远逝的牧场散文
今天,我应约而去。
车子在高速路上飞驰,窗外的风景在迅疾地切换。车内,CD,一曲《我与草原有个约定》正高一亢悠扬。这一切都好似预先准备的。
从 小蜗居在中原山区里的我,一直对草原怀着一种极致的渴望,心中珍藏着一幅被涂改了无数次却依然清晰的草原放牧图:蓝蓝的天空,碧碧的草原,清清的河流,洁 白的羊群在一望无际的草原上起伏涌动。一位清秀的姑娘正扬鞭催马,悠扬的歌声响起,欢快的马蹄跳跃,这不会是当年王洛宾心中那位遥远的美丽的姑娘吧?我痴 痴地想着,直至思绪渐行渐远于那模糊的印象……
车 子下了高速,驶入宝鸡,出了市区。闪过一个个村庄,飞过一片片田地。不远千里的路程,只为了兑现一个美丽的诺言,我们不敢稍有怠慢。凌晨四点多出发,七八 个小时之后,我们还痴痴地奔走在这赴约的路上。只是,心情少了几许刚来时的迫切。太陽的炙烤与旅途的疲劳一齐涌来,车子依然耐着性子在公路上颠簸着。
“距离关山草原还有 55公里!”车上有人惊喜地叫了起来,这无疑是让我们最为兴奋的消息,每个人都振作了起来,翘首以待,仿佛眼前就能看见草原那依稀的身影。
关山草原位于陕西省陇县西南部,距离西安市300公里,游览面积34平方公里,是我国西北内陆地区唯一的以高山草甸为主体的旅游风景区。它地处关山山脉南端,地势南高北低,山地海拔多在2200米左右,主峰海拔2466米。关山地区自古以来就是关中平原的西北门户和屏障,古道横穿,关隘重重,兵家必争,政客巡幸,商贾往来。秦人先祖在此牧马蕃息,汉唐骏马在此雄起诞生。秦皇汉武唐宗西巡,商贾邮驿进出往来。
隐 约间,阵阵湿润温凉的风迎面扑来。车子渐渐驶入关山地带,在谷底的公路上慢慢向前蠕一动,公路依着山势,渐深渐高。这里山势迤逦,石多土少,山上的树木大多 深深扎根于岩石上那稀薄的土层中。出乎我意料的是,树木的颜色并不是唯一单调的绿色,有的呈橙黄|色,或者红色,或者淡白,杂乱而无章,可能是树木的种类比 较多吧。这样总给人一种季节的错感,以为是踏错了鼓点,来到了秋的世界。远望,一座座起伏的浑一圆的群山,宛如一朵朵缤纷的蘑菇。如果能俯瞰的话,那定是一 幅绿色底子上点缀着无数蘑菇的大花布。行走着,眼前突然一亮,只见,在缤纷的丛林中,夹杂着一种开着白色花朵的刺梨树。有时一株,或者几株,或者一大片。 仿佛是那冬季的雪花晶莹于琼枝玉柳,煞有一番“碧树银花”的味道。一90">
渐 渐地,愈接近关山草原,谷地也愈加广阔。这里的山顶都是统一浑一圆的形状,坡平缓而广阔,草丰美而壮观。树也渐渐地稀少了,只有在山顶才有一簇簇的丛林,坡 上,尽是满眼的绿茵茵的草儿。偶尔,有那么一株点缀在半坡上,叶子稀疏错落,枝干微微泛着银白,仿佛一位风姿卓约的女子,正在寂寞而幸福地等待着什么。而 不远处山顶那密密的丛林,仿佛正在窥视着她的全部秘密。偶尔,还有几匹健壮的马儿在安详地吃草。仰望群山,绿绒绒的大毡子上,不知是被哪位大手笔给印染上 一幅清新淡雅的山水写意,自然地流泻到天边。此时,脑海中草原的印象在这一瞬间*破,遗憾之余,又感到一丝欣慰。该叫做关山牧场吧。
踏着青青的软草,心里也有些不忍。是的啊,这里每一寸土地上都浸渍着秦砖汉瓦的遗风;那林隙间,一定还隐匿着先人们放牧休憩时的微鼾;那草丛间,定还散落着那汉唐骏马的蹄痕。恍惚间,我的思绪飞出了很远很远……
