跟懒惰说再见的读后感 1
今天,我看完了整本《跟懒惰说再见》,我感受到我们应该做一个勤劳的人,懒惰是一个坏习惯,我们必须改正他。
文中主人公家豪是一个非常懒惰的人,上学时经常迟到,还不给自己负责的小动物绣眼鸟喂食,清理鸟笼,还懒得看饲料的说明书,拿孔雀鱼的饲料喂给绣眼鸟。还在学校的运动会的接力比赛上,为了省方便,直接把接力棒扔给下一位运动员,却不小心砸伤了她,弄巧成拙。被同学们封了个“懒惰王”的称号。后来,自然老师让同学们自己分组做报告,算为期中成绩,但没人愿意和家豪一组,只有一个有心脏病的同学绍恩愿单独和他一组。家豪看到绍恩这么勤劳,也发誓做一个勤劳的人。可是绍恩又生病了,要动手术,做自然报告的任务就落在家豪一个人身上了。家豪天天去图书馆借书,终于做成了一个特优的自然报告,成了一个勤劳的人。
这让我想到了《三只小猪》的故事,大哥的二哥很懒惰,大哥盖了个稻草屋,没想到狼来了,一下子就把房子吹倒了,二哥盖了个木屋,但还是被大野狼吹倒了。大哥和二哥只好躲到了小弟的屋子里。小弟盖得是砖头房子,盖房子时,大哥和二哥一直嘲笑小弟,但最后还是小弟的砖头房子救了他们的命大野狼来到砖头屋子前,怎么也吹不倒,因为砖头屋子实在时太坚固了。
看完这本书,我想,我们应该做个勤劳的孩子,让我们跟懒惰说再见吧!
跟懒惰说再见的读后感 2
暑假里,我读了《跟懒惰说再见》这本书,它是台湾著名作家姜蜜的作品。
主人翁——吕家豪是一个懒惰、爱搞小发明的人。同学们都受不了他的懒惰,大家都叫他“懒惰王”。
我觉得我很像“懒惰王”,有和他一样的遭遇,在班级分组活动的时候,大家都不愿意和我一组,这让我很沮丧。文中的吕家豪有幸遇到了林绍恩,在他的帮助下,“懒惰王”终于不懒惰了。我也很幸运,遇到了马瑞东。起初,我的英语成绩一点不好,老师安排英语情景对话,那些成绩好的同学都被大家“抢完了”,只有我没人选,大家都不愿意和我一组,在我尴尬至极的时候,班长——马瑞东帮我解了围,我当时心里想:一定不能辜负我的“救护神”。为了不连累班长,我每天放学回家不停地练习英语,不断地向班长请教,把不会的句子一遍一遍地跟着磁带后面读,一有时间就和班长练习,“功夫不负有心人”,在情景英语对话展示的时候,我们受到了班级同学的一致好评,就连平时对我冷眼相对的英语老师也面对微笑地给我竖起了大拇指,我真是高兴极了。
“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很多时候,我的不优秀,都是因为懒惰,同样,我的优秀,也是来源于勤奋。
在寒假读一本好书的活动中,我阅读了《跟懒惰说再见》一书,令我受益匪浅。
本书的主人公吕家豪是一个懒惰的孩子。因为他的懒惰,导致了他上学第一天迟到、宠物绣眼鸟死亡、班级接力跑输掉等等一系列糟糕的事发生。为此同学们也都讨厌他,称他“懒惰冠军王”。一次到同学林绍思家的参观,让他恍然大悟,勤劳有多么重要,明白了“小事不做,大事难成”的道理,对于生活中的每一件小事情,只要是自己可以做的,都不要偷懒不做。只有多做,才有机会多学,这样长大了以后,才能做大事。如果连小事都不肯做,那大事就不可能会成功。
故事中的家豪,也许有一部分像你,也许有一部分像我,因为每一个人都可能会有懒惰的因子。不过,只要依靠坚强的意志,养成良好的习惯,就能打败这些坏因子。
说实话,在生活中,我并不是一个勤劳的人。妈妈叫我干活,我总找借口拒绝她。我很庆幸,在我还没长大成人之前,读到了这本书,让我可以改掉这个缺点,不至于让一直让缺点一直影响自己。我想今后应当争取做到:一、端正态度,每件事情不要做得拖拖拉拉;二、向勤劳的人学习,不要让懒汉再接近你,以免前功尽弃;三、做一件事就要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它做到最好。
同学们,勤劳是一种品质,是一种美德。我们每一个人都应该勤劳,靠自己的双手去创造更美好的未来。让我们一起跟懒惰说再见吧!从现在做起,从我做起,努力学习,为自己的理想奋斗!
