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范文

发布时间: 2025-08-15 11:50:58

《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范文

【教学目的】

1.学会10个生字和由这此字组成的词语。

2.理解课文内容,使学生懂得自己劳动才能生活得好,同学生进行热爱劳动的教育。

3.朗读课文,能讲述这个故事。

本课的教学挂图和生字卡片

【课时安排】

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

了解课文大意,读准全课生字的字音;理解和朗读课文的一、二、三自然段,并理解和书写这三段课文里的生字词。

【教学步骤 】

一、根据课堂上的情况激发学生学习新课的兴趣

(板书课题、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1)朗读课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

(2)在课文中画出田字格里的生字,并读准这些生字的音。

2.学生按要求自学后,进行检查:

(1)指名读课文(读后注意订正读音)。

(2)认读全课生字(用带拼音的生字卡片进行)。

三、再读课文。

1.教师提出自学要求:一边读课文,一边看插图,思考各图画的什么地方?小白兔和小灰兔在干什么?

2.学生按要求自学后,教师逐一出示各图,用上述提问进行检查。

四、分段理解课文内容

1.先让学生在每个自然段前划上序号,再分自然段齐读。

2.理解第一自然段。

(1)教师提出学习要求:

①这段课文告诉我们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

②帮忙这个词告诉我们什么?

(2)读、议。板书:收(shōu)、白菜( cài),并认读这两个生字记词。

3.理解二、三自然段。

(1)导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与老山羊一块儿把地里的白菜收完以后,老山羊做了什么,小灰兔怎样,小白兔又怎样呢,请读二、三自然段。

(2)学生按要求读二、三段后与同桌同学讨论。

(3)集体讨论第二自然段里有几句话,每句话说谁,怎么样?板书:完(wān)您(nín),理解这些生字词在句子里的意思。

(4)集体讨论第三自然段,这段里有几句话,每句话说谁,怎么样?板书:请(qǐng)、一包(bāo),读准这两个字的音,并理解意思。

五、在理解的基础上,练习朗读一、二、三自然段,读出一定的语气来。

六、认读本节课所学生字,指导写字及练习写字。

1.认读黑板上板书的收、菜、完、您、请、包等生字词。

2.指导写字,重点指导菜、包两字的间架结构和笔画笔顺。

3.学生将本节课所学的生字各写三次。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

理解课文四至九自然段及这几段课文里的生字词,并练习写这些生字,朗读全文。

【教学步骤 】

一、检查复习

老山羊为什么把白菜送给小白兔和小灰兔?他们收下了没有?

二、理解四、五、六自然段。

1.导读:小白兔和小灰兔回到家里做了些什么?读课文四、五、六自然段。

2.学生按要求读这三段课文后,与同桌同学讨论。

3.指导仔细阅读四、五自然段和看第二幅图,集体讨论:

小白兔回到家里做了些什么?常常说明了什么?板书:捉(zhuō)虫 读生字理解词义。

4.小白兔回到家里种白菜,由于它常常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白菜很快地长大了,小灰免回家后怎样呢?指导学生看第三幅图,读第六自然段,再进行讨论。(板书:干(gàn)活)在这个过程中,可根据情况适当议一议,小白兔为什么不干活了?(它有了老山羊送的白菜不干活了。)

5.读四、五、六自然段,想一想小白兔浇水、施肥、拔草,捉虫可用第六段里的哪个词为说?(干活)

三、理解第七、八自然段。

1.导读:小白兔和小灰兔一个自己种菜(指第二幅图),一个吃老山羊送的白菜(指第三幅图)结果怎样呢?认真读七、八自然段,看第四幅图。

2.在学生自学思考的基础上讨论:这时候指什么时候?他指谁?什么事使小灰兔感到奇怪?(板书奇(qí)怪(guàn))小灰兔为什么感到奇怪?(这里要求不能过高,只要让学生领会到:小灰兔不知道菜仔有什么用,不懂得小白兔当初为什么要菜仔,所以它看到小白兔挑着一担白菜给老山羊送来,感到很奇怪。)

四、理解第九自然段

1.导读:小白兔最后说了什么?想一想小白兔为什么这样说?

