钞票打油诗五首
一物真奇妙,
魔法实在高:
能换成美酒,
能购来佳肴。
坏官为了它,
法律脑后抛。
小姐为了它,
廉耻都不要。
有人为它哭,
有人为它笑。
如果没有它,
世界将乱套。
究竟它是谁?
原来是钞票。
有什么不能*
没什么不能没钱
吃穿住行深发展
摸爬滚打只为钱
千年一叹紫虹现,
忧国忧民抒己见.
一针见血知病根,
长谈不及君片言.
小小钞票真奇怪
少女会把老头爱
假如没把钞票带
跑得比那兔子快
钞票只有三寸长
就像见到丈母娘
跟她闺女好多年
没钱真的苦难言
一生挣钱到白头
*一分带不走
百家姓中排第二,今人多尊为老大。
有钱能使鬼推磨,狗眼看人只看它。
腰缠万贯是大爷,*捧场称兄弟。
弄个代表委员当,你来发财他摇旗。
人人都做发财梦,梦想一夜成富翁。
君子爱财需有道,一失足成千古痛。
拓展阅读
1、要十首五言律诗简单一点的
戴叔伦的《除夜宿石头驿》: 旅馆谁相问?寒灯独可亲。
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 寥落悲前事,支离笑此身。
愁颜与衰鬓,明日又逢春。 春望 [唐]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峰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山居秋螟 [唐]王维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 明月松间照,青泉石上流。
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 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归嵩山作 王维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 流水如有意,暮禽相与还。
荒城临古渡,落日满秋山。 迢递嵩高下,归来且闭关。
与诸子登岘山 孟浩然 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 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
水落鱼梁浅,天寒梦泽深。 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
新年作 刘长卿 乡心新岁切,天畔独潸然。 老至居人下,春归在客先。
岭猿同旦暮,江柳共风烟。 已似长沙傅,从今又几年? 送僧归日本 钱起 上国随缘住,来途若梦行。
浮天沧海远,去世法舟轻。 水月通禅寂,鱼龙听梵声。
惟怜一灯影,万里眼中明 赋得暮雨送李胄 韦应物 楚江微雨里,建业暮钟时。 漠漠帆来重,冥冥鸟去迟。
海门深不见,浦树远含滋。 相送情无限,沾襟比散丝 送李端 卢纶 故关衰草遍,离别正堪悲! 路出寒云外,人归暮雪时。
少孤为客早,多难识君迟。 掩泪空相向,风尘何处期?。
2、《诗词五首》的教学教案
1.感受古代诗词的艺术魅力,培养学生诵读和鉴赏古诗词的能力。
2、体会诗人抒发的情怀,领悟诗词中隽永的意蕴。
教学重难点
1.感受诗词中的语言美和意境美。
2.培养学生对蕴涵在诗词中的思想感情和人生哲理的领悟。
1.反复诵读吟咏,要求当堂背诵这五首诗词。
2.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不宜面面俱到。可结合运用比较法(换词、移位等)理解课文。
教学时数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语设计
自上初中以来,我们已学过20余首古代诗词,其中以唐诗宋词居多。我们对律诗和绝句的有关知识也有了一些初步了解。请同学们回顾一下学过的律诗和绝句,说说二者有哪些区别。(只须说出最主要的特点,不必全面归纳。学生回答后教师适当加以补充。)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五首古代诗词,请同学们翻到第30课,将这五首诗词浏览一遍,看谁能很快说出哪是律诗,哪是绝句,哪是词。(学生回答后教师小结)
请同学们先看看阅读提示。(学生看完后教师板书课题)
二、第一首《渡荆门送别》
(一)解题
这首诗是李白出蜀时沿江东下途中所作。诗人乘船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课文阅读提示认为这首诗“是诗人青年时期出蜀赠给送别的友人的诗”,但也有学者认为“诗无送别意”,“送”的主体是“故乡水”,即故乡水“送别”诗人远行。此说也并非没有道理。
(二)研习课文
1.指名试读这首诗,教师评点后再范读。
2.学生反复朗读,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结合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均为注释所未注明,若学生未提出,教师亦应讲解。)
渡远:乘船远行。
云生:云彩兴起。此句写白天的情景。
故乡水:指流经四川的长江水。作者从5岁起便随父到四川,在那里度过了青少年时代,因此常在诗中称四川为故乡。
4.品析鉴赏。
问:“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展现了一幅怎样的景象?烘托出诗人怎样的心境?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诗人展现出映入眼帘的雄阔景象。一望无际的平野,顿使人眼界开阔;滔滔奔涌的长江,气势是那样雄壮。这也正是诗人开阔*怀、开朗的心境和蓬勃朝气的形象写照。
问:诗中是怎样以时空的变换来描绘江天的美景的?
