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机在中职教学的应用论文
摘要: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一线人才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学的诸多弱点开始暴露,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下,传统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变化,手机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尴尬的教学局面。本文主要针对互联网+背景下手机在中职教学的应用进行分析。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手机;中职教学
在人类社会中,每一次的技术革新都给教育带来了极大的影响,随着经济的发展,企业对于一线人才的操作能力和技术水平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中职教学的诸多弱点开始暴露,要跟上时代的发展脚步,必须要及时的引入新媒体。在互联网背景下,我们已经步入了终身学习的社会,利用网络,学生可以随时随地的获取自己想要的新知识,智能手机正是互联网背景下一项新的**,将手机应用在中职教学中对于提升中职教学活动的有效性大有裨益。
一智能手机的概念与优势
根据传播媒介的类型,媒体发展可以分为报纸、广播、电视三个传播阶段,这三种不同的媒介分别称之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媒体,网络媒体是继报纸、广播与电视之后的第四媒体,在科技的发展下,智能手机开始得到普及性的应用,人们普遍将智能手机看做第五媒体。目前,智能手机已经得到了普及,用户数量越来越多,据《2013-2014年中国手机/智能手机市场研究年度总报告》预测,2015年全球智能手机用户比例首次超过全球人口的十分之一,到2018年,全球三分之一的消费者将是智能手机用户,总数超过25.6亿人。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下,手机电视、手机音乐、手机报纸、手机电影、手机文学等业务也得到了飞速发展,他们从多个角度诠释了手机这一媒体的发展过程。与传统媒介相比,手机真正实现了大众直接联系,有着跨时空与交互性的特征,从传统一点多点的传播模式转化为多点对多点的模式,给众多行业的发展带来了**性影响。
二中职学生的特征分析
中职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习成绩较差,学习基础薄弱,在班级中多处于中下游水平,长久以来,他们在学习上缺乏成功的体验,对学习存在厌倦,不感兴趣,对课程学习缺乏应有的热情。在报考中职学校时,他们并非是对某个专业感兴趣,而是因为自己学习成绩差,无法进入更高的学校,相当一部分的学生在入学后对学习缺乏兴趣,没有明确的学习目标,将主要精力放在上网、游戏上,浪费了大量的时间。此外,很多就读于中职学校的学生都存在或多或少的自卑心理,对学习没有信心,严重影响着中职教学工作的有效性。但是,毋庸置疑的是,中职学生普遍拥有积极向上的思想,他们可以正确的区分美与丑、善与恶、真与假,会主动参与到校园活动中,思想活跃,对新事物有着浓厚的兴趣,如果教师可以充分利用他们这一特点来开展教学活动,往往可以取得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互联网+背景下手机对于中职教学活动的影响
(一)积极影响
在智能手机的普及下,传统教学模式开始出现变化,手机在教学活动中的应用改变了传统尴尬的教学局面,在课堂上,教师可以利用手机来控制教学进度,在遇到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时,可以帮助学生利用手机来找出答案,当堂问题当堂解决。此外,还可以将重点知识整理起来,利用手机微信的群组功能**学生,如果学生在课后遇到了难题,也可以利用手机软件与教师来沟通,及时帮助学生答疑解惑。
(二)消极影响
任何的新科技都是一把双刃剑,智能手机也不例外,既有积极影响,也存在消极影响,其中最大的一个问题是很多学生并没有关注手机的学习功能,而是用手机聊天、打游戏、浏览网页。在教学课堂上,也常常存在这样的现象,很多手机有意无意的拿出手机,成为了所谓的“低头族”、“拇指控”。此外,智能手机的出现也给学生的考试作弊带来了新的途径,他们想方设法的将手机带入到考场,利用手机来作弊,只要一个同学知道答案,就可以利用手机群发给其他的同学,给教学秩序带来了非常不良的影响。
四互联网+背景下如何合理应用手机
手机属于信息技术的有机组成部分,虽然存在负面影响,但是在中职教学上也表现出了巨大的潜能,只要进行正确的引导,就可以充分发挥出手机的优势。
(一)合理应用手机的浏览与查询功能
