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议李清照词的审美意蕴
名著《骆驼祥子》读后感本文以李清照婉约词的代表作为研究对象,具体分析了蕴含其中的审美意味,从思想内容、艺术风格、写作特色等方面,展示了易安体独特的创作成就。其特色首先体现为平谈话题富含深婉情致:她善于从日常生活中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借助具体物象 表达真切的情感体验。其次表现在用素雅的言词显现功力的独特。通过平淡语句创造优美的意境显现出缤纷绚丽的外部世界;语言婉转,韵调优美工于造语,精于练字;善用白描塑造形象。再次,巧妙的把悲绝凄婉的情感寄托在具体景物的描绘中,表达含蓄委婉。 李词以其风格的淡雅清疏,内容的情思丰赡,创意的独到出奇取得了崇高的地位。
在中国五千年光辉灿烂的文化长河中,才华横溢的文人**客层出不穷。他们或直面现实写出了针贬时弊的战斗激文;或驰骋想象,勾画了理想王国的美好图景;有的以诗歌为阵地, 再现历史的真实面貌,抒写人世的悲欢离合;有的把词赋作为媒介描绘奇丽的自然风光。传达对人生的独特感受。在浩如繁星的名家行列中,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又以其独特的风范,屹立于繁星之群,放射出夺目奇异的光彩,宋人王灼在《碧鸡漫志》中称赞李清照说“易安自少年,便有诗名,才力华赡,逼近前辈,在士大夫中已不多得,若本朝妇人,当推词采第一……作长短句,能曲折尽人意,轻巧尖新,姿态百出。”对李词的评价是中肯贴切的。作为中国文学史上创造力最强,艺术成就最高的女性作家,李清照的词以其风格的淡雅清疏,内容的情思丰赡,创意的独到出奇,取得了独特成就。
一、平淡之中见情致
李清照善于用最平常最简练的生活化的语言精确的表现复杂微妙的心理和多变的情感流程。
1、善于选取自己日常生活中的起居环境、行动、细节来展现自我的内心世界。如《添字丑奴儿》(窗前谁种芭蕉树)“愁损北人不惯起来听”的动作描写,传神的表现出初到南方时不习惯夜雨霆霆的烦躁心理,而“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怕夜间出去。不如向帘儿底下,听人笑语”(《永遇乐》)等动作细节,也典型的表现出年老寡居所独有的生活情态和寂寞心情。在《醉花阴》中更是通过“瑞脑销金兽”、“玉枕纱厨”等一系列美好景物,美好环境的描绘加强刻画了她的愁闷心情和离情别绪。
2、她具有丰富的思想情感,又极富创作才能,因而往往能抓住瞬间的感受,借助具体物象表达出最真切的情感体验。李清照对心理世界的展示,是文学花苑中绽放的奇丽凄美的花,她以女性特有的细腻,用委婉含蓄的笔墨传神的表达了真实的情感历程,以独有的芬芳和清丽牵动了千百万读者的心弦。作于其夫赵明诚某次远行后的《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秋)虽是以离愁别绪主领全篇,但又不是直抒胸臆,而是以具体景致寄托情思,充分展示出闺中少妇丰富的内心世界。“才下眉头,却上心头。”八字传达出心理的曲折变化:收到丈夫的来信,顿感欣慰而喜上眉头,然独居的寂寞毕竟难耐,相思之情又袭上心头。表达可谓含蓄,形象,淡远,将心灵深处的情感表现得具体可见。《醉花阴》末尾三句堪称借景抒情的典范。先用一句“莫道不消魂”这一带动宕语的句子作引,再加一句写动态的“帘卷西风”,最后才展出”人比黄花瘦“的警句来,三句连成一气,前两句环绕后一句,恰如绿叶衬红花,突出了人的憔悴消瘦。“瘦”字可谓是“词眼”,虽没有明写相思,但“为伊消得人憔悴”的刻骨的离愁,都通过这一具体物象表达得淋漓尽致,凝练的归结了全首词的情意。以“瘦” 来暗示相思之深,寓情于物,情景交融,形象与环境十分协调,创造出了一种凄清冷寂的深秋怀人的境界,可谓绝唱。的确是“不著一字,尽得风流”。①正是在对自然景物的描绘中加进了自己浓重的感情色彩,才使客观环境与内在情绪融和交织,从而创造了以作者为主体的艺术形象。
二、素雅言辞显功力
李清照词的语言清新素雅,很适合表现淡雅清疏的审美境界,无论是写景绘情还是咏物,都不用华丽的色彩、富艳的辞藻来装饰,而多用白描手法,从而创造出水墨画般清婉秀逸的意境。
l、创造优美欢畅、情趣横生的意境,显现出色彩缤纷的绚丽世界,使人陶醉在迷人的大自然景色之中。如写于少女时代的《如梦令》(常记溪亭日暮)中“误入藕花深处”,仅这六字,就传神的刻划出了荷花的亭亭玉立,荷叶的摇曳多姿,菏香的沁人心脾,而全词只33字,作者只抓住夏日郊游途中的一个片段,通过“误入”、“争渡”两个细节,就把人物写的栩栩如生,把情节写的曲折起伏,把场景写的生动活跃,充满生活情趣,语言活泼,节奏明快,给人以清新的美的享受。
