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煜古诗词
1.《采桑子·亭前春逐红英尽》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亭前春逐红英尽,
舞态徘徊。
细雨霏微,
不放双眉时暂开。
绿窗冷静芳音断,
香印成灰。
可奈情怀,
欲睡朦胧入梦来。
2.《捣练子令·云鬟乱》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云鬟乱,晚妆残,
带恨眉儿远岫攒。
斜托香腮春笋嫩,
为谁和泪倚阑干。
3.《更漏子·柳丝长》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柳丝长,春雨细,
花外漏声迢递。
惊塞雁,起城乌,
画屏金鹧鸪。
香雾薄,透重幕,
惆怅谢家池阁。
红烛背,绣帏垂,
梦长君不知。
4.《长相思·云一緺》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云一緺,玉一梭,
澹澹衫儿薄薄罗。
轻颦双黛螺。
秋风多,雨相和,
帘外芭蕉三两窠。
夜长人奈何?
5.《临江仙·樱桃落尽春归去》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樱桃落尽春归去,
蝶翻金粉双飞。
子规啼月小楼西,
楞帘珠箔,惆怅卷金泥。
门巷寂寥人去后,
望残烟草低迷。
炉香闲袅凤凰儿,
空持罗带,回首恨依依。
6.《临江仙·庭空客散人归后》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庭空客散人归后,
画堂半掩珠帘。
林风淅淅夜厌厌,
小楼新月,回首自纤纤。
春光镇在人空老,
新愁往恨何穷。
金刀力困起还慵,
一声羌笛,惊起醉怡容。
7.《玉楼春》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晚妆初了明肌雪,
春殿嫔娥鱼贯列。
笙箫吹断水云开,
重按霓裳歌遍彻。
临风谁更飘香屑,
醉拍阑干情味切。
归时休放烛花红,
待踏马蹄清夜月。
8.《一斛珠·晚妆初过》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晚妆初过,沉檀轻注些儿个。
向人微露丁香颗,
一曲清歌,暂引樱桃破。
罗袖裛残殷色可,
杯深旋被香醪涴。
绣床斜凭娇无那,
烂嚼红茸,笑向檀郎唾。
9.《渔父·浪花有意千重雪》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浪花有意千重雪,桃李无言一队春。
一壶酒,一竿纶,世上如侬有几人?
10.《相见欢·无言独上西楼》
年代: 唐 作者: 李煜
无言独上西楼,月如钩。寂寞梧桐深院,锁清秋。
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般滋味,在心头。
拓展阅读
1、关于端午节的古诗词大全
端午节快到了,街头小巷,到处飘散着粽子的馨香,也随处可看到手拿艾蒿菖蒲的人们,脸上充满节日的喜气。
《午日观竞渡》
明·边贡
共骇群龙水上游,不知原是木兰舟。
云旗猎猎翻青汉,雷鼓嘈嘈殷碧流。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江亭暇日堪高会,醉讽离**不解愁。
《五日(选一)》
明·陈子龙
吴天五月水悠悠,极目烟云静不收。
拾翠有人卢女艳,弄潮几部阿童游。
珠帘枕簟芙蓉浦,画桨琴筝笮艋舟。
拟向龙楼窥殿脚,可怜江北海西头。
《节令门·端阳》
清·李静山
樱桃桑椹与菖蒲,更买雄黄酒一壶。
门外高悬黄纸帖,却疑账主怕灵符。
《午日处州禁竞渡》
明·汤显祖
独写菖蒲竹叶杯,蓬城芳草踏初回。
情知不向瓯江死,舟楫何劳吊屈来。
唐·文秀
节分端午自谁言,万古传闻为屈原;
堪笑楚江空渺渺,不能洗得直臣冤。
《竞渡歌》
唐·张建封
五月五日天晴明,杨花绕江啼晓鹰;
使君未出郡斋外,江上早闻齐和声;
使君出时皆有准,马前已被红旗引;
两岸罗衣扑鼻香,银钗照日如霜刃;
鼓声三下红旗开,两龙跃出浮水来;
棹影斡波飞万剑,鼓声劈浪鸣千雷;
鼓声渐急标将近,两龙望标目如瞬;
坡上人呼霹雳惊,竿头彩挂虹霓晕;
前船抢水已得标,后船失势空挥挠。
唐·殷尧藩
少年佳节倍多情,老去谁知感慨生;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鬓丝**添白头,榴锦年年照眼明;
千载贤愚同瞬息,几人湮没几垂名。