对于中职学生而言,课堂教学仅仅是学习的一部分,更多的依靠他们自己来完成,在课堂教学有限的时间内,教师可以传授的知识是有限的,更多的还是要依靠学生在课后进行自学,在以往,学生需要通过电脑和网络来完成,如今,利用一部智能手机就可以轻松自学。无线网络是将手机、电脑连接起来的技术,目前的笔记本电脑、智能手机与平板电脑都具有无线上网功能,利用智能手机的无线网络或者运营商的移动网络就可以通过网络来获取信息。基于智能手机的优势,教师可以利用网上预习、网上作业、网络资料查询等方式提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更好的为课堂学习活动来服务。如,可以根据教学内容和教学进度的变化为学生布置预习任务,要求学生提前通过网络查阅好相关的资料,当然,对于学习活动而言,仅仅依靠教材是不够的,让学生通过手机来查阅资料,可以有效扩展学生的知识面。此外,教师也可以通过微信来为学生布置,让学生利用手机来完成,在课堂上,也可以通过手机来安排讨论话题,让学生查阅、讨论。目前,有很多学校在实施慕课*模式,根据授课内容将小专题刻录成视频,让学生利用课余时间来观看,将节约出来的课堂时间安排为讨论和实践环节,智能手机的应用无疑为慕课教学营造出了良好的条件。
(二)合理应用手机的视频和放映功能
目前,智能手机的视频已经非常完美,图象清晰、像素高,中职教师可以合理利用这一功能,根据教学内容和要求来为学生布置实践作业,在以往,布置作业之后,教师是无法对学生进行监测的,利用智能手机便可以很好的解决这一问题。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利用手机的摄像功能将实践过程拍摄下来,集中进行检查,这既可以帮助教师了解与评估学生的实践情况,又可以起到督促和评价的作用。
(三)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中职课堂教学,对教师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有很高的要求,也是增强大课堂教学吸引力的关键因素。教学水平主要体现在教师掌握知识的厚度和宽度,能否满足学生的需要;教师的语言表达能力和教学风格,能否被学生认可;教师的上课技巧,能否有效组织教学,讲解教学内容,达到一定的教学效果等。教学艺术是教师实现课堂教学目标的综合表现能力,是教师在课堂遵照教学法则和美学尺度的要求,灵活运用语言、表情、动作、心理活动、图像组织、调控等手段,充分发挥教学情感的功能,为取得最佳教学效果而施行的一套独具风格的创造性教学活动。教师有较高的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才能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到教师的教学内容上来,才能让学生有听课的欲望,这是高校大课堂教学教师需要注意的一个重要问题。否则,枯燥无味的大课堂,学习目的不明确、自控力差的学生很容易寻求手机上网来打发时间。因此,教师要从教师学识的征服力、教学内容的穿透力、教学方法的激活力、教学语言的*力、教学度的亲和力上下足功夫,以提高教学水平和教学艺术。
五小结
总而言之,智能手机的出现给中职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冲击,促进教学模式的更新,作为中职教师,要主动适应新形势的发展,挖掘手机的优势,将其应用在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出手机媒体的积极效应。
参考文献:
[1]王晨光.探究中职电子信息教学的现状及完善对策[J].计算机光盘软件与应用.2013(23):314-315
[2]朱杰.全国中等职业学校信息化教学大赛在沈阳落幕[J].中国教育网络.2011(12):15-15
[3]郑小军,杨满福,林雯,黄春燕.基于博客的教师专业发展个案研究及启示[J].中国电化教育.2010(07):100-103
[4]陈胜.电脑老师,一专多能——职校计算机教师的职业能力发展思考[J].科技资讯.2010(31):193-193
[5]吴旻瑜,刘欢,任友群.“互联网+”校园:高校智慧校园建设的新阶段[J].远程教育杂志.2015(04):8-13
[6]朱卉娟.在信息化海洋中把握航向——再谈信息技术在高中的*课堂中的运用[J].思想*课研究.2016(2):91-92
拓展阅读
1、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应用论文
[摘要]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本文在介绍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基础上,结合中职会计教学现状,谈讨任务驱动教学法在中职会计教学中的具体应用。
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建立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基础上的教学法。它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思想,要求学习者是学习的主动建构者,强调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突出任务的目标性和真实情境创建,使得学生带着真实的任务在探索中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从实际问题出发、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任务驱动教学法是指在整个教与学过程中,借助教师和学习同伴的帮助,让学生在若干具体任务的“驱动”下,通过自主探索和互动协作,掌握基本知识和机能。
