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东坡豪放派诗词

发布时间: 2025-07-19 14:42:31

苏东坡豪放派诗词

1.《江城子·前瞻马耳九仙山》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前瞻马耳九仙山。碧连天。晚云闲。城上高台,真个是超然。莫使匆匆云雨散,今夜里,月婵娟。小溪鸥鹭静联拳。去翩翩。点轻烟。人事凄凉,回首便他年。莫忘使君歌笑处,垂柳下,矮槐前。

2.《江城子·墨云拖雨过西楼》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墨云拖雨过西楼。水东流。晚烟收。柳外残阳,回照动帘钩。今夜巫山真个好,花未落,酒新篘。美人微笑转星眸。月华羞。捧金瓯。歌扇萦风,吹散一春愁。拭问江南诸伴侣,谁似我,醉扬州。

3.《水调歌头·昵昵儿女语》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昵昵儿女语,灯火夜微明。

恩怨尔汝来去,弹指泪和声。

忽变轩昂勇士,一鼓填然作气,千里不留行。

回首暮云远,飞絮搅青冥。

众禽里,真彩凤,独不鸣。

跻攀寸步千险,一落百寻轻。

烦子指间风雨,置我肠中冰炭,起坐不能平。

推手从归去,无泪与君倾。

4.《定风波·莫听穿林打叶声》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

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

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

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5.《定风波·常羡人间琢玉郎》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常羡人间琢玉郎,

天应乞与点酥娘。

自作清歌传皓齿,

风起,雪飞炎海变清凉。

万里归来年愈少,

微笑,笑时犹带岭梅香。

试问岭南应不好?

却道:此心安处是吾乡。

6.《临江仙·夜饮东坡醒复醉》

年代: 宋 作者: 苏轼

夜饮东坡醒复醉,

归来仿佛已三更。

家童鼻息已雷鸣,

敲门都不应,

倚帐听江声。

长恨此身非我有,

何时忘却营营。

夜阑风静彀纹平,

小舟从此逝,

江海寄余生。

拓展阅读

1、分析的艺术手法

轼是一位具有多方面才能的文学艺术家,他的散文、赋、、书画都有很高的造诣,并具有独特的风格。他的突破了晚唐、五代的巢臼,一扫绮丽柔靡之习,开创了北宋风。

轼现存三百四十余首,各种风格的仍居少数,现存绝大多数仍属于婉约。但他的题材扩大,思想内容与形式都独具特色,尤其风格多样:以散句入,以,开创之沉郁,飘逸、旷远、绮丽、、清雄、刚健、开朗,联想丰富,比喻新奇,用笔挥洒自如,自由张扬个性,创新意识浓郁。他在前人的基础上,加之他那广阔*怀,迈的性格,一步入坛,立刻给坛带来了新鲜的空气.

一般认为,轼是从杭州通判开始创作的。《南歌子·八月十八日观潮》是可以准确系年的,它已突破了“言情”的藩篱,开始表现出本色。在密州及其以后,他就更自觉地创作。《江城子·密州出猎》标志着他的的成熟;《念奴娇·赤壁怀古》更是的千古楷模。 一 中的“真情”

真率自然是中国古典抒情的传统之一,也是历代多数人的美学追求。优秀的抒情无不发乎性情,出乎自然,更如此。况周颐云:“真字是骨。情真、景真,所作必佳。(在晚唐五代,以温庭筠为代表的花间,娱宾遣兴的席间即兴之作居多,专写娼楼歌妓的娇柔之态和勾栏瓦舍的男女调笑,感情多浅露轻浮,缺少一种严肃真挚的情意。这一风气直贯北宋,无论欧、柳、周,一概难出其藩篱。轼则不然,他的大部分都言志抒怀,是内在感情的凝聚,是心灵世界的外在投影。心中辗转翻腾的情调波澜,使其不能不为。且看《念奴娇·赤壁怀古》:

大江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江山如画,一时多少杰!

遥想公瑾当年,小乔初嫁了,雄姿英发。羽扇纶巾,谈笑间,樯橹灰飞烟灭。故国神游,多情应笑我,早生华发。人生如梦,一樽还酹江月。

首先就从大处着笔,总写长江,由江水触发千古幽情。“千古”二字既表现历史久远,又表示风流人物众多。这样众多的英雄人物,都被这滚滚流的长江水

淘尽了。一是说现在没有风流人物了,暗伏下自己壮志难酬的内容;二是说岁月的无情,又含有人生苦短而事业无成的感叹。周郎年少得志,深得孙权信任,作出一番轰轰烈烈的大事业,千古流芳。轼自也有此抱负,想有朝一日能“千金买战马,百宝妆刀鐶,何时逐汝去,与虏试周旋?”(《和子由苦寒见寄》)抗击入侵得敌人。这不就是想使“樯橹灰飞烟灭”吗?人在借古人的衣冠,抒发自己渴望在抗击辽和西夏的入侵中立功报国*怀。写人物,以雄奇之景去衬托,有形貌描写,有情态的刻划,有英雄业绩的渲染,形象突出,个性鲜明。这是很能体现风格的一首

其实,多“感事”之作,与传统的艳情相悖,但它更接近真实。为增强情感的指向性,他经常在基础上首加题或小序,说明写作的时间、地点和创作缘由。如《念奴娇·中秋》、《水调歌头·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水龙吟·次韵章质夫〈杨花〉》、《浣溪沙·徐州石潭谢雨道上作五首》等等。从这里我们也可看出作者对事物的敏感和其性情的潇洒,倜傥不羁的一面。一轮圆月,一条小溪,季节变化,山川胜迹,农舍风光,化游怀,报国之志,在他的手里都成为的题材,均能引起他心灵的震颤和对情思的抒发。 《念奴娇·赤壁怀古》、《江城子·密州出猎》是的代表作,气势迈奔,感情激昂旷达,。(《题〈酒边〉》)轼当之无愧是的代表作品。但人的感情是复杂的,一个伟大的作家,他的创作成就、艺术风格,也往往不是单一的。轼的风格多样:既有上面提到的作品,又有感情深挚、思致沉婉的作品。《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夜记梦》则是与婉约兼容的作品: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知: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2、通用《传》读后感模板参考

