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髓里乡愁的伤口铮铮作响的诗
依旧在秋浓的时候,打开
心灵的角落,安静的失眠
清晰一份思乡的情愁
那魂牵梦萦的家乡,嘴唇颤动
一些忘不了的名字,以及当初离乡的兴奋
如今化为满腔辛酸的哀愁悲叹
甚至逐渐不安
风叶不停吟唱,心声那份透明的寂寞
村头的槐树越发瘦弱光秃
一朵朵乡愁的浮云与夕阳拉扯不断
一起坠入内疚的情殇
那颗桂花树的香气弥漫成
空气里回不去的嘘唏
放眼野外天边,无人懂,也无人陪
唯有一轮明月点亮天地的静默
时光流淌着难以释怀的缘由
思绪沉浸在故乡那一条清澈的河流
河岸边盛放生活的小花
河面上描画着生命不定的纹路
也许家乡一样窗外月明花香
那关怀的人,那纠结的事
一幕幕掠过凝望的心田
细碎金*花携带月色融入酒杯
一丝温暖拨弄心弦的过往
情怯的身影顽强在枝头上,摇晃
触摸思念的呼吸,起伏着浓郁的遥望
镜花水月的变迁在一滴眼泪里跌碎
我清晰听见心跳的呻吟,分外的无奈
不能归根,怎么安心收回深情的眷恋
浮沉在故乡念想的心湖,灵魂倍感煎熬
拓展阅读
1、乡愁诗句及其赏析
诗歌表达对故乡,对祖国恋恋不舍的一份情怀。诗歌中更体现了诗人余光中期待中华民族早日统一的美好愿望。乡愁诗句及其赏析,我们来看看下文。
原文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乡愁 余光中
乡愁 余光中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该诗情深意切,既渴望了祖国的统一,又将乡愁描写的淋漓尽致.正像中国大地上许多江河都是黄河与长江的支流一样,余光中虽然身居海岛,但是,作为一个挚爱祖国及其文化传统的中国诗人,他的乡愁诗从内在感情上继承了我国古典诗歌中的民族感情传统,具有深厚的历史感与民族感,同时,台湾和大陆人为的长期隔绝、飘流到孤岛上去的千千万万人的思乡情怀,客观上具有以往任何时代的乡愁所不可比拟的特定的广阔内容。余光中作为一个离开大陆三十多年的当代诗人,他的作品也必然会烙上深刻的时代印记。
《乡愁》一诗,侧重写个人在大陆的经历,那年少时的一枚邮票,那青年时的一张船票,甚至那未来的一方坟墓,都寄寓了诗人的也是万千海外游子的绵长乡关之思,而这一切在诗的结尾升华到了一个新的高度:
“而现在/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我在这头/大陆在那头。”有如百川奔向东海,有如千峰朝向泰山,诗人个人的悲欢与巨大的祖国之爱、民族之恋交融在一起,而诗人个人经历的倾诉,也因为结尾的感情的燃烧而更为撩人愁思了,正如诗人自己所说:“纵的历史感,横的地域感。纵横相交而成十字路口的现实感。”
(《白玉苦瓜》序)这样,诗人的《乡愁》是我国民族传统的乡愁诗在新的时代和特殊的地理条件下的变奏,具有以往的乡愁诗所不可比拟的广度和深度。
余光中先生热爱中华传统文化,热爱中国。
礼赞“中国,最美最母亲的国度”。他说:“蓝墨水的上游是汨罗江”,“要做屈原和李白的传人”,“我的血系中有一条黄河的支流”。
美点追踪