(1)以任务为主线
任务是串连整个任务驱动教与学过程的学习活动线索,所有的教学活动都围绕任务而展开。任务要做到既循序渐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主动性,又能促进学生发展,明确学生的学习目标和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以学生为主体
在任务驱动教学中,教师给学习者布置具体的任务,但并不指定完成任务的唯一途径。学生应该是信息加工的主体,是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者,而不是外部刺激的被动接受者和被灌输的对象。在建构意义过程中,要求学生主动去收集并分析有关的信息,对所学习的问题能够提出各种假设并加以验证。
(3)以教师为主导
教师是意义建构的帮助者、促进者,而不是知识的传授者与灌输者。教师要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帮助学生形成学习动机,创设尽可能真实的问题情境,在可能的条件下组织协作学习,并对协作学习过程进行监控、引导,最大限度地发挥学习者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
随着社会的发展,现代学生的主体意识越来越强。然而,当前的会计教学一般都采用传统教学方法,单纯的理论课堂讲授,教学模式陈旧,教学方法单一。学生对传统的教学方法、教学手段、教学模式普遍感到厌烦,无法调动起学习兴趣,不能充分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2.重理论,轻实践
会计课程本身就是一门理论与实践并重的课程,需要强化学生的应用能力。然而,很多教师都是按照教材上课,重点讲授理论,知识点多且分散,然后通过大量的作业练习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讲练不结合,这样学生理论知识就不易掌握或掌握得模糊不清,无法做到融会贯通。即使学生掌握了大量理论知识,面对实际问题时,却没有办法有效地解决,更别提反之利用应用实践促进理论知识的学习了。
3.实践支持不足
要想提高中职生的会计实践应用能力,最好是让他们到具体的会计部门进行实习。目前,很多中职院校还没有和具体会计部门建立起有效的联系机制,无法给学生提供具体的实践机会。有的会计部门接受了中职生的实习,思想上没有重视,或有其它种种顾虑,不让实习生接触具体的业务处理,无法达到培养中职生实践应用能力的目的。
通过上面对中职会计教学现状的分析,可以看出中职会计教学的症结就在于“理论与实践的脱节”。只要解决了这个问题,所有的问题都可迎刃而解了。因此,我们尝试将任务驱动教学法灵活地应用于会计教学中,希望借助于充分发挥任务驱动教学法的优势,能够克服传统中职会计教学的局限,最终达到较好的教学效果。
任务是学生学习的直接动力,是问题提出的`外在表现,主要目的是让学生把注意力集中于他们将要进行的活动上,特别是那些推动所有学习活动顺利进行下去的最终表现或成果。教学目标可分解为一系列的子目标,让学生一步步地最终达到使能目标的要求。因此,教师要根据教学目标,结合学生心理发展特征和学习水平,从实际问题提出学习任务,难易程度要适宜,前后要有连贯性,要恰好能够激发学生的好奇心,维持他们的学习动机。另外,任务的设计也不应只局限于书本知识,而应具有发散性和挑战性,让学习者感觉有充分施展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
2.创设情境
教师要创设的情境要在学习过程中时时保持吸引学习者的有意注意和无意注意,调动学习者兴趣,激发学习者动机,使学习者以高度兴奋的状态积极主动地进行课程的学习,为任务的接受和完成打下良好的心理基础。情境的创设要与当前学习内容密切相关,要真实、直观、形象,能有效激发学习者的联想,唤起学习者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知识、经验,从而使学习者能利用已有的知识和经
在任务驱动教学法中,要根据学习内容的结构和已设置任务的特点来安排学习活动,可以是教师课堂讲授,也可以是学生自主学习或小组协作学习,也可以是多种学习形式的组合。教师要发挥其指导作用,对学生加以适时的、正确的引导和激励,把握任务的内容、进度和方向,给学生以思考的机会和时间,维持学习者的学习动机,为学生自主学习、自主探索创造一个良好的空间。学生要体现其主体地位,借助他人帮助来完成任务,将会更好补充自身知识结构的缺陷,完善他们问题解决的技巧与方法。
4.评价结果
评价是学习者学习情况反馈的一种有效途径,也是学习者掌握自己学习情况,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动力和完善其知识结构、提高其综合能力的重要方法。评价的目的不是“区分”,而是促进“发展”,为学生找到自己能力的增长点,从而更好地改进学习。教师要及时对任务完成情况进行评价,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评、互评,采取多元化的评价方式。
参考文献:
[1]冯志平.任务驱动法在会计模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探析[J].科技经济市场,2008,(9).
[2]郭绍青.任务驱动教学法的内涵[J].中国电化教育,2006,(7).
