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文:又逢中秋望月时
今天是阴历八月十五,中华民族的传统节日。
晚饭后,望着哥嫂们推着老父亲轮椅的背影进了电梯,我和妻子、妹妹等不声不语的也在客厅窗前支起了一个小圆饭桌,规规矩矩、恭恭敬敬地摆上了月饼和苹果、香蕉、橘子、葡萄、脆枣等水果,并点燃了两支蜡烛。
轻轻打开客厅的纱窗,一缕清风迎面拂来,直爽到脚下。窗外,皓月当空,亮了大地,如万家灯火;亮了夜空,满天星星也羞愧的蒙上了一层薄薄的面纱,再也没有了往日那闪烁耀眼的风彩。我不由低头凝眸月光和烛光映衬下圆圆的月饼和那红的、紫的、*、绿的冰雕玉琢般的水果,是那么的熟悉,又是那么的亲切。人去物在,睹物思亲;往日那零散着的情愫和思念,刹那间化作绵绵细雨,汇成小溪,从心底深处汨汨流淌来,不觉泪花已噙满双眼,怆然而涕,母亲与我们一起过中秋节时的一幕一幕也随之浮出脑海。
我家兄妹四人,均早已成家立业,各有儿女。父母健在时,每逢中秋佳节,无一例外的要摆上满满一桌酒席,老少十五六口热热闹闹吃上一顿,送上各自的祝福,年复一年,形成惯例。每每团圆饭后,懂事的晚辈们就会帮着支上麻将桌,让辛辛苦苦忙碌了一天的大人们娱乐休闲一下。再看这群孩子,没有人叮嘱,刷碗的刷碗,擦地的擦地,洗水果的洗水果,都在主动地找着属于自己应该做的事情;那情、那景,真是其乐融融。这时年迈的老父亲则坐在轮椅上,无声无息地看着他的孩子们和孩子们的孩子们,从中体味着属于他自己的那份天伦之乐。看得出来,那个时候他才是最享受、最高兴的,因为物质上的东西已然不缺了。
待华灯初上之时,一轮明月徐徐升起,斜挂当空。多病的老母亲便让她的儿孙们搬上一个小饭桌,支在露天阳台上;和着南塔前院蓬瀛宫尼姑们做道场的烛光火影与奏乐、诵念的交响,在桌上整整齐齐地摆上月饼和各种水果,点上蜡烛,然后就在那里默默地守着;守着那份虔诚,守着那份信奉。这时的母亲或许,我想也一定是在心里默默作着祷告,祈求上苍保佑全家的平安,驱除自己那一身的病痛;就这样守着,守着,直守到那蓬瀛宫的师傅和弟子们做完道场,偃旗息鼓,母亲才熄灭蜡烛,回到屋中,把月饼和贡果分给大家吃。母亲说,吃了贡过的月饼和水果这一年不得病。这时的儿孙们无论吃得下吃不下,或月饼,或水果,或多,或少,都无一例外的吃着,分享着老人家那份良苦用心和那份慈爱。每每这时,她脸上都会流露出满足的喜悦,孩子们自然也多了一份欢愉。