2、语言流转入珠,讲究韵调优美。巧妙而自然的用铺叙的手法,把日常生活概括的鲜明突出,把情感表达的婉转含蓄。《声声慢》突出表现了这一特色。一开头就连用14个叠字,分析铺叙自己的苦闷心情,“寻寻觅觅”言心头空虚,仿佛若有所失,因而寻求安慰,“冷冷清清”言寻求结果,在内心与周围都得不到温暖,最后“凄凄惨惨戚戚”说不尽空虚,而且凄惨哀伤。这一连串的叠字,从动作、环境到心理感受多层次的表现出寡居老人闷坐无聊,茫然若失而四顾寻觅的恍惚悲凉的心态,真是“一字一泪,都是咬着牙根咽下。”②加强刻画了她的百无聊赖的心情。尤其是末了几句,“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二十多个字里,舌音、齿音交相重叠,是有意以这种声调来表达她心中的忧郁与怅惘。这些句子不但读起来明白如话,听起来也有明显的音乐美。以细腻而又奇横的笔墨,用双声叠韵啮齿叮咛的音调,来抒写真挚深刻的感受,既加强了感情的渲染,更增添了作品的艺术*力。
3、工于造语,善于炼字炼句,形成独特的“易安体”。作者对自然与生活的观察十分细致,往往能用简洁精炼的语言概括出意味的深幽来,在语言艺术上有独到之处 如“绿肥红瘦”《如梦令》)四字就表现出一夜的急风小雨之后枝叶繁茂花朵调零的景象,用语新奇工巧,言简而意深,平淡而曲折,寥寥数笔,形象的表达出词人惜春而不伤春的情愫。“柳眼眉腮”(《蝶恋花》)更是显得精妙清亮,风韵天然,另有“人比黄花瘦”等都是人工天巧之语。
4、善于用白描手法塑造鲜明动人的形象.李清照词多些个人生活及其感受。南渡前主要写爱情婚姻的相思与幸福,基调开朗乐观,表现贵族少女、少妇悠闲、风雅的生活情调,如《如梦令》两首,都是通过对大自然景色的描绘表现了词人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热爱美好事物的性格特征。《醉花阴》则以细腻委婉的笔触塑造出词人多愁善感的形象,表现出她深刻的相思。《凤凰台上忆吹箫》表现了夫妻难舍难分而又不得不离别的矛盾复杂的感情,形成了“欲说还休”的深婉曲折,刻画了词人愁肠百结的离别之情。南渡后的作品更是篇篇抒写作者孤寂凄苦的晚景境况,刻画了饱受战乱离愁的抒情主人公形象。
三、婉约深幽寓悲凄
南渡之后李清照尝尽了国破家亡与颠沛流离的苦痛,词的主要内容也多抒写对国事的忧思和生活流落的痛苦,深厚的故土之思,凄苦的身世之感,一并抒发在作品里,情调哀伤愁苦,心境凄凉孤寂。如“故乡何处是,忘了除非醉”(《菩萨蛮》),“物是人非事事休,欲语泪先流”(《武陵春》)等句。《永遇乐•落日镕金》在故国怀思之中,寄寓身世飘零的感慨,寄托了国危家破的深悲,强烈的反映出忧患余生的寂寞心情,也流落出对故国的眷念不忘。这类作品中最著名的是《声声慢》,生动形象的表现了一个身历国破家亡的孤苦妇女,在秋日黄昏时分的孤寂愁苦心情,失去了丈夫,词人深刻的感受到人间的孤独和人生的乏味,往日的一切都失去了意义和亮色。“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过去大雁带来的是丈夫的温情和慰籍,如今见到大雁引发的却是绝望和伤心,“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从前见菊花虽人比花瘦但不失孤芳自赏的潇洒,而今黄花憔悴凋零则隐含着生命将逝的悲哀。由过去轻盈妙丽的望夫词变成了现在沉重哀伤的生死恋歌,词境由明亮轻快变成了灰冷凝重。这是词人情感历程的真实写照,也是时代苦难的象征。全词以沉痛的语言书写了作者无比的忧愁和哀伤,描述了她在动乱生活中的不幸遭遇,另有“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一剪梅》),通过写残秋的景色作为衬托,倾诉出夫亡家破,饱经忧患和乱离生活的哀愁,情绪相当消沉,个人身世之悲,国家危难之痛,皆寓其中,极富表现力。
李清照多才多艺,能书善画,文学上诗词散文兼善,尤以词的成就最高,堪称宋朝一大家,邹袛袛《远志词》评李清照能“用浅俗之语,发清新之思。”不为过誉。她的词令慢均工,擅长白描,善用口语,多用赋体,长于铺叙,能炼字、炼句、炼意、炼格。主要借鉴了婉约派的艺术经验而又有自己的创造,是秦观以后的一座高峰,她的词有时还兼有豪放派之长,使她能够在两宋词坛上独树一帜,对后世也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拓展阅读
1、带书字的诗句 李清照带书的诗词
李清照萧萧脂粉两鬓东莱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宋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新荷叶·薄露初零