2、试论微格教学系统在教师职业技能训练中的作用的教育理论论文
论文摘要:现代教育理论与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促使我们改进传统的教学方式,以适应新形势下教育发展的禽要。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简要论述徽格教学系统在强化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训练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
科学技术的进步给社会和教育带来了巨大的冲击,教育技术的成熟和广泛应用,也给教育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提供了重要的*手段和途径。微格教学系统就是一种新的教学方法。它在教学中的应用,尤其在师范职业技能教育教学领域的运用,使教学变得多姿多彩、丰富生动。对促进和培养师范生以及在职教师掌握和提高教学技能方面有独到之处,因此在师范院校逐渐受到重视。
微格教学系统实际上是一个缩小的、可控制的教学环境。它借助声像记录技术,把复杂的课堂教学加以分解,使之变成一些“缩微”的片断,把那些综合复杂的因素变成可受控制、可操作的教学技能训练步骤.以便于学生观察。它的应用可以一改过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学生缺少实践环节的弊端。我们知道,任何一种技能的获得必须要进行亲身实践.教学技能也不例外。利用微格教学系统可以把学生登台实践训练各环节限制在可观察下操作.可描述的最小范围内,乃至可以“定格”观察它。放大那些在传统教学方式下无法捕捉的问题或表情,从而教师可以有针对性的对其进行科学分析及评价,促进师范生教师职业技能的形成与提高。通过利用微格教学系统进行教学,还可以促进师范院校的教材教法课程教学的*,探索新的教学方法。
1树立现代教育意识、接轨初等教学*
2突出师范特点、即时反馈评价
在师范职业技能教育教学中,要求学生掌握的间接经验一般表现为以概念、原理条款等理性的书本知识。这些都是学生难以理解的,既使记住了,也不知如何做。运用徽格教学系统可以把课堂教学技能训练分解为若干方面,如:导人结束技能、板书板画演示技能、讲解提问技能、教学语言技能、教学组织管理技能等等,并进行“微格”化教学。首先由教师进行理论上的阐述,系统讲授教师职业技能的理论与训练方法,力求在训练时有正确的理论作指导,有科学规范的训练方法。观摩有关优秀教师的示范课,然后要求学生自已编写教案,井有针对性的逐一进行职业技能实践演练。把每项技能训练全过程录制下来.“徽缩”成若干片断,由教师点评,自已视尽,找出不足之处,再次进行实践演练.然后进行比较。如此反复训练、修正,以达到预期的目标。
利用微格教学系统进行演示、记录、控制与评价是建立在现代教学理论之上的;教学目的是建立对系统环境的分析上的;教学目标是用观察的行为术语来描述的;学生对自已教师角色的扮演的了解是实时反馈的。一方面提高了学生参与教学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另一方面优化了教学过程。而且可按学生的个体是否达到预期标准来侧定,学生自已对各项技能的要求所要达到的目标便会了解得非常明确、具体.能够有针对性的进行强化训练。另外徽格教学系统与传统的教学方式不同。它是学生直接参与的实践性很强的现代教学方式。学生不只凭自我感觉试讲,还可以借助录像重放获得完整的自我形象。通过观察实况录像,发现的问题会在大脑中留下非常深刻的印象,并会竭力去改正。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教学,还可以增强师范生在未来的教育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进行教学的心理塞础。良好而稳定的现代教育技术意识是基础教育现代化对未来教师的现代素质的要求,同时也是未来教育工作者更新教育观念的时代要求。通过使用现代教育技术媒体进行教学,学生会不自觉地感到在教育教学中运用教育技术媒体的重要性与必要性,进而意识到学习教师职业的另一技能—运用现代教育技术技能。在运用徽格教学系统进行教学过程中.还可缓解师生动手机会少,动手能力差的现状。
3便于培养学生多方面的能力
培养学生的能力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目标之一。对师范生的能力要求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便是使用语言的能力。在课堂教学中,有多种传递知识信息的手段,其中最主要的就是语言。教师通过语言活动传递教学知识信息,因此教师的教学语言是课堂教学最重要的信息传递工具。徽格教学系统把学生推上教学实践的讲台,面对着模拟的教学环境,首先对他们的心理素质就是一种磨练。传统的教学方式.学生听得多.练得少.记得多.讲得少。所以教师很难了解学生运用知识和语言表达的能力。运用微格教学系统进行教学从某种程度上说是对学生综合能力的一次检查。从课前教学设计,教案的准备到课堂上的实际演练。语言的表达,板书,提问等能力,在传统方式下不易发现的问题,在微格教学系统面前会攀礴无遗。经过多次“缩徽.片断的实践,学生获褥的知识是鲜明的、深刻的。从原来“稍纵即逝”教学过程中。发现自已语言表达得失之处,从而制定出切实可行的训练计划。逐步使自已的教学语言具有启发性.能刺激学生的思维,开拓学生的思路,让学生产生广泛的联想和想象,以利于对问题的理解。