《五丝》
唐·褚朝阳
越人传楚俗,截竹竞萦丝。
水底深休也,日中还贺之。
章施文胜质,列匹美于姬。
锦绣侔新段,羔羊寝旧诗。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把酒时伸奠,汨罗空远而。
《端午日赐衣》
唐·杜甫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细葛含风软,香罗叠雪轻。
自天题处湿,当暑着来清。
意内称长短,终身荷圣情。
唐·李隆基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盐梅已佐鼎,曲糵且传觞。
事古人留迹,年深缕积长。
当轩知槿茂,向水觉芦香。
亿兆同归寿,群公共保昌。
忠贞如不替,贻厥后昆芳。
《端午三殿宴群臣探得神字》
唐·李隆基
五月符天数,五音调夏钧。
旧来传五日,无事不称神。
穴枕通灵气,长丝续命人。
四时花竞巧,九子粽争新。
方殿临华节,圆宫宴雅臣。
进对一言重,遒文六义陈。
股肱良足咏,凤化可还淳。
《竞渡诗》
唐·卢肇
石溪久住思端午,馆驿楼前看发机。
鼙鼓动时雷隐隐,兽头凌处雪微微。
冲波突出人齐譀,跃浪争先鸟退飞。
向道是龙刚不信,果然夺得锦标归。
《诗·五月五日》
宋·梅尧臣
屈氏已沉死,楚人哀不容。
何尝奈谗谤,徒欲却蛟龙。
未泯生前恨,而追没後踪。
沅湘碧潭水,应自照千峰。
宋·张耒
竞渡深悲千载冤,忠魂一去讵能还。
国亡身殒今何有,只留离**在世间。
《浣溪沙》
宋·苏轼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流香涨腻满晴川。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佳人相见一千年。
《齐天乐》
宋·杨无咎
疏疏数点黄梅雨。殊方又逢重五。
角黍包金,草蒲泛玉,风物依然荆楚。
衫裁艾虎。更钗凫朱符,臂缠红缕。
扑粉香绵,唤风绫扇小窗午。
沈湘人去已远,劝君休对酒,感时怀古。
慢啭莺喉,轻敲象板,胜读离**章句。
荷香暗度。渐引入陶陶,醉乡深处。
卧听江头,画船喧叠鼓。
《菩萨蛮》
宋·陈义
包中香黍分边角。彩丝剪就交绒索。
樽俎泛菖蒲。年年五月初。
主人恩义重。对景承欢宠。
何日玩山家。葵蒿三四花。
《贺新郎》
宋·许及之
旧俗传荆楚。正江城、梅炎藻夏,做成重午。
门艾钗符关何事,付与痴儿呆女。
耳不听、湖边鼍鼓。
独炷炉香熏衣润,对潇潇、翠竹都忘暑。
时展卷,诵**语。
新愁不障西山雨。
问楼头、登临倦客,有谁怀古。
回首独醒人何在,空把清尊酹与。
漾不到、潇湘江渚。
我又相将湖南去,已安排、吊屈嘲渔父。
君有语,但分付。
明·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2、小学语文李白古诗《赠汪伦》教学设计
1、通过有感情的朗读古诗,了解诗意,体会诗情。
2、理解“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的含义和修辞手法。
3、精读一首《赠汪伦》,带动一组送别诗,扩大课堂容量,丰富学生的文化底蕴。
一、导入
1、同学们,你们喜欢读古诗吗?你最喜欢哪一位诗人?
2、今天,我们就来谈谈李白。
3、板书:李白了解他吗?
课件(1):出示李白画像
4、学生交流资料。课件(2):出示李白简单介绍
5、李白一生留下了近千首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他的《赠汪伦》。
二、解题
1、看老师写课题。强调:赠板书:赠汪伦
汪伦是一个人的名字,是安徽泾县桃花潭附近的一位村民。
学生在书上描红、临写:赠
2、一起读读课题,好吗?
3、解题:“赠”什么意思?题目什么意思?
4、同学们,真挚的友情是人生路上最值得珍藏的一段记录,生性豪放的李白究竟写下了怎样的一首诗来赠给汪伦呢?
三、初读古诗,读通读懂
1、课件(3):出示古诗
2、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这首古诗,自由自在地读,无拘无束地读,摇头晃脑地读,有不懂的地方,可以同座位交流交流,也可以待会儿提出来大家共同解决。
3、指名读古诗。
(你读得很通顺、很流畅。你的声音非常响亮。
你的声音真好听,如果能再注意点节奏就更好了。)
4、学生交流。在读的过程中遇到问题了吗?
欲:将要忽闻:忽然听到
踏歌:古代民间的一种歌唱形式,一边用脚打节拍,一边唱歌。(表演)
不及:比不上深千尺:有千尺那么深。
5、能连起来把这首诗的大概意思说一说吗?
