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及的金字塔》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7-11 00:04:20

《埃及的金字塔》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自学生字词,理解词意,允许留有疑难

2、指导学生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引导学生了解课文主要内容,初步体会金字塔的雄伟与神秘

4、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鼓励对课文内容进行质疑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积极鼓励提出质疑

『教学准备』

专题页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趣

1、同学们知道四大文明古国吗?

板书:古埃及、印度、巴比伦、中国

勤劳勇敢的四大文明古国人民创造了令人惊叹的伟大文明。说到中国,人们必然会想到举世闻名的建筑“万里长城”。说到埃及,人们又必然会想到同样举世闻名的建筑“金字塔”。

2、板书课题

今天我们一起走进非洲沙漠,一起到神秘古老的埃及去看一看

3、谁能练习我们看过的电影、电视或读过的书籍,说说你了解的埃及

4、简单介绍埃及(浏览专题页“简介埃及”部分)

二、初读课文、疏通词句

1、自由轻声朗读课文,要求:(1)划出生字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

(2)读通句子,难读的多读几遍

(3)或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

(4)划出不懂的词语和句子

2、检查自学效果

(1)学生汇报自己勾画的生字词,学生朗读

(2)提出不理解的词语,共同讨论交流解决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各自然段说了什么?

2、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介绍了有关金字塔的哪些内容?

3、给课文分段

四、激发兴趣、鼓励质疑

1、欣赏埃及大大小小形形色色的金字塔(专题页“金字塔王国”部分)

2、师:古老神秘的埃及大地,扑朔迷离的金字塔建筑,同学们读了课文有什么疑问?或者还想了解什么?

学生自由质疑

教师引导整理质疑问题

五、作业

读熟课文

拓展阅读

1、语《我是什么》

课前透视

是一篇常识性课。本课以第一人称"我"的叙述方式,生动形象地介绍了自然界中水的不同形态和对人的利弊关系。课内容生动有趣,语言朴素而生动,是一篇寓科学知识于趣味故事的材。通过学习引导学生知道只有合理地利用水资源才能造福于人的道理,从而达到激发学生观察大自然的兴趣,培养观察大自然的能力的目的。

水对于学生来讲并不陌生,所以学过程中,应根据课的结构特点,积极挖掘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从而获得创新活动的感性经验和简单方法,培养学生自主的学习意识,使外在的学习兴趣和动机得到升华,促进学生的发展。

学目标

1、认识11个生,会写8个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3、了解水的不同形态的变化以与人类的密切关系,树立环保意识。

学重点

正确、朗读课,了解水的变化与人类的关系。

信息资料

1、生词语卡片、故事录音、反映水的变化的录像片或课件。

2、师生收集水与人类关系的相关资料。

学时数两课时

第一课时

切入举偶

1、故事导入:同学们,今天我想把一个调皮可爱的小朋友介绍给你们,大家想不想认识他们呀?(播放录音故事)

(这样可以使学生很快进入学习状态,激发学生探究的欲望。从整体上感知了课内容,了解了课大意。)

2、谜语导入: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一条谜语,看看你能猜到谜底吗?"千条线,万条线,落到水中看不见。"(板题)

对话平台

自读

1、给学生充分地时间自由读课。同时用笔标出生、词语和不懂的地方。

2、指导学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师生评议读书情况。强调标出的生、词语,注意难点的音。如:"躁、灾"是平舌音;"稼"是第四声,在"庄稼"一词中,读轻声等。

3、读书交流,鼓励质疑。说说读完课你了解了什么?还有哪些不懂的地方。师根据学生的情况,时对问题进行梳理、归纳、解答。

(尊重学生主体地位,培养学生读书质疑的良好习惯。师有效地收集学生读后的反馈信息,以便时调整学进程与走向。)

1、利用生卡片,出示"我会认"中的11个。引导学生在小组内互相指认,交流识的方法。

2、请同学来当小老师,带领同学读生和词语。(参见"我会读")。

3、分组开火车读词比赛,评出小组,读得不准的,请组内的同学帮助纠正。

1、出示"我会写"中的"冲、晒、池、浮"四个左右结构的。引导学生观察这几个的特点,以每个在田格中的位置。找出自己认为难写的

2、写。边写边强调重点。如:"晒"的第九笔是竖弯,不是竖弯钩;以"两点水"和"三点水"在写法上的异同。

3、学生描红,临写,自由练写。师**,师生共同评议。

谈话

师:同学们,学到这里你已经学到了什么或会干什么,接下来你们想做些什么呀?(学生自己说想干什么,学生可能说出以下的活动意向。)