2.读、议,引导学生从小白兔和小灰兔的不同做法、不同结果,来理解小白兔的话。

3.讨论小灰兔和小白兔的话该怎样读,再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八、九段中,小白兔与小灰兔的对话。背诵小白兔最后说的一句话。

4.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这几话,明白了为什么?

五、认读本节课所学生字,指导这几个字的书写并练习写字。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

复习巩固生字,朗读全文,讲述课文故事,完成课后作业 第2题的训练任务。

【教学步骤 】

一、复习全课生字

1.离开拼音准确地认读生字。

2.教师根据前两节课学生写字实际情况,作适当的订正和补救工作。

二、看图读文

看第一幅图,读一、二、三自然段。

看第二幅图,读四、五自然段。

看第三幅图,读第六自然段。

看第四幅图,读七、八、九自然段。

三、想象小灰兔听了小白兔的话以后,会怎样想,怎样做,结果怎样。

四、看图讲述课文故事

五、作业

1.按课后作业 第2题的要求填、读、抄。

2.根据学生写生字时出现的问题,提出几个他们易错或难记的字,在订正指导的基础上,让学生再练习一下。

〔简评〕

徐葆琼老师是湖北省特级教师。她对《小白兔和小灰兔》一课的教学设计,有这么几个特点:一是重视指导学生自己读书、自己看图、自己思考。教学中让学生读得比较多,而且每次读都有具体明确的要求,读后认真组织讨论与检查,使学生每读一次都确有收获。二是字词教学抓得扎实,识字与阅读理解结合得比较好。在初读课文时借助拼音读准字音,从课文中画出生字;在逐段理解课文时,板书出该段中的生字词,结合理解课文内容理解生字词;引导学生联系小白兔给白菜浇水、施肥、拔草、捉虫,具体理解干活这个词的意思,这些做法都体现了大纲所提出的在语言环境中识字的思想。三是课时安排比较科学合理。三节课中都有读有写,这样互相调节,适合低年级学生注意力不能持久的年龄特点。而且这三节课中的读和写,是引导学生对课文内容从读懂到进一步加深理解的过程,对所学的生字从学会到进一步巩固的过程,这样的安排是符合学生认识规律的。

拓展阅读

1、学语汇编

第一课时

1.学会本课14个生字,正确读写“率领、调兵遣将、计策、波浪滔天、眺望、缆绳、硫磺、不计其数、丢盔弃甲”等词语。

2.初步读懂课的内容,理清章的结构。了解课叙述的顺序。

读懂课的内容,理清章的结构,了解课叙述的顺序。

理清章的结构,了解课叙述的顺序。

一、板书课题

17赤壁之战

二、学生交流背景,解题

赤壁之战:发生在赤壁的战斗。

背景:东汉末年,曹操率军南下,攻打东吴,想夺取东吴的广大地方。“孙、刘”联合,又有东吴老将黄盖施苦肉计,东吴大将周瑜乘势火攻曹军,以弱胜强,大获全胜。本记叙的就是这个故事。

三、初读课,了解大意

1.自由读,思考:交战双方都是哪些人,战争发生的原因是什么,经过怎样,结果如何?

边读边思考边在书上勾划。

2.简要汇报自己的收获。(曹操率兵攻打东吴,因为士兵坐不贯船,就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周瑜采纳了黄盖的假投降火攻的计策,火烧曹军的战船、军营,曹军大败而逃。或简要的评价人物也可以)

3.检查预习生字、新词的情况。

①读生字字音:率、瑜、遣、渡、策、滔、眺、幔、遮、苇、硫、磺、缆、盔(组词)

②注意字形

眺:右边笔顺丿兆

缆:右上部的笔顺

相持:两方坚持对立,各不相让。

计策:对付某个人或者某种事情而事先安排好的方法或策略。

自不量力:自己不估量自己的能力。指过高地估计自己的力量。量,估量。

定睛:集中视线。

不计其数:没法计算它的数量。形容很多。计,计算。

调兵遣将:调动兵力,派遣将领。泛指调动安排人力。

丢盔弃甲:形容打了败仗狼狈逃跑的情形。盔,打仗时用来保护头部的帽子,多用金属制成。甲,用皮革或金属做的护身衣服。

无心应战:没有心思跟进攻的敌人打仗。

四、理清顺序,划分段落

按事情发展顺序,全可分三段。

事情的起因。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曹操南下攻打东吴,两军在赤壁隔江相峙。曹操把船用铁索连起来,准备渡江。