拓展阅读
1、《再见汜水街》读后感读后感范文
日语152朴海
在这个寒假我读的书是《再见,汜水街》,读完之后带给我的感触颇深。作者从小在汜水街出生、生长。在这条街作者看到了社会上的一切现象,向我们展示的是一个最真实的社会。有亲情、友情、爱情、温暖、感动、善良、背叛、阴险……
懦弱最后却惨死的赵小A、雄壮的卖肉户最后变成暴发户的乐子山、乐子山领养的孩子却总爱被别人欺负长大之后财大气粗的乐闻意、孩子王同时又有主见的蒋七。拥有神奇的大嘴巴却又十分善良的胖婶、胖婶的智障女儿……还有很多人物。这些都是作者身边的人,作者身边所发生的事情貌似是老天爷一切都安排好的。
长大后的作者说过这样的话,让我感觉有些心酸:后悔将一起成长伙伴的友情撕碎在世俗面前;后悔遗失了没有隐私的每一个年少时的脉络;后悔共享了秘密却无法再前行的倔强和任性。我想说发生在身边的事情不是我们能够掌握的,有些世俗是我们必须面对的,即使我们想尽自己最大的力气去改变限状,那也是徒劳无功的。口口声声说要改变现在的社会,可是结果却是让人失望的。只怪世界变得太快:我们彷徨,我们迷茫,渴望伸手去抓住属于自己的救命稻草。却忽视了,我们如今做的只能是逆来顺受了。
"我知道所有人最终都会离去,我知道所有幻想最终也都会破坏,可是在那样的目光里呆过一阵子,对我来说已经很满足。也许穷极一生都不能得到我们想要的,可是遇到了他,就是生活对我唯一温柔的馈赠。"每个人在有限的生命中遇到一个自己生命中的那个人,那个人愿意等你,默默守护着你,真正的去了解你。不过这些都是需要水滴石穿的时间,因为日久见人心。可能也会需要一辈子的验证,一辈子的相濡以沫。并不是几句甜言蜜语就可以敷衍所有的一切,爱是生命中最浪漫的名词和动词,只是过程也许会艰辛,不过我还是相信结果是十全十美的。
人生中有很多让自己刻苦铭心的事情,最揪心的莫过于伤心事,也许会记恨伤害自己的人和事。仿佛有一块大石头重重地压在自己的心里,喘不上气。不过时间久了,随着自己的成熟会发现这些事情仅仅是自己的过客,平添了几分色彩。可能颜色不是那么亮丽,但是却很清素。沐浴着阳光,舒服地躺在沙发里,品尝醇香的奶茶,回忆曾经的经历,也是人生的一大情趣吧。学会释然、学会洒脱、学会淡忘,感谢在自己生命中出现的一切,他们让自己学会了拥有多种情感,更加地充实了自己。
在我的生命中也有"汜水街",在那里我笑的最多,哭的也最多。可是它依旧在我心中最柔软的地方。当难过了,有什么烦心事了,就摸摸自己的左心房,那里有我最真实的情感。因为有了它未来的道路也不会再孤单,勇敢地走下去。
"我忘不了那种滋味:那些难啃的、艰辛的、强硬的东西,如同命运一般横在我的唇齿之间。我要很辛苦才能嚼碎它,但始终咽不下去;我需要很多很多的酒才能冲淡它,并消化它。"
"这个世界上有许多人是不会流眼泪的,幸好我是其中之一。"
"天堂并不是我的家园,当眼泪和心酸过去后,我会重新回来。"
"我愿意用一生的快乐,去交换此刻。"
再见,汜水街。不过我还是会回来。让你陪我一起成长,直到有更多的汜水街……
但愿在以后的生活能够更加的幸福美满,毕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2、小说《林家铺子》读后感书评
一本书,一本干静的小书,它,没有华丽的词藻,没有所谓的无病呻吟,没有空泛的内容,却道尽了人性的沧桑。它——茅盾笔下的《林家铺子》。
一间小小的商铺,笼罩着战争的阴霾。到了年关,本是热热闹闹的时候,各种困难却接踵而至:日本人与商会的逼迫,*社会与地主的盘据和各色人民的讨债,让这家商铺的主人林老板和他的家人喘不过气,无奈,商铺最终倒下,林先生带着他的家人失散逃亡,昔日温馨的家庭再不见了踪影。
这,何不是一个赤裸裸的悲剧?