如今,母亲离开我们已经*年了,而这件事情却好像刚刚过去,儿女们对母亲的思念更是无时不在。今天恰逢中秋佳节,明月千里寄相思,正是这一年一度的中秋佳节和那“天涯共此时”的良辰美景,不知圆了天下几多人们的思亲之梦。尽管母亲已是隔世之人,但我冥冥中仍是凭借着那圆圆月亮散放出的光,依稀看到了在那遥远天边母亲那熟悉的身影;母亲似乎也像往年一样,在那里守着,守着;她一定看到了坐在轮椅上遛圈的老伴,看到了那些推轮椅的儿孙们,也看到了那月光映衬下的小饭桌和月饼、水果。
在这月圆之地,在这月圆之时,我当用心声和母亲诉说:“妈妈,过节了,我们看你来了,你还好么?这一年多的时间里,爸爸的身体维持得很好,时常惦记你;我们大家每天推他在小区院里走一个小时,一年半的时间,都推坏了两辆轮椅了;浑南新建了大奥莱和万达商场,哥和妹推着他去了好几次。大哥的孩子生了个大胖小子,咱家又添人进口了;二哥已经退休了,他家那小两口今年都考上在职研究生了;我的孩子也已经结了婚,了却了一件心事;妹妹的孩子去年考上了东财的研究生,在大连读书。尽是喜事,都是您愿意听的。我们还带来了五仁月饼和各种各样的水果,都是您愿意吃的,也学着你以往的样子供奉在这里,祈祷着全家的平安,祈祷着你在那边同样的幸福安康。”我似乎感觉到了母亲那会心的微笑,感觉到了母亲的放心,感觉到了母亲的知足。
午夜时分,那轮给普天下播撒光明、为数不清的有情人寄送思念的圆月似乎也有点累了,缓缓的隐入了云端,夜空也随着一点点黯淡下来。
月有阴晴圆缺,人有悲欢离合。中秋之夜,天上的月亮是最圆的,儿女们心中的那份思念也是最圆的……
拓展阅读
1、描写中秋节赏月的散文
夜幕悄悄拉开,揭开了面纱。天空露出了深蓝色的笑脸,紫。蓝。黑变幻不定,好像是一个华丽的大舞台。仰望天空,那朵朵云彩,搭成了一座像万里长城一样蜿蜒的云梯,又似月亮姑娘那用洁白美玉雕刻而成的宝座,让人产生一种朦胧感。
深蓝色的天幕中,点缀着一些黑紫色。如此大的天空,星星数目却屈指可数,它们好像是月亮姑娘的特邀嘉宾。月亮终于从云雾中探出头来,天空顿时一片光明。可谓“冰魂雪魄,冰清玉洁,冰壶秋月”。它似清影矫漪,似壁婉倾摇,令人心旷神怡。
月亮也许是害羞了,她钻进了云层,迟迟不肯露面。于是人们纷纷放起了烟花,如流星冲向天空,好似一幅明月赏烟花图。半边天亮起来了,月亮更害羞了,一头扎进云雾里。
月,静静地,悄然入睡了……
2、描写中秋节赏月的散文
来到爷爷奶奶家时,哇!有二奶奶、二爷爷、三奶奶、三爷爷、老太等人。奶奶见我来了,就喜开颜笑地对我说:“丹丹,你来了呀!你喜欢吃什么呢?我叫你爷爷给你去买的!”我一副无所谓的表情,对奶奶说:“随便,无所谓的”奶奶便开始追问在起来,说:“世界上可没有随便啊?”“奶奶,我真的随便吃什么的,只要是你们给我买的,就是我喜欢吃的!嘻嘻,我先去看电视了!”