宋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书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摊破浣溪沙·病起萧萧两鬓华
宋
病起萧萧两鬓华。卧看残月上窗纱。豆蔻连梢煎熟水,莫分茶。
枕上诗书闲处好,门前风景雨来佳。终日向人多酝藉,木犀花。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
宋
红藕香残玉簟秋。轻解罗裳,独上兰舟。云中谁寄锦书来,雁字回时,月满西楼。花自飘零水自流。一种相思,两处闲愁。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
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
宋
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叠阳关,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山又断。萧萧微雨闻孤馆。惜别伤离方寸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新荷叶·薄露初零
宋
薄露初零,长宵共、永书分停。绕水楼台,高耸万丈蓬瀛。芝兰为寿,相辉映、簪笏盈庭。花柔玉净,捧觞别有娉婷。
鹤瘦松青,精神与、秋月争明。德行文章,素驰日下声名。东山高蹈,虽卿相、不足为荣。安石须起,要苏天下苍生。
2、带书字的诗句 李清照带书的诗词
1. 学书求墨迹,酿酒爱朝和。《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张籍
2. 欲奏江南曲,贪封蓟北书。《彩书怨》上官昭容
3. 搴幌玩琴书,开轩引云雾。《帝京篇十首》李世民
4. 秘殿掖垣西,书楼苑树齐。包佶
5. 欢心畅遐迩,殊俗同车书。李适
6. 长安风雨夜,书客梦昌谷。《题归梦》李贺
7.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东武吟》李白
8. 落雁带书惊,啼猿映枝转。《咏弓》李世民
9. 当时汉武帝,书报桃花春。《仙人》李贺
10. 剑是一夫用,书能知姓名。《杂曲歌辞 悲歌》李白
11. 书留魏主阙,魂掩汉家床。《哭金部韦郎中》卢照邻
12. 政烦方改篆,愚俗乃焚书。《幸秦始皇陵》李显
13. 有美探真士,囊中得秘书。《赐道士邓紫阳》李隆基
14. 车轨同八表,书文混四方。《正日临朝》李世民
15. 对案临青玉,窥书捧紫泥。包佶
16. 书中无别意,惟怅久离居。《彩书怨》上官昭容
17. 一朝歌舞荣,夙昔诗书贱。《长门怨》徐贤妃
18. 将成金阙要,愿奉玉清书。《送道士薛季昌还山》李隆基
19. 垂衣天下治,端拱车书同。《重幸武功》李世民
20. 书绝龙庭羽,烽休凤穴戍。《执契静三边》李世民
21. 书客多呈帖,琴僧与合弦。《和左司元郎中秋居十首》张籍
22. 逢人寄君一绛囊,书中不得传此方。《寄菖蒲》张籍
23. 天书美片善,清芬播无穷。《相和歌辞 东武吟》李白
24.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东武吟》李白
25. 验炭论时政,书云受岁盈。《至日登乐游园》裴度
26. 书此谢知己,吾寻黄绮翁。《相和歌辞 东武吟》李白
27. 下传金版术,上刻玉清书。《赐道士邓紫阳》李隆基
28. 书司曹佐走如牛,叠声问佐官来不。《官不来,题皇甫湜先辈厅》李贺
29. 今朝书奏入,明日凯歌归。《旋师喜捷》李隆基
30. 书言扬盛迹,补阙兴洪志。《咏司马彪续汉志》李世民
3、李清照的《声声慢》读书笔记
幼时,与许多邻里孩童一样,在不时背诵上几首唐诗宋词间,我也算读过李清照的《声声慢》,虽不懂个中意思,却也朗朗上口,只是没了感触。如今再来品读,感应是那么的强烈和清晰,像遨游星空,绚烂美丽,蕴涵深邃苍穹;像品味清茶,历久弥香,源远流长。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我被这婉约之美所折服,全词一气贯注,如泣如诉,一字一泪,动人心弦,首句叠字,创意出奇,语言朴实,细腻瑰丽,情景交融,流转如珠,让人不由得随着词曲的跌宕起伏和哀婉忧伤,进入李清照的意境。
从小就书香缭绕的李清照,饱读诗书,家庭美满,一切看似那么幸福。可惜金兵入侵、国土沦丧、流离失所、朝政的x败。国破、家亡、思念,无限的愁绪从心底涌出,是望不见星星的黑夜、烛光、孤影,看不见边际,痛楚充斥着整个心房。没有星星的夜里,也许一切已注定悲剧,留给自己的是凄苦孤寂,悲伤和惆怅……
一千年以前发生的事情,令人寒心刺骨,李清照的悲叹,更是一个民族的悲惨呼喊!要使这种悲叹与呼喊不再在后人身上发生,我们就会明白建立一个强大的国家、和谐的社会、幸福的家庭是何等的重要!