微格教学系统的运用还有利于师范生的实际工作能力的培养。实际能力指的是在实际教学工作中遇到问题,自已动脑动手解决。传统的教学方法是教师“虚拟“问题,学生纸上答题,缺少实践的体验,毕竟是“纸上得来终觉浅”。而教师职业技能的基本要求是能结合学科特点制定教案,能根据教学任务和学生的特点运用导人、讲解、提问、应变、结束等;能结合学生实际正确批改作业和合理评定成绩,有一定使用教育技术手段的能力等等,重点突出教学工作各环节的技能训练,着力于从事教学工作的实际能力。用微格教学系统教学演练,尽管多是“徽格”片断式的,但都是学生亲身的实践,从而了解自已所存在的问题,然后着力去解决。再者,由于受学时限制,学生难有足够的时间参加具体的教学实践,微格教学系统为学生提供了实践的机会。
4便于教学目标的实现
现代教学理论认为;教学目标是多样性的,它已由只重认知领域的传统教学目标扩展到能力目标、情感目标、科学方法教育目标、学法目标等多种领域。教学目标的多样性要求使用微格教学系统进行辅助教学时,应充分发挥媒体的特点。根据它的各种不同的特有功能,考虑为不同的教学目标服务。比如课堂教学是一个信息传播过程,但不同于一般的的大众传播,也不同于大规模的教育传播。它是一种有计划、有组织、目的性很强、有特定对象的信息传播过程。要使这种信息传播有效,就必须使传、受双方同时进人传播过程。通过相互作用来实现传播的目的。如何使信息的接受者较快进人这个过程?传授者必须通过各种方式来傲发受者的学习动机,引起他们对信息内容的注意,把他们引导到特定的传播方向上来。根据这个特定意图,教师可以利用微格教学系统的演示与声像并茂功能,为学生提供可模仿优秀范例,以利于学生职业技能的形成。
当然使用徽格教学系统进行教师职业技能训练的教学,还要求教师必须把教学手段现代化与教育教学思想现代化结合起来。通过对现行以书本知识为主、教师为中心的传统教学方法为主要特征的教学模式进行*尝试,主动进行新的教学方式的探索,尤其是教师职业技能教学方法的探索。将传统的经验行为进行技术化处理,分解成具体的教学技能,对学生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形成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创新意识、创新能力健康发展的宽松的教学环境。
3、简析微课在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作用论文
微课是新近兴起的新型教学形式,已经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接受并受到了广泛的认可和欢迎,微课在传统课堂教学中的应用不仅能够提高课堂教学的效果、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和效率、丰富课堂教学,而且对于提高学生对课堂的兴趣和学习积极性有着天然的优势。在高中的体育教学中引入微课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的学习兴趣,还能使他们更全面地掌握体育的运动方法和技能,从而提高高中体育课堂的教学质量和学生的体育素质。
一、培养学习体育的兴趣
微课利用了电脑技术、互联网技术、视频录制技术等声、光、电、形综合技术,对学生的学习心理有着强烈的影响和刺激,从而能够满足学生对新事物的好奇心,激起他们对学习科目的积极性和热情。例如,在上篮球课的时候,如果采用传统的教学方式向学生讲解联防、空切、传切等技术时,由于讲授的抽象性和教师模拟的快速性,学生听后会感到是似而非,甚至出现心理紧张的现象,更有一些学生对这些讲解根本不感兴趣,思想开了小差。这就会造成学生的听课效率和质量差强人意,不能达到教学的目标和体育老师的要求。
针对这种教学现象,体育老师可引进微课这样的教学形式。体育老师可去互联网上下载或*美国NBA的篮球游戏软件,最好下载中文版的游戏软件,然后根据篮球课堂教学的需要,利用视频剪辑技术把这个游戏软件剪辑成篮球课堂教学需要的视频形式,从而制作成微课的形式,以供学生观看学习和模仿。这样的微课视频画面是非常生动有趣的,这样的教学展现形式是学生以前没见到过的,在这样的学习氛围下,不但可以调动起学生学习篮球的兴趣,更能激发起他们跃跃欲试的心态。兴趣激发起来了,再配以室外的实践教学,学生就非常愿意积极主动的模仿和练习,那么这样的篮球技术就会被学生很快的.掌握。
二、激起学习体育的主动性
微课具有直观性、新颖性、形象性等教学特点,高中体育教学中的一些概念是非常抽象的,对于这些抽象的概念学生如果只是听老师口头讲解,会感到非常的乏味和无法理解,更别说提高学生积极主动性的学习了。
为了克服传统体育教学中的不足,体育老师可利用微课把这些抽象和难学的体育概念制作成微课,并用形象和新颖的教学形式展示给学生,也可以利用视频剪辑和动画技术制作出与体育教学实际相同的、准确的教学动作与逼真实用的课堂教学氛围。这样形式的教学在提高学生体育学习和锻炼的同时,更能调动和激发起他们学习体育知识和技能的模仿性和主动性。
三、保证体育动作的规范性
高中的体育教学内容不但复杂多样,而且这些体育项目的规则和教学内容经常修改和变更,这种教学内容的变化对体育老师现有的知识结构提出了挑战和新的更高的要求。体育老师在教授这些项目的动作时,就必须先给学生进行标准和正确的示范,以保证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和正确地掌握每个动作的要领。学生要想掌握好每个新的动作要领,就必须要经过听老师讲、看老师模仿、进行分解练习和最后的动作模仿等学习过程。在这个过程中对体育老师的动作示范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果体育老师的动作示范不规范,那么学生的模仿必然不会准确和规范,而这直接影响到了学生对动作要领的掌握和训练的质量。
面对上面的问题,如果在高中的体育课教学中引入微课进行教学,就能完全地解决这个问题。体育教师可把全世界的优秀运动员的动作要领进行分解,录制成视频,制作成各个体育项目的微课,那么学生再学习这些体育项目的动作时,就可以先让学生们观看微课,从而保证了学生掌握动作要领的准确性和建立完整的动作标准。