使学生领会:“月下”句写夜晚,描绘近景,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犹如天上飞下的一面明镜。“云生”句写白天,描绘远景,仰望天空,变幻无穷的云彩在日光下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问:诗人已为荆门山外的美景所陶醉,为什么却“仍怜故乡水”?
使学生领会:作者虽然难以掩饰自己见到楚地美景的兴奋和激动,但也忘不了曾经养育过自己的故乡。初次离别故乡,他怎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呢?“仍怜”二字饱含游子的思乡之情。
赏析“万里送行舟”:此句成功地运用拟人手法,以故乡的恋子情来烘托诗人的`思乡情。诗人把故乡看作送别游子离乡的母亲,其构思之独到实令人称叹。
5.学生朗读全诗,当堂背诵。
三、第二首《秋词》
(一)解题
《秋词》原有二首,此为第一首。我国自古以来就有悲秋的传统,大多数诗人每逢秋天便要慨叹寂寥和凄凉,而刘禹锡这首诗却一反前人低沉哀怨的笔调,抒写了一种对秋天的全新的体验。
(二)研习课文
1.指名试读课文,教师指点:前一句可读得低沉,后三句应一句比一句高昂。学生再读。
2.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春朝(zhāo):春日,春天,与“秋日”相对应。
引:引发。
4.晶析鉴赏。
问:诗人表现“秋日胜春朝”,不写秋天如何秋高气爽,秋色如何迷人,而写万里晴空孤单的一鹤排云冲霄的景象,这与“悲寂寥”有何根本的不同?
使学生领悟:万里晴空展现出一幅开阔景象,更显出“一鹤”矫健凌厉、奋发向上的气势。显然,这只鹤是孤单的,但正是这只鹤的顽强奋斗,冲破了秋天的肃杀氛围,使人精神为之抖擞。这便自然而然地引出“便引诗情到碧霄”。
体会“便引诗情到碧霄”的意蕴,古人云:诗言志,诗情即志气。人果真有志气,就会奋斗不息,便不会感到寂寥。“一鹤排云上”所体现的奋斗之志与诗人的情志已融为一体,画意与诗情相互映衬,相得益彰,让人觉得其诗情好像与鹤一起直冲云霄。此可谓诗情画意的完美结合。
5.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四、第三首《赤壁》
(一)解题
赤壁,地名,一在今湖北省蒲圻县,为三国时吴国周瑜大破曹操的古战场,俗称武赤壁。一在今湖北省黄州,传说中曾误认为是周瑜大败曹操之处,俗称文赤壁。杜牧这首诗是在黄州写的,时为黄州刺史。诗人以地名为题,实则是怀古咏史之作。
(二)研习课文
1.指导学生朗读全诗。前两句系平静的叙说,语调宜平缓,后两句突发议论,语调应有所提高,但因系假设而得出的结论,不宜读得过于高昂。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全诗,并讲解这首诗的大意。
诗的大意:折断的戟埋入沙中但铁却未被锈蚀,我把它拿起来磨光洗净认出这是东吴破曹时的遗物。假如当初东风不给周瑜以方便,恐怕大乔和小乔都被关进铜雀台中了。
3、品析鉴赏。
这首诗叙事十分平实,但想像却十分奇绝。可启发学生思考:诗人的想像奇在何处?
其一,赤壁之战时周瑜巧借东风取得抗曹胜利,而诗人也巧借“东风”对那段历史加以评述。可谓一箭双雕。
其二,诗人不从正面写周瑜如何通过火烧战船打败曹操,而从反面落笔,指出假使当时东风不给周郎以方便,那么,结局就会改变。这就更能突出东吴获胜的重要原因。
其三,诗人不用“国破人亡”之类的词语用结,而以“铜雀春深锁二乔”代指相反的结局,充分体现了诗歌形象思维的特点。由于“二乔”是东吴统治集团中最高阶层的贵妇人,她们的身份和地位代表着东吴作为一派*力量的尊严。东吴一旦灭亡,她们的处境便可想而知。这种以小见大的构思方法足见诗人的别具匠心。(只要能谈出一定的见解即可,如不能认识到上述几方面,教师可适当作一些讲解。)
4.学生朗读并背诵这首诗。
第二课时
一、课前检查
背诵前三首诗。
二、第四首《过零丁洋》
(一)解题
文天祥(1236~1283),字宋瑞,又字履善,号文山,庐陵(今江西省吉安市)人。宋理宗时中状元,官至丞相,封信国公。临安危急时,他奉命至元营议和,因据理抗争而被拘,后脱险逃出,并率兵抗元,兵败而被俘。在拘囚中,经敌人多方折磨,百般诱降,但临死不屈,终被元军杀害。他是伟大的民族英雄,也是宋末著名的爱国诗人。
这首诗写于文天祥被俘第2年。(见课文注释)
(二)研习课文