事情经过。

第二段(3-4自然段)老将黄盖分析敌我情况,针对曹军用铁索连船的错误,提出火攻的办法,得到周瑜的赞同。

事情结果。

第三段(5自然段-结束)黄盖写信给曹操,说愿意投降曹操,曹操信以为真,结果黄盖驾船火烧曹营,大败曹军。

五、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词语

2.朗读课

第二课时

1.重点学习课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1.重点学习课第三部分,懂得赤壁之战东吴取胜的原因。引导学生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表达方法。

2.有感情地朗读课

使学生懂得赤壁之战,东吴获胜的根本原因在于知己知彼,利用天时地利,扬长避短。

一、复习引入

1.快速浏览课,说说课讲了什么主要内容?

2.追问:双方都是谁?交战原因是什么?“曹操”凭什么打?“周瑜”靠什么打?

板书:曹操80万

周瑜3万

这就是双方当时的基本情况,“东吴”3万人,而“北魏”80万人,弱的东吴面对的是强大无比的“北魏”,而战争的结果怎样呢?弱的东吴战胜了强大无比的“北魏”。这就是我国古代战争史上一个著名的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战例,也正是留传至今,闻名于世的原因。那么,东吴军队究竟怎样战胜北魏军队的,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习的重点。

二、速读引路,精读细品

(一)我们通过速读已经理清了赤壁之战的前因后果,可这个故事,值得讨论的地方还有很多,请你快速默读,在你认为需要讨论的地方作上记号,试着给全提几个主要问题。

(二)梳理归纳问题,课件显示。

1.赤壁之战前,双方的形势怎样?

2.双方安排了哪些战术?

3.赤壁之战,,东吴只有3万人,却能打败曹军80万,原因在哪里?

(三)速读与精读结合,解疑

1.回忆释疑的方法:

(1)寻找式速读全,找到解决问题的段落。(找)

(2)轻声自读找到的段落。(读)

(3)画下你认为能解决问题的词句。(画)

(4)细读句词,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什么。(议)

2.学生按以上四步自读自悟。

3.自学反馈。

(四)课件演示

赤壁之战的过程(出发、炸降、点火、着火、大胜)

(五)我们重点分析一下东吴以少胜多的原因:仍用四步法四人组学习讨论交流。

原因1:

(1)课件显示描写曹操的句子。从这些词句可以看出曹操这人怎么样?(轻敌)

A.曹操接到黄盖的信,欢喜得不得了。

B.曹操笑着说:“黄盖没有失信,果然来投降了!

C.曹操只道是黄盖来投降了,高兴还来不及,哪儿想到防备。

(2)朗读训练:读出曹操轻敌的语气。

原因2: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曹军号称80万,我军才3万,相差太远了。

B.曹操的兵士都是北方人,坐不惯船。

C.船尾接船头,船头接船尾。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知己知彼,抓住对方弱点)

原因3:

画出有关句子读议东南风对火攻战术的帮助?(船速快、火势大、蔓延快)

这说明——(巧用天时地利)

(1)这一天东南风很急,江面上波浪滔天。

学四年级语《赤壁之战》由收集及整理,转载请说明出处

(2)曹操的兵在北岸,周瑜的兵在南岸。

原因4:

(1)找出重点词句细品

A.20条船里装满芦苇,上面铺上火硝、硫磺,都用幔子遮着。

B.还有几条船拴在大船后面。

C.曹操坐船逃到江岸,忽听得背后鼓声震天,周瑜的兵逃来了。

(2)说说从中读懂了什么?(考虑安排周详)

(六)结原因:东吴以少胜多,以弱胜强的根本原因是什么?(用上“虽然……但是……,不但……而且……甚至”)

面对强大的敌军,东吴没有惊慌失措,而是动脑筋,想办法,看准对手的弱点,狠狠地打,使战斗取得了胜利。

三、总结

1.读了这个故事,你体会了什么?(学生自由说)

2.在章的写法上你学到了什么?

