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迷人的张家界》优秀教学设计
一、教学内容:
这篇路读课文通过描写张家界迷人的自然景色,表达了作者对祖国山河的热爱之情。(1课时)
二、教学要求:
1、认识课后生字。
2、阅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受到美的熏陶。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三、教学重点、难点:
按照阅读提示读课文,感受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受到美的熏陶。
四、教学方法:自读自悟、读中悟情。
五、学生学习方法: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六、使用媒体:挂图、投影、幻灯
七、教学程序:
一、交流导入 。
同学们,今天我们一起到迷人的张家界去欣赏一下那里的风光。课前你们通过搜集有关的资料知道了什么呢?(交流)
[意图:将课外搜集的知识引入课堂,激发学生的兴趣,为更好地学习课文做铺垫。]
二、弄清阅读的要求。
1、读读阅读提示,我们在阅读这篇课文时可以怎么做?
2、交流,弄清阅读提示有以下要求:
(1)有条件的学习可以搜集有关的文字、图片资料,和大家分享。
(2)读课文,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张家界的迷人景色的?
(3)课文中第三、四、五、六自然段的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
(4)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读读。
(5)可以根据课文的描述,选一景点画一画,讲一讲。
三、按照提示自学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生字词。
2、小组合作学习,完成阅读要求中的2、3个要求:想想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张家界的迷人景色的,想想课文中第三、四、五、六的开头一句话有什么作用。在小组里交流。
3、全班交流,教师引导学生明白:作者是从张家界的奇山、秀水、动植物等方面来描写张家界的迷人景色的,课文的第三、四、五、六的开头一句话概括了整个自然段的意思。
4、完成阅读要求中的第四要求:把你喜欢的部分找出来,有感情地朗读。可以先自由朗读,再读给全班同学听(教师可以适时给学生配乐朗读。)
[意图:运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学生自主学习,感受张家界的迷人、大自然的神奇;通过感情朗读,表达自己的阅读感受,读出张家界的美。]
5、读了这篇文章,你对张家界有什么印象?大家既然这么喜欢张家界,就请同学做小导游,选一个喜欢的景点给大家介绍一下,先介绍给小组同学听,再请各组推荐代表,介绍给全班同学听。
[意图:用当小导游的形式,介绍喜爱的景点,进一步感受张家界的迷人,培养学生的听说能力。]
四、布置作业 。
搜集祖国各地名胜古迹的文字和图片资料,办一期墙报。
文中告诉我们张家界由于他的美学价值和科学价值,1992年12月被联合国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名录,成为世界级的风景名胜。因此,吸引了大批游客观光游赏,于是,人们在风景区内建了许多宾馆饭店等,大大方便了游客出行。可是,也有许多人反对这样做。你持哪种意见?请谈谈你的观点写下来。
拓展阅读
1、人教版一年级上语文复习教案设计小学公开课
教材分析
《小池塘》是一篇文字优美、形象生动、想象丰富、意境优美的散文。描写了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美丽景象,是一篇培养学生朗读能力、语言感受能力的美文。
全文意境优美,如诗如画。作者大量采用了比喻来表现这种意境。全文共出现了六个比喻:把池塘比作眼睛;把芦苇比作睫毛;把白云比作白鹅;把太阳比作气球;把月牙比作小船;把星星比作珍珠。对于一年级的孩子来说,这种静态中的动感和生命之美如何使学生领会,这是教学本篇课文的一个难点。
对照南通市小学语文十二字学习方针,课堂中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充分利用儿童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给生字找朋友,交流识字方法,力求识用结合。并积极创设生动有趣的情境,民主宽松的学习氛围,引领学生一同走进文本,感受语言的魅力。
1、学会本课生字,读准字音,认清字形,理解“鲜红”“闪亮”等词语。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
2、借助画面,联系生活,体会春天到来时小池塘的明丽,引导学生发现美,感受美,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3、培养学生认真思考、敢于想像、大胆表达的习惯。
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识记二类字,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并借助课文理解“倒映”这个词语。
课前准备
多媒体课件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春天已经悄悄地来到了,她来到竹林里,春笋乐得伸了个懒腰,钻出了地面;她来到花园里,花儿乐得摇摆着身子,张开了笑脸。你还在哪儿找到春天了?
2、春天真美呀!让我们再到池塘边去看一看吧。
3、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二、读通课文,初步感知
1、看课文听录音朗读,边听边想:春风姐姐是怎么做的呢?小池塘有什么变化呢?
2、谁来告诉老师,春风姐姐是怎么做的?小池塘有了什么变化呢?
