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白为何不给杜甫回诗
李白为什么不给杜甫回诗?大家知道原因吗?下面一起来看看!
有网友指,杜甫有多首赠李白的诗,但李白却只有一首《赠汪伦》。李白成了“网红负心汉”,事实真是这样吗?
陕西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于赓哲在接受中新网记者采访时指出,其实李白与杜甫是有相互赠诗的。就流传到今天的资料来看,杜甫赠李白的诗有十几首,李白赠杜甫的诗“起码明确的有三首,疑似的有一首”。
唐玄宗天宝三年(公元744年)至天宝四年(公元745年)间,李白与杜甫相遇并同游。记者梳理李杜间赠诗发现,现存的李白赠杜甫之诗都创作于这一时期,同时杜甫在这时期也有诗作赠与李白。
这期间,李杜两人互有赠诗往来,传世至今的、这两年间的二人互赠诗作数量也大体相当。这以后,杜甫仍有赠李白诗作,却并无李白回赠的诗作传世。
对此,*民族大学副教授蒙曼告诉中新网记者,诗人之间互相赠诗、写诗其实是“一个大的传统”。“文人之间,大家很渴望表达一下对社会、对人生、对自然、包括对某个人的见解。但回复不回复又是另外一回事。”
她举例称,如果后辈给前辈写诗,“就不完全是你写一首我就要回一首”。“唐代这样的情况不少,像李白和孟浩然就是这样的关系。”
“李白对孟浩然非常崇拜。孟浩然比他大十几岁。李白曾写下‘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赠孟浩然。”但就流传下来的诗作来看,孟浩然鲜有对李白的回赠。
“而孟浩然对张九龄又类似李白对孟浩然的感情,因为张九龄又比孟浩然大上十几岁。孟浩然写‘欲济无舟楫,端居耻圣明’送给张丞相,希望张丞相对我如何如何。”蒙曼说。
因此,杜甫和李白间的诗文往来也“属于这种情况”。“李白明显比杜甫大,李白成名明显比杜甫早。杜甫当年是非常崇拜李白的后辈,所以他当然给李白写的多,李白回他的少。”
但同时,蒙曼也强调,并不能据此就说杜甫是李白的“粉丝”。“我认为他们俩是真诚地讨论。杜甫在精神上从来没有矮化过自己。他在给李白的诗中写 ‘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是要讨论文章。而且他跟李白的文艺见解并不一样。李白自喻为谢脁,杜甫却认为他更像庾信和鲍照。杜甫远比一般的粉丝要深刻。”
此外,蒙曼还指出,性格上的差异也在诗人交往中有所影响。
“李白是一个飘飘欲仙的人。他看到自己的多,看到人间的少,当然看到朋友也会少一点。他一直在自我表达,像‘我是多么伟大’、‘别人应该怎么重视我’、‘他不重视我他怎么不对’,另外就看*过什么日子,要跟*一起遨游世界。而杜甫更关注人间现实,两人有某种精神上的鸿沟在。”她说。
和李杜的状况不同,白居易和元稹就是那种年龄相仿、性格相近诗人的典范。“元稹和白居易两人唱和不断。元稹有诗就写‘远信入门先有泪,妻惊女哭问如何。寻常不省曾如此,应是江州司马书’。意思是信一来,元稹还没看信眼泪就先下来了,把家人吓坏了;后来觉得不会是什么大事,一定是得到白居易的信了,只有他的信才能引起元稹如此激动。”
当然,影响诗人之间友情的不会只受年龄、性格这两个因素影响。蒙曼说:“像王维和孟浩然,虽然他们是同时代的人,彼此间没有那么大的身份差异,甚至王维年龄更小一点。但是因为王维的官更高,所以孟浩然对他是有所倚仗的。”
而王维却有大量赠与裴迪的诗作。王维为什么会给裴迪写诗?蒙曼认为,就是“因为他们俩住得近”。“他们俩一块隐居。每天就是一块喝酒聊天,当然诗人喝酒聊天,说的都是诗,你给我写一首,我也给你写一首。孟浩然离得远,就不一定要特意回复了。”
