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北固山下教师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8-05 09:40:37

次北固山下教师教案

教学目标:

1、 理解诗歌的内容,领会名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体味诗歌情景交融的特点和谴词造句的妙处。

3、 继续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重难点分析:

1、 颈联中所包含的哲理意义。

2、 本诗情景交融的写作特点。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诗以言志”,确实,在春秋战国时代,不会吟诗,意味着在任何社交场合你都无法表达自己的愿望,因为所有的人都必须吟唱《诗经》中的诗句来和对方交流。因此,在诗歌中自然而然流露出诗人的情志就一直是中国古典诗歌的传统。在唐朝,这种传统的表现形式一般以抒发诗人的情感、志向为主,到了宋朝,世人都崇尚讲究理趣的诗歌,所以这种古已有之的传统就主要体现于诗句所包含的哲理意义上了。

我们小学早已学过的《登鹳雀楼》就有很深的寓意。(幻灯片1:河、楼、太阳等。文字:《登鹳雀楼》“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谁来说说这首诗所包含的哲理含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这里蕴含着这样的道理,如果一个人想要看得更远,那么他必须要站得更高。

今天我们就要来学一首千古传颂的蕴含深刻哲理的诗。(幻灯片2:《次被孤山下》的封面。文字:《次北固山下》王湾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潮平两岸阔,风正一帆悬。海日生残夜,江春入旧年。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音乐:陨。旋律:悠扬古典。)让我们合着悠扬的音乐一起来朗读这首诗吧。

二、学习律诗的格律常识

在学习诗歌之前,应先了解有关诗歌的常识。通常所说的诗歌包括古体诗、乐府诗、律诗、绝句、词、曲等。唐代以前出现的较少格律限制的诗体叫古体诗。如《观沧海》。而把唐朝新出现的律诗、绝句叫近体诗。如《钱塘湖春行》就是律诗,《登鹳雀楼》就是绝句。

律诗,因格律要求严格而得名,有五言律诗、七言律诗两种,;律诗的格律规定有三(《钱塘湖春行》中幻灯片5增加以下文字:“三、限制了对仗,八句可分为四联,中间两联必须两两对仗,是两对对偶句。”)

以《次北固山下》为例说明:(幻灯片2重现,增加一些文字。如下:)

首联:(1)客路青山外,(2)行舟绿水前。

颔联:(3)潮平两岸阔,(4)风正一帆悬。——对偶联

颈联:(5)海日生残夜,(6)江春入旧年。——对偶联

尾联:(7)乡书何处达?(8)归雁洛阳边。

三、鉴赏诗句

1、 同学们先自己将这首诗朗读几遍,体会一下诗中包含的情感。然后说一说你的感觉。

学生发言。教师点拨:

这是一首写景抒情的七言律诗。诗人王湾因长江的风景引起旅途的乡愁,它既写了作者客游他乡的羁旅之愁,又写出来作者放眼山川的宽阔和博大*襟。

2、 如果说这首诗写了羁旅之愁,在首联中有没有体现?

分析:首联以对偶句发端,写诗人乘舟正朝着眼前的“绿水”前进,驶进“青山”驶向“青山”之外的遥远的客路(幻灯片3:小舟缓缓前行,周围是绿水青山。文字:“客路青山外,行舟绿水前”)。此联先写“客路”而后写“行舟”,其人在江南,神驰故里的漂泊、羁旅之情,已流露于字里行间。

3、 此联写的是什么?古来很多人称赞这两句诗气势逼人,意境豪阔,你的感觉怎样?

拓展阅读

1、七大版数学学工作总结

一、基本情况

本学期我担任七(5)班数学学,该班有学生59人,上学期期末考试有8个同学及格,最高分83,最低分0分,平均分43,学生基础较差,整体水平较低,两极分化严重,基础知识掌握不牢

二、材分析

本学期学习的章节:

有《整式的乘除》、《相交线与平行线》、《变量之间的关系》、《三角形》、《生活中的轴对称》、《概率初步》。

各章学内容概述如

《整式的乘除》:整式是代数的基础性概念,代数式的运算(包括整式运算)属于代数的基本功,是解决问题和进行推理的需要,也构成进一步学习的基础。重点是探索整式运算的运算法则,理解整式运算的算理,推导乘法公式。难点是 灵活运用整式运算法则解决一些实际问题,正确地运用乘法公式。

《相交线与平行线》两条直线被第三条直线所截,即所谓的“三线八角”问题和对平行线的讨论是平面几何中重要的议题,也是基础性的内容,有很大的育价值。

《变量之间的关系》:把变量之间的关系列为单独一章,这是在学习了代数式求 值和探索规律等地方渗透了变化的思想基础上引入的, 为进一步学习函数概念进 行铺垫,因为函数是一种特殊的变量之间的“关系”。