我 仿佛看见了西周初年的秦人先祖非子,扬着长长的牛鞭,从喉咙里发出那难懂的抑扬的调子,驱赶着成群奔腾的马匹,在为周王室饲牧放养。幸运的是,他辛苦了一 遭,终因“马大蕃息”,功绩卓著,被封为食邑。从此,畜牧业在这里起步,一个民族开始了它的繁衍生息,秦人就这样一步步由此而走向了关中平原,走向了全 国。在秦的文化历史上刻上了最初最深的一笔。
耳 际仿佛飘来阵阵铁骑的嘶叫一声,威仪庄严的汉武帝,正驾着飞马踏着滚滚的黄烟而来。立定,他放眼尽望,成群的马匹正呼啸而来,飞腾而去。汉武帝怅思良久,然 后捋了捋胡须,点点头,嘴角露出一丝不易觉察的笑。那笑里,隐藏着十足的霸气。是的,征战匈奴的梦想,此时已不仅仅是个梦了。你看,那年轻飒爽的霍去病正 率着万余精骑,过关山出陇西,沿祁连山直趋西北,长途奔袭,出击匈奴,封狼居胥,凯旋而归。为汉武帝的宏图伟业再添一个精美的感叹号。
黑 夜里,凛冽的寒风像刀子一样一搓一着人的脸庞。在这关山的深谷里,只见一个矫健的身影疾驰而过。听得清楚,那闪着寒光的铠甲碰着热汗凝结成的冰溜的击撞声,清 脆而响亮,惊扰着这关隘的梦魇。我知道,定是边关传来形势危急的消息,不然,这奇女子花木兰,敢于替父从军,关山飞赴,哪敢有半点懈怠。有谁知心中忧焚, 家国情思?
……
历 史潮流的浪花转瞬即逝,那轰轰烈烈的壮举,那脍炙人口的传说,都曾在这里,留下了淡淡的一抹。张骞出使西域,唐玄奘天竺取经,文成公主入藏联姻,古丝路 “回中道”皆由关山通过。山依关而名,名随关而扬天下。这里,南北延伸成屏障之势,形势险要,是中原至西域的重要通道和军事关隘,被视为“咽喉呼吸之关, 锁钥关键之固”的兵家必争之地。“从军出陇坂,驱马度关山”,更记载了无数可歌可泣的业绩故事。
公元30年陶启起兵反汉,居陇坂伐木塞道,以拒征剿,刘秀多次遣兵征讨,33年刘秀亲率部队抵达汧县,“歼狂丑于陇坻”,“秦肤捷于回中”。
唐初薛举起兵攻唐,李世民迎击直追至陇山。
清康熙14年(1675年)叛将李黄莺据关山顶,代树塞路,扼据险要,而清兵驻咸宜关,双方对峙竟长达三年,
1949年7月,西北野战军第一军向盘踞于固关、关山等地负隅顽抗的马步芳部队发起著名的关山战役,一举歼敌一个旅和地方自卫一团一3000多人,打开了人民*西进的大门,在解放大西北中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
固 执地拉回飞逝久远的思绪,只见眼前,几个舶来的“蒙古包”跃入眼帘,各种小贩的叫卖声此起彼伏。只有近处的山坡上,还散乱着几匹懒洋洋的马儿。路边,各种 车子拥挤着。车比马多,人比车多。四周望望,各种娱乐设施一应俱全,什么山地滑草,高空滑索,还有草原射箭,单管滑道等等。各种小店招揽生意的呼喝声不绝 于耳,他们有的带着蹩脚的西部牛仔帽,拿捏着嗓子吆喝着“正宗的蒙古烤全羊哎——”。就在一笔生意成交之后,一只只羊儿在被主人称好重量,然后用斤数乘上 某个能体现自身价值高低的数字,在一把锋利的屠刀*一出汩一汩的鲜血,冲洗之后,任被送上那滚一烫的烤箱,旋转着,炙烤着。接着被端上桌子,被人们撕咬着,咀 嚼着,最终被人的胃液所消化,从而完成自己的最后使命。这一切,令我*。闻着那喷香的炙烤味,我分明闻到了那氤氲在其中的凄惨的控诉与无奈。离开 了,赶紧呼吸了几口清新的空气,我想,这里除了清新的空气免费外,其他的一切能被利用上的都物尽其用了。想想,也能理解,开发旅游嘛。只是,沉重的伤感从 心头涌起。那是一个民族精神飞扬激荡的大时代,也是一个王朝迭替充满着拓疆征服欲|望的时代。