动物与古猿的寓言故事
*看到世界生灵饥则食,渴则饮,浑浑噩噩,他想找出一种生灵赋予其智慧,让其自我觉醒,认知世界,认知自我,传承文明,得自己真传,作万灵之长,但一时头疼,世间有大脑能点化之生灵以亿万计,到底该选哪一类呢,*老婆(无法考证,笔者也不知道她叫啥)说:何不要生灵们自决呢,让它们自己选出万灵之首,来领袖世间。
*觉得有道理,于是召开万兽大会,召集普天下的动物齐聚天地大会场选举。
大地上的弱势群体食草动物:羊、鹿、马、牛、兔子……觉得老虎狮子等食肉动物是残忍的凶手,没有智慧时就使得自己难以生存,如果有了智慧,那会如虎添翼,会使自己像若干万年后的德国纳粹对待犹太人一样,来个*,万万不可选他们。而肉食动物们也反对选食草动物为万灵之长,被赋予智慧,想到自己作恶多端,如果自己的食物食草动物拥有了智慧,它们就会想办法用工具来围捕自己,还没等吃不到它们而饿死,就已经被它们打*,所以老虎狮子等食肉动物也反对食草动物拥有智慧。
而大象太大、蚂蚁太小、蛇太毒……大家都不放心,*看陆地上的动物难以选出一个各方面都称心满意的人选,就说:那选鸟作智慧的拥有者怎样呢?看它像是天使一样,俯瞰着你们,又像是一个中间人,像个仲裁者,应该能领导你们走向幸福和谐的生活。
这时群兽们齐声反对起来,说鸟还是大地的客人,虽然飞在空中,但还是要依附于大地,而且太过身单力薄,没有威信,做不了警察;脑袋太小,智慧容量和发展空间不大,当不了法官;没有公信力,不够做智慧的传承。
这时一种既不和食草动物扎堆又不和食肉动物聚群脑袋又足够大的家伙引起了大家的注意,它就是人类的祖先古猿,既食草又食肉,肉食动物一般不以它们为进攻对象,因为它们群居,有团队力量,个体又有一定的力量,但它们跑得不够快牙齿不够锋利不够强大到攻击弱势动物,只是当强势动物杀死食草动物吃饱后食腐而已。可说是两不沾边,两不得罪,处于它的一名后裔庄子推崇的“材与不材之间”,获得了百兽的充分尊重,鸟们也很喜欢猿,觉得它不欺负小鸟,还是自己在地面的患难兄弟,经常一起分享地面上霸主们吃剩下的残菜剩饭。各派动物都认为它能很好地维护和平衡各派的利益和关系。
古猿也信誓旦旦表决心:一定会当好“领头羊”这一角色,不辜负大家的信任,引领群兽过上法治、民主、幸福的生活。
大家一致支持选举好好先生古猿拥有智慧,引领百兽,仲裁人间,作世上的*。
*看到古猿有这么高的人气,能和谐地与地球生灵们共处,也觉得找到了合适的人选,于是他决定将智慧传与古猿。
后来的故事大家都知道,古猿拥有了智慧,进化成了人类,掌握了工具,慢慢脱离了自然界,破坏生态,捕杀动物,自命不凡,以高级动物自居,拔离于动物界,坏事做尽,只记得自己是官儿,而忘了自己是民选的官儿,忘了自己要带着群兽一起“脱贫致富”自由生活的使命,可谓忘恩负义得很!