《乡愁》的形式美也令人瞩目。它的形式美一表现为结构美,一表现为音乐美。《乡愁》在结构上呈现出寓变化于传统的美。统一,就是相对地均衡、匀称;段式、句式比较整齐,段与段、句与句之间又比较和谐对称。变化,就是避免统一走向极端,而追逐那种活泼、流动而生机蓬勃之美。《乡愁》共四节。每节四行,节与节之间相当均衡对称,但是,诗人注意了长句与短句的变化调节,从而使诗的外形整齐中有参差之美。《乡愁》的音乐美,主要表现在回旋往复、一唱三叹的美的旋律,其中的“乡愁是——”与“在这头……在那(里)头”的四次重复,加之四段中“小小的”、“窄窄的”、“矮矮的”、“浅浅的”在同一位置上的重叠词运用,使得全诗低回掩抑,如怨如诉。而“一枚”、“一张”、“一方”、“一湾”的数量词的运用,不仅表现了诗人的语言的功力,也加强了全诗的音韵之美。
2、2019中考满分作文:桑口 伤口
门前一排桑,非常茂密,枝叶修长。
我常坐在门前,望着不远处的那一排桑发呆。它们同我共享一缕阳光,可是,唯一的不同是:我是忧愁的,它们是快乐的——从那闪着光斑的绿叶上可以看到。
妈突然叫我:“能陪我去剪桑吗?”当然,我很乐意能做这样的事。
剪子一刀一刀剪下去,桑枝一束束掉下来。阳光射过晶莹的汗珠,我看见,一滴滴白色的汁液像汗珠一样从剪过的桑枝的头上滴下。 擦擦自己的脸,心慌地发现原来我脸上并无汗珠。是泪水,是桑的?是我的?
那一刻,我停止了剪桑。我想起了许多许多。曾经一次次苦痛,我告诉自己要坚强;曾经一次次挫折,我告诉自己不要悲伤。是谁发的誓言,斩断翅膀也要带着血与泪飞翔?现在的失败不是永远的失败,路还很远,珍贵的东西总是慢慢成长。
我猛地惊醒,问母亲:“为何剪桑,为何不让它们快乐地成长?”
她的回答令人吃惊。
我深深感到:我总是急、太狂躁。青春只一次,我应该慢慢品味,不应该只为追求一时的胜利而重重发誓,也不应该只为忏悔一时的失败而深深追悔。相反,我要忍耐快乐,忍耐痛苦,忍耐心与形相碰撞时的那一刻沉痛:我要慢慢成长,长得健壮,长得刚强。
我拿起剪子,毫不心痛地剪下去,一刀一刀剪掉心灵的沉重,剪掉曾经的一次次欢乐与忧伤,让心底的沉积似火般喷发,让世界与心灵一起震撼,让伤口的痕迹从此消失!
母亲说过什么?我清晰地记得她的话。
她说:“剪桑嘛,为了让桑不至于长得过快,从而忽略了坚强与韧性。让它有‘桑’口,它会更加茁壮。如果现实环境太过于顺利,桑会太高,不能经受风吹雨打。相反,如果每年都剪桑,那么,‘桑’口会让桑长得更慢,让其慢慢品尝了成长中的苦与难之后,它会更加坚韧,风吹不摇,雨打不倒。”
3、口袋里的温暖作文800字叙事作文
生活中的往事,犹如那夜空中满目琳琅的繁星。随着时光的匆匆流逝,一些星星悄无声息地消失了。但在浩瀚的天空中,总有一两颗闪烁着金光的星,永远悬挂在天际,埋藏在我们心田之中。
那一年冬天,我刚上二年级。因为父母工作繁忙,每周,我的爷爷都会来接送我几次。爷爷的行动十分迅速,我们当时是下午三点钟放学,往往不到两点半,他就来到校门口翘首以盼了。
爷爷的个子挺高,长得稍有些瘦削,但十分结实,又很硬朗,生活中没有什么事能难住他。尽管如此,爷爷也不能逃脱时间的魔咒。岁月在他棕褐色的脸上犁出了一道道不可抹去的沟壑,斑白的两鬓也使他显得愈加苍老。
即便如此,爷爷依旧坚持提早来学校接我。
那是一个十分寒冷的下午。凛冽的寒风无情地肆虐着大地,冷得直穿骨髓,就连傲然挺立的松柏也低下了它那昂起的头。若不是身穿厚厚的羽绒服,恐怕我早就被冻成冰块了。更雪上加霜的是,中午我没吃太多饭,已有些饥饿感,一阵寒风吹来,“饥寒交迫”的感觉让我浑身直打哆嗦。
一走出校门,爷爷就第一个发现了我。还没等我反应过来,爷爷就把书包从我身上卸下来,扛在自己肩上。
我的“负重”减轻了不少,但依然很冷,很饿。
爷爷似乎看穿了我的心思,朝我微微一笑。这时,他又像变魔术似的,从罩在外面的坎肩里掏出一枚枚带着温暖的板栗来。对我说:“看你这样子,一定是中午没吃饱,快吃吧,别饿坏了。”说着把栗子塞到我的手里。