除此之外,还可能有一些客观因素导致今天我们认为李白未给杜甫回诗。于赓哲告诉记者,现在没有证据表明,杜甫所有的诗都已经寄到了李白那里。
“古代平民之间互相通信是很困难的,这除非有大家共同认识的人来捎信,或者有商人愿意帮你带信。唐代并没有完善的民间邮寄系统,所以写的诗往往可能是自己欣赏,或者可能给旁边人看一看,不见得真正能到达对方的手中。”他说。
于赓哲还指出,今天大家看到的也只是流传至今的诗作。“李白与杜甫的诗作都有很多没有流传下来,在没有流传下来的这些诗当中是否有两人的往来诗作还不知道。”
拓展阅读
1、杜牧给李白写的诗句汇编90条
李白和杜甫第一次见面是在745年的初夏,当时李白刚刚离开长安,名满天下,而杜甫还是一个默默无闻的文艺青年,困顿于洛阳。杜甫对李白的景仰如同滔滔江水连绵不绝,而李白对杜甫的赏识只能用夏天的.一场雨来形容,来得迅猛,去得也突然。
临别之时,他们相约在商丘再次同游。秋天,两人如约同至,还偶遇了另一位诗人高适。三人或入酒垆,或登吹台,或游梁园,饮酒赋诗,纵论天下,好不痛快。
第二年春天,李白在山东任城安家,过着醉生梦死的生活。分开的日子里,杜甫对李白念念不忘,接连写下多少诗怀念在一起时的点点滴滴。终于有一天,他抑制不住内心的思念,专程赶到任城看望李白。
这一年的秋天,李白偶遇在饭颗山种田的杜甫,目睹老友的窘迫情状,生性开朗的李白忍不住写了一首诗调侃他:
《戏赠杜甫》
饭颗山头逢杜甫,顶戴笠子日卓午。
借问别来太瘦生,总为从前作诗苦。
宋人说,“杜诗思苦而语奇,李诗思疾而语豪”。李白这首貌似打油诗,后人多有微词。人生似乎总是充满了误会,真性情很多人不懂。既然不懂,就不必懂了……故友相逢:
“一别多日,你又瘦了,又没好好吃饭么?”
“唉,苦吟伤神,就这样了。”
读到此,忽然想起李白《长干行》里的句子来了:“妾发初覆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李白就是这样,孩子般的心思。
相见之后,兴致勃勃的李白又邀请杜甫到山东游玩,这是他们最后一次相聚。分手时,连李白都莫名的有些伤感,写下了给杜甫的第二首诗:
《鲁郡东石门送杜二甫》
醉别复几日,登临遍池台。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
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飞蓬各自远,且尽手中杯。
忆相逢时,泗水河中秋波荡漾,徂徕山上光影明媚,现在都看不见。“秋波落泗水,海色明徂徕”这两句写得太好,灵动,惬意,圆满。秋波落碧水,水光明山色,爱摄影的人会知道我描述的景象。那是最美的时刻,令人怡然自足,顿生夫复何求之意。此情此景,秦观的“金风玉露一相逢,便胜却,人间无数”差可比拟,但毕竟太精巧,太琐碎了。
“何时石门路,重有金樽开?”“何时一樽酒,重与细论文?”—— 李杜如此一唱一和,情感尽在酒中了。
第二年的秋天,大病初愈的李白独自一人游于沙丘,想起去年和杜甫的相聚,他第一次涌起了对杜甫的思念之情,写下了给杜甫的第三首诗,也是最后一首:
《沙丘城下寄杜甫》
我来竟何事?高卧沙丘城。城边有古树,日夕连秋声。
鲁酒不可醉,齐歌空复情。思君若汶水,浩荡寄南征。
李白、杜甫、高适,往日同游之时,“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现在只觉得“鲁酒太薄,齐歌太艳”,人不对,就好像什么都不对了。
从此以后,杜甫再未出现在李白的诗歌里,而李白却一直活在杜甫的心中,时刻关注着李白的行踪,写下了一首首饱含深情的诗。
2、揭秘:历史上杜甫和李白的关系究竟如何?
