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语文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18:47:02

我的家语文教学设计

1.能认真听录音,了解录音中那位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的。

2.能根据要点、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能根据要点、清楚明确地介绍自己的家,做到语句完整,意思连贯。

同教学重点。

课前准备

按本次训练的内容与要求,课前让学生向家长询问有关情况(如家庭地址、父母的工作单位等),然后抓住“你的家可爱在哪里”这个重点作好准备。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我们每位同学都有一个家,而且对家里的情况都十分了解,我们怎样才能把家里的情况介绍给人家听。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听说训练——我的家。板书:我的家

二、明确训练内容和要求。

1.介绍自己的家,要求做到什么?

①在介绍内容上,要体现“听说内容”中所提出的3个要点;

②尽言在表达上,要把事情说清楚,语句要完整前后意思连贯,家庭地址要说明确;

③对别人的介绍(包括录音中哪位同学的介绍)要认真听,吸取别人介绍的优点,改进自己介绍的不足。)

三、学习介绍方法。

1.你是按怎样的顺序介绍?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的“听说提示”,提问你的家可爱在哪里?

(如环境优美、整洁、住房宽敞、父母慈爱、热情好客、团结和睦等.)

四、听录音或听老师讲述,然后评议。

1.要求同学认真听,听清这位同学是怎样介绍自己的家?听后评议,这位同学哪些地方介绍得好?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进行评议:①条理清楚。先介绍家住哪里,家里有哪些人,在哪里工作,再介绍我的家可爱在哪里。

②有重点地介绍了我的家是尊老爱幼,团结和睦的幸福家庭。这位同学从奶奶怎样疼爱我们,爸爸奶奶怎样严格要求我,我们又怎样关心奶奶等三方面作了具体介绍,使人听了印象深刻。)

五、列介绍提纲。

六、练习说话。

自由说.指生说

七、评议。

1.条理是否清楚?

2.是否抓住要点说?

3.家的可爱有否说清楚,说明确?

4.说话是否清楚、完整、意思是否连贯?

八、再次练习说话。

同桌互说、互评,教师巡回指导。

拓展阅读

1、部编版三年级43夜书所见

课程标准:

中以品诗赏画的新理念,发挥生的想象能力,联系儿童的生活体验,通过反复诵读,体会诗人的感情。

内容分析:

《夜书所见》是义务育课程标准实验科书(人版)三年级上册第三组课中的古诗。这是南宋诗人叶绍翁写的客游在外,因秋风落叶,感到孤独郁闷,由看到远处篱笆下的灯火,料想是小孩在捉蟋蟀,不禁回忆起自己的故乡和童年的生活,于是那种郁闷之情又被一种亲切之感所代替。

情分析:

本班大部分生养成了初步掌握了独立阅读古诗的习方法,基本上能抓住重点词理解诗句。但大部分生的言表达能力有待提高,主要原因是课外阅读量太少。

习目标:

1、会认两个生字

萧、梧,会写两个生字

促、深,读准一个多音字

挑(

)。

2

、引导生理解诗意体会诗人所描绘的情景。

3、习借助注释理解诗意,体会诗歌的感情。

4、激发和培养习古诗的兴趣。

通过阅读理解体会诗句的含义。

通过有感情朗读体会诗句所蕴含的的感情。

习过程:

环节

习过程

整体感知

大胆猜想

(5分钟)

1.师:同们,今天们来习古诗《夜书所见》。请同们打开课本。自己先读一读,并观察一下书上的插图。大胆想一想,这首诗可能是写什么的?生看书,思考。

2.交流,梳理。

师要允许生大胆想象,但必须有自己的依据。

生猜想,而不是瞎想。猜想是需要依据的,生根据阅读和观察,迅速从字和图画中捕捉有效的信息,并深入思考,作出判断,这是一个观察、思考的过程。同时,这样做也激发了习的兴趣,突出了生自主习的地位。

围绕主题,

回顾

(10分钟)

1.师:是的,这首诗的确是反映了诗人想念乡、思念亲人的内容。想一想以前习过或者课外读过这样的诗歌吗?能试着背诵几首吗?

生背诵关于一些思念乡和亲人的古诗,如《静夜思》等。

2.师:诗歌是作者表达自己情感的一种方式。言简洁凝练,却字字含情。诗人把自己的情感寄托于字,用字表达自己的所见、所忆、所感。想一想你们以前是怎么样习这样的古诗的?你们已经掌握了哪些习古诗的方法?

生交流。

师小结:

(1)先读准确。根据提供的拼音读准确,读流畅。

(2)根据提供的注释试着理解诗句的意思,有的需要补充和调整等。

(3)练习背诵。

每一个生都有自己的习经验,都有自己习古诗的方法。师的任务就是充分估生已有的习水平,并在此基础上引领、提升。这既是省时高效的好方法,也是对生的赏识与尊重。

自主练习,读准读熟

(5分钟)

1.师:今天们来习这首古诗,看看在这首诗里,诗人表达了什么样的情怀?