(李白坐上船儿正准备远行,忽然听到岸上传来踏歌的声音。
桃花潭水虽然深过千尺,也比不上汪伦赶来送我的厚谊深情。)
四、再读古诗,感受诗情
1、过渡:同学们,李白和汪伦能成为好朋友,还有一个非常有趣的小故事呢,你们想听吗?
2、教师配乐讲故事,课件(4):出示故事
3、同学们,听完了这个故事,你有什么想说的吗?
4、下面,就请同学们再读读这首诗,一边读,一边体会李白与汪伦的这份深情厚谊。轻声读,带着感情读,在读中体会。
5、交流:谁来说说,你从哪些具体的诗句中体会到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
(1)桃花潭水真的有千尺那么深吗?
深千尺:虚指,夸张的说法。说明桃花潭的水很深
教师引导:同学们,诗歌的艺术夸张,达到最高成就的,就是李白。李白的诗,表达情感毫不掩饰,而是喷薄欲出,一泻千里。当平常言语不足以表达其激情时,他就用大胆的夸张。所以,才会有《夜宿山寺》中的“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才会有《望庐山瀑布》中的“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也才会有这流传千古的“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课件5:出示诗句)
(2)同学们,汪伦虽是用计将李白骗来,但两人却一见如故,相见恨晚。在这十几天中,汪伦和李白会做些什么呢?(课件6:重新出现古诗)
教师介绍,深化故事内容:李白一生豪放,而汪伦也是豪爽之人,在这十几天里,汪伦每天盛情款待李白,两人一起饮美酒,吃佳肴,听歌咏,谈诗歌,一起吟诗作对,一起游遍了当地的名山胜景,过得非常愉快。
(3)然而,相聚的日子总是过得那么快,李白不得不离去了。站在船头,那湛蓝的桃花潭水,更触动了诗人的离别情怀。于是,李白情不自禁的用水深来比喻情深。
板书:水深情深
(4)同学们,李白哪里是想说水深,他分明是想说……
(5)是啊,纵然桃花潭的水再深,也比不上汪伦对我的情谊深啊!真是水深,情更深。
板书:更
(6)在李白看来,桃花潭水的深沉、清澈,正好比汪伦对自己的情谊一样,又深厚,又真挚。谁能通过朗读把这样深厚的感情,表现出来?
(7)让我们一起通过朗读,把李白对好友的深情尽情地表达出来吧!
6、过渡:李白与汪伦虽只相处了短短数日,却结下了深厚的友情,今日一别,不知何日才能相见?此时,站在船头,李白会想些什么呢?
7、有人说,豪放的李白不想伤感,便留下书信一封,想要不辞而别。可是想到当日与孟夫子一别,便十几年不能相见;想到自己一生漂泊,行踪不定,只怕今后再也没有与汪伦重逢的时候,李白又多么想再见汪伦一面啊!正在这时,李白忽然听到岸上传来伴着节拍唱歌的声音。此时的李白,又会是怎样的心情呢?(必定会有一份意料之外的惊喜。)
(1)教师指导:你们知道吗?可以踏而歌之的,必定是昂扬激越,或是轻松欢快的。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李白不禁又想起了……
(2)有人说,汪伦其实早已知道李白的行程,却故意装作不知,为的就是想用这种特别的方式来为李白送行,给李白一个惊喜。谁来读读这一句,读出这种惊喜的语气?
