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星星的新朋友》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教材简析:
这是一篇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几种人造地球卫星及其作用的短文。本文配有一幅插图,形象的画面,奇妙的想象,易于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学生的遐想,感受科技的发展与进步。课后的学习连接意在为学生提供一些课外资料,同时也激发学生热爱祖国、热爱科学的情感。
本课教材是属于科普知识性的说明文,虽然以童话的形式介绍了人造卫星了不起的本领,但是离学生的生活实际较远。依据课标的要求,根据教材的特点和低年级学生的心理特点,在设计中我们力图突出以下四点:
1、以读为主线,指导学生分角色朗读。
2、利用多媒体,拉近学生与人造卫星的距离。
3、通过收集资料,激发学生热爱科学的情感。
1、指导学生用普通话分角色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通过学习课文,了解几种人造卫星的作用,体会课文中自豪神气等关键词,激发学生对科学的兴趣及热爱科学的情感。
3、能正确书写世界字。
一、复习旧知、导入新课
二、指导朗读,感悟理解
(一)学习第一自然:
1、指名读
2、晴朗的夜空,仰望天空,你看到了什么?(出示画面)
3、文中用了哪个词?(群星闪烁)多美啊!来,我们把第一句美美地读一读。
4、指导朗读
5、齐读第一段
(二)学习二、三、四自然段
(自学要求:请你认真读读课文24自然段,想想:你喜欢小星星的哪位新朋友,它有什么了不起的本领?)
根据学生汇报随机进行教学
气象卫星
1、指名回答,说说你为什么喜欢它?
2、理解专管的意思?(学生联系实际)
3、指导朗读
4、全班齐读
通信卫星
还有谁喜欢小星星的其他新朋友,你喜欢它什么?
1、指名回答(观看画面,理解传送、转播)
2、指导朗读
3、全班齐读。
第四自然段
同学们,气象卫星和通信卫星的本领可真大呀!真是了不起!又一颗星星接着来介绍呢?你们看:(出示大屏幕)
1、谁喜欢这个朋友,为什么?
2、观看画面,理解矿产。
3、它还有什么本领,谁来补充?(趁机出示地震、火山爆发的录像)
4、指导朗读
三、小组分角色读课文14自然段,学生互评。
四、学习五、六、七、八段
1、师:同学们,小星星除了这三位新朋友外,还有呢?你们听!(播放录音)
2、他们是怎样介绍的?(指名回答)
文中用了哪一个词来写?(齐读争先恐后)
3、指名分角色朗读
4、在他们介绍的话中都有一个相同的符号省略号,它表示什么意思?
5、小组交流后汇报
(学生代表发言补充,教师补充完整,出示句子指名朗读)
五、学习第九自然段(理解人造卫星)
六、整合全文,理解群星闪烁。
刚开始的时候,小星星还不认识这些新朋友,觉得很奇怪。(出示第一段)
后来,听了几位朋友的自我介绍后,它明白了什么?(出示第九段)
在这群星闪烁的夜空中,都有些什么星星?(既自然界的星星又有人造卫星)
七、分角色朗读全文
八、学习连接、拓展学习
1、出示学习连接、听读一遍
2、如果小星星还想有其他的朋友,你们希望他有什么新朋友?
教师总结:大家想象力真丰富,只要我们从小认真学习,开拓创新,以热爱科学为荣。潘老师相信不久的将来,在晴朗的夜空中也能闪烁着我们班小朋友发明、设计的一颗星星。
九、复习词语。
十、写字世界。
拓展阅读
1、《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范文
思想教育:教育学生关爱小动物,体会到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知识教育:领悟课文是怎样具体表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能力培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领悟课文是怎样具体表达“信赖,往往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意思。
学习重难点:
体会到信赖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
教具准备:录音机
一、导入 :
同学们还记得上节课我们结识的那一家红嘴红脚、小巧玲珑的珍珠鸟吗?是啊!可爱的珍珠鸟让我们这些读者感慨万千,与他们朝夕相处的作者冯骥更是感触颇深。
1、请你快速浏览课文从课文中找到他有感而发的那句话,有感情地读出来,并说说你是如何理解的。
(1)关爱与尊重是信赖的基础
(2)拥有信赖才会产生动物与人和睦相处的有趣而感人的情景。
2、可见信赖是很重要的,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课文,看看作者和珍珠鸟的雏儿是怎样彼此信赖,创造出这样美好的境界的呢?
A、小组学习:自由选择读的方式
划批
交流
选择汇报方式
a 在逐渐的接触中越来越亲近
(1)笼子四周活动
(2)屋里飞来飞去(“我”不管他)
落在柜顶、站在书架、啄着书背、撞灯绳、跳到画框
指导读:真有趣!我想来读一读
(3)书桌(不伤害它
蹦到背上喝茶、跑上稿纸、只是微微一笑,依旧写绕笔尖蹦及啄笔尖、啄手指不动声色地写抚一抚)
指导读:那个组愿意读,评读
(4)在“我”的肩头睡着(笔不觉停了轻轻抬一抬)
b 听了别人的发言你有没有什么新的启示和问题?