师:按照刚才同们介绍的方法,自己习这首诗。有问题的可以同位合作。

2.检查读的情况。

(1)指名读。注意读准生字读音,读好节奏。

(2)反复练习,做到每个同都能够读准确。

这是一个容易忽视的话题。们有时候容易把“关注每一个生”当成口号喊出来,而不能真正做到让每一个生读准字音,读好节奏。而这一点要求是最基础的,必须人人达标。因此,时间可以充分一些,生参与可以更多一些。

尝试理解,感悟诗情

(20分钟)

1.师:首先习《夜书所见》,题目是什么意思?

引导:“所见”在一年级的时候就过一首《所见》,意思是所看到的。夜书所见,就是在夜里写下所看到的。

2.这首诗的作者是谁呢?你了解他的情况吗?他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写下这首诗的呢?

生依据课前收集的资料交流。

师适当补充。

3.师:通过刚才大的阅读和思考,结合课本中介绍的关键的词的意思,这首诗歌的内容是什么呢?诗人到底“见”到什么了呢,先想一想,然后回答。生可独立思考,也可以合作讨论。

师:诗的前两句的意思是什么?

生回答。

师引导:诗句的理解不能简单地一句一句地翻译,诗的四句本身是一个整体。要结合词的内容适当地调整。句通顺,表达流畅。

如:

师:“萧萧”指的是什么?(风声。)

师:什么时候的风声?(秋天的风声。)

师:你怎么知道是秋天的风声呢?(第二句中有“秋风”一词。)

师小结:

萧萧的秋风吹动梧桐树叶,送来一阵阵寒意,这情景不禁让客游在外的人思念起自己的乡来。

师:练习读一读,读出自己的感受来。

师:第三、四句的内容呢?生回答。

引导:“知”是什么意思呢?

师:夜里能看到“一灯明”,怎么就一定“知道”是“儿童”在“挑促织”呢?

生进一步看图、读,全方位地思考。

师:原来,“见”的意思不仅仅是指用眼睛观看,还包括作者的“倾听”和“回忆”。作者不仅用眼睛看到了“一灯明”,而且听到了萧萧的风声、促织的鸣叫声、儿童不时的说笑声。

师小结:

忽然看见远处的篱笆下有一盏灯火,料想那是孩子们在捉蟋蟀玩吧。

师:看到了眼前的情景,作者的心里有什么感受呢?(孤单,想念乡。)

师:读出自己的见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全

这既是生课前习的一次检阅,也给了生展示的机会,同时也是习这首诗歌所必需的。只有了解了诗人当时的情况,才能为走进诗人的内心世界做好情感的铺垫。师是习的引导者,而不是说者。要通过具体的事例让生领悟诗句的内容,必须要让生把几句联系在一起,而不能一句一句地进行分析。这既符合古诗本身的特点,也让生在尝试理解的过程中慢慢悟出了习古诗的方法。但仅这样还是不够的,还要引导生对于诗中重点词深入思考,师的追问就起到了把生的思维引向深入的效果。

2、二年级《井底之蛙》

1. 通过抓住方位,品读词,了解蛙的小快活;搜集与大海相关的资料,想象鳖在东海的生活,感受鳖的大快乐。

2. 借助,在诵读中初步感知。体会“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的含义。

3. 将蛙的小快活与鳖的大快乐进行对比,抓住本冲突,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感悟寓意。

[重难点]

将蛙的小快活与鳖的大快乐进行对比,抓住本冲突,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目光短浅,感悟寓意。

[课前准备]

第2课时

一、课前动画,回顾内容

二、汇报交流,体验“蛙”乐

1.生汇报交流导单第1题,了解蛙的小快活。

2.抓住“夸耀”一词,体会青蛙的自以为是。

3. 找出中心句、中心词,归纳“总分”的写作方法。

三、迁移对比,感受“鳖”乐

1.体会“用千里之遥,不能形容海的辽阔,千仞之高,不足以形容海的深度。”的含义。

2.生分享交流导单第2题,并观看大海的视频,感受鳖的大快乐。

四、回归本,揭示寓意

1.弄清青蛙为什么觉得自己很渺小,揭示寓意。

2.联系生活,说说怎么做才不会被别人称做“井底之蛙”?