1、用学会的词语说说话,给生找朋友。

2、和伙伴一起合作读课,读最喜欢的段落。

3、一边表演动作,一边朗读。小组合作。等等其他方法也可以。

(要学生读以后,充分尊重学生意愿,鼓励学生自主选择学习方式和学习内容,培养学生自主意识。师要注意引导学生根据自己的选择进行扎实有效地学习。)

汇报

学生根据自主的学习活动,汇报学习成果,交流学习感受。

第二课时

对话平台

导入

1、用自己喜欢的记生词。听写生词,然后说出自己是怎样记住这个的',巩固识。同桌检查写情况。

2、指读课,师生评议。

启思

1、通过学习,我们知道了水是会不断变化的。那么水是怎样变化的?水除了变化以外,还有什么特点呀?你能不能想个好办法,把这些问题弄懂呢?

2、学生讨论,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3、交流方法。(学生可能会提出"小组读书,边读边记"、"画表格填写"、"故事表演"、"绘画表现"等方法。)

(这样的应该建立在学生熟读课,了解课内容的基础上。以问启思,讨论探究阅读理解的方法,充分发挥了阅读主体的作用,培养了学生的自主意识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学生的特点可能会找出一些方法,但师要充分引导学生注意方法的可行性,以帮助学生进行科学有效地学习。)

探究

组织学生根据自己提出的学习方法,进行合作学习。师要时关注各组学习情况,因材指导,帮助学生选择正确地运用自主选择的阅读方法,以确保学习质量。

展示

1、组织学生结合自己的学习(小组学习),汇报学习情况。注意引导学生弄清以下的问题。

(1)水的不同状态变化过程。

(2)水在不同地方的不同样子。(第3自然节)

(3)水在人类生活中的利弊。

2、师可利用课件或录像等方式,帮助学生巩固认识和理解。组织评价各组的学习情况,特别注重对学生合作情况,创新方法学习态度的评价。

(充分相信学习,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自主学习。发挥师在学中的组织者、合作者、促进者的作用。培养学生阅读理解的能力,合作学习主动探究的意识。)

谈话

你还知道哪些水的作用与危害?

演读

1、引导学生结合对中重点语句的体会和理解,练习感情朗读课师相机指导。如:用突出重音的方法读出"落、打、飘";用愉快、轻柔的语气读出白云与红霞的美丽、可爱;用沉闷的语气读出云的"沉甸甸";用轻而慢的语调读出水的"平静、温和";用稍强的语气读出水"汹涌澎湃"等。

2、练习用自己的话说说"水的变化""水的不同性格"。

3、组织学生分别戴上"水、汽、云、雨、雹子、雪"的头饰,表演课内容。适当加上运用和表情。

(从读到说最后到演,科学地遵循了儿童思维发展规律。充分发挥了学生的想像,利用了儿童善于表现自我的特点。使学生在充满情趣的活动中,巩固了所学的知识,培养了创新的胆识和表演能力。)

2、《色的鱼钩》

1、认识12个生,读读记记“颧骨、两鬓、抽噎、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课的思想感情,受到忠于**、舍己为人的品质的育。

3、学习作者抓住人物的语言、动作、神态展现人物内心的表达方法。

4、练习快速阅读,简要地复述故事。

体会章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理解“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色的光芒”这句话的含义。

课时安排:1课时

课前准备:

课前布置收集有关长征的图片、等资料,通过课前阅读,熟悉课

一、揭示课题

长征是世界军事一个伟大的奇迹,一个由伟大的中国工农红军创造的奇迹。在这个奇迹的背后,是红军战士历尽的千难万险,是无数可歌可泣的感人故事。今天就让我们走进一个老班长的故事。

(板书课题,生读课题。)

二、初读课,直奔中心

(一)请同学快速默读课,想想课主要讲了一件什么事。学生速读,思考:

(课叙述的是红军长征途中,一位炊事班长接受*组织交给的任务,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牺牲自己的事。)