至今在动物的语文课本里仍有一篇《动物与猿》的文章,内容和思想与人类的《农夫与蛇》很相似,都是唠叨恩将仇报的事儿,只是主角颠了个个。
拓展阅读
1、神鸟与猫头鹰的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庄子的好朋友惠施被封为魏国的宰相后,庄子很为自己的朋友高兴,启程去访见惠施。
庄子的行动传到小人那儿,他便歪曲庄子的来意,从中挑拨说,庄子此番进京拜访,来者不善,意在谋取相位。惠施一听,心里十分恐慌,害怕丧失*,于是下令搜捕庄子。为了抓到他,整整在国都搜查了三天三夜。
惠施的举动被庄子知道了,庄子索性主动登门求见。惠施见庄子竟敢自投罗网,吃惊不已。庄子也不向惠施多解释,只是坐下来讲了一个故事:
在南方,传说中有一种神鸟,与凤凰同类,名叫ge(yuanchu),它从南海出发飞往北海,在途中,若不见高高的梧桐树,绝不栖息;不是翠竹与珍稀的果实,绝不食用;不遇甘甜的泉水,绝不畅饮。
神鸟一路飞翔,它在天空看见地面上有只猫头鹰,正在啄食一只腐烂的死鼠。猫头鹰饥不择食,它在看见头顶上的神鸟后,以为是来抢食死鼠的,于是涨红了脸,羽毛竖起,怒目而视,作出决一死战的架势。它见神鸟仍在头顶飞翔,便对着它声嘶力竭地发出吓人的喝叫!
庄子把猫头鹰遇到神鸟的故事讲完后,坦然地走到惠施面前,笑着问他:“今天,您获取了魏国相位,看见我来了,是不是也要对我恫吓一番呢?”说完,庄子放声大笑,拂袖而去。
有远大志向的人追求高洁却不被世俗小人理解。贪求利禄的小人用阴暗的心理来猜测人格高尚者的行为。真可谓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寓言讽刺鞭挞了权迷心窍的人。
2、墨与砚的寓言故事
最要好的朋友往往也会闹点别扭,墨与砚从来就是一对配合得很好的伙伴。据说,他们也有过一次矛盾。
有一天,黑墨忽然长叹一声,对砚台说:老兄啊!我不想跟你厮守下去了。就凭我这副乌黑硬朗的身骨,到哪儿不受欢迎,干吗要在你这块小天地里转一辈子呢?
你这话是什么意思?砚台翻了翻眼皮,瞪着黑墨问。
黑墨昂起头,傲慢地答道:你这点小肚子,岂能容纳我这块大材?你瞧我稍微转动一下身子,就碰到你的腹壁;再一转身,就要顶穿你的肚皮了。要是让我出去,在桌面上或是地面上打转转,保证可以磨出更多的墨汁来!
我劝你别好高鹜远了,砚台笑了笑对黑墨说:实践证明,我们只有密切配合,才能发挥作用,否则将一事无成。
哼!你压制我的才能这么多年了,难道还想压我一辈子吗?黑墨拉长了他那副黑面孔,气势汹汹地质问砚台。
我这是好心劝你,听不听由你。
不管你怎么说,我也要离开你!说完,黑墨腾地跳出砚台,在桌面上呼呼啦啦地转动起来,一边转一边高声对砚台说;今天,我要让你看看我的能耐!瞧我转得多灵活,多带劲,简直就象在溜冰场上进行滑冰表演一样!
黑墨转啊,转啊!转得头昏眼花,猛一跤跌在桌面上,腰也扭了,腿也折了,可是瞧瞧桌面上,却一点墨汁也没有。
砚台诚恳地说:你不听忠告,才吃了这个大亏。你把自己的能耐估计得太高了,其实,离开了水和我,你又有什么作为呢?快回来吧! 。
黑墨重新跳进砚台,转上几圈,脚下就涌出了香喷喷的墨汁。
从此以后,黑墨就安心在砚台里转磨,再也不想跳出去了。
3、鲲鹏与蓬雀的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传说古代在很远很远的北方,大地以草木为毛发,而那个地方气候异常的寒冷,草木不生,于是人们把那个地方叫“穷发”。
在那个草木不生的地方,有一片大海,是大自然造就的一片辽阔的水域。在这片水域中,生活着一条硕大无比的鱼,这条鱼的身体有几千里宽,而它的身体有多长呢,谁也说不清楚,这条大鱼的名字就叫做鲲。有一天,这条大鱼变作了一只鸟,也同样是大得不可思议。这只鸟的脊背有泰山那样高大,双翅一展,就像是挂在天空的云彩遮住了半个天空,这只鸟名叫鹏。
这只大鹏鸟打算从北海飞到南海一游,它扇动起两个巨大的翅膀,盘旋直冲天空而形成一股狂飚,大鹏鸟直飞到九万里的高空,那是一个连云气都达不到的地方。大鹏的脊背几乎是紧靠着青天了,然后它再准备朝南海的方向飞去。
有一群小蓬雀活动在一片灌木丛中,整天聚集在蓬刺矮树间跳来跳去、叽叽喳喳,倒也自得其乐十分满足。当它们听说了大鹏鸟上飞高空九万里的事情后,十分惊讶与困惑,它们嚷嚷道:“简直是发了疯了,发了疯了。它干嘛要飞那么高呢?它到底想干什么呢?”其中一只蓬雀以一种批评家的口气说:“我跳跃着向上一飞,也不过几丈高就落下来,我在灌木丛中飞来飞去,悠然自得,我这就是世界上最好的飞翔了,那只奇怪的大鹏干嘛要飞那么高呢?飞那高有什么意义呢?”