《三角形》:材提供许多活动,给学生充分的实践和探索的空间,使他们通过探索和交流发现一些与三角形有关的结论,并应用它解决实际问题,给学生提供 积累数学经验的可能,建立推理意识,用自己的方式来表达推理过程。重点是三 角形的性质与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三角形的分类。难点是能进行简单的说理。

《生活中的轴对称》:实际上是轴对称图形的认识和讨论,并通过轴对称图 形来探索轴对称图形的性质。轴对称可以看成反射变换,也是一种几何变换。事实上,平移和旋转可以经过两反射变换得到,因此它更基本。重点是研究轴对 称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点是从具体的现实情境中抽象出轴对称的过程。

《概率初步》一章,在七年级上册感受了可能性有大有小的基础上,进一步刻画可能性的大小,因而十分自然地给出了概率的概念,重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能设计出符合要求的简单概率模型。难点是理解概率的意义,并会计算一些事件发生的概率,理解现实世界中不确定现象的特点,树立一定的随机观念。

三、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增强学生的自学能力;

2、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4、创设学情景,让学生了解一些普通的法律知识,加强学生的法制育。

四、具体措施

1、认真备课,不但备学生而且备材备法,根据材内容及学生的实际,设计课的类型,拟定采用的学方法,并对学过程的程序及时间安排都作详细预计,认真写好每一课都做到“有备而来”,每堂课都在课前作好充分的准备,课后及时对该课作出总结反思。

2、增强上课技能,提高学质量,尽力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情感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的学生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虚心请其他老学上,有疑必问。在各个章节的学习上都积极征求其他老的意见,学习他们的方法,同时,多听优秀老的课,做到边听边讲,学习别人的优点,克服自己的不足,征求他们的意见,改进工作。

4、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练。有针对性,有层性。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5、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学。在课后,为不同层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的学生的需求,避免了*的弊端,同时加大了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要提高后进生的成绩,首先要解决他们的心结,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要通过各种途径激发他们的求知欲和上进心,让他们意识到学习并不是一项任务,也不是一件痛苦的事情。而是充满乐趣的。从而自觉的把身心投放到学习中去。这样,后进生的转化,就由原来的简单粗暴、强制学习转化到自觉的求知上来。使学习成为他们自我意识力度一部分。在此基础上,再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后进生通常存在很多知识断层,这些都是后进生转化过程中的拌脚石,在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时,要特别注意给他们补课,把他们以前学习的知识断层补充完整,这样,他们就会学得轻松,进步也快,兴趣和求知欲也会随之增加。

6、及时复习检测。根据遗忘规律遗忘呈现先快后慢先多后少的趋势,对每讲的新内容都用一节课或课后时间复习巩。定期进行综合复习和测试。是学生稳的把知识掌握好。

2、七大版数学学工作总结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两个班的数学学工作。七年级的学生刚升入初中,精力旺盛,对任何事物充满好奇,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动力很足。但初中数学与小学数学在结构、题型、解题思路上存在很大的区别,初中更注重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语言表达能力,符号语言能力,空间想象能力,因此在学习方法上学生会产生不适应现象。我所代的两班学生的基础比较偏弱。所以在本学期我更注重学生基础知识的掌握和良好学习习惯的培养。不断发展学生思维能力,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分层、分阶梯的进行学。现将本学期学工作做以总结:

一、学方面 1、做好课前准备工作

认真钻研材,研究材的重点、难点、关键,吃透材外。深入了解学生,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拟定了课堂上的辅导、学方,使课堂学中的辅导有针对性,避免盲目性,提高了实效。

2、充分利用多媒体学,增强上课技能,提高学质量,使讲解清晰化,准确化,条理化,生动化,做到线索清晰,层分明,言简意赅,深入浅出。在课堂上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加强生交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观能动作用,让学生学得容易,学得轻松,学得愉快;注意精讲精练,在课堂上老尽量讲得少,学生动口动手动脑尽量多;同时在每一堂课上都充分考虑每一个层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能力,让各个层的学生都得到提高。

3、认真批改作业,布置作业做到精读精练。我常常到各大书店去搜集资料,对各种辅助资料进行筛选,力求每一练习都起到最大的效果。同时对学生的作业批改及时、认真,分析并记录学生的作业情况,将他们在作业过程出现的问题作出分类总结,进行透切的评讲,并针对有关情况及时改进学方法,做到有的放矢。

4、做好课后辅导工作,注意分层学。为不同层的学生进行相应的辅导,以满足不同层的学生的需求。加大对后进生的辅导力度,对后进生的辅导,并不限于学习知识性的辅导,更重要的是学习思想的辅导,让他们意识到学习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使之对学习萌发兴趣。给他们学习的方法,提高他们的技能,并认真细致地做好查漏补缺工作。一学期来,后进生学习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不断取得了各种进步。