附:板书设计

学本课,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从学生的兴趣出发,引导学生自主选择学习内容,直奔重点,创设情境,用作战图人物画像调动学生的已有知识,有顺序地介绍本,并根据疑点让学生展开辩论以完成本课学。了解赤壁之战的全过程,并从中归纳出赤壁之战双方胜负的根本原因;理清“火攻”一段的顺序,学习按一定顺序写的方法。师通过电化学手段创设情境,学生自述故事的过程提出疑点,通过讨论来解决难点。引导学生通过阅读、思考、讨论、编顺口溜等方式理清“火攻”这一仗的顺序。

探究活动

1.搜集阅读三国故事,召开故事会,评出讲得好的同学。

2.办一个展览,把同学们搜集到的有关三国人物的故事、资料等展出,交流一下阅读体会。

3.对书中的人物进行简单的评析。

2、学语汇编

1、学习7个生字,认读8个字。口头填空,练习把词语恰当地搭配起来,练习读句子。

2、正确流利地朗读课,通过读课知道*广播电视塔的样子,了解它的一些功能,产生对北京建筑成就的自豪感。背诵课

3、通过读课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通过读知道电视塔是做什么用的。

理解“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的意思。

板书设计: 京(北京)(南京)

视 (电视)(视力)

电 (电话)(电灯)

北 台 广 机

一、 导入:

师板书“塔”,请同学读一读这个字。你们都见过什么样的塔?今天我们一起来看看这“神奇的塔”。师接着板书:神奇的。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今天咱们带着这个问题一起来学习课内容。

二、初步了解课内容。

1、师背诵一遍课

想:这神奇的塔是什么塔?

2、你么去过吗?请去过的学生讲一讲。

3、你们知道我国有几个著名的电视塔吗?老实告诉你们,我国有三个著名的电视塔,第一是上海电视塔,叫“东方明珠”;第二个是天津电视塔,简称“天塔”;第三个是北京的*广播电视塔。

4、你们想看看吗?那老师当导游带大家一起去看看。

三、初读课,整体感知。

1、借助汉语拼音自由读课,划出生字,把不认识的字会认字的卡片多读几遍。

2、同桌同学互相读生字会认字的卡片。

3、抽读带拼音的生字会认字的卡片。

4、同桌同学互相读课,相互纠正读音,然后标出课有几个自然段。

5、分段读课。听一听读音是否正确。

四、学习课内容。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读后你知道了什么?板书:高。

2、这塔很高很高,你们能把它读出来吗?自己试试。

3、指名读一读。

4、老师也想读读行吗?师读。你们听出什么了?

5、学生模仿读。

(二)学习第二、三自然段。

1、师:塔这么高,蓝天、太阳看见了想说些什么呢?自己出声读一读2、3自然段。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2、3段,体会他们说话的意思。

3、分角色指名读,说说自己的理解。

师问:你们见过宫灯吗?什么样?给你什么样的感觉?板书:美。 4、你能不能把塔高、美读出来?同桌读、指名读、师指导读。

(三)学习四、五自然段。

1、我妈妈又是怎样看待这个塔的呢?

2、同桌同学分角色读他们说的话。

3、指名分角色读。

(1)思考:我说这塔是有趣的塔,为什么有趣?

(2)妈妈说这塔很神奇,为什么神奇?

(3)“能让我们看到多彩的世界”是什么意思?你能结合平时的生活说一说吗?

(4)指导学生读出神奇的感觉。

(四)自己读第六自然段,读完以后你知道了什么?

五、分角色朗读全

六、课堂结。

学完这篇课以后你有什么收获?

七、课堂作业。

熟读课并且会背诵。

板书设计: 18神奇的塔

高 美 神奇

广播电视塔

第二课时:

一、导入:

同学们,我们在上节课学习了“神奇的塔”,谁能背一背,指名背一背。这节课我们来学习这篇课中的生字你们喜欢吗?