王昌龄笔下铮铮铁骨的“黄沙百战穿金甲,不破楼兰终不还”的誓言,至今还在空旷的天际回响;李白的“愿将腰下剑,直为斩楼兰”的一腔热血还在温一热着激荡*怀。关 山牧场,你们曾在这里孤寂了多久?先祖非子曾在你额头的皱纹里细数流年,感慨万千;关山牧场,你们又被人遗忘了多久?秦汉的铁骑曾在你们厚实*怀里驰骋 遨游,奔赴战场。而今,人们的精神空间已经退化到纯粹的物质享受,我不知道是欣喜,还是悲哀?此时,正好有一股强劲的冷风从头顶吹过,我打了个寒颤。
不觉间,两个多小时过去了,为了晚上能按时赶到西安,我们必须驱车返回,有300多公里的路程。第二天我们还须再赶200多 公里的路程从西安返回家的。要告别时,突然间产生一种依依不舍的感觉。那色彩疏淡的丛林,那绿茵如绒的草地,那清新微润的空气,那淡定绽放的刺梨,那一幅 幅自然写意的山水画,都将永远定格在我的记忆里。还有些许莫名的伤感。就在此刻,不知为什么,我忽然想到了陶渊明,想到了他的“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 的情景;也想到了韩少功,想到了那些把着犁扛着锄头的人,想到了与山为伴与月为友的人,想到了那些把自己完全托付于于自然的人。我想,他们至少是幸运而幸 福的,生于自然,融于自然,最后也归于自然。而我,而我们,整日则囿于世俗的牵绊与尘世的琐碎之中,出来一时,也不过是走马观花而已。未能走近自然,更何 谈走进呢?
离开的时候,我只有冥神闭息,悄悄地告诉自己,如果有机会,如果有可能,一间小屋,一群牛羊,一座山头,一片草地,一把锄头,一介关山老翁,此生便足矣。但我清楚,我忐忑,扪心自问,明白,这只仅仅是想想而已。只有离开。别了,关山牧场,将来的不久,你还能容颜依旧吗?
匆匆拜谒之余,便启车返程。暮色降临之际,已到古城脚下。城内,华灯初上,霓虹闪烁,繁华似锦。恍惚间,思绪仿佛穿越千年时空。眼前,不会就是当年盛唐的曲江盛宴吧?你看,朦胧中,那欣喜的太宗已经微酣,尽兴地在鼓掌击节;那诗人李白已在开怀畅饮,挥剑起舞……
就这样,在此刻,我走进了西安的怀抱,屏息着倾听着她的呼吸。
拓展阅读
1、青春是一场远行经典散文范文
青春,是一场远行,一旦出发就回不了头。在这场青春的旅行中,我们每个人的起点都不同,而我们每个人的终点也不一样。有些人总在前进中徘徊,在徘徊中等待,最后他们的终点还是开始的起点。有些人从不做无谓的祈祷,更倾向于华丽的跌倒,屡战屡败,屡败屡战,不断达到预设的终点,每到一个终点,又是另一个新的起点,他们终到达向往的彼岸。
时光走得太匆忙,我们终究跟不上岁月的步伐。是否你还在以青春为借口,肆意挥洒自己的美好年华 请记住你的青春之旅已经开始了,而你也已经回不去了。如果你一直这样放纵下去,那么这场远行,你注定会错过更多的风景。
青春的我们都有梦,少年,带着心中最初的梦想上路吧!不要害怕前方会有什么荆棘妨碍你进行;也不要担心自己是否可以坚持到最后。是勇者,你就拿起手中的利剑披荆斩棘;是勇者,你就坚定内心的选择勇往直前。在这个花一般的年龄,就应该像花一样地绽放。宁愿在追逐路上无数次跌倒,哪怕最终只剩下坚强的躯壳,也不愿就这样被现实简简单单击倒。既然选择了远方,又何惧路途遥远 只顾着风雨兼程,终有达到彼岸时。
青春是什么 青春就是你每天早上醒来发现自己脸上还有青春痘,然后还可以骄傲地对自己说:我还有青春痘,我不能停止奋斗!