5、积极推进素质育。新课改提了的,要以提高学生素质育为主导思想。为此,我在学工作中并非只是传授知识,而是注意了学生能力的培养,把传授知识、技能和发展智力、能力结合起来,在知识层面上注入了思想情感育的因素,发挥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让学生的各种素质都得到有效的发展和培养。

二、安全工作方面

在每一上课时,都能做到课前查人,确保每一名学生做到室。在学过程中,结合具体情境适时对学生进行安全育。对学生中出现的矛盾和纠纷做到及时发现、及时化解。严格做到课前五分钟到场和课后五分钟维持好学生纪律,确保安全。积极参加学校安排的各种值班和各种安全演练。对学校周边出现的不安全因素积极向有关领导反映。同时做好自身安全。

三、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的方向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

2、由于语言上的差异,与学生家长沟通不够.3、学语言能力还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总之,在过去的一年里,我做了很多实实在在的事,也学到了一些新的东西,能力也在锻炼中提高。在今后的工作中,始终牢记素质育的宗旨,坚持学习,团结**,努力工作。以把工作做好为荣,努力使自己成为一名各方面都满意的人民

本学期我担任七年级(1)、(2)班的数学学工作,在所任的班级学生基础相对较差,优生较少,从20几分到100多分每个分数段的人数都差不多,这就给学带来很大难度。面对学生素质的参差不齐,作为七年级的我,费尽心思,从各方面提高自己的学水平。

一、在学准备中,: 1.注重钻研材,认真备课。材是学的依据,同时也是学生学习的主要参考书,我们在熟悉材的基础上讲授本课程的内容,学生学习才会有依据,学生在课堂上跟不上老时可以参考材重新整理思路,跟上老的思路,所以应该重视材的钻研。在备课过程中,在不离开材的原则,可以参考其他科书,对比它们的不同之处,寻求让学生更容易接受的法,有了这些法后,上课之前应与同组老多交流讨论是否行得通,备课时遇到没有把握讲好的课时在集体备课时提出,请大家参谋,综合考虑各种方。多发表自己的见解让大家讨论,如有问题立即更正、改进。 2.多听课,学习有经验学方法.听完课后写听课心得,哪些地方是自己不具备的,哪些地方可以怎样讲可能有更好的效果等等。务求每听一节课都要有最大的收获。

二、在学过程中: 1.多与学生沟通。,了解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这样有利于针对性的对学生进行育,无论备课多认真仔细也很难适应不同班级的情况,只有沟通、了解,才能更好地解决各个班级的不同问题。另外,有些学生基础较好,加强生间的沟通就能更好地引导这些学生更好地学习。 2.注重组织学,严格要求学生。大部分学生的学习基础较差,所谓“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这些学生已经形成了厌学的习惯,顶多是完成老布置的作业就算了,有些甚至是抄袭的,对于容易掌握的内容他们也不敢沾染,所以必须严格要求他们。由于学生缺乏学习自觉性,所以上课时间是他们学习的主要时间,应善于组织、调动学生进行学习,更充分地利用好上课时间。 3.注重打基础。由于学生基础较差,上课时多以初中内容作为切入点,让学生更易接受,从熟悉的内容转到新内容的学习,做到过渡自然。对于初中的内容也可能没有完全掌握,则可以花时间较完整地复习初中内容,然后才学习新知识。作业的布置也以基础题为主,对稍难的题目可以在堂上讲解,让学生整理成作业。 4.运用多种技巧学。对于大部分的数学题,学生都不知如何入手去解,他们在小学时没有形成解题的思维习惯,为了让学生更好地解题,我把解题的方法进行总结,分为几个简单的解题步骤一步步地解题。多找资料,在上课前讲一段相关的典故或趣事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他们的兴趣,这些都是有效的技巧,使学生对本课程产生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

三、注重对优生的培养,经常与这些学生谈心,指出他们的优势,鼓励他们寻找更有效的学习策略

四、在学中存在的问题和今后努力方向: 1、在指导学生的学习方法上我没有足够的经验,不能给每个人最有效的方法; 2、对于在学习上有困难的学生,没有采取更多的行之有效的方法;3、应该更注重基础知识的学,锻炼学生独立解决问题的能力。4、对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的培养还不到位,与学生沟通的还不够。

今后要更努力的弥补学中的不足。

3、七大版数学学工作总结

2011-2012学年第二学期学质量检测

七年级数学试卷

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答题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作答无效。

第一部分选择题

一、(本部分共12小题,每小题3分,共36分,每小题给出4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