二、学习生字。

1、复习:“木字旁”“示字旁”“见”“几”。

2、出示生字。

(1)自己读读本课生字,读不准的字借助拼音读一读。

(2)同桌同学互读生字,比一比谁读得音最准。

(3)抽读没有拼音的生字卡片,指名读,开火车读。

3、记忆字形,了解字义。

(1)学生自学。

(2)组讨论,自己是怎样记字形的?说说平时

是怎样用这些字的?

(3)组汇报学习过程,每组讲一个字,讲得不好其他组进行补充。

4、练习组词。

三、指导书写。

1、学生在书上把每个字按笔顺描一描。

2、说一说在书写过程中,你认为哪个字不太好写?

3、师指导书写:“京”“视”“电”。

(1)逐字观察每个字有什么特点?(从字的结构上)

(2)写,学生观察。

(3)学生独立书写这3个字,每字一遍。同桌同学互查。

4、其他几个生字由于笔画少,让学生独立写一遍。学生有问题举手,师个别辅导。

5、展示评议,比一比书中的描红生字谁写得最好,奖励一颗星。

四、巩固练习。

1、在生字本上书写生字每个2个。

2、抄写词语:有力 有电 不问 我们

什么 北京 上台 广大

3、读句子。(课后练习3)

五、课堂作业。

练习书写本课生字,每字两个。

【必备】语集合5篇

3、学语汇编

3记金华的双龙洞

1.通过语言字了解金华双龙洞的特点,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

2.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练习给课编提纲。

3.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4.有感情地朗读课。背诵课第5自然段。

1.了解外洞、内洞的特点以及怎样由外洞进入内洞。

2.理清课的条理,练习给课编提纲。

理清课的条理,练习给课编提纲。

学时间三课时

第一课时

一、学目标

(一)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重点词语。

(二)阅读课,了解课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三)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景物的热爱。

二、学重点

(一)了解课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二)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三、学难点

理清课段落,概括段落大意。

四、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同学们,我们的祖国以她那壮美的河山、神奇的风光吸引了人们的目光,留下了人们的赞叹。《记金华的双龙洞》就是作家叶圣陶游览之后写下的一篇游记。我们就沿着他的足迹去观赏这一神奇的溶洞。

(板书:8.记金华的双龙洞)

(二)检查预习。

1.填写生字表。

师强调生字“浙”的读音是zhè,不要读成zhé;“蜿”的读音是wān,不要读成wǎn。“蜒”字中间是“廴”,不是“辶”。要求学生在读写时注意。

2.查字典并结合课内容解释词语。

解释词语要依据“字不离词、词不离句”的原则,联系上下准确地理解词语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

盘曲:曲折环绕。(“曲”读qū,不要读成qǔ) 呈 明艳 昏暗 挤压

突兀:高耸。课中指山势高耸。

森郁:树木茂盛繁密。课中指山上草木生长得茂盛繁密。

孔隙:窟窿眼儿;缝儿。课中指石壁上的窟窿眼儿。(“隙”读xì,不要读成xī)

稍微:表示数量不多或程度不深。课中指头抬起的高度很低。

婉蜒:蛇类爬行的样子。课中形容洞顶双龙弯弯曲曲的姿态。

石钟乳:石岩洞中悬在洞顶上的像冰锥的物体,常与石笋上下相对,由含碳酸钙的水溶液逐渐蒸发凝结而成。也叫钟乳石。

名目 变化多端 颜色各异 一转

进:平房的一宅之内分前后几排的,一排称为一进。课中指内洞大约有十来排平房那么深。

上源:水流起头的地方。课中指洞中泉水的源头。

(三)阅读课,了解课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读课。学生边听边认真看课,进一步加强对生字、新词的记忆与理解。

2.学生默读课,了解课主要内容。找出作者的游览顺序。

(1)学生边默读课边画出游览双龙洞的路线。

师**,对有困难的学生帮助指导。

(2)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作者记叙了他游金华双龙洞的经过)

作者从金华出发,是按怎样的顺序游览的?