如果你是一个想登上最高峰的勇士,那么你注定是第一个被雨淋的人。如果你是第一个走在前面的梦想者,那么最先受到冲击的人就会是你。梦想,不只是说说而已。害怕了吗 动摇了吗 就这样轻言放弃了吗 就这样软弱退缩了吗 你一旦放弃,之前一切的努力都会是白费;你一旦退缩,就意味着你会像弱者一样度过余生。年轻时,切勿空有一腔热血,而忘记在青春路上狂奔。
不要去抱怨生活的不堪,也不要去吐糟自己的怀才不遇。*从来都是公平的,你之所以一直抱怨,是因为你只看到了自己的困难,却没有看到别人的痛苦;而你所谓的怀才不遇,也不过是你妄想不劳而获的借口。如果世界上真的存在“运气”这一奇迹,那么它肯定是努力的另一个名字。
年轻时,你不让自己多吃一点苦,多扛一点累,那么以后你有什么能力驾驭一切呢
如果你是一个爱睡懒觉的人,你又怎么有资格苛求清晨的第一束阳光照到你的笑脸呢
不要在最能吃苦的年纪,选择了安逸。也不要在最有活力的年华,放弃了奋斗。这样自暴自弃的你,不仅配不起自己最初的梦想,更辜负了所有帮助过你的人。
前行的钟声已经响起,不要再耽搁行程了,背好你的青春梦想,继续踏上旅途吧!一路上还有许多风雨要淋漓你,还有许多坎坷要考验你,还有许多荆棘要磨砺你,从容不迫,坚定信心,勇敢地走在旅途上,让自己一路开花,那么,你就是这场青春之旅的强者了。
青春,是一场远行,既然开始出发了,就不要停下来。只要坚持往前走,你终会走成属于你自己的亮丽风景。
2、解读杨牧与他《杨牧文集》经典散文范文
当我捧着两本沉甸甸的《杨牧文集》上、下卷,犹如朝圣者的心态获取到梦寂已求的《*》般感恩。
对于一位缪斯的追随者,诗神的目光总是与诗者联系在一起,诗神的目光总是青睐于诗者。杨牧是诗者,是“诗之天使”,更是诗神的“护花使者”。否则,这两本凝重的著作会从天而降么?
我作为一名诗之爱好者,能见到大师级“护花使者”的真容笑貌,得益于“机缘”的赐福,让我更加坚定诗神的魅力无处不在。
2004年9月11至13日,对兵团农一师的文学青年们来说,是一件文学盛事。这一天上午,来自农一师各条战线的文学追随者早早地坐在课堂上等待一位令人慕名已久的诗人给我们讲课————-他就是被喻为“边塞三诗人”之一的杨牧先生。
上午九点三十分(新疆时间),60岁的杨牧神态慈善、朝气十足地向学员们走来,走向为我们学员们授课的讲台。这是为期三天的农一师文联文学讲习班开学典礼的一幕。也是我久慕其名第一次近距离聆听这位著名诗人的艺术感觉。由于课程的安排,时间的关系,杨牧先生不顾旅途的疲惫,给学员们上了整整两堂课,一天的时间。他讲的第一句发自肺腑之言的话:“我是兵团人!我回来了!”,表达了一位老兵团人回故乡的呐喊真情,把陌生的杨牧与兵团的乡情与今天的新一代军垦儿女的心靠近了,把我们这一群正生活在塔里木的军垦第三代人的距离拉得更近、更近……。
在授课之前,杨牧先生用了不到一个小时的时间把他一生的生命体验浓缩地介绍给我们,使我们感受到坐在我们面前的是一个真实而平凡的杨牧、可敬而可近的杨牧、可亲而可人的杨牧。