(二)再次快速默读课,读时注意把自己感受较深的部分多读几遍,并把心中的感受和心情变化写在旁边。

三、精读品析,体会情感

(一)同学们都被班长尽心尽力地照顾伤员而不顾自己的崇高品质所感动。带着这份感动再次走进课,细细品读描写老班长的句子,把感受最深的地方多读几遍。并读给同桌听,说说为什么让你感动。

学生自读,互读,交流。

(二)品读重点句:

全班交流。结合学生回答出示相应句段。

从外貌体会中心:

出示句子1:

“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脸上布满皱纹,两鬓斑白,显得十分苍老。”

(1)三十多岁的老班长为什么会有五六十岁老人的外貌特征?

学生讨论:

(“满脸的皱纹”证明他经历长期艰苦的***。“斑白的两鬓”说明他饱经风霜的考验。他“比我们还瘦得厉害”,反映他内心为病号的担忧和焦虑。)

(2)抓住表现“苍老”的重点词朗读,读出感动。指名读,反复读。

出示句子2:

“瘦得只剩皮包骨头,眼睛深深地陷了下去,还一直用饱满的情绪鼓励着我们。”

学生讨论:

(老班长胜利地完成了上级交给他的任务,可自己已经衰弱到不能支撑的地步。这充分说明他对战友的满腔热爱,对*的高度忠诚。)

学生反复读,体会老班长对战友的爱。

从语言、行动、神情体会中心:

1、出示“硬咽草根鱼骨头”片段:

(1)指名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段落令人感动?找出感受最深的词语谈体会。

(抓住“皱紧眉头”、“硬咽”等词和“我”当时的心情,体会老班长的品质。)

(2)学生感情朗读,注意体会人物的内心。

2、出示“夜里钓鱼摸野菜”片段:

(1)自由朗读,读后议论:为什么这个片段令人感动?(老班长非常辛苦,寻找食物极其艰难。他是用**的意志,对*的忠诚在坚持。)

(2)抓住“翻了多少草皮”、“一棵一棵地摸”等重点词朗读,指导读。

(3)出示“耐心劝导小梁”片断:

“小声点儿,小梁!咱们俩是*员,你既然知道了,可不要告诉别人。”

“指导员把你们三个交给我。……我怎么向*汇报?难道我能说‘指导员,我把**们留在草地上,我自己克服困难出来了’?”

①说出内心感受,为什么让你感动?

(老班长意在稳定小病号的情绪,保护他们的身体,坚持走出草地,完成*交给的任务。他宁愿为别人操碎心,也不让别人为他有半点忧。)

②指导朗读。

3、出示“命令战士喝鱼汤”片段:

(1)学生自由朗读这一片段内容,并观察课插图,想象小梁和老班长的心理活动。

(2)思考:老班长前后的表情有什么变化?为什么有这样的变化?

(3)(“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那<www.**>种欲吃不能,欲罢不行的神态,反映了老班长坚定不移的**意志,为病号吃苦,为**受难的高贵品质。病号不吃,老班长“皱起眉头”;吃了,“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一丝笑意”。强烈的对比,鲜明的映衬,把他为谁忧愁、为谁欣喜,为啥痛苦、为啥欢乐表现得一清二楚。)

(4)思考:老班长先后的两次笑,笑得一样不一样?

(联系上下,深入理解这一段中对老班长的描写。有的学生明白了,他们说:老班长刚端来鱼汤时的笑是故意装出来的。因为从全看,老班长是一个工作极端负责的人。今天他端来的鱼汤“特别少”,他心里只能充满了自责,怎么会笑呢?但是他想到头一天晚上发生的事,想到**们已经知道他从来不曾吃鱼,今天的鱼汤不一定能痛痛快快喝下去。因此他故意装出一个笑脸。他想用这个笑脸来创造一种气氛,来动员大家喝鱼汤。又有学生补充说:不仅这个笑是装出来的,连他说的那句话也是编出来的。他的目的,就是为了让**们把鱼汤喝下去。对于后一次笑,学生们认为,那是真的笑了。**们把鱼汤喝下去了,喝下去,对**们就有好处,因此老班长笑了。但是,**们吃的东西毕竟太少了,老班长远远不会为**们吃了这么“一丁点儿”东西而开怀大笑,所以只是露出了“一丝笑意”。没有笑容,更没有笑声,只是一点笑的意思。

(5)指导朗读“我端起搪瓷碗,觉得这个碗有千斤重,怎么也送不到嘴边。”到“可是我的心里好像塞了铅块似的,沉重极了。”

4、出示“奄奄一息让鱼汤”片段:

(1)自由轻声读这部分内容,注意自己内心的感情。

(2)说出内心感受,并说说为什么有这样的感受?