啊!真香!好像是我最爱――红烧鸭!我情不自禁地在心中默默地说了起来,我悄悄地走进了厨房,准备偷吃。妈妈见了,也在我后面观察我的举动。当我快要接近时,“住手!你这个小馋猫。”我吓了一大跳,赶紧准备溜出去,可奶奶挡在门口,我心里暗暗的想:俗话说得好:螳螂捕蝉,黄雀在后,我怎么就这么的笨啊!我眼含着泪花,对大人们说,我再也不敢了的,大人们才放过我的。爸爸和爷爷开始忙着把斗香点燃了,又把小桌上放满水果,月饼等食品放在月光下。
我突然想起句“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小儿不识月,呼作白云盘”的诗句,心里颇也能感触到些诗人当时的一点心境。
“开饭了,开饭了!”我直流口水,弟弟也是跟我一副样子。几分钟后,桌上一半的饭菜已被我和弟弟消灭了。爸爸他们都有点被我们的举动惊呆了的。
我拿着椅子坐在月光下,看着那天空燃放的礼花:红的、蓝的、紫的……
一会儿是“五彩蘑菇云”向上升腾,一会儿又见晶莹透亮的“小星星”向你扑来。
我看了入了迷,仿佛都身临其境般。
天上的明月,中秋夜晚的月色,太美了!那五彩缤纷的烟火,在我的脑海中怎么也挥之不去。
3、描写中秋节赏月的散文
这天晚上,我早早的吃好了饭,就拿着凳子坐在门前,我们仰起头,星星的影子都没有,天上空空的,只有深色。但是,一会儿,我看见了天上有一朦胧的光芒,也有了一些些星星。我想:星星都出来了,那么月亮一定也会出来的。我望着天上,慢慢地有了一丝丝光芒,圆圆的,“啊,月亮出来了!”弟弟欣喜若狂,圆圆的月亮在天空上,把它那皎洁的光芒洒向大地,把大地照得亮晶晶的。月亮的银白色光芒照在树上,树像披上了一件白纱衣,照在花上,花像一面镜子,把光线反射到我的脸上。看着月亮,月亮上面似乎有什么东西?噢,那可能就是传说中的士嫦娥和玉兔吧,正望着亮晶晶的大地。不一会儿,月亮不见了“是什么东西?”慢慢地那东西飘走了,借着月光看,那是云。原来,晚上也有云呀。这时,我发现,地上的蚂蚁不动了,好像也在看月亮。月亮多么迷人啊!我告诉弟弟:“因为人们为了日子能过得圆满,所以,人们要望着月亮许愿。”于是我也许了一个愿:希望每天日子能过得圆满。”
月亮真神秘啊!又圆又美又亮,下一次我一定还会再赏月。《西湖游览志馀》记载:“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义,是夕,人家有赏月之燕,或携瞌湖船,沿游彻晓。苏堤之上,联袂踏歌,无异白日。”
为何中秋月色倍于常时呢?据现代气象科学分析,中秋之时,多属高气压天气系统控制,大气层结稳定,空中微粒、尘埃,杂质较少,视程良好,秋高气爽,因此,月色分外明亮。
4、描写中秋节赏月的散文
9月9日星期二的那一天一早,我怀着激动和兴奋的心情,带着要和同学们分享的一个小苏式月饼来到学校,一到门口就有一股诱人的味道扑鼻而来,而教室也是沸腾着,原来同学们都在交流着自己的月饼。终于熬到下午的综合课了,同学们激动不已,蠢蠢欲动。“叮铃铃……”上课铃响了,教室立马由和菜市场一样的热闹非凡变成了宁静的森林一样的鸦雀无声。同学们坐得端端正正,等待老师的到来。“美好的中秋佳节是中国的传统节日……我宣布,今天的班会主题综合实践活动现在开始!”一阵欢声雷动的掌声后,气氛一下就变得更欢乐了。
同学们一起交流了中秋节的来历、别称、风俗和美丽的传说,我们这才知道,中秋节原来还有很多别称,因为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又称“八月半”,“八月节”。因为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称“月节”。中秋月亮圆满象征着团团圆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其它还有叫“追月节”,“玩月节”,“女儿节”……中秋节最早出现于古代帝王的祭祀活动,《礼记》上记载“天子春朝日,秋夕月”,就是帝王在春秋时代就开始祭月了,后来贵族官吏和文人学士也相继效仿,逐步传到了民间。秋天还是收货的季节,人们为了庆祝丰收,表达喜悦的心情,就以中秋这天作为节日,所以就有了这个节日。现在中秋还沿习了部分古老的习俗,比如观潮,燃灯,猜谜之类,每家都祭月,拜月,赏月,但最重要的还是吃月饼,之所以月饼是圆的,大概也因为象征团圆的意思吧!
最后到了同学们最期待的品月饼的环节了,每个人拿出自己做的月饼和他人分享,觉得谁的吃,评出了“口味奖”,“创意奖”,“形象奖”等等,甜甜香香的滋味让大家满足了食欲,而团团圆圆的氛围让大家分外亲热,更让大家真正地了解了中秋的含义!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26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