学生总结游览顺序时,有不少学生会忽略由外洞进入内洞的过程,对此师可设计提问:作者是由外洞直接进入内洞的吗?以引导学生注意从孔隙进入内洞的过程。

(板书:·金华·罗甸洞口外洞孔隙内洞)

师根据学生描述的游览顺序边板书边画一幅简单的示意图。

(四)按游览顺序给课分段,概括段落大意。

1.指导学生按游览顺序给课分段。

(按游览顺序可分六段。第七段是第1自然段;第二段是第2、3自然段;第三段是第4自然段;第四段是第5自然段;第五段是第6、7自然段;第六段是第8自然段)

学生在理清作者的游览顺序后,按游览顺序分段概括段意献比较容易了。

2.概括段落大意。

(第一段:写4月14日作者去游览金华的双龙洞。第二段:写去双龙洞路上的见闻。第三段:介绍游览外洞的情景。第四段:介绍从外洞进入内洞的经过情形。第五段:介绍游览内洞的情景。第六段:写乘船出洞。)

(五)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作者对祖国山川的热爱之情。

1.请6名学生分段有感情地朗读课。感受作者描写的景物,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

2.有感情地齐读课。进一步感受中所描写的景物及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六)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

附:板书设计

4、学语汇编

1、学会围绕中心、多角度选取材料及正、侧面描写相结合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2、明确为什么以“标签”为题,学习科学家的精神;树立对科学的信念与追求;

3、品读中巧妙的细节描写及其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1、学生预习课

2、黑板抄写问题

一、揭示课题,交流预习收获。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检查预习情况

师:老师昨天布置大家去预习并收集与本课有关的资料。现在,大家就来交流你们的预习收获。

生答。

4、交流预习收获的同时,师适时让学生学习课内容。

师:同学们的预习收获可真多,说明你们的阅读能力提高了。那么现在请同学们声读课,想想还有那些问题不懂,题出来大家帮忙解决。

二、默读课,提出问题

1、学生交流预习课遇到的问题。

(预设问题有:标签上写的是什么?为什么把标签贴在床头上?标签起了什么样的作用?为什么以标签为题?……)

2、老师归纳刚才学生预习所遇到的问题,让学生带着问题默读课

3、学生默读后,带领学生解决问题,简单地问题在交流中解决,解决后擦去。

4、剩下的问题需要学生研读课解决。

三、再读课,解决疑难

1、组合作研读课,解决黑板上的问题。

2、组交流

3、在交流问题时适时出示句子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1)他( )呼吸,( )地阅读,读完( )。

请学生填空,然后抓住填上的词语说会所自己的感受,想象李比希此刻会想些什么,学习通过动作描写展现人物心情的写作方法。

(2)问:李比希的“更认真”“更严谨”表现在哪?你们能画出有关的句子吗?

四、总结

从李比希的一成一败两个故事中,你学到了什么?李比希身上具有怎样的科学精神?

五、作业设计

1、课后题。

2、收集一些你感触深刻的标语或者谚语作为激励自己的话。(联系综合活动开展)

3、拓展阅读叶永烈的《逝世前的科学记录》。

5、学语汇编

一。学目标:

1、认识14个生字,会写3个字。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体会笋芽儿对春光的向往奋发向上的精神。

3、爱读科学童话故事,能从童话故事中吸取力量,陶冶情操。

二。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卡片、头饰

三。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趣味揭题

1、师问:同学们,我们国家的国宝是什么?(生答)大熊猫最爱吃什么?(生答)竹子长大了叫竹子,可它时候不叫竹子,你知道它叫什么吗?(生答)出示笋芽儿图:这就是笋芽儿。出示竹子图:这就是竹子。笋芽是怎样长成一株健壮的竹子的?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笋芽儿》一课。

2、板书课题,提醒学生“笋芽儿”的读法,学生练读课题。

二、初读课,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注意读准字音。

2、出示生字,再读课,认读生字,识记字形。

3、把生字读给同桌听,互相帮助识记生字。

4、组讨论交流识字方法,全班交流。

5、出示课中出现的生词,组认读,全班扩词练习。

6、再读课,要求读正确、流利,读后组说一说自己读懂了什么?