(把生的希望让给别人,把死亡留给自己,临终前仍念念不忘自己的责任,不忘*的重托,不忘奉献最后一分光和热。)

(3)师示读。指导分角色朗读。

(4)(注意读出老班长身体已经极度虚弱,又对战士们充满牵挂和关爱。战士们心急如焚,无尽的担心和难过,最后悲痛欲绝、催人泪下的呼喊。)

四、品味色,升华情感

师引:可亲、可敬的老班长永远离开了我们,战士们撕心裂肺的呼喊也无法唤醒他了。他用自己的生命换来了战士们的生命,用自己的忠诚和无私完成了*的嘱托。他永远地留在了那片无边无际的草地上,留给战士们的只有那根用缝衣针做成的钓鱼钩。在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色的光芒!(出示句子)

(一)为什么说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色的光芒?

(二)深情朗读中心句。

五、创情境,复述课

(一)作者要用鱼钩育后代,学习老前辈为了**事业的成功,为了战友的生命而不惜牺牲自己的高贵品质。现在我们来到***纪念馆,同学们能以讲解员的身份,向前来参观的人讲述“色的鱼钩”的故事吗?

讲解时应注意以下几点:

1、叙述的条理要清楚,可采用倒叙方法进行叙述。

2、注意把课感人的场面表达出来,渲染出故事的情境,从而使听众在情感上产生共鸣。

(二)同学们练习后复述。

六、布置作业

(一)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二)课后实践活动:

可组织长征题材故事会、图片展览会等。

3、《色的鱼钩》

学习目标:

1、快速默读课,了解章的主要内容,能复述课

2、抓住描写老班长的外貌、动作、语言等重点词句,体会老班长忠于**、舍己为人的精神。

3、认识本课12个生和新词,理解“喜出望外、奄奄一息”等词语的意思,能用自己的话说说对“色的鱼钩”的理解。

红军战士团结友爱、顾全大局、勇于献身的崇高品质。

学习重点:

品读重点语段,体会人物内心的思想感情,有感情朗读课

一、出示课题,初读课

(1)朗读课题,应该强调哪个词?

(2)读到“色”这个词语,你想到了什么?

学生可以根据自己对语感,说自己想到的,师可以引导:光明、灿烂、永垂不朽等。

2、快速默读课

(1)检查词:

(2)用自己的话说说,课讲了一件什么事?

语言表达可以多种多样,也不要求过分简练,大致的意思是:在二万五千里长征途中,一位老班长接受*的嘱托,照顾三个生病的小战士过草地而光荣牺牲的故事。

(3)读了课你有哪些疑问?

对学生的问题进行梳理,重点出示两个问题:

①为什么说这个“长满了红锈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色的光芒”?

②课为什么以“色的鱼钩”为题?

二、再读课,深入理解

1、默读课,思考:1935年秋天,红四方面军进入草地,当“我”和两个小**病得实在跟不上队伍时,老班长接受了一个什么任务?当时指导员是怎么嘱咐的?

2、出示句子:“他们年轻。一路上,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无论多么艰苦,也要把他们带出草地。”

“上级”就是“领导”,“上级”怎么会又是“保姆”和“勤务员”呢?指导员的意思是什么?

老班长既是“上级”,要在遇到困难时安抚小战士的情绪,要不断鼓励病号战胜困难,走出草地,要在重重困难面前想方法。又要像“保姆”和“勤务员”一样时时处处关心照顾小战士们。

3、同学们,要完成这一任务容易吗?再读课,想想老班长在完成任务时要碰到哪些困难?

4、为了完成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任务,老班长是怎么做的?