B、多么可爱的雏鸟啊!合书,看黑板,我用我的关爱和尊重与他的爸爸妈妈逐渐熟悉了,同时也赢得了它的信赖,这是多麽温馨的画面呀!请看,这些画面没有声音,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给他们配解说词吗?你可以把自己当作珍珠鸟,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画面中的我来说。
两个人互相说,配乐表述
3、课文读到这,我们似乎被这动物与人和睦相处有趣而感人的场面深深打动着,在生活中你有没有感受过由信赖创造出的这种美好的境界。
三、这是一篇文质兼美的文章,选出你喜欢的句子读一读,并说说你为什么喜欢?
四、人的生存空间应当有动物们的一方天地,这不仅会使动物快乐生活,而且也会给我们带来幸福和快乐。让我们和动物一齐来享受“信赖”为我们创造的美好境界吧。
给学生自主选择的权利,是实现自主学习的关键
“学习内容和方法”的选择。不同的人适合不同的学习方法,学习方法在一定程度上只是一种个性化的行为,不同的学生找到了适合自己的学习方法便可以利用最少的时间和精力学习尽可能多的知识。因此在落实自主学习的过程中我有意识地引导学生自觉地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方法,并不断进行优化,使学习活动卓有成效。例《珍珠鸟》的教学片段:
师:(出示珍珠鸟和我逐渐亲近的一幅幅图)这些画面没有声音,你能结合课文内容,展开想象,给它们配解说词吗?你可以把自己当作珍珠鸟,也可以把自己当作画面中的我来说。
生:(有选择地说)
师:学完课文找出你感兴趣的,喜欢的句子多读几遍。
生:(有选择地读)
整堂课中我不断地创造各种机会让学生选择,让学生有选择地说、有选择地读,充分地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在一定范围内让学生自己选择学习内容、自己选择学习方法,使学生的学习机会和学习成功的可能性大大增加。
2、四年级语文《珍珠鸟》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解珍珠鸟的外形特点,活动范围,理解信赖”就能创造出美好的境界”的深刻含义,培养学生爱鸟护鸟的思想感情。
一、复习检查
1.听写词语
2.指名说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
1.指名读.2自然段,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学生交流,师板书:住处:舒适温暖安全
3.引导学生体会:
(1)开头用“真好”反映作者什么样的心情?
(2)“巢”指什么?舒适而温暖的巢是谁安排的?反映了“我”对珍珠鸟什么样的感情?
(3)“我”喜欢珍珠鸟还有哪些表现?
(4)齐读第2自然段
4.指导朗读(用喜欢、亲切的语气读)
5.师小结:这两个自然段主要讲了“我”给珍珠鸟安排了一个舒适、温暖和安全的住处。
三、学习第3——6自然段
1.指名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自然段写了什么?圈出有关词句。
(1) 出示句子;
三个月后,那愈发繁茂的绿蔓里边,发出一种尖细又娇嫩的鸣叫。
过不多久,忽然有一个小脑袋从叶间探出来。瞧!多么像它的母亲,红嘴红脚,灰蓝色的毛,只是背后还没有生出珍珠似的白点;它好肥,整个身子好像一个蓬松的球儿。
A学生自由读,体会并找出描写鸟特点的词语。
B学生交流,师板书:雏儿外形:红嘴红脚毛灰蓝色蓬松球儿
(2) 齐读第3自然段
(3)师小结:这一自然段作者按部分到整体的顺序写了雏儿的外形特点。
2.学习第4自然段
(1)自由读,想想你从中读懂了什么?
(2)生交流(板书:活动)
(3)同桌讨论,课文是怎样描写珍珠鸟雏儿的活动的?圈出有关词语
(4)根据学生交流,板书:飞落站撞
挨 近 蹦 到 喝 瞧
啄笔尖 啄手指
(5)“渐渐地它胆子大了”“它完全放心了”这是用什么手法写雏儿的?这说明了什么?
指导朗读(自由读---指名读---齐读)
3.学习5.6自然段
(1)师引读,第5自然段,用一句话来写雏儿的活动情况。
(2)板书:飞到扭动挤开钻
(3)指名读第6自然段
A出示图,观察图上“我”“雏儿”在干什么?展开想象
B指名看图说说(板书:落到趴睡咂嘴)
C这一自然段里哪些句子写到了“我的动作和心理活动”?
D指导朗读第5.6自然段
4.师小结:第3—6自然段讲了珍珠鸟雏儿的外形特点。
活动范围以及与“我”的亲密相处,想想该用什么语气读?
5.指导朗读
6.齐读第3—6自然段
四、作业
1试背4.5.6自然段
2.想想珍珠鸟是怎样信赖“我”的。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珍珠鸟,珍珠鸟教案教学设计精品第二课时,希望对你有帮助!
3、《第一次抱母亲》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范文
一、课前准备:
1、播放《烛光里的妈妈》
3、出示歌德的话
会读书的人用两只眼睛,一只眼睛看纸面上的文字,另一只眼睛看到纸的背后。这句话告诉我们,如果你要读书,就要用心去思考,不仅字面上包含的意思要琢磨清楚,还要适时地展开合理的想象读出文章中暗含着的意思。这是上课前老师送给大家的读书要则,我相信大家一定能做到!