我先是一愣,立刻抓起栗子大嚼起来,“栗子真甜啊!”爷爷在我的身旁笑眯眯地看着我,“好吃吧,别噎着哈”。吃完栗子,我感到精神焕发,浑身上下暖洋洋的,竟忘了自己是在十二月的寒风之中。
我不知道那天爷爷在寒风中站了多久,也不知道为什么给我准备的板栗还是热乎乎的。也许是因为怕我没吃饱饭,也许是因为天气寒冷怕我挨冻……但总之,有一点可以确定,那就是爷爷对我无微不至的关心与爱。
至今,我的爷爷还是经常接我放学回家。他的口袋总是鼓鼓的,里面放着惊喜,也装着满满的爱。
4、在唐诗宋词里孤独漫步作文
中国,是诗之国度,词之故乡。诗由情生,词为愁作。
我,常在阳光明媚的午后,徜徉于唐诗宋词的堤边。孤独地、静静地咀嚼着,品味着,享受着。那散发着古朴芬芳味儿的诗词,使我沉溺其中,沉醉不知归路。它,滋养了我枯干的心灵。
我漫步在唐诗宋词的堤岸上,看到了湖面微微泛起一二三四朵纤细而柔软如绸缎的浪花,它温柔地亲吻着绿柳拂堤的湖岸,那定是文人墨客多愁善感的情愫吧。“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是易安失去赵明诚的愁云悲苦,她寂寞凝望着帘外雨打梧桐,却望不到愁海的尽头。“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是范仲淹浓稠的化也化不开的乡愁,他羁旅在外,思乡不得归,酒入愁肠愁更愁,断肠人在天涯。“最喜小儿亡赖,溪头卧剥莲蓬”,那是辛弃疾心灵放牧的归隐生活,他晚年遭朝廷小人排斥,索性隐居,乐享于宁静祥和的村庄。他满心羡慕乡野普通五口之家和和美美的生活,他被这天真的生命深深感动了。“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是苏轼无与伦比的旷达豪放,他因“乌台诗案”被贬官黄州,身居闲职,心态却日渐乐观,让我辈心生崇敬。甚至还有陆游晚年再遇唐琬时“山盟虽在,锦书难托”的痛彻心扉,肝肠寸断……漫步在这婉丽柔美的诗词堤岸,聆听作者的每一次心跳的声音,这声音穿越了千年漫漫时空。我有一种“此中有真意,欲辨已忘言。”的说不清道不明的韵味。
我漫步在唐诗宋词的堤岸上,望见了乱石穿空,激起苍海千层雪浪,似乎要击碎海岸,涛声震天,惊心动魄,那是文人墨客胸怀天下的伟大爱国热情啊。“怒发冲冠,凭阑处,潇潇雨歇。抬望眼,仰天长啸,壮怀激烈”,那是岳飞抗金钢铁般的坚定决心,他誓与敌人血战到底,绝不退缩,是传唱千古的英雄豪气,惊天地,泣**。“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写就年仅47岁碧血丹心文天祥,这是他跪拜南方,引颈就刑,从容就义的慷慨誓言。“况复烦促倦,激烈思时康”,那是杜甫对苦难人民的忧虑,对国事的感伤,他热切期盼天下太平。“落红不是无情物,化作春泥更护花”是龚自珍虽脱离*,却不忘报国的心志。“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是陆游执着、热烈的家国情怀,他对收复中原充满自信,充满期待。“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可怜白发生!”则是辛弃疾壮志难酬的一腔悲愤……江山如此多娇,引无数文弱书生尽折腰,吟悲壮之音,唱爱国之情。漫步于这激昂慷慨的唐诗宋词堤岸上,我的心中溢满了从未有过的豪情壮志,热血沸腾。
中华诗词,一路沉淀,醇醇酝酿,历久弥香,它承载着华夏太多的喜怒哀乐,人情冷暖,映射着时代太多的兴衰荣辱,怎不让人沉醉呢?