3、刚才小朋友听得很认真,醒来时的小池塘又是什么样的呢?请大家按要求自读课文。
出示小组合作要求:
(1)爱护眼睛,摆正读书姿势。
(2)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不通顺的地方在小组内多读几遍。
(3)标出课文自然段的序号。
4、检查自读情况:
师:下面我来检查小朋友生字、词学得怎样了,愿意接受挑战吗?我们一起来闯关吧!
第一关:读词语
⑴出示带拼音的词语:
姐姐 吹 水波 一只 明亮 池塘边 芦苇 倒映 太阳 鲜红 珍珠
①自由读。
②交流注意点。
③小老师领读。
④咱们都来当回小老师,同桌两个小朋友合作,一个读一个听,互相检查一下,都读对了请举手。
⑵去掉拼音读词语。
师:生字娃娃的拼音帽子藏起来了,你还能认出他们吗?
①生自由练读词语。
②谁想站起来读?老师提个建议,如果他读对了,我们就跟他一起读,如果他读错了,我们就赶紧捂住自己的小嘴巴,怎么样?
第二关:读句子
出示句子:池塘里的水波一闪一闪的,像一只明亮的大眼睛。池塘边的芦苇长起来了,像长长的睫毛。
①范读。
②自由读。
③男女生赛读。
第三关:读课文
分自然段出示课文,小组内互读互听,评出“小小播音员”
师:闯过了三关,让我们一起进入第四关——“智慧关”。
再读课文,说说被春风吹醒了的小池塘里有些什么?
理解:倒映。
三、识记生字,指导书写
师:现在让我们进入最后一关——写字关,只要我们闯过它,就能成为智慧小博士,准备好了吗?出发吧!
还认识它们吗?
1、出示生字。
姐 吹 波 红
指名读。
2、有什么好办法记住它们吗?看谁的方法又巧又好。
3、交流。
4、刚才我们小朋友用了非常好的办法记住了这些生字。同学们,在田字格里写的时候,你们还有什么要提醒大家注意的吗?
小结:你们真是细心的孩子,听了你们的提醒,我发现一个规律,左右结构的字,大部分情况下,是左窄右宽。左高右低。有了刚才的小朋友的提醒,相信我们一定不会写错。
5、这儿有几个字,老师还想再提醒你们注意一下他们在田字格里的位置。(点击出示生字笔画位置)。
6、看清楚了吗?现在就看你们的了。我们先来练个写字操:闭眼,吸气,头正,身直,臂开,足安,睁眼,握笔。在描红栏里描红。
7、(播放音乐)生练习写字,师**指导
四、展示作品,课堂小结
1、(展示写得好的学生的字)师:这些小朋友写得怎样?
2、我们请他们说说自己是怎样写字的。
这节课我们闯过了四关,摘得了智慧果,还欣赏了美丽的小池塘。小朋友们的表现真棒!
2、课文《居里夫人的三克镭》教学设计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3.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演示文稿。
第一课时
1.引导学生认识镭、陋、弘、癌、签5个生字,会写镭、陋、郎、贯、囊、弘、捐、赠、数、癌、签,掌握简陋、法郎、富甲一方、困惑不解、出乎意料、腰缠万贯、解囊相助、弘扬、捐赠、数年、癌症、签字等词语。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教学重难点:
1.掌握本课生字。
2.能简练地概括文章主要内容。
一、背景介绍(有关居里夫人的生平)
出示ppt:
居里夫人(18671934)原名玛丽;斯可罗多夫斯卡,波兰物理学家,最早荣获诺贝尔奖的女性。她勤奋努力,于1893年获得物理学硕士学位,1894年又获得数学硕士学位。1903年,居里夫妇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1911年12月,居里夫人又获得了诺贝尔化学奖。居里夫人终生为人类的幸福献身科学,从不计较个人的私利和荣誉。她先后获得奖金10种之多、奖章16种之多,以及100多个名誉头衔。
二、初读课文
(一)过渡:居里夫人确实是个伟大的科学家,她的伟大并不只在于她在科学研究领域的杰出贡献,还在于她的人格,今天我们一起来走进《居里夫人的三克镭》。
(二)自由读书,要求正确流利
(三)检查预习情况
1.听写:
简陋弘扬腰缠万贯解囊相助癌症保留穷困一贫如洗镭捐献
2.解囊相助的反义词是什么?
一贫如洗的反义词又是什么?
3.结合句子读懂词语:
(1)简陋什么样?文中说什么简陋?该怎么读。
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简陋的实验室。
那简陋前面再加上异常呢?又有什么新理解,那读怎么读这句话。
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4.能从听写的词语中选择几个,来说说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吗?