1.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注意韵脚均为后鼻音,全诗应读出悲壮的感情(后两句宜读得高昂)。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3.结合学生质疑疏通诗意。因注释较详细,不必在文字上多花功夫,可作如下补充:
一经:指《五经》中的一种,《五经》即《诗》《书》《礼》《易》《春秋》。宋朝科举考经义,可在《五经》中选一经。“起一经”是说作者由科举出身。第三联(颈联)运用了双关的修辞手法。前一个“惶恐”和“零丁”均为地名,后一个“惶恐”和“零丁”取实义。
4、品析鉴赏。
这首诗重在领会诗人的思想感情,可引导学生就以下问题展开讨论:诗人怎样表达国家面临危亡的沉痛心情?怎样把个人的遭际和民族的命运联系在一起?通过讨论使学生明确:诗人以“山河破碎”感叹国家的危亡,“风飘絮”表现出自己心已破碎;而“身世浮沉”则将个人艰难困厄的遭际与民族的命运紧密联系在一起,“浮沉”与“破碎”,“雨”和“风”等两才相呼应。
结合课后练习三,谈谈对“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理解。答案不求统一,鼓励学生谈出新意。
5.学生朗读全诗并当堂背诵。
三、第五首《浣溪沙》
(一)解题
苏轼这首词写在因“乌台诗案”被贬黄州期间。虽然*上失意,生活亦陷入困顿,但他仍对人生抱乐观的态度。他游蕲水清泉寺,看到眼前的自然风光,尤其是“溪水西流”之景象,不由产生感慨,写下了这首词。
苏轼不仅在诗歌创作上首开宋代诗歌新风气,而且是豪放词派的创始人之一。其词作个性鲜明,风格豪迈,视野开阔,意趣横生。《浣溪沙》是其中脍炙人口的一首。
(二)研习课文
1.教师范读后指导学生朗读。正音:“少”音shào,年少之意。朗读“谁道人生无再少”句应铿锵有力,末句要读出其中的劝慰之意和昂奋之情。
2.学生对照注释理解这首词的大意,提出质疑。
3.结合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尚:尚且。 休:不要。
4.品析鉴赏。
问:这首词就表达方式而言,上下阕有什么不同?明确:上阕为描写,状景中流露出愉悦之情;下阕议论兼抒情,写出了作者由眼前之景感悟到的人生哲理。
这首词中的人生哲理绝非凭空产生,而是作者的有感而发。说说“谁道人生无再少”之感慨由何引发,二者是怎样联系起来的。
学生讨论后教师小结:“谁道”句系由作者看到的“溪水西流”而引发。本应东去的溪水尚且能向西流,人生为什么不能青春永驻呢?词中的“少”宜理解为精神之“少”,抒发了作者老当益壮的豪情,表现
3、七夕情话浪漫诗句十首
1、《迢迢牵牛星》
佚名
迢迢牵牛星,皎皎河汉女。
纤纤擢素手,札札弄机杼。
终日不成章,泣涕零如雨;
河汉清且浅,相去复几许!
盈盈一水间,脉脉不得语。
孟浩然
他乡逢七夕,旅馆益羁愁。
不见穿针妇,空怀故国楼。
绪风初减热,新月始临秋。
谁忍窥河汉,迢迢问斗牛。
罗隐
络角星河菡萏天,一家欢笑设红筵。
应倾谢女珠玑箧,尽写檀郎锦绣篇。
香帐簇成排窈窕,金针穿罢拜婵娟。
铜壶漏报天将晓,惆怅佳期又一年。
杜牧
银烛秋光冷画屏,轻罗小扇扑流萤。
天阶夜色凉如水,卧看牵牛织女星。
杨朴
未会牵牛意若何,须邀织女弄金梭。
年年乞与人间巧,不道人间巧已多。
徐凝
一道鹊桥横渺渺,千声玉佩过玲玲。
别离还有经年客,怅望不如河鼓星。
7、《鹧鸪天·当日佳期鹊误传》
晏几道
当日佳期鹊误传。至今犹作断肠仙。
桥成汉渚星波外,人在鸾歌凤舞前。
欢尽夜,别经年。别多欢少奈何天。
情知此会无长计,咫尺凉蟾亦未圆。
8、《鹊桥仙·七夕》
范成大
双星良夜,耕慵织懒,应被群仙相妒。
娟娟月姊满眉颦,更无奈、风姨吹雨。
相逢草草,争如休见,重搅别离心绪。
新欢不抵旧愁多,倒添了、新愁归去。
9、《鹊桥仙·纤云弄巧》
秦观
纤云弄巧,飞星传恨,银汉迢迢暗度。
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
柔情似水,佳期如梦,忍顾鹊桥归路。
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10、《行香子·七夕》
李清照
草际鸣蛩。惊落梧桐。正人间、天上愁浓。
云阶月地,关锁千重。纵浮槎来,浮槎去,不相逢。
星桥鹊驾,经年才见,想离情、别恨难穷。
牵牛织女,莫是离中。甚霎儿晴,霎儿雨,霎儿风。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10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