二、导入教学
1、同学们,歌颂母爱一直是千百年来传诵不衰的主题,今天我们将继续来学习歌颂母爱的文章《第一次抱母亲》。
2、板题。
3、齐读课题
三、整体感知
作者第一次抱母亲是什么感受?浏览课文后找出有关的句子或词。(难过、愧疚)从哪个句子可以看出来?
出示:母亲竟然这么轻,我心里很难过。
竟然是什么意思?作者没想到什么?
四、朗读感悟1——3节
活动一:
1、自由读。文中有三处“没想到”,画出有关的句子并轻声读一读,配上相应的动作,体会一下作者的心情。想一想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用简洁的语言写下自己的感受。
2、指名交流。
出示:
A、我左手托住母亲的脖子,右手托住她的腿弯,使劲一抱,没想到母亲轻轻的,我用力过猛,差点仰面摔倒。
护士在后面扶了我一把,责怪说:“你使那么大劲干什么?”我说:“我没想到我妈这么轻。”(难过)
1)自由读,并为第一段文字配上相应的动作。
2)从这两段话中你感受到了什么?(对母亲不了解,关心不够,难过)
3)带着你的感受读好这两段话。( 指名读、小组读)
出示:
B、我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没想到她是用80多斤的身体,去承受那么重的担子。(愧疚)
自由读,你读懂了什么?(母亲力大无穷、母亲身子很轻、母亲挑的担子很重)
活动二
过渡:文中的我为什么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呢?
出示:在我记忆中,母亲总是手里拉着我,背上背着妹妹,肩上再挑100多斤重的担子翻山越岭。这样年复一年,直到我们长大。我们长大后,可以干活了,但逢有重担,母亲总是叫我们放下,让她来挑。
1)默读,并思考作者为什么会觉得母亲力大无穷的呢?
是呀!小时候,80多斤的母亲,肩上挑100多斤重的担子,背着女儿,拉着儿子翻山越岭,所以儿子觉得母亲——力大无穷。长大后,逢有重担时,母亲总不让我们挑,所以作者觉得母亲——力大无穷。这样的艰辛的日子不是一天两天,不是一个月两个月,而是( ),经历了无数个酷暑,所以作者一直以为母亲力大无穷。
2)那么重的担子,仅仅是那100多斤的担子和背上的妹妹吗?那母亲的担子里还装着什么?
孩子们,母亲的重担里装的东西实在是太多太多了,母亲所挑的岂止是100多斤的重担,她挑的实际上是家庭的大半个天呀!
3) 80多斤的母亲真的力大无穷吗?那是什么力量支撑着母亲承受那么重的担子呢?(伟大的母爱)
4)同学们,当我们这样理解了“重担”的意思之后,再回过头来看“翻山越岭”这个词,母亲仅仅是翻过那真实的一座座山,一道道岭吗?(母亲用那孱弱的肩头,带着我们全家度过生活中的一个个难关,走过许许多多的风风雨雨,给我们带来一片晴朗的天空。)
5)这就是母亲,为了子女,为了家庭,为了生活,走过了多少艰辛的道路,却毫无怨言。然而,不懂事的我们对母亲关心的太少,了解的太少,所以作者愧疚、难过,让我们再来读一读这段话,相信你一定会读的更入情入境!
3、多么伟大的母亲!难怪护士动情的说:————
活动三
出示:母亲笑了笑说:“提那些事干什么?哪个母亲不是这样过来的?”
A、 给这句话换个说法。
B、所有母亲都是这样做的。结合实际,谈谈你的母亲为你和你的家人都做了些什么?
是呀,母亲教会我们怎样生活,怎样做人。当灾难来临时,是母亲为我们支撑着生命之门!在2008年的5.*地震中,有这样两幅画面永远镌刻在人们的心间。(播放画面)这就是世界上最无私、最伟大、最崇高的母爱!母爱无边啊!
6、同学们,让我们带着自己独特的感受分角色读一读2、3两节吧!
五、学习4、5两节
过渡:面对任劳任怨,毫无怨言的母亲,我突发奇想,想抱母亲入睡,在护士的劝说下,母亲终于同意。看,如小时候母亲无数次抱我一般,(边说边板书:无数次)我抱着母亲入睡—
活动四
1、自由读课文、看看插图,联系前文,想想母亲为什么会流泪?
2、交流思考题
(欣慰的泪水,是激动的泪水,是幸福的泪水,是又苦又甜的泪水。)
3、让我们再次地在朗读中品味这幅母子亲情的感人画面吧!配乐《懂你》
4、此时此刻,大家的心情一定很不平静,现在你们最想对谁说些什么呢?可以写下来(可以对文中的母亲(设计颁奖词)或作者说,也可以对自己或自己的母亲说)
2、小助手带领朗读上节课学习到的诗句。
出示:
乳哺三年娘受苦,移干就湿卧娘身。
儿病恨不将身替,调理汤药不离身。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
六、总结课文,升华主题
同学们,母爱无边,我们无论走到哪里,都要深深记得: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愿天下所有的母亲幸福安康!
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101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