中唐时期的士人范传正,就是李太白的铁杆粉丝。
虽说,这两人无缘得见,但是,范传正仍对李白仍是十分神往。范传正自掏腰包,为偶像翻修了坟茔,并亲自撰了一篇碑文,有道是:“公名白,字太白,其先陇西成纪人。约而计之,凉武昭王九代孙也。隋末多难,一房被窜于碎叶,流离散落,隐易姓名。”
又有名士李阳冰亲自收录太白名句,编撰《草堂集》,并为此作序道:“李白,字太白,陇西成纪人,凉武昭王暠九世孙。蝉联圭组,世为显著。中叶非罪,谪居条支,易姓为名,然自穷蝉 至舜,七世为庶,累世不大曜,亦可叹焉。神龙之始,逃归于蜀,复指李树而生伯阳。惊姜之夕,长庚入梦,故生而名白,以太白字之。”
当然,李白远不止范传正和李阳冰这两位粉丝,古往今来拜,倒在他诗句下的风雅之士不胜枚举。在李白的所有粉丝中,当属魏万(魏颢)对偶像最崇拜,他亦有缘与晚年的李白结交。在魏万编撰的《李翰林集》中提到,李白的身世是“凉武昭王暠九世孙”。因为,是“粉丝团长”的考证,所以,这个说法很有说服力。
按照魏万的说法,李白与当朝皇族是有亲缘关系的,而李白本人也常以皇室宗亲自居。然而,史料中并没有任何记载表明当朝圣上确认了两人的关系。李白一生都是“黑户”,他的皇亲身份只有他的粉丝认同。早年李白在长安*时,与当时负责认定皇室宗亲的负责人走的很近,为何他没趁这个机会获取合法的皇亲身份呢?
如果,硬说李白是个冒牌货,倒也不尽然。
李白与人觥筹交错时时常会将自己与皇室的亲缘关系作为谈资,这是当时文学圈中人尽皆知的,为何没有嘴碎者向当朝检举揭发李白呢?擅自与皇帝攀关系可是要掉脑袋的,一向排挤李白的杨国忠、高力士、张垍为什么没抓住他的小辫子将他扳倒呢?既然找不到确实的证据证明李白不是皇亲国戚,那么,我们只能宁信其有。
按照李白的说法,他是李渊的第九代孙,比当朝圣上唐玄宗还要长八代。而杜甫亦是李渊的后人,他是舒王外孙女的外孙,虽然,杜甫的*距离皇族很远,但是,从某种意义上来说他和李白也有亲缘关系,只不过,二人的关系已经超出宗族之外。
李、杜两人虽然年龄相差较大,但是,他们有幸活在了同一片天空下,而且,他们还有共同的好友高适。喜欢诗词的朋友都知道,杜甫给李白写了不少赞颂之作,而李白亦将子美视作手足。按照亲缘关系来看,他们的辈分又乱了套。
当时,文人之间互相溜须拍马似乎是一种风气,高适也有不少赞颂太白的诗句。
不过,李白在浔阳落难时,高适并未对友人伸出援手,李白对此怀恨在心,两人的关系也降至冰点。至于杜甫究竟有没有因为李白罹难于永王东征十歌上附逆罪,我们不得而知。不过,两人的关系肯定会因为这起事件出现裂痕。
而高适曾在剑南力挺杜甫,并帮助杜甫修建草堂,帮助好友摆脱困境,这说明两人的关系非同一般。后来,高适担任剑南节度使,李白的案子自然经过了高适之手,也是高适派人抓捕勒令李白。
早年间,三位好友一同在梁园游猎,同寝同袍,那么,他们最后为何会以这样的方式分道扬镳呢?杜甫在太白落难期间,是否对好友伸出了援手?
从他留下的诗歌来看,杜甫能力不足,他只给朋友写了几篇同情的诗句,没给李白任何实质性的帮助。倒是高适因为彻底得罪了李白,与昔日好友划清界限,将早年为李白写的诗句全部付之一炬。
不论如何,这三位好朋友最终分道扬镳,令人难以理解的是,李白疏离高适情有可原,但是,他为什么与杜甫断交呢?杜甫在《梦李十二》中表达了对好朋友的同情,以及自己的无能为力,李白为何没给杜甫回信?
被发配夜郎后,李白经常收到杜甫寄来的诗句,但是,这些诗句没有让李白的心中激起任何波澜,他并未作出任何回应。这也给后人留下了杜甫对李白“一往情深”,而李白只“钟情”于汪伦的错觉。
从李白病重后四处游历的经历来看,写封信与老朋友聊聊家常诉诉苦的能力还是有的,不过,他终究没有回应杜甫的友情。
杜甫是李白交心的好友,李白对杜甫的态度却不如对一个粉丝,当真让人难以理解。
3、杜甫写李白的诗句是锦集80条
杜甫写给李白的诗有什么呢?关于杜甫写给李白的`诗大家知道几首呢?