看来,这些胸无大志的蓬雀不但不能理解壮志凌云的鲲鹏,反而还讥笑它,这真是小和大的鸿沟,愚蠢和智慧的区别啊。
4、雄鸡与鸿雁的故事经典寓言故事
有个叫田饶的人,在鲁哀公身边做事已经好几年了,可是鲁哀公并不了解田饶的远大志向,总是待田饶平平的。田饶的才智得不到施展,他决意离开鲁哀公到别国去。
田饶对鲁哀公说:“我打算离开您,像鸿雁那样远走高飞。”
鲁哀公不明白田饶的意思,问道:“你在这里不是很好吗?为什么要走呢?”
田饶说:“大王您经常见到那雄鸡吧!你看它头上戴着大红的鸡冠,非常文雅;它双脚长有锋利的爪子,十分英武;它面对敌人时毫不畏惧敢斗敢拼,格外勇敢;它看见食物时总是‘格格’叫着招呼同伴们一起来享用,特别仁义;它还忠于职守,早起报时从不误事,极其守信。尽管雄鸡有着这么多长处,可是大王还是漫不经心地吩咐把它煮了吃掉。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雄鸡经常在您身边,您每天见惯了它,习以为常,它的光彩在大王眼里便黯然失色,大王感觉不到它的那些杰出的优点与才能。而那鸿雁,从千里之外飞来,落在大王的水池边,它啄吃大王池中的鱼鳖;落在大王的田园里,毁坏大王的庄稼。鸿雁尽管没有雄鸡的那些长处,可是大王依然很器重鸿雁。这又是为什么呢?因为鸿雁是从遥远的地方来的,大王对它怀有一种神奇感,它的一切作为,大王都认为是非常伟大的。所以,请大王让我也像鸿雁一样远走高飞吧。”
鲁哀公说:“请你别走,我愿意把你说的这些话都记下来。”
田饶说:“您认为我平淡无奇,并不觉得留下我有什么大用,即使写下我的话,也不起什么作用。”于是田饶就离开鲁国前往燕国去了。
燕王让田饶做了相国,田饶从此有了机会施展自己治国安邦的本领。3年以后,田饶把燕国治理得井井有条,国内富足安定,边境平安没有盗贼。田饶名声大振,燕王也十分得意。
鲁哀公知道了这些情况后,万分感叹,对当年没能留下田饶真是后悔莫及。为此,他一个人独居3个月,深刻反省;又降低自己的衣食标准,以示自责。鲁哀公发自内心地慨叹道:“以前由于不能知人善任,才使得田饶离我而去,以至于造成了今天的悔恨。真希望田饶能再回到我身边,可是,我知道已经很难了。”
其实生活中也有很多这样的事情。人们往往对自己身边的优秀人才视而不见,只是一味好高骛远,崇拜引进的人才,认为他们才有真才实学。特别是做领导的人,应该善于发现身边的人才,知人善任,不要舍近求远,放跑了本来就在手边的人才。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7495.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