四、深入读书,理清文章脉络
1.默读课文,看看这篇文章是按什么顺序写的?(按时间顺序)
2.分段段意
出示ppt:
第1-4自然段先从美国记者麦隆内夫人1920年5月的一天采访居里夫人讲起,讲居里夫妇在十八年前炼出了第一克镭,当时每克镭价值七十五万法郎,这位夫人应该早已富甲一方了,事实上十八年后居里夫人却买不起一克镭。原因是居里夫妇十八年前就放弃了他们的专利。
第5、6自然段讲麦隆内夫人为居里夫人奔走、募捐*一克镭的饯的经过以及数年以后美国公众再次向居里夫人捐赠一克锂的情况。
第7、8自然段揭示了居里夫人始终不要专利的崇高思想和美好的内心世界。
五、引导质疑
1.题目是《居里夫人的三克镭》,对于这三克镭文章有描写吗?读文章,找出来,读读。
2.你能结合居里夫人的处境,想想有什么疑问?
(这三克镭她都做什么用了?第一克镭研究出来时她做什么?)
3.读课文自己试着解答问题。
六、布置作业
1、写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1.指导学生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引导学生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教学重难点:
1.学生能读懂课文,通过三克镭的故事,了解居里夫人科学家人格的伟大和精神的崇高。
2.能找出课文里哪些事情表现了居里夫人对人类贡献巨大,哪些事情显示出居里夫人经济的困顿,并初步了解课文这样写的好处。
一、通过上节课的学习,你可不可以对居里夫人做个简单的评价。
(居里夫人十分伟大;居里夫人很傻)
二、讨论、辩论中加深理解
1.过渡:这两种截然不同的评价,令我们惊讶,哪种评价更符合居里夫人的做人准则呢?我们从书中寻找答案。
2.用笔画出有关描写居里夫人的句子,来证实你对她的评价,准备时间(5分钟)。
3.引导发现,深入探究,感悟居里夫人的伟大。
出示ppt(句子):
端庄典雅的端庄典雅的居里夫人与异常简陋的实验室。
(1)对于这段文字,认为居里夫人伟大的同学,你是怎么理解的?
出示ppt:
镭倾注了居里夫妇巨大的心血、智慧、体力,甚至生命。为了证实镭的存在,他们在一间夏不避燥热,冬不避寒冷的破旧棚屋内从事起脑力加苦力的劳动,从1898年到1902年四年时间里,坚持不懈,终于从几十吨铀沥青矿废渣中提炼出十分之一克纯镭盐,并测定了镭的原子量。1903年,居里夫妇和柏克勒尔共同获得了诺贝尔物理学奖金。
(2)结合资料,对于这段文字,你又有什么新的体会?
(居里夫人的伟大就在于她把自己的研究成果,毫无保留的贡献给了人类而没有考虑自己。)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
师:一克镭的价格曾高达七十五万金法郎,我们一起来换算一下,合人民币多少?
生:(略)
师:那这一克镭可以为居里夫人换来什么?
生:豪宅、汽车、高档实验室
师:这些居里夫人有吗?
生:没有
师:那她有的只是
生:简陋的实验室
师:这简陋前面再加个异常呢?
生:感觉居里夫人的生活十分贫困,也感受到她对科学的追求是那样的执着。
师:(出示资料,最初研究出的一克镭的去向)
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四、抓住人物语言,体会居里夫人的伟大
(一)还能找到什么理由来说明居里夫人的伟大?
(二)体会重点句理解
1.出示ppt:
居里夫人的解释异常平淡:没有人应该因镭致富,它是属于全人类的。
(1)读懂了什么?
(2)用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3)用异常平淡的语气说说这句话。
(4)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受到什么?
(5)从这平淡的语气中,我们还可以感到那异常不平淡的是什么?
(6)带着赞美的语气来读。
2.出示ppt:
他们所说的并非没有道理,但我仍相信我们夫妇是对的`。人类需要勇于实践的人,他们能从工作中取得极大的收获,既不忘记大众的福利,又能保障自己的利益。但人类也需要梦想者,需要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1)读懂了什么?
(4)引出资料理解醉心于事业的大公无私
出示资料:
居里夫人、牛顿、爱迪生、研制神州的科学家的阅读资料。
3.读读这些人的故事,你们发现了什么?
4.在这些醉心于事业的梦想者心里有的只是什么?
生:有的是人类科学的进步,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科学研究,没有自己
生:有的只是为人类造福,没有
(1)能用一个词来评价这样的人吗?
(大公无私、伟大)
(2)赞美的读
五、从三克镭的用处上体会伟大
六、对比体会伟大
第四自然段对那些冷漠的富商的描写是否可以不要,为什么?