(3)你们看,汪伦是多么理解李白的豪放性格啊!此时此刻,望着匆匆赶来的汪伦,李白一定会有千言万语涌上心头。他会对汪伦说些什么?汪伦又会对他说些什么呢?同座位一个演李白,一个演汪伦,在下面说一说,好吗?(引导:抱拳相向,依依惜别)
(4)学生情境表演,指名两对学生表演。
8、同学们演的真好,你们从这薄薄的28个字中,悟出了李白与汪伦的深情厚谊,真不简单。
9、教师创设情境,引导学生三读古诗:(配乐)
(1)想象一下,此时,你就是一代文豪李白,你就站在船头,望着踏歌赶来相送的汪伦,你不禁脱口而出……(齐读)
3、李清照诗词全集90首全
李清照(1084~约1155)中国宋代词人。自号易安居士.济南章丘 (今属山东)人。父李格非,官至礼部员外郎,为当时齐、鲁一带知名学者。母王氏,知书善文。夫赵明诚,为吏部侍郎赵挺之之子,金石考据家。李清照早年生活优裕工书能文,通晓音律。婚后与赵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整理,编写了《金石录》。早期生活优裕,与明诚共同致力于书画金石的搜集整理。中原沦陷后与丈夫南流,过着颠沛流离、凄凉愁苦的生活。明诚病死,境遇孤苦。李清照的《易安居士文集》、《易安词》已散佚,今仅存四印斋本《漱玉词》1卷,王仲闻有《李清照集校注》。
声声慢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剪梅
红藕香残玉蕈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
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
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
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武陵春
风住尘香花已尽,日晚倦梳头。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闻说双溪春尚好,也拟泛轻舟。只恐双溪舴艋舟,载不动、许多愁。
凤凰台上忆吹箫
香冷金猊,被翻红浪,起来慵自梳头。任宝奁尘满,日上帘钩。生怕离怀别苦多少事、欲说还休。新来瘦,非干病酒,不是悲秋。
休休!这回去也,千万遍阳关,也则难留。念武陵人远,烟锁秦楼。惟有楼前流水,应念我、终日凝眸。凝眸处,从今又添,一段新愁。
醉花阴
薄雾浓云愁永昼,瑞脑消金兽。佳节又重阳,玉枕纱厨,半夜凉初透。
东篱把酒黄昏后,有暗香盈袖。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南歌子
天上星河转,人间帘幕垂。凉生枕簟泪痕滋,起解罗衣聊问、夜何其?
翠贴莲蓬小,金销藕叶希旧时天气旧时衣,只有情怀不似、旧家时!
玉楼春
红酥肯放琼苞碎,探著南枝开遍未,不知蕴藉几多香,但见包藏无限意。
道人憔悴春窗底,闷损阑干愁不倚,要来小酌便来休,未必明朝风不起。
点绛唇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有人来,袜刬金钗溜。和羞走,倚门回首,却把青梅嗅。
点绛唇
寂寞深闺,柔肠一寸愁千缕。惜春春去,几点催花雨。
倚遍阑干,衹是无情绪。人何处,连天芳草,望断归来路。
长寿乐
微寒应候。望日边六叶,阶蓂初秀。爱景欲挂扶桑,漏残银箭,杓回摇斗。庆高闳此际,掌上一颗明珠剖。有令容淑质,归逢佳偶。到如今,昼锦满堂贵胄
荣耀,文步紫禁,一一金章绿绶。更值棠棣连阴,虎符熊轼,夹河分守。况青云咫尺,朝暮重入承明後。看彩衣争献,兰羞玉酎。祝千龄,借指松椿比寿。
永遇乐
落日熔金,暮云合璧,人在何处?染柳烟浓,吹梅笛怨,春意知几许?元宵佳节,融和天气,次第岂无风雨?来相召,香车宝马,谢他酒朋诗侣。
中州盛日,闺门多瑕,记得偏重三五,铺翠冠儿,捻金雪柳,簇带争济楚,如今憔悴,云鬟雪鬓,怕见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
临江仙
欧阳公作《蝶恋花》,有“深深深几许”之句,予酷爱之
用其语作“庭院深深”数阙,其声即旧《临江仙》也。
庭院深深深几许,云窗雾阁常扃,柳梢梅萼渐分明。春归秣陵树,人老建康城
感月吟风多少事,如今老去无成,谁怜憔悴更凋零。试灯无意思,踏雪没心情
鹧鸪天
暗淡轻黄体性柔,情疏迹远只香留。何须浅碧深红色,自是花中第一流。
梅定妒,菊应羞,画栏开处冠中秋。**人可煞无情思,何事当年不见收。
鹧鸪天
寒日萧萧上锁窗,梧桐应恨夜来霜。酒阑更喜团茶苦,梦断偏宜瑞脑香。
秋已尽,日犹长,仲宣怀远更凄凉。不如随分尊前醉,莫负东篱菊蕊黄。
诉衷情
夜来沈醉卸妆迟,梅萼插残枝。酒醒熏破春睡,梦断不成归。
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更挪残蕊,更拈馀香,更得些时。
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
如梦令
谁伴明窗独坐,我共影儿俩个。灯尽欲眠时,影也把人抛躲。无那,无那,好个凄凉的我。
浣溪沙
淡荡春光寒食天,玉炉沈水袅残烟,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江梅已过柳生绵,黄昏疏雨湿秋千。
浣溪沙
髻子伤春慵更梳,晚风庭院落梅初,淡云来往月疏疏,
玉鸭薰炉闲瑞脑,朱樱斗帐掩流苏,通犀还解辟寒无。
浣溪沙
莫许杯深琥珀浓,未成沈醉意先融,疏钟己应晚来风。
瑞脑香消魂梦断,辟寒金小髻鬟松,醒时空对烛花红。
浣溪沙
小院闲窗春己深,重帘未卷影沈沈,倚楼无语理瑶琴。
远岫出山催薄暮,细风吹雨弄轻阴,梨花欲谢恐难禁。
浣溪沙
绣幕芙蓉一笑开,斜偎宝鸭亲香腮,眼波才动被人猜。
一面风情深有韵,半笺娇恨寄幽怀,月移花影约重来。
4、励志古诗词100句
1、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唐·李商隐·无题)
2、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唐·李商隐·无题)
3、相见时难别亦难,东风无力百花残。 (唐·李商隐·无题)
4、庄生晓梦迷蝴蝶,望帝春心托杜鹃。 (唐·李商隐·锦瑟)
5、历鉴前朝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 (唐·李商隐)