我,愿在每个阳光明媚的午后,翻开带着淡淡墨香的古韵诗词,呷一口清茶,品味着诗词带给我的愉悦与茶的清苦甘甜,在唐诗宋词里孤独漫步。
5、携乡愁以赴千里高中记叙文900字
你,我,每一个中华儿女,都怀揣乡愁,奔赴千里。
故土赠予你的,是美丽的羁绊,亦是追梦的勇气。
你留恋于故乡草木山川,可今朝风流少年,追寻那万里之外梦想的飞湍险滩壮怀激烈,亦热爱那故乡无以给予的磅礴苍茫。
因此,你携着乡愁远行,向遥远的梦想前行。
你与“闲居非吾志,甘心赴国忧”的曹植于梦中相遇;于易水之畔望那半卷红旗,任凭重重寒霜淹没如雷战鼓;岳飞的战马踏过阏氏的遍地鲜血,你的热血因之点燃;陆游胡未灭而鬓先衰的苍苍老泪滴滴泣血;我以我血荐轩辕的声声呐喊犹盈在耳,荡气回肠。
你于前行路上,步履铿锵。
你的乡愁为此更为厚重和深刻——因为此刻的你心怀经纬,放眼天下。深知非远行无以博学,非博学无以深思,非深思无以济世四方。昔有顾炎武一骡一马负书远游四海,清国留学生痛定思痛远涉重洋;今有陈忠实先生坦言:彼时的中国人大多是“乡棒”,须得以世界的眼光,以时代的标尺,才能去审视和丈量。他们携着自己的梦想、故乡的梦想,不断前行。
或是充实自己,或是心怀家国,你念着他们的名字,击节叹道:“受光于庭户见一堂,受光于天下照四方。”
你听见“*”的无情讥讽,目睹英法联军狞笑着纵火烧掉圆明三园的珍藏,南京三十万同胞的哀号久久回响,屈辱条约上的字字行行撕裂你的心脏。
你于前行路上,热血激昂。
你的远行亦为此更为深沉,更为回肠——因为此刻的你亦心系故乡。故乡,不再是一家几邻、一巷几乡,而是国,是国的千里万里,山川万丈。
你在远行的路上,却仍频频回望,将身上也许微弱的光芒,洒向故乡的烟花雨巷,飞雪银疆。
马尔克斯曾落笔驰骋四海,可字句成书仍牵挂美洲的救赎;钟书夫妇羁旅海外,信札之上亦凝满对故土爱之深沉;杨振宁教授亦已踏回神州,载满几十年的斐然成绩、几十年的毁誉参半,终将千里远行而得的天下之光,照于九州社稷之上。
是莼鲈之思的温柔,亦是足踏江川的壮思;是如明月照人千里的缱绻,亦是如火炬照我四方的激扬,是乡音,亦是出征的号角。
今日盛世华章,皆由我们绽放。
从港珠澳大桥到上海洋山港的自动化码头;从达沃斯论坛到厦门金砖会议;从京津冀一体化到雄安新区的建立……越来越多中华少年,远行于追逐中国梦的路上。
追梦的赤子啊,愿你前行终不负百年前梁公之期许——红日初升,其道大光。河出伏流,一泻*。潜龙腾渊,鳞爪飞扬。乳虎啸谷,百兽震惶。鹰隼试翼,风尘吸张。
而你的故乡,终会以大国之泱泱,添天下之风光。舒天朝晖,磅礴东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2849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