杨牧先生,中国当代著名诗人,也是杰出的“新边塞诗人”中的代表人物。同时,他也是一位饱经沧桑的作家。14岁时就发表处女作,因中国特定的社会原因和历史条件,20岁的他被迫流浪到新疆石河子148团,当过农工、文教等工作。在新疆生产建设兵团生活了20多年的杨牧,对新疆兵团的那份特殊感情,在《文集》中的开首篇《乡情》、《在经纬仪的观测镜里》、《别了,地窝子》、《枪与仪器》中表达得真实而艺术。翻开《杨牧文集》,我们发现,在那“文革”时期的岁月里,64年至65年,他仅仅写了上述的四首诗。从此,中断了创作十多年。36岁才以一首自嘲自讽而在“坚毅的脸上闪着泪光”的《我是青年》震撼诗坛,成为“一代人的心声”,也整整影响了一代人。这也是杨牧的成名作。《天狼星下——-中国。第一百万零一个盲流的历程》是一部长篇纪实文学,对他个人,是一部里程碑式的著述,对于中国,则是一次“民族灵魂的深刻透视”,它“详尽记录了诗人在特定历史年代所遭受的苦难,为读者深刻体味和严肃思考苦难人生留下了许多经的脉络、纬的层面”。《边魂》是杨牧生命体验的“大彻大悟”;“我奉昆仑为我的故乡/毋须索隐天地玄黄”,“流浪的路/比所有的路都显得长”,就是探索人的心灵历程的“生命之歌”。
杨牧先生给我们学员们授课的第一个话题是《对中国诗歌现状的思考》之感觉,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通过自己一生的体验和创作,真实而深刻地阐述:“诗歌,一个尴尬的话题。用六个字概括:还是好、不太妙。”作为诗人,敢于面对现实,敢于讲真话,这就是具像的杨牧。杨牧先生的第二个话题《关于诗歌创作的十二点提示》即《送你的十二句话》反映了一位老诗人对诗神的感悟,也是对后辈青年诗歌作者的嘱咐:
一、你的诗就是你的生活。(一定要诗性地认识你的生活)
二、你的内心是最可靠的。(注意第一时间的第一感受)
三、心是诗人命根子。(诗人的每一次作品都是处女作,诗歌是生存的第一次命名)
四、好与坏都不要叫出声来。(意忌浅、语忌陋、诗忌成语、诗忌口号)
五、像谱曲一样谱写你的诗。(文如看山不喜平,婉转一点才是诗)
六、给别人留点空间。(诗意就是空间,让人产生广泛的联想)
七、想得远点。(文无古今,真情不变。要有一点历史的苍茫感)
八、看得宽点。(诗,底气要足,大气!)
九、要点韵或者干脆不要韵。(诗要自然,要有“内弦音”)
十、注意你的座位在哪里?(诗人是最具个性的人,你的个性就是你的风格)
十一、读点与诗有关的诗。(采众家之长,补体验之短)
十二、千万不要你死我活。(诗人要互敬、互爱、互补、互鉴)
杨牧倡导:“诗,必须回归。回归真诚、回归母语、回归诗歌的法则”。创造一个民族的语言,任务应该交给作家、诗人。
学习班的间隙,我以年轻诗心的冲动,在师文联**张晓虹的引导下,带着自己的一叠习作,走进杨牧先生下榻的农一师二招宾馆110房间,拜见杨牧先生。先生并不见怪我的冒失,以一位长者的身份与我交谈。交谈中,先生告诉我他去过我的家乡————-湖南隆回县,并与家乡的诗人匡国泰有缘同游过家乡的苗寨,在这一点上,我许多的顾虑打消了,比较随意地与长者交谈。
交谈中,我放开谈及了湖南一批我熟悉的有影响的作家和诗人:李元洛、匡国泰、何立伟、彭浩荡、于沙以及“新乡土诗派”的江堤、彭国梁、陈惠芳等代表人物。还有四川社科院研究“钱学论”的陈子谦先生。这些人当中,杨牧先生大都比较熟悉,有的还是诗友。临别时,先生与我合影留念,并拿出新出版的文集为我签名,让我感到先生厚重的人格魅力润沁心灵。