四、对比性教学提高教学效率
高中的学生在模拟和练习的过程中会出现很多错误的动作,或者动作的要领掌握的不准确,这就要求体育老师不但要能做出标准的示范动作,更要能告诉学生容易做错动作的原因,及怎样对比改正,这种错与对的动作就需要利用微课进行对比改正。老师可让学生观看正确的动作视频,也让学生观看错误的动作视频,学生在观看了正确和错误动作视频的时候,就可以对自我的动作进行分析和对比,找到错误的原因及改正的方法,这样做就会减少学生们在模仿和训练过程中犯错误的次数,同时也能避免常见的错误动作。
例如,体育教学中在教授羽毛球正手击高远球这节课时,由于很多学生都是刚开始接触羽毛球,要想掌握这个动作要领就有点困难。为了使学生顺利掌握这个动作要领和达到教学目标,利用事先录制好的微课向学生展示这个动作的要领,再加上体育老师的解释说明,学生就能很快地完全掌握这个动作要领。
总之,在高中体育的教学过程中,如果体育老师能够提高自身的素质和正确地运用微课进行教学,那么不但可以提高学生对体育课堂教学的兴趣,还可以提高学生们的体育锻炼意识,更能完善传统体育教学的不足。
4、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高中英语作文
Dear Editor,
Nowadays mobile phones are becoming more and more popular among the middle school students. In my opinion, we can bring mobile phones to school.
As we know, the 21st century is a modern age and full of information. A mobile phone is one of the quickest tools for us to exchange information. The mobile phone is a fashionable and useful invention, so we ought to make the best use of it. Suppose there’s a sudden accident, it is more convenient for us to dial for help immediately. There’re also some games in the mobile phone. We can relax ourselves by playing them when we’re tired of our studies. In my opinion, it’s not wrong to follow the fashion, but the most important thing is how to use the mobile phone in a right way. Yours truly,
Wang Lin
5、学生是否应该带手机高中英语作文
More and more children are showing up at school each September with cell phones. Many parents buy their children a cell phone because it is a nice safety measure. It gives those working parents a little sense of control and security to know when dietr children are off school grounds and on their way home.
But having a cell pboue might be a problem* Parents may find themselves facing a frightening bill at the end of the month. The reason: chatting on the phone and sending text messages can soon become the favorite pastime of preteens and teenagers. Worse still, cell phones in schools can lead to classroom distractions, text-message cheating and inappropriate photographs.
Knowing their chiM can always be reached is reassuring for parents. But before buying their child a cell phone, I think parents should decide if the child is really capable of managing his or her own phone. Besides,parental control must be exercised in the use of the phone. For example, they should set limits on how long the child is allowed to stay on the phone.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9998.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