七、归纳结论
现在你再来评价居里夫人是个什么样的人。
八、布置作业
1.写感受
2.给课文换题目
3、人教版一年级上语文复习教案设计小学公开课
《端午粽》教案
教材解析:
《端午粽》本篇课文条理清晰,围绕端午粽,以儿童的口吻生动地向我们介绍了粽子的样子、味道和花样。第1自然段先介绍端午节,外婆会煮好粽子等我们回去;第2自然段具体介绍了粽子的色、香、味;第3自然段重点写了粽子的花样多;最后点出了端午吃粽子习俗的由来。课文语言比较形象,比如对粽子样子、味道的描写中,分别用“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来形容箬竹时、糯米、枣,可以归类积累,同时在学习叠词的基础上,感受句子韵味和节奏,口语表达时,也可模仿运用这一类词语。
读好长句子是本课的教学重点。长句子主要在本文的第2、3自然段中出现,这两个自然段时要加强对长句子朗读的指导,引导学生掌握读好长句子的方法。
1、多种形式巩固生字和词语,会写“真、节”2个生字。
2、通过图文结合,联系生活实际,了解“箬竹叶,糯米,掀开,剥开,裹着”等词语的意思;积累“青青的箬竹叶,自白的糯米、红红的枣,又黏又甜、美滋滋”等词语。
3、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通过想象画面、体会心情朗读好课文。
4、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初步了解端午节包粽子、吃粽子的习俗、来历。
教学重难点:
重点:
1、会写“真、节”2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读好长句子。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粽子的样子、味道等。
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学习读好长句子。
一、导入新课。
1、用中国传统节日导入新课。
农历八月十五、正月十五、腊月初八、五月初五分别是什么节?有什么习俗?
板书课题:《端午粽》
【设计意图:通过这个活动拓展孩子的知识面,让孩子对我国的传统节日进一步的了解。】
二、复习字词。
孩子们你们坐得直,听得认真,我可喜欢你们了,那让我们一起玩个“赛龙舟”的游戏
出示词语:中间分给带回知道纪念据说端午节
粽子
2、句子中复习字词。
端午节我们总会吃粽子,粽子里面有糯米、红豆、红枣。还有大肉,据说吃粽子是为了纪念屈原。
3、欣赏赛龙舟图片,感受端午节热闹的场面。
【设计意图:创设“赛龙舟”的游戏,将静态的生字动态化,把字融入词中、句子中再现,且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用游戏的方式复习生字,为课堂营造了一种和谐、宽松、愉快的气氛,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师生平等对话的氛围。】
三、学习第二自然段。
1、出示粽子图片。
你看到了什么?并说一说。(粽子、糯米、红枣)
2、文中是如何描写粽子的?让我们赶快读读课文的第二段,在第二段中找一找吧。
多种形式读文。
(1)全班齐读,要求读准字音,不能添字少字。
(2)师范读,学生评价。
(3)学生齐读正音。
3、请在文中把描写颜色的意思用横线画出来,你能照样子再说一些这样的词语吗?
(白白的、红红的、青青的、绿绿的、黄*、黑黑的)
4、看到有青青的、白白的、红红的这些颜色,你猜一下这个粽子味道怎么样?(好吃、香、想吃)心情如何?那请你带着这种心情,读一读这一句话。
5、外婆包的粽子味道到底怎么样呢?让我们赶紧去看看吧!
(1)生读课文,学生评价。
(2)师范读课文。学生做动作,说一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
6、请你说一说又什么又什么的词语。
【设计意图: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实际生活出发,让孩子感受独处也是一种快乐】。
四、学习第三自然段
外婆包了哪些花样的粽子?你喜欢吃哪种味道?吃了粽子心情如何?
用“美滋滋”说一句话,体会美滋滋地意思。
外婆把粽子让我们带回家分给邻居吃。你觉得外婆是怎样的一个人?
【设计意图:减少无效的讲解,增加有效阅读,使学生在大量的阅读实践中培养语感。】
五、学习第四小节。
读第四自然段,从中你知道了什么?
你知道屈原是什么人?人们为什么要纪念他?
屈原是中国古代伟大的爱国诗人。他积极主张楚国联合齐国抗击秦国,他的意见没有被采纳,反而被罢了官发配到边远的地方。楚国快要灭亡时,农历5月5日这天,屈原投汨罗江*。屈原投江后,楚国人民为了不让江里的鱼虾鳖蟹吃屈原的尸体,就往江里投食物。年复一年,人们为了纪念屈原,每逢端午节那天便用竹叶把糯米饭包起来,做成菱角形的尖角粽子,划着龙船到汨罗江,投到江里祭祀屈原,这就是端午节吃粽子划龙船的来历。
六、书写汉字“真、节”
1、观察这几个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2、注意这两个字的笔画顺序。
3、教师范写,学生书空。
4、学生在书中描红,然后写一写。
5、展示书写,讲评。
【设计意图:认识汉字书写的规律与变化。感受汉字的结构美。】
七、作业:
2、给家人讲一讲关于端午节或粽子的故事。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099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