学生抓住课句子和内容自由讨论。

5、这是一位怎么样的老班长?舍己为人,忠于**,忠于职守……

三、品读课,体会情感

1、课主要是抓住老班长的什么来表现他既是“上级”,又是“保姆、勤务员”的呢?(外貌、动作、神态等)

小组合作学习,请再读课,找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划下来,深入体会理解。交流,品读:

小组汇报,出示描写老班长外貌的句子,重点讲解:

A、炊事班长快四十岁了,个儿挺高,背有点儿驼,四方脸,高颧骨,脸上布满皱纹,两鬓都斑白了。

为什么不到四十岁的炊事班长会显得那么苍老?这说明了什么?

B、他坐在那里捧着搪瓷碗,嚼着几根草根和我们吃剩的鱼骨头,嚼了一会儿,就皱紧眉头硬咽下去。我觉得好像有万根钢针扎着喉管,失声喊起来:“老班长,你怎么……”

老班长吃得多吗?“嚼”写出了什么?(食物少,难吃,硬)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这一句,说说:读后你有什么感受?

3、研读“笑”意。

A、他笑着说:“吃吧,就是少了点儿。唉!一条好大的鱼已经上了钩,又跑了!”

B、老班长看到这情况,收敛了笑容,眉头拧成疙瘩。

C、老班长看着我们吃完,脸上的皱纹舒展开了,嘴边露出了一丝笑意。

鱼汤这么少,为什么老班长还“笑着说”?从“笑”到“收敛了笑容”,再到“露出了一丝笑意”,你读懂了什么?

4、长时间的辛苦劳累,长时间的饥饿折磨,终于把老班长累跨了,饿跨了。他终于支撑不住昏倒在黑水潭边。同学们,当我好不容易钓到了小鱼,做好了救命的鱼汤送到老班长面前时,老班长又是怎么说,怎么做的?

出示句子:“老班长已经奄奄一息了。他微微地睁开眼睛,看见我端着的鱼汤,头一句话就说:‘小梁,别浪费东西了。我……我不行啦。你们吃吧!还有二十多里路,吃完了,一定要走出草地去!’”

“奄奄一息”是什么意思?既然是“奄奄一息”了,为什么他说的话中还用了两个“!”?

是的,生命垂危的老班长,即使在最后一刻,也没忘记要鼓励三个小战士克服困难走出草地,也没忘记完成上级下达的任务,也没忘记一个**员忠于职守的职责。多么可敬的老班长啊!

5、把最让你感动的地方用最富深情的朗读来体现。

四、前呼后应,解困释疑

1、出示最后一段话。思考:“我”为什么要把老班长留下的鱼钩小心地包起来?“这个长满红锈的鱼钩”象征着什么?用自己的话说说。

一个小小的鱼钩,象征着老班长那忠于**,忠于人民,舍己为人的子般的心,也象征着千百万**前辈的英雄事迹。所以,这篇课要以“色的鱼钩”为题。

2、指导有感情地朗读最后一句话。《色的鱼钩》

3、总结:同学们,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是无数的**先辈用他们的青春与热血换来的。我们要珍惜今天的幸福生活,把我们的祖国建得更加美好。

五、作业

复述课

4、《一幅名扬中外的画》反思

一、紧扣课题,谈话引入

1、同学们,我们的祖国历史悠久,中华民族创造了令世人惊叹的中华化。今天我们将从我国灿烂的艺术瑰宝中摘取一颗璀璨的明珠,欣赏她熠熠闪光的风采。这颗明珠就是:一幅名扬中外的画。

2、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3、学生紧扣课题质疑。

二、交流资料,学习第一自然段

1、结合预习时查找的资料,交流对《清明上河图》的了解。

2、师相机板书与第一自然有关的知识。

3、肯定学生的预习成果:同学们真会学习,你们已经在预习中把课中第一自然段的许多内容学懂了。

4、齐读第一自然段。

三、观图激情,感受画面的精彩

1、出示《清明上河图》的摹本,展卷让学生观赏。

2、师配乐解说画面部分精彩内容。

3、老师激情:从刚才同学们惊奇的眼神、赞叹的话语中老师感受到你们对这幅图的喜爱。我们的课对它进行了生动具体的描写。读懂了课,你一定会更喜欢它。

四、明确学法,合作学习

1、自由读,找一找课的哪几个自然段具体描写了画面上的内容

2、想用什么方法来读懂课呢?提示学生读读课前的阅读提示,明白这一课可以用“图对照法”的学习方法学习课。引导学生交流经常运用的学习方法。

3、师小结学法:质疑解疑

借助资料

朗读感悟

对照

表演体会

……

4、小组合作学习:选用学习方法从而2~4自然段中选定最感兴趣的一个自然段小组合作学习。

5、交流感悟。

随机2~4小节:

汇报第2小节时,重点引导学生看图上画了哪些人?通过读句子,并想象补充省略的人物,来体会“三百六十行,哪一行的人都画在上面了。”体会张择端花了很大工夫,画出来的画了不起。

汇报第3小节,重点也是看图、读、想象补充省略的内容,理解“形态各异”,引导朗读“画面上的这些人有的。不到一寸,有的甚至只有黄豆那么大。别看画上的人小,每个人在干什么,都能看得清清楚楚。”从而体会画的内容是如此丰富,张择端的画技如此高超。

汇报第4小节,先引导学生看画面说说看到了什么,体会画的生动、精彩。老师再生动地朗读这段,请学生闭目想象仿佛听到了什么,进而体会“张择端画的画,是多么传神啊!”

5、师小结学情。

五、抒*感,运用语言

1、再现画面,激情朗读课第5小节。引导学生:欣赏了这样一幅画技精湛的神奇的画,读懂了这么生动有趣的课,现在你最想说什么?

2、老师出示小诗,与学生共勉。

历经风雨八百年,繁华古都在眼前。

千姿百态众生相,尽在绵绵画中间。

扬名海外震国威,惊世绝技人人赞。

绝!中华化真叫绝

六、自选作业

1、对照画面给爸爸妈妈介绍《清明上河图》。

2、了解我国传统化。

20

清明上河图

北宋

张择端

长528厘米

宽24.8厘米

八百年前

汴梁

热闹的场面

5、《色的鱼钩》

1、理解课内容,了解红军过草地时的艰苦,学习老班长舍己为人的崇高品质。

2、通过重点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有感情的朗读课

练习快速阅读,通过重点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一、检查预习

1、请四名同学读课,纠正读错的

2、说一说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当时的环境。先由一同学说,然后大家补充或纠正。

3、说一说哪些地方你最受感动,谈谈自己的体会。

二、指导学生通过自学,理解课内容,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1、默读第一自然段,说一说中外貌的描写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

2、默读课第二段。

思考讨论

(1)指导员对老班长说,你是上级,是保姆,是勤务员。“上级”“保姆”“勤务员”各是什么意思?老班长一路上是怎样做好“上级”“保姆”“勤务员”的工作的。

(2)在第二段中有很多描写人物动作的、语言的语句,还有一些是对事情过程的交代。这些内容都是体现了人物的思想感情。说说哪些内容符合以上的意思。

3、指导老班长和“我的对话的朗读”。要通过对话的朗读,读出人物的思想感情。

三、总结以上的学习方法。

1、理解课内容。

2、抓住有关语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集体讨论,同学之间纠正、补充,师作必要的引导。)

3、指导朗读第三段。

四、小结

1、老班长为什么始终不肯吃鱼,仅仅是为了鱼太少了吗?

2、通过老班长带领我们过草地的一系列言行,说说老班长具有那些的品质?

五、指名读第四段。

思考讨论

在这长满红色的鱼钩上,闪烁着灿烂的色的光芒!

联系课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六、指名有感情的朗读课

七、作业

有感情的朗读课,把体会和感想写下来。

点击查看更多《埃及的金字塔》优秀教案设计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www.yqlj.top/articles/2941.html

热门阅读

  1. 201年鸡年贺岁物流公司新春贺词
  2. 长方体的体积和体积计算教学设计
  3. 幼儿园小朋友的发言稿
  4. 剪贴水彩画小学美术教案
  5. 《父母的心》的教学反思范文
  6. 2016年高中新生入学军训心得体会
  7. 一道全家福生活随笔
  8. 中学传授班主任教诲练习总结范文
  9. 恋人圣诞祝福语
  10. 朋友之间的生日祝福语
  11. 一个二逼青年的一天随笔
  12. 写新年的作文精选
  13. 智圣东方朔的故事
  14. 为他人的尴尬解围美文摘抄
  15. 精选重阳节的诗句古诗大全
网页更新时间:2025-07-28 23:13:42
本页面最近被 86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河北,TA在页面停留了 14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