望着那块铅色的天空,飘零的云朵,流泻的星辰,还有沉淀的夜,揣着哀婉忧伤的愁绪,谁能预知未来……好在,天际的那端,渐渐地发亮。
4、李清照的《声声慢》读书笔记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三杯两盏残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相识。满地黄花堆积,憔悴损,如今有谁堪摘。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这次弟,怎一个愁字了得。
一直都很喜欢李清照的词,即便有些悲凉。
今天再次读了这首词,似乎有了更深的感悟:
李清照十八出嫁,与丈夫一直恩爱情深,志趣相投,她的前半生的生活是安逸闲适的。然而随着北宋的灭亡,丈夫的病逝,她的生活也从此跌入低谷,流落江南,身如黄花,心似枯井死灰。
乍暖还寒的悲秋时节。虽有淡酒御寒,可又偏是晚来风急,真是雪上加霜。借旧时相识的大雁回归,寄托自己流落他乡的凄凉。黄花无人采摘,满地零落堆积,一切不可收拾,一切百无聊赖。
寻寻觅觅,却寻出这一番次第,真是非一个愁字了得!
在这里我读到了一颗“女人心”,一颗“失落心”。
故国飞来的大雁啊,你可曾听到,一个曾经辉煌的女人对亲人、对朋友、对家园的深深眷恋!那满地残落的花瓣啊,你又可曾知道曾经清丽婉约的美人,现如今却是如此凄惨,寂聊!
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这一次次地寻觅,这一次次地失落,我仿佛听到了她那难以抑制的哭泣声,仿佛感受到了她内心深处不可名状的悲痛。
此时,同为女儿身的我不禁淆然泪下,如此才华横溢的女人,却又如此凄惨的女人!命运为何如此弄人!
5、李清照的《声声慢》读书笔记
认识李清照,是缘于她的一首《声声慢》的词,这首词是作者在既亡国又失去夫君时作的,读来有股凄凉的感觉,光是开头十四句话就催人泪下,可想而知,作者内心的情感是多么的丰富,否则也写不出这样的词来。
这首词既表达了作者内心渴望和平,也表达了她对夫君的思念。因为她的夫君就是在离开自己家园的时候去世的,作者既痛恨亡国,但又无能为力挽救破碎的河山,所以作者把所有的情感都寄托在这首词里面。
作者的晚年并不幸福,孤苦伶仃,无依无靠,她在晚年作了很多的词,《声声慢》就是其中的一篇,并被列入学校的教材里,千古传诵。
由于打仗,作者和她的夫君赵明诚经常分离,她也只好靠作词来打发一个又一个寂寞空虚的日子,这可以从她的的另一首《醉花阴》的词里体现出来。
“莫道不消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这三句话道出了作者内心的无奈和无比的凄苦。
在当时男尊女卑的时代,李清照能成为著名的女词人,一半和她的人生经历分不开,另一半就是无休止的战争。战争让多少人家破人亡,流离失所,被迫远离自己的家园,所以作者在这样的情况下,一边以作词来抒发内心的情感,一边盼望战争早日结束,和夫君团聚。
最终,她的夫君在南渡之后离她而去。
她是历史上不可多得的才女,作词的人很多,但女词人却并不多,在她的词里,我看到的更多的——是一个女人的悲苦,一个时代的兴盛和衰败。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61000.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