学习班结束后的日子,每当夜深人静的时候,我以一颗诗心去细细品味《杨牧文集》的厚重感。《杨牧文集》上卷为“诗”,下卷为“文”。文集收入了他的全部主要著作,包括他的代表作、成名作、在不同历史条件下产生过不同影响的作品、被列为国内高等学校文科教材及中学语文读本的作品、被选入国内各精品读本和已被译为英、法、德、意、日、罗马尼亚文字的名篇,也包括一些探索性的作品,是我国新时期最具影响的代表性诗人之一。芬兰籍华裔作家、翻译家奚梅芳女士身在北欧的“千湖之国”为杨牧先生编辑这套文集,也缘于她曾经是生活在兵团工作20多年的一位“上海支青”的缘故,有过与杨牧同样的“兵团情结”。她更像一位文物鉴赏家,在浩如烟海的作品中发现了杨牧的“货真价实”。更为看重的是她发现了善于把北方文化的粗犷与南方文化的细腻完美地结合在一起的杨牧作品。这也是《杨牧文集》最突出的诗文特点。
也许,在我未来人生之路的历程中,有诗相伴,纵然沐浴风雨雪霜,我也会把生活的潮起潮落视为诗情画意、云霞满天……。每个人一生的信念和追求构架他心目中的“*”。生命的理念为他心目中的*“驱使”。因为每个人心目中的“*”——-是情归倾诉的港湾。
3、六月独自出门远行抒情散文范文
记不太清日子,这是我的惯例。我顺着胡同走进熙攘的人群时,心里像六月的天一样燠热、闷湿。北国,正是炎热的季节,没有一丝风,清晨已像下了火,可明明天空没有太阳。厚厚的云层,遮蔽住大地,成排的树,柏油马路,全在湿气里颤抖。
一个人在城市里住久了,难免会想起乡村的树荫、池塘、蛙鸣、蒲扇,还有夜半袅袅的二胡曲调,不同乡音的唱腔。城市,最让人生厌的也是夏季。明晃晃的太阳,空荡荡的屋顶,没有蝉鸣的夏夜,整个儿就把城市给吃掉了。
整日关在一个地方,单调得不能再单调的程序。吃饭,上班,再吃饭,再上班,还要吃饭,过不了多久就又躺倒在床上,做些囫囵吞枣的梦,梦中没有太多的诗意。艰难的岁月,苦苦的思索,在泥泞在滚爬,有时感觉到生活实在是累。
想走出去,沿着一条铺满绿茵的小路,独自,远行。没有束缚,没有绳索,没有缠绊,静静的,最好在清风袭袭的夏夜。可那个遥远的梦境又在哪儿呢?两天前,我坐在桌子前,透过玻璃朝窗外张望,远处,一片灰蒙蒙的,没有丝毫亮光。心里有些疼痛的感觉,不知是为了什么?
我看到了窗外的鸟儿,就一只,悄悄地飞落在窗台上,用眼睛的余光看着我。我们对望着,世界忽然变小了,小到只有我们两个。她在想些什么呢?我的世界,她肯定一无所知,不知道我的苦痛,我的伤悲,我坚定的目光下的疲惫。我不能责备她,我对她不也是如此吗?假如我们永远这样对望着,静静的,那该多好?可我知道,这是奢望,用不了多久,她就会展翅飞去的,只会留下孤独无依的我。
鸟儿会飞走的,可我为什么就不能呢?六月的喧嚣和浮躁困扰着我的整个身心,呜呜的空调音回荡在脑海,有种说不出的感觉。我只想静静地,一个人,看书,读报,享受生活之美。可我又永远不能做到,空气中飞舞着尘埃,脑海中鼓荡着磨难,坐下,立起,又坐下,再立起……一本书毫无希望地躺在书桌上,不知它在想些什么?
随鸟儿飞翔,不管她去哪儿。可我知道,自由的鸟儿其实也并不自由。她有她的窼巢,有她的生活方式,也有白天和暗夜,也许她的苦恼比我的还要多。她不满意虽有翅膀却不能展翼翱翔苍穹的生活,她不满意四周敌视的人的目光……她的生活,也不全是诗意。那么,我随她远行,到底又能去多远呢?
