安夜祝福语大全
  8. 企业供应商代表发言稿
  9. 亲爱的不要离开我爱情诗歌
  10. 雪和媛的诗句
  11. 《埃及的金字塔》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12. 精选关于五四青年节的祝福短信
  13. 2018想分手的说说
  14. 重阳节送老人的祝福语大全
  15. 《热带雨林历险记》初中读后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