(根据学生的回答出示课笋芽儿真幸福的句子、春天真美的句子,让学生练习有感情朗读,采取个人练习、组练读、全班朗读等多种形式。读后自己评一评、组评一评。)

三、朗读感悟,角色表演

1、师读,想一想笋芽的生长过程是怎样的?组讨论、全班交流。

(根据学生的回答,师相机板书)

2、春天这么美,笋芽儿在大家的关心、爱护下长成了大竹子,它可真幸福,让我们大家做一株笋芽儿吧!让笋芽儿带着对春天的赞美、带着幸福的感觉来分角色朗读课。以组为单位,分成:笋芽儿、春雨、妈妈、旁几个角色来读。读后组同学互换角色再读,读后互评。

3、全班推选表演好的组,上台戴头饰进行角色表演。

4、再读感悟,启迪思维。你喜欢笋芽儿吗?为什么?启发学生由竹子的成长联想到自己的成长:你们在成长过程中得到了哪些关心爱护呢?

四、指导写字

指导写口字旁的字:“口”字位置要偏上,不宜写得太大。三个带口字旁的字(喊、呼、唤)中,“唤”是新认识的字,可以重点指导,右边第六笔“撇”,要上下贯通,不能写成竖、撇。

五、课外拓展

资料袋:向学生介绍“毛竹”。

六、作业

课外阅读《一粒种子》,想一想:种子是怎样看到外面世界的?

七:板书设计:

春雨 雷公公 草 笋芽儿 撒娇 扭动 钻 我不怕 我要赶快长大 自豪 竹妈妈 摇头 吹坏 穿 唠叨

八。学反思:

1、根据学生的特点内容,在学中采用多媒体,充分发挥师主导作用学生的主体作用。

2、用多种方法指导学生如何朗读不同人物的说话,为学生以后的朗读铺路搭桥。

3、板书方式在于突出本课学重点,突出了笋芽儿以奋发进取的精神,在春雨姑姑、雷公公、竹妈妈、太阳公公的帮助下,由“沉睡地下”至“一个劲儿往上钻”最后长成竹子的过程,通过体会笋芽儿身体不断生长,思想也不断成长,领悟到笋芽儿向上进取的精神,这种板书直接揭示了中心,突出了重点。

4、在学法指导上主要采用举一反三的“例引路法”。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笋芽儿_课堂实录_学设计__学反思_例,3-笋芽儿,希望对你有帮助!

点击查看更多《小白兔和小灰兔》教案范文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4501.html

热门阅读

  1. 酒店企划部述职报告范文
  2. 201大学教师节贺卡祝福语
  3. 201为中考学子加油的祝福语微信
  4. 201双休日轻松祝福语
  5. 艾米的校园故事
  6. 关于祝贺新年的诗词
  7. 浅谈青年教师在卓越工程师计划中的实践
  8. 大班三月份周教学计划
  9. 送给妈妈的温馨短信祝福语
  10. 那些令人心酸的句子
  11. 政务信息宣传报道培训心得
  12. 2019年春节拜年祝福语
  13. 关于春节的3000字作文
  14. 快乐的劳动节祝福短信精选
  15. 人生能有几回搏国旗下主题演讲稿
  16. 教学科研工作回顾与总结
  17. 杜牧《清明》诗文鉴赏
  18. 我与书的故事
  19. 201年鸡年除夕搞笑祝福语
  20. 冰箱生产车间新员工实习报告
  21. 校园三人小品剧本《找对象》
  22. 201大学生实习报告范文
  23. 书香班级活动总结
  24. 201高考后考上大学红包祝福语精选
  25. 儿童福利院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26. 迎新晚会的发言稿范文
  27. 剑啸西风成栋梁诗歌
  28. 201情人节感人祝福语
  29. 献爱心的宣传标语
  30. 大狼我好喜欢你幼儿故事
  31. 201优秀家风小故事作文400字
  32. 李白的简介
  33. 新年随感作文
  34. 2016平安夜娱乐搞笑祝福语
  35. 精美散文《等待途中》
  36. 《磁铁有磁性》教学反思范文
  37. 《三角形面积的计算》的教学设计
  38. 3妇女节给长辈的祝福语
  39. 开学第一课优秀观后感范文300字
  40. 三八妇女节作文300字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