事情的真相往往刺痛人心,商铺倒闭的原因仅仅是因为“钱财”一词,没有钱,注定守在食物链的低端任凭撕咬,有钱人踩在穷苦人民的身上纵享灯红酒绿,纸醉金迷。
钱,果然是万恶之源。
多少人愿意沾染上满身铜臭,也不愿勤勤恳恳一生;多少人为钱劳累奔波,不愿丧失生命;又有多少人愿把腐烂在钱缝里,不愿洗涤自己的心灵,任自己的心发黑、发臭……
茅盾先生在那些社会底层人民的身上注入了灵魂,文章以他们哭喊嘶吼结束,浓浓地绘出当时社会所谓的“*”的凄惨景象,也正应了“弱肉强食,适者生存”的这句话。
有钱人光鲜的外表下掩藏着那颗被铜臭侵蚀的心,沦丧了那个本该美好的人性,满目疮痍,他可知自己堕落于金钱了?
不,他不知。
他总怀着那惟利是图的剥削思想,对钱总有一股子无穷的奢望,不知有多少不幸者为他卷入了金钱的漩涡,声嘶力竭。
毕竟,钱,道尽了人性的沧桑。
那**者丑陋的人性。
3、小说《林家铺子》读后感书评
穿越时空,来到那个硝烟弥漫的时代,85年前的一二八,创造了*,创造了孙中山,也创作了一本永恒的书《林家铺子》。
倘佯在大上海繁华的长街上,叫卖都婉转。试问那苍天的古树,湖畔的卵石,是否还记得那场惨祸?记得那战火纷飞的一二八?记得那灰云下的林家铺子?那景,那人,那事,那家小店,看一遍,便很难叫人忘却。
或许我们这一代人,永远不可能体会战争的残酷,枪弹的无眼;永远不可能体会官僚的*,*制度的黑暗;永远不可能体会林先生出逃的无奈,张*精神的崩溃,因为我们生活在一个和平、平等、民主、自由的社会之中。但是,我们绝不能因此而懒惰,因此而原地踏步,因为祖国的未来将由我们书写,时代的接力棒将由我们相传,我们要奔跑,要跳跃,要让中国成为一面世界的旗帜,永远矗立在地球的东方。
回顾祖国行进道路上布满荆棘的历史,从东洋人侵占中国领土的身上,我看到了千千万万个像林老板一样被压迫的影子;从东洋人*的身上,我也看到了数以万计像老通宝一样被随意鞭打的农民的影子;从东洋人打击中国经济实力的身上,我还是看到了无数个像大鼻头”一样被冷视的流浪汉。面对这些事实,我们一定要像寿生一样,对邪恶势力作出反抗,不管一个人的力量是多么渺小,只要千千万万个人,数亿人一起反抗,总能获得自由,获得民主的。我们要挺直了脊梁,不让大中国得到任何欺辱。
《林家铺子》是一本活的书,他有血液、有生命,既揭示了帝国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制度的罪恶,又展示了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社会现象,他以质朴又充满警示性的语言,告诉了我们一个真理
人民要幸福,就要拿起反抗的武器。
4、《再富也要“穷”孩子》读后感作文600字小学六年级作文
今天,我看了一片发人深省的文章,名叫《再富也要“穷”孩子》。
这篇文章主要讲述了澳大利亚的大人教育小孩子独特的方式。看了之后,我自愧不如。
澳洲人从来就不对孩子娇生惯养,文章中举了几个例子:在澳洲,冬天时孩子们穿的衣服不会比大人多;在炎热的夏天,母亲推着的婴儿车虽然有遮阳篷,但母亲从不把这“绊脚石”放下来;一位富有的父亲到售货机扯了一个免费纸杯,直接到厕所里面接自来水给口渴的孩子喝,而不去买那一元一杯的饮料……
对此,有些过分溺爱孩子的家长可能会不理解澳洲人的用心良苦,甚至会认为他们很残忍。在我看来,澳洲人信奉“娇惯了的孩子缺乏自制能力和独立生活的能力,长大成人后难免吃亏。”是对的,因为我有很深的体会,每天,爸爸妈妈就早早地从被窝里把我拉出来;放学回家,就让我做作业;做作业时,就让我挺起胸膛来做,不准把头贴近本子……原本我还在心里面嘀咕,知道我看了这篇文章之后,才懂得原来父母是为了我好。