五、拓展本,以读引读

认识庄子,师推荐经典读物。

短短的四十分钟,考验的是一名师的.用心与真诚。回想这堂课,有以下这些作为自己个人可保留的经验:

一、 在课件的制作上,趣味盎然,在板书生动形象、新颖,以简笔画对比,突破重难点,将小快活与大快乐进行对比,由浅入深,感悟寓意。

二、 巧妙,起承转合,步步深入;汇报交流,体验蛙乐,迁移对比,回归本;课前交流,课上发言,扎实有效。

三、 导单体现“厚”的理念,表格的与“蛙乐”总分以及“鳖乐”前后呼应,导单起突破重难点的重要作用,抓住了空白查找资料感受了鳖的生活,揭示了寓意,能促进生的自能力。

四、 注重小组合作机制,在小组中立组长,汇报的顺序先后分明,井然有序。在课堂中,积累了很多经验,也会了方法,但同时也从中观察到了自己的不足,例如本次研讨活动的理念为“以生为本”,那么是否在此基础上,课堂的在注重生的主体地位的同时,而忽略了课朗读的重要性了呢?“读”因此而削弱了地位,是课堂的遗憾,也是今后在课堂中努力的方向。

一节课有得有失,它为一个课时的内容写下一个句号,但也同时为下一节课写下一个冒号,是师继续活跃在课堂上的一把标尺,将继续为之努力。

3、《空山鸟

1、会本课的9个生字,理解积累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感知章意境。

3、欣赏作者对各种鸟的准确描摹及形象感受。

4、习作者运用的比喻、拟人的修辞手法。

重点难点:

体会作者对各种鸟的准确描摹及形象感受。

具准备:

课件

课时安排:2课时

过程和安排: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播放鸟鸣的录音。问:你听出了什么?今天们一起走进《空山鸟》,看看作者有哪些独特感受。板书课题。

二、听读课,感知内容

师有感情地朗读课。提问:作者在空山听鸟是怎样一种心境呢?

三、理清课脉络

中哪些段是写作者静心聆听鸟的?

据此,快速给章分段。

第一部分(1—3自然段),第二部分(4—7自然段),第三部分(8—9自然段)。

四、感情朗读,初步体会

1、自由读,边读边体会。

2、组内朗读比赛。

3、展示读,读后师生评议。

五、习课第一部分

1、指名读课

2、本部分中哪些词起到了点题的作用?

3、“绝唱”是什么意思?

4、为什么把空山鸟称之为“绝唱”?

5、齐读。

六、课堂小结

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

第二课时

一、复习

1、听写生字词。

2、背诵课最后两个自然段。

二、习第二部分

1、感情朗读后概括本部分的主要内容。

对鸟的描摹及感受。

2、从作者对鸟的描摹及感受的抒写两方面对本部分的内容进行探讨。

师**、点拨。

3、各组汇报交流成果。

4、美读句。

5、完本部分内容后,你有何体会?

三、习第三部分

1、全班齐读。

2、体会作者所抒发的感情。

3、齐背这两段。

四、欣赏二胡名曲《空山鸟

体味曲中传达出的感受。

五、课堂小结

生总结完本课的收获。

欣赏{感受:空旷、神清气爽、刻骨铭心} 鸟之绝唱

4、《空山鸟

1.掌握描摹具体事物的方法。

2.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3.培养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生活,去追求自由、快乐的幸福生活。

4.认识4个字。

1.掌握描摹具体事物的方法。

2.理解其中蕴含的思想感情。

理解作者抒发的思乡之情。

卡片

一、导入:

们,今天习《空山鸟》,板书课题。

二、初读课,整体感知。

生自己自由朗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并勾画出自己不懂的词

三、品读课,合作探究。

温馨提示:

1、作者描写了山上哪些风景,这些风景是怎样写出来的?

2、模仿课中描写山上风景的句子,自己创造几个句子,说给同桌听。

3、作者喜欢到山上来,尤其是喜欢到山上来听鸟叫,且在课第一段就热情的宣告,思考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4、请生读出这段中给你印象最深的句子?为什么这句话让大印象深刻?

5、生自己朗读并找出你喜欢的句子,说出你为什么喜欢它,它好在哪里?

6、讨论:作者的写作意图是什么?

四、字词积累,巩固基础。

1、生提出自己不懂的词讲解。

2、生自己记忆字:崛、飒、悉、嬉。

3、组词、造句

五、作业布置:将本朗读给父母听。

板书:

鸟儿的鸣叫是世间最美的

点击查看更多我的家语文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16494.html

热门阅读

  1. 信用社审计员竞岗发言稿
  2. 安徒生童话故事第:飞箱The Flying Trunk
  3. 《线描碟与毛线花》幼儿园大班美术教学设计
  4. 水果蹲小班游戏教案
  5. 应届生应聘一分钟自我介绍
  6. 优美文段摘抄
  7. 喜庆的春节手抄报内容
  8. 201年最新闺蜜生日祝福语微信
  9. 2016年感恩节短信搞笑祝福语
  10. 精彩生日祝福语锦集
  11. 机遇偏爱有准备的人关于机遇演讲稿
  12. 历史组课堂展示月活动总结
  13. 小学语文《一面五星红旗》教学设计
  14. 201年鸡年新年祝福语大全
  15. 第二周护旗手自我介绍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