6、桐花万里丹山路,雏凤清于老凤声。 (唐·李商隐)
7、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 (唐·僧·云览)
8、剪不断,理还乱,是离愁,别是一番滋味在心头。(五代李煜·乌夜啼)
9、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五代· 晏殊·蝶恋花)
10、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宋·范仲淹·岳阳楼记)
11、人固有一死,或重于泰山,或轻于鸿毛。 (史记·报任少卿书)
12、智者千虑,必有一失;愚者千虑,必有一得。(史记·淮阴侯 列传)
13、绳锯木断,水滴石穿。 (汉书·枚乘传)
14、若要人不知,除非己莫为。 (汉·枚乘·上书谏吴王)
15、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汉乐府·长歌行)
16、疾风知劲草,岁寒见后凋。 (后汉书·王霸传)
17、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后汉书·冯异传)
18、精诚所至,金石为开。 (后汉书·广陵思王荆传)
19、贫贱之知不可忘,糟糠之妻不下堂。 (后汉书·宋弘传)
20、志士不饮盗泉之水,廉者不受嗟来之食。 (后汉书)
21、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唐·李白·行路难)
22、兴酣落笔摇五岳,诗成笑傲凌沧海。 (唐·李白·江上吟)
23、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4、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唐·杜甫·奉赠韦左丞二十二韵)
25、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唐·杜甫·望岳)
26、笔落惊风雨,诗成泣**。 (唐·杜甫·寄本十二白二十 )
27、新松恨不高千尺,恶竹应须斩万竿。 (唐·杜甫)
28、尔曹身与名俱灭,不废江河万古流。 (唐·杜甫·戏为六绝句)
29、今夜月明人尽望,不知愁思落谁家。 (唐·王建·十五夜望月)
30、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唐·孟郊·游子吟)
41、残雪压枝犹有桔,冻雷惊笋欲抽芽。 (宋·欧阳修·戏答元珍)
42、忧劳可以兴国,逸豫可以亡身。 (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43、祸患常积于忽微,而智勇多困于所溺。(宋·欧阳修·伶官传序)
44、月上柳梢头,人约黄昏后。 (宋·朱淑真·生查子)
45、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宋· 柳永·凤栖梧)
46、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宋·司马光· 资治通鉴)
47、由俭入奢易,由奢入俭难。 (宋·司马光· 训俭示康)
48、鉴前世之兴衰,考当今之得失。 (宋·司马光·资治通鉴)
49、循序而渐进,熟读而精思。 (宋·朱熹·读书之要)
50、问渠哪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宋·朱熹·观书有感)
51、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宋·王安石·登飞来峰)
52、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 (宋·王安石)
53、荷尽已无擎雨盖,菊残犹有傲霜枝。 (宋·苏轼·冬景)
54、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宋·苏轼·题西林壁)
55、旧书不厌百回读,熟读深思子自知。 (宋·苏轼)
56、博观而约取,厚积而薄发。 (宋·苏轼)
57、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宋·苏轼·水调歌头)
58、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 (宋·苏轼·水调歌头)
59、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 (宋·李清照·夏日绝句)
60、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 (宋·李清照·五陵春)
61、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宋·李清照·醉花阴)
62、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宋·李清照·如梦令)
63、两情若是久长时,又岂在朝朝暮暮。 (宋·秦观·鹊桥仙)
64、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宋·陆游·游山西村)
65、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 大作)
66、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 (宋·陆游· 病起书怀)
67、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 (宋·陆游·冬夜读书示子聿)
68、古人学问无遗力,少壮功夫老始成。 (宋·陆游)
69、三万里河东入海,五千仞岳上摩天。 (宋·陆游)
70、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宋·杨万里·小池)
71、人非圣贤,孰能无过?过而能改,善莫大焉。 (左传)
72、知人者智,自知者明。 (老子)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15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