二年客东都,所历厌机巧。野人对膻腥,蔬食常不饱。
岂无青精饭,使我颜色好。苦乏大药资,山林迹如扫。
李侯金闺彦,脱身事幽讨。亦有梁宋游,方期拾瑶草。
【送孔巢父谢病归游江东,兼呈李白】
巢父掉头不肯住,东将入海随烟雾。诗卷长留天地间,
钓竿欲拂珊瑚树。深山大泽龙蛇远,春寒野阴风景暮。
蓬莱织女回云车,指点虚无是征路。自是君身有仙骨,
世人那得知其故。惜君只欲苦死留,富贵何如草头露。
蔡侯静者意有馀,清夜置酒临前除。罢琴惆怅月照席,
几岁寄我空中书。南寻禹穴见李白,道甫问信今何如。
【饮中八仙歌】
节选
李白一斗诗百篇,长安市上酒家眠。天子呼来不上船,自称臣是酒中仙。
【梦李白二首】
死别已吞声,生别常恻恻。江南瘴疠地,逐客无消息。
故人入我梦,明我长相忆。恐非平生魂,路远不可测。
魂来枫叶青,魂返关塞黑。君今在罗网,何以有羽翼。
落月满屋梁,犹疑照颜色。水深波浪阔,无使皎龙得。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三夜频梦君,情亲见君意。
告归常局促,苦道来不易。江湖多风波,舟楫恐失坠。
出门搔白首,若负平生志。冠盖满京华,斯人独憔悴。
孰云网恢恢,将老身反累。千秋万岁名,寂寞身后事。
【与李十二白同寻范十隐居(李白集有寻鲁城北范居士诗)】
李侯有佳句,往往似阴铿。余亦东蒙客,怜君如弟兄。
醉眠秋共被,携手日同行。更想幽期处,还寻北郭生。
入门高兴发,侍立小童清。落景闻寒杵,屯云对古城。
向来吟橘颂,谁欲讨莼羹。不愿论簪笏,悠悠沧海情。
【春日忆李白】
白也诗无敌,飘然思不群。清新庾开府,俊逸鲍参军。
渭北春天树,江东日暮云。何时一尊酒,重与细论文。
【冬日有怀李白】
寂寞书斋里,终朝独尔思。更寻嘉树传,不忘角弓诗。
短褐风霜入,还丹日月迟。未因乘兴去,空有鹿门期。
【寄李十二白二十韵】
昔年有狂客,号尔谪仙人。笔落惊风雨,诗成泣**。
声名从此大,汩没一朝伸。文彩承殊渥,流传必绝伦。
龙舟移棹晚,兽锦夺袍新。白日来深殿,青云满后尘。
乞归优诏许,遇我宿心亲。未负幽栖志,兼全宠辱身。
剧谈怜野逸,嗜酒见天真。醉舞梁园夜,行歌泗水春。
才高心不展,道屈善无邻。处士祢衡俊,诸生原宪贫。
稻粱求未足,薏苡谤何频。五岭炎蒸地,三危放逐臣。
几年遭鵩鸟,独泣向麒麟。苏武先还汉,黄公岂事秦。
楚筵辞醴日,梁狱上书辰。已用当时法,谁将此义陈。
老吟秋月下,病起暮江滨。
【不见(近无李白消息)】
不见李生久,佯狂真可哀。世人皆欲杀,吾意独怜才。
敏捷诗千首,飘零酒一杯。匡山读书处,头白好归来。
【昔游】
昔谒华盖君,深求洞宫脚。玉棺已上天,白日亦寂寞。
暮升艮岑顶,巾几犹未却。弟子四五人,入来泪俱落。
余时游名山,发轫在远壑。良觌违夙愿,含凄向寥廓。
林昏罢幽磬,竟夜伏石阁。王乔下天坛,微月映皓鹤。
晨溪向虚駃,归径行已昨。岂辞青鞋胝,怅望金匕药。
东蒙赴旧隐,尚忆**乐。休事董先生,于今独萧索。
胡为客关塞,道意久衰薄。妻子亦何人,丹砂负前诺。
虽悲鬒发变,未忧筋力弱。扶藜望清秋,有兴入庐霍。
4、杜甫《与鄠县源大少府宴渼陂》古诗原文意思赏析
年代:唐
应为西陂好,金钱罄一餐。
饭抄云子白,瓜嚼水精寒。
无计回船下,空愁避酒难。
主人情烂熳,持答翠琅玕。
【注解】:
得寒字。梁氏编在天宝十四载,此亦无据。今依类入西陂诗内。【鹤注】鄠县,即夏之有扈国。《唐书》:鄠县,属京兆府。【钱笺】时岑参同游,得“人”字,云:“载酒入天色,水凉难醉人。”公盖与参频游渼肢也。
应为西陂好①,金钱罄一餐②。饭抄云子白③,瓜嚼水精寒④。无计回船下⑤,空愁避酒难。主人情烂慢⑥,持答翠琅玕⑦。
(上四叙宴陂品物,下则感少府而答之以诗也。《杜臆》:罄钱设粲,酒肴必盛,独言饭瓜,称其尤异者耳。方回云:无计回船,有投辖意。)