在一个迷蒙的昏暗的早晨,我带着一本装帧精美的书,独自,出行。没有鸟儿相伴,心里空落落的。站在十字路口,我犹豫了再犹豫,思考了再思考。我要选准方向,东方有朝阳,西方有落日,南方有大海,北方有冰峰,那么,哪儿才是我的去处所在?朝东去,穿过千年的岁月,我能找到心中的那缕温柔的阳光吗?朝西去,趟过无数的江河,我能找到梦中日思夜想的小溪吗?朝南去,翻越座座耸翠的峰峦,我能找到那份甜美的微笑吗?朝北去……脚下的路好难走,迈一步好像千险万难。
我翻出一枚沉甸甸的硬币,双手合十,默默为自己祈祷祝福,然后抛出去,那枚带着体温的硬币在风中翻滚,发出丝丝声响,跌落在三米外的地面上。我走过去,看看到底哪面朝天。让我意料不到的是,她直直地立在那儿,一动不动。我知道,今天,我真的没有办法走出这个六月的烦闷了。
我回过头,打算沿原路返回。回到六月的早晨,回到无雨的傍晚,回到单调的色彩中,守在那棵枯萎的树旁,一直到永远。不,心中一个声音坚定地说。只要远行,就有希望;只要远行,就有梦想。丢掉沉甸甸的包袱,轻轻松松,走下去。东西南北,哪个方向都有鲜花铺地,哪个方向都有溪流,清风,明月。走下去,永远不回头。
我好像忽然看到了远方,看到了希望,看到了心中的曙光。捡起一根树枝,折断,做个拐杖,拄着它,再艰难再坎坷的路,也能走成平坦的征途。满地的万紫千红的花儿,微笑着,优雅地招呼着我。溪流中活泼泼的鱼儿,朝我温情脉脉地张望。清风一缕,明月高悬,静幽静幽的树影斑驳陆离,走着走着,心中忽而涌出无限的柔情。
终于走出了六月,走出所有的干燥和烦闷,把生活抛在了遥远海湾,让苦忧随着炽热的阳光去西方的世界,尘世的美好终于就要展现在眼前。前方,有山,有水,有风,有雨,更重要的是,有一处静谧的心苑。
从明天开始,我要把所有书本合上,关掉门窗,从楼上下去,沿着一条幽僻的小路,独自一个,远行。看路边的风景,听自然的乐曲,和所有认识的与不认识的人说句话,献上我美好祝福。采撷一片树叶,做枚叶笛,吹出悠扬的曲子,和着轻快的脚步,去远方朝圣……
4、比轨道更遥远目光抒情散文范文
坐在归家的列车上,看着眼前一闪而过的风景,不经感叹:列车的速度真的很快啊。
说到如今火车的速度,不得不说,从1997年到2007年十年时间里,我国铁路的发展正呈现着日新月异的变化。而今我国铁路的运行速度也在不断地加快,在这短短的十年里也已经经历过六次大提速了。
1997年4月1日,我国首次进行铁路大提速,这次,中国铁路第一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全面实施。提速列车最高运行时速达到了140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旅行速度由1993年的时速48.1公里,提高到时速54.9公里;首次开行了快速列车和夕发朝至列车。
尽管速度提升了,但长时间的旅程依然让人觉得回家的路还是那么的遥远。
紧接着,距离上一次提速仅仅过去了1年的时间,1998年10月1日第二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实施。这次提速调图,快速列车最高运行速度达到了时速160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55。2公里,直通快速、特快客车平均时速达到71.6公里;首次开行了行包专列和旅游热线直达列车。
随着我国铁路技术的稳固与创新,随着铁路需求的一再加大,第三次、第四次铁路大提速势在必行。
2000年10月21日,第三次大面积提速在陇海、兰新、京九、浙赣线顺利实施,初步形成了覆盖全国主要地区的“四纵两横”提速网络。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时速达到60.3公里。新的列车车次调整为三个等级,即特快旅客列车、快速旅客列车、普通旅客列车。