然而,在发达地区,象我爸爸妈妈这样的人不多,中国之所以发达的那么迟,是因为这些一个个不为人知的致命弱点。大部分家长视孩子为掌上明珠,小心翼翼的呵护着,家长们还认为金钱就是给孩子们最好的爱,于是大把的零用钱到了孩子的身上;孩子只要有一丁点儿的小损伤,家长就大惊小怪,心疼得不得了。这种“呵护”,就相当于摧毁。像澳大利亚这样发达的国家的教育看似无情了些,但也不是没道理的。
我们是年轻的一代,我们有理想,请停止那些所谓的“呵护”,请放开对我们的束缚,放开我们的翅膀,让我们自由的翱翔,追求属于我们自己的享受吧!!
5、小说《林家铺子》读后感书评
《林家铺子》是矛盾写于1932年的一部描写乡村生活的小说。它叙述的是一二八前后江南某个小镇林家杂货店倒闭过程的故事。小说以林老板的挣扎与破产情节为主线,以林小姐的婚姻纠葛为复线,两者形成一个有机整体,整个作品的情节发展有起有伏,分层铺开,又收放自如,首尾照应。作品以林老板与黑麻子、卜局长之间的冲突为矛盾主线,又以若干小事件作为多头线索,展开纷繁的细节描写,使得情节发展有张有驰,有主有次,而在纷繁复杂中又显得井然有条,无懈可击。
作品中的林先生是一个小市镇的商人,他兢兢业业地经营着他的店铺,然而农村的破产和农村的*力锐减,使得他一再减价的商品还是销路不佳;上海战争的影响又使得他在年关迫近之时金融上无处通融,且债主上门索要债务,穷于应付,更可恶的是,*分子对他的一再敲诈勒索,甚至强迫他的女而为妾;此外,还有资本较为雄厚的同行们的排挤压榨,落井下石。林先生最为显著的特征便是“精明而不强悍,能干而又懦弱”,作为一个商人,他目光短浅,在日寇入侵,民族危亡之时,一心只顾“作生意,度难关”,他从父亲手中接过的这个小店铺,资本既不雄厚,*上又无援手,他在汹涌而至的多种打击面前,百般挣扎,力图使自己的铺子幸免于倒闭。
但是林家铺子未能承受住这接踵而至的灾难,终于在这穷苦的社会倒闭了,虽然在这种特定的环境中林老板不仅无法“惟利是图”,而且还在做“无利可图”,甚至是“血本无归”的生意。矛盾先生在作品中着重写的是他的剜肉补疮、饮鸩止渴的窘况。
作品的最后,林先生在万般无奈之下“出逃”了,“一走了之”,这是一种微弱的反抗形式,却也是我在阅读作品时始料未及的,但他在出走时却没有将心放在朱三太、张*等人身上,这是不可取的,尽管他以后也会被迫走入他们这一大群人中去。小说便在这些不幸者的呼吁中结束了,这样的结局,一方面对于整个悲剧的制造者提出了更加有力的控诉,另一方面也反映了旧社会“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米”的残酷真相。
《林家铺子》虽然描写的是江南的一个小镇,实际上它是当时中国社会的一个缩影,它展示了一二八抗战前后的民族危机和经济恐慌,深刻地揭露和抨击了*派趁民族危难之时,大肆掠夺、敲诈和欺压小商人和贫民的罪行,从而挖掘了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的中、下层百姓的悲惨命运的根源。
在我看来,《林家铺子》是矛盾先生文学生涯的“里程碑”之一。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37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