①西陂,即渼陂。②《前汉·淮南王安传》:多予金钱。又《梁孝王传》:为帝一餐。③北人称匕为抄,乃抄转也。【钱笺】《汉武内传》:太上之药,有风实、云子、玉津、金浆。葛洪《丹经》:云子,碎云母也。【朱注】云子,以拟饭之白耳。升庵《韵藻》引山稻名云子,直以云子为稻名,不知何本。次公指为菰米,则前人已驳其谬矣。公诗“尝稻雪翻匙”,可以互证。陆放翁云:“云子翻匙新稻饭,天吴拆绣旧衣糯。”此本引杜,而兼能注杜。④《广雅》:“水晶,石英也。”《山海经》:水玉,即水晶。《本草》:信州武昌有水晶。⑤梁简文帝诗:“那得久回船。”⑥班彪《海赋》:“焕烂熳以成章。”《上林赋》:“烂熳远迁。”⑦张衡《四愁诗》:“美人赠我青琅玕,何以报之双玉盘。”曹植诗:“腰佩翠琅玕。”翠琅玕,比主人之情重,故持诗以答之。邵云:以诗比美玉,非也。
5、杜甫白帝城诗句锦集
《竹枝词》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
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
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八阵图【唐】杜甫
功盖三分国,名存八阵图。江流石不转,遗恨失吞吴。
夔州歌【唐】杜甫
中巴之东巴东山,江水开辟流其间。白帝高为三峡镇,瞿唐险过百牢关。
竹枝词【唐】杜甫
众水会涪万,瞿塘争一门。朝宗人共挹,盗贼尔谁尊?
孤石隐如马,高萝垂饮猿。归心异波浪,何事即飞翻。
竹枝词【唐】白居易
瞿塘峡口冷烟低,白帝城头月向西。唱到竹枝声咽处,寒猿暗鸟一时啼。
《昭烈庙》
宋·王十朋
老臣苦欲争天下,嗣子何曾思蜀中。
古屋数椽犹庙食,伤心地近永安宫。
清·傅作辑
瞿唐峡口彩云间,白帝城南不可樊。
西控巴渝收万壑,东连荆楚压群山。
花开香锁鱼凫国,月上寒侵虎豹关。
别后天涯漫留恋,几回搔首鬓毛斑。
清·王士祯
赤甲白盐相向生,丹青绝壁斗峥嵘。
千江一线虎须口,万里孤帆鱼复城。
跃马雄图余垒迹,卧龙遗庙枕潮声。
飞楼直上闻哀角,日落潮头气不平。
白帝城怀古【唐】陈子昂
日落沧江晚,停桡问土风。
城归巴子国,台设汉王宫。
荒服仍周甸,深山尚禹功。
岩悬青壁断,地险碧流通。
古木生云际,归帆出雾中。
川途去无限,客座思何穷。
蜀先主庙【唐】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观八阵图【唐】刘禹锡
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
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鹳飞。
波涛无动势,鳞甲避余威。
会有知兵者,临流指事非。
《蜀先主庙》
唐·刘禹锡
天地英雄气,千秋尚凛然。
势分三足鼎,业复五铢钱。
得相能开国,生儿不象贤。
凄凉蜀故妓,来舞魏宫前。
《观八阵图》
唐·刘禹锡
轩皇传上略,蜀相运神机。
水落龙蛇出,沙平鹅鹳飞。
波涛无动势,鳞甲避余威。
会有知兵者,临流指事非。
《竹枝词》
唐·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还有晴。
《永安宫》
宋·苏轼
千古陵谷变,故宫安得存。
徘徊问耆老,惟有永安门。
游人杂楚蜀,车马晚喧喧。
不见重楼好,谁知昔日尊。
吁嗟蜀先主,兵败此亡魂。
只因法正死,使公去遭燔。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6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