2001年10月21日,第四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实施,铁路提速延展里程达到13000公里,提速网络覆盖全国大部分省区市。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时速达到61。6公里;进一步增开了特快列车,树立了夕发朝至列车等客货运输品牌的形象。
除了铁路,我国也与国际接轨,并开始着手高铁的建设。又是短短几年的时间,我国高速铁路的发展日趋完善,高铁这一新兴的铁路形式也在稳步发展。在条件的允许与需求的日趋高涨下,第五次和第六次大提速圆满完成。
2004年4月18日,第五次大面积提速调图实施。几大干线的部分地段线路基本达到时速200公里的要求;提速网络总里程16500多公里;全国铁路旅客列车平均旅行速度达到时速65.7公里。
2007年4月18日,第六次铁路提速实施。涉及京哈、京沪、京广、陇海、沪昆、胶济、广深、京九、兰新等18条线路。提速后,线路允许速度达时速120公里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达2.2万公里,时速200公里及以上的线路延展里程达6003公里,时速250公里的线路延展里程达846公里。客货运输能力大幅提升,有效缓解了铁路运输的紧张状况。
仅仅是这六次的大提速,就已经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翻天覆地的变化。那么我们可不可以试想一下,随着技术的越发成熟,那曾经只是出现在动画片和科幻小说里的那一圈圈空中的太空车道会不会不再将只会是个幻想。有一天我们也会像小说里写的那样,虽然相隔很远的距离,但只要坐上未来才会有的列车上,然后现在需要坐一天、两天或是更长时间的旅程,可能只需要几个小时或是更短的时间就可以达到了!
当然,在现在看来这依然还只是幻想,但谁又能保证这不会成为现实呢?未来铁路的发展不会只仅仅局限在土地这越来越狭小的空间,而是会把目光转向那一望无际的天空。虽然这的确很难,但是我相信,以我们拥有那么多高科技人才的现在,即使再困难,也一定会实现!
5、爱从未远行抒情散文范文
秋后沉默,看千朵花瓣卸下最后的晚装,饰流水美丽的哀愁,夜幕缓缓,树隙的月光投在脚下的石坛,唯有静默给我以长诗,此刻心仿佛漂浮的草,柔软着寂寞的城。
八月的飞鸟来不及告白便不辞而别,留下无字天书枕**夜;九月的旅途太过仓促,我仿佛错落的飞鸟误入时光的荒海,寻一尺立足之地,旅行,没有方向的跌跌撞撞;孤单,千年如是,还是我修行太浅?木落雁南渡,客舟渐行渐远,黯然,亦然,这不结的诗篇。
路不择客,草木亦在人心情不好时凋零,也罢,是秋天的果,春天就写下的因。人在眼前亦散落天涯,天涯明月成了你每晚的梦。不愿把哀伤说透,说自己是一个伤感的人,我有自己的一池暖色,只有安静时释然,像四季的草总有荣枯的心情,风总会偷偷过来捣乱。
而秋后多像是结婚后的新娘,少了浓装胭脂的光彩。亦像是丢了新娘的新郎,灵魂一并带去了。我走在人群里,陌生与熟悉同样令人束缚。如果说懂得宽容,莫过于天空,莫过于自然——本性使然——返璞归真。喧哗中觅得安静。
在时间的航海里,谁先谁而抛锚,谁先谁而居家炊烟,没有答案,我们交错的光影都沉在岁月的河底,被淤泥掩埋,而疼痛的追溯亦是千回百转,灯已息,花已逝,不愿回味,天涯零落。
窗内暖烛,客马奔驰,谁一壶浊酒能安顿你飘泊的心情?飞尘钝刀,不愿江湖,只一萧了然一生。古代的生活场景成了如今人的心情。变的是时代,不变的是情结。当初来这读书,多半是为李清照的故居而来。想来惭愧,时至今日,未能拜访。
花落不是为了悼念谁的离去,谁都有自己的权利去选择自己的生活。我们不能给他人以幸福,亦不要给别人以锁链。命运里多的是人去匆匆,谁都会给别人以短暂的寄宿,必须的是满怀的热情。随遇而安,随然,释然。
九月的飞鸽衔来你的信书,心灵的湖泊永远荡漾着你的风情,我不走,只是因为,爱从未远行。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846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