2.以列所给线段长为三边,能构成三角形的是( ) A.3cm.4cm.5cm B.lcm.2cm.3cm C.lcm.lcm.3cm.D.2cm.3cm.7cm 3.如果一个角的余角是40O,那么这个角的大小是( ) A.130O B.50O C.40O D.14O

。 4.将0.00052用科学记数法表示为( )

5.如图1,已知∠1=∠2,那么( ) A.AB//CDB.AD//BCC.BDD.ADBC

6.如图2,OC平分∠AOB,D为OC上任一点,DE⊥OB于E,若DE =4 cm,则D到OA的距离为( ) A.4cm B.大于4cm C.小于4cm D.无法确定

7.列图形都是由5个相同的小正方形组成的图形,其中不是轴对称图形的是( )

8.如图3,过△ABC的顶点B作DB⊥BC交AC于D则列说法一定正确的是( ) A.DB是△ABC的中线

B.DB是△ABC中AC边上的高 C.DB是△ABC中BC边上的高 D.DB是△DBC中BC边上的高

9.列式子能够用“平方差公式”计算的是( ) A(a1)(a2) B(a1)(a2) C.(a1)(a1) D.(a1)(a1)

10.列说法:①多项式xy +1是二二项式;②同位角相等;③必然事件发生的概率为1;④等腰三角形的对称轴就是其底边上的中线.其中正确有( )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11.如图4,E、B、F、C四点在一条直线上,EB =CF,证明 的是( )

EFB70则AED`等于( )

第二部分非选择题

二、填空题(本题共4小题,每小题3分,共12分)

13.“第八届文博会主会场设在深圳会展中心,展出面积10.5万平方米,主展馆共有1928个单位参展.”这则消息中包含的近似数是 ▲ ,它精确到▲ 位, 有 ▲ 个有效数字, 14.一只小猫在如图6所示的正方形方砖所铺的地板上走来走去,则它最终停留在阴影方砖上的概率是 ▲ . 15.已知:如图7,在△ABC中,DE是AB的垂直平分线,AE=3,若△CBD的周长为13;则△ABC的周长是▲ .

x2y2xy▲ 16.已知xy4,则.

三、解答题(本题共7小题,其中第17小题8分,第18小题6分,第19小题7分,第20小题5 分,第21小题8分,第22小题9分,第23小题9分,共52分) 17.(本题每小题4分,共8分)计算:

(1)20120162421028 (2)(2x)2(x2)(x3)

18.(本题6分)先化简,再求值:

其中x1,y2 319.(本题7分)把面的说理过程补充完整:

20.(本题5分)如图9,要测量河的宽度可以在AB的垂线BF上取两点C、D使CD=BC,再定出BF的垂线DE,使A、C、E三点在一条直线上,若测得DE的长为30米,问:河宽AB是多少?并请你说明理由。21.(本题8分)如图10,已知AB// EF AB∥CD, BE⊥ED,∠B=30. (1)求∠D的度数;

(2)若在∠

1、∠

2、∠B、∠D四个角中任意取一个角,求取出的这个角恰好和∠2互余的概率.

22.(本题9分)如图11.AC⊥BD于C,AC=CD=2.5.AB=DE,AE=1. (1)求BD长为多少?并请说明理由; (2)延长DE交AB于F试说明:DF⊥AB.

23.(本题9分)一只蚂蚁在一个半圆形的花坛的周边寻找食物,如图12,蚂蚁从圆心0出发,按图中箭头所示的方向,依爬完列三条线路:(1)线段OA、(2)半圆弧AB、(3)线段BO后,回到出发点.蚂蚁离出发点的距离s(蚂蚁所在位置与O点之间线段的长度)与时间t之间的图象如图13所示,问:

O

(1)图象反映了哪两个变量之间的关系?其中哪一个是自变量,哪一个是因变量? (2)花坛的半径是多少米?

(3)请你直接写出t≤2时,s与t之间的关系式;

(4)若沿途只有一处有食物,蚂蚁在寻找到食物后停来吃了2分钟,并知蚂蚁在吃食物的前后,始终保持爬行且爬行速度不变,求蚂蚁停来吃食物的地方,离出发点的距离.(圆周率π≈3)

点击查看更多次北固山下教师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8987.html

热门阅读

  1. 《斑羚飞渡》读后感范文650字
  2. 三字经6则小故事
  3. 论农民工社会保障问题的实践报告
  4. 领导给员工生日祝福语汇总
  5. 我和祖父的园子的教学反思范文
  6. 我的老师400字小学作文
  7. 庆元旦的对联
  8. 语文天地五教学设计
  9. 好日子在自己手中美文
  10. 学风建设心得体会
  11. 一些关于描写依依惜别的诗句
  12. 2016年大学生暑假实训心得体会
  13. 新加坡之旅日记
  14. 天天正能量句子
  15. 小学社会活动教案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