纵览古今几多光阴,明明灭灭,沉沉浮浮,流俗终至于湮没,故今之观者,非贤即能者是也。然品于是也,尤感其奇伟非比常人,堪称翘楚,渎至情深,心生共鸣,不禁落泪。想其平生,古人之所以仰慕,令人之所崇拜,溢美之数不胜数,今亦心动,跋《传》谨寄敬爱之情,望锦书以传。

轼,号居士,字子瞻,谥文忠。盖其一生,唯“文忠”二字险以微表。文,则经纬天地曰文,愍民惠礼曰文,圣漠丕显曰文,博闻多见曰文;忠,则事君尽节曰忠,盛衰纯固曰忠。之于当时,居庙堂之高则争谏,不顾己利一心为国,处江湖之远则怀民鞠躬尽瘁两袖清风,实为君子所慕,小人所妒也;其于当世,虽不可见其形,然其音容笑貌尚得以于书典窥知一二,悟之于心则若脱胎换骨,影响之深远,弗能尽述,今之国人,概有,虽陌生之人而可以谈笑风生,状如亲友,当为极誉!

前时少年,聪颖好学,胸怀壮志,始欲拟以范滂,既承望于老父,又乞欢于老母。及至科举,作策论《刑赏忠厚之至论》,其间言及皋陶,自有一番大胆创新,不禁惊异间有古之身而载今之神韵,更有欧阳修叹为弗如。后始仕,不图功业立就,无念衣锦还乡,但求顺己之心。随己之意,激浊扬清,宦海沉浮而独行其是,诸恶付之悠悠。其后调为湖州而复为知州也,书有《湖州谢表》,徒有满篇真情畅快,元气淋漓,尽付与牢狱之灾,是曰“乌台案”。知其*意不在功名,仍不免怨新*之冤“愚弄朝,妄自尊大”,愤哉!亦喟叹其浩然之气、英雄本色,正是“猿吟鹤唳本无意,不知下有行人行。”道与义,尽融于真性情,快哉!

仕途,盛衰虽曰命,岂非其心性也哉!信佛,本自知在者短暂,失者永恒,来时如露,去时如电,无所物以凭借终生,故无所畏,似风随性,畅言无忌,信人无疑,心胸宽广则眼无狭隘之人,观其人为佛则自为佛。进退自如,宠辱不惊,游走于万千深沉而独自清明,行云于几多羁绊而全生养性,纯然淳朴,不染污*,不拘于诋尽流俗,不止于私心雠隙。甫言于弟:“吾上可陪玉皇大帝,下可陪卑田院乞儿,眼前见天下无一个不好人。”是故庙堂之浊难染其光风霁月,狗苟蝇营莫改其行云流水,正谓之“自疏濯淖污泥之中,蝉蜕于浊*,以浮游尘埃之外,不获世之滋垢,爝然泥而不滓者。”然又非能比于陶潜之属,一入世,一出世,一迎世,一弃世,自然之本性可见一斑而从人之所无以望其项背。

命焉,清者知其本原,或长也,或短也,或顺也,或险也,或乐业,或戚也,无有定法,然持命则在于心也。命虽有定,而性豁达,而心清明,而情淳朴,岂非人事哉?读子如椽之笔,无加矫饰,淡如儿戏,纵有万丈情,业已余淡然矣。傲而妄不与狂相随,静而冷不与凝相依,悟而魂不与心相接,旦有郁事,尤觉“如蝇在喉,吐之方快”。然反观今人,甚至哀其弗如先人之通明,更无有超脱之意,或囿于功名禄饵,或羁于业次世俗。纯然易以极端,广博易以狭隘,虽囊中沉沉,尚不比心中轻轻。浓处味短,淡中趣长。静则神藏,躁则神天,以身外之物夺至珍之德,呜呼哀哉!呜呼哀哉!

度人之言“累”,由不逾“气”。是人也,大气者,方不累于轻浮俗套。气着,可增而强,可消而衰。强,则至大至刚,守本原,不移以外物,持自然之道;衰,则至弱至懦,失本心,同其流,合其污,弃自然之道而复之所弃矣。曷以习“气”,尽言以效子之状也。

3、简短《传》读后感推荐

一代国学大师林语堂写传,他说没有特别的理由,只是以此为乐。我在图书馆遇到这本书时,出于对的敬佩与喜爱,拿来看看,再看是林语堂先生所著,更是来了兴趣,这大概又是精神盛宴。

林先生讲:是秉性难改的乐天,是悲天悯人的道德家,是黎明百姓的好朋友,是散文作家,是新的画家,伟大的书法家,是慈悲的法官,是*上坚持己见者......看到这些描述,大家或许和我一样,想要再一次去了解这位多才多艺,品性正直,深得大家所喜爱的大人。

本书共二十八章,从的童年写到终了。读林先生的作品让你真正的理解什么叫:行云流水、妙笔生花、酣畅淋漓,阅读的过程.真是一种享受。

不过读这本书,并不顺利,文中摘录了一些,遇到,不得不停下来想去弄明白的含义,所以目前还没有读完一整本。

的一生很曲折,也可以说很精彩。在他的一生中,有三任妻子,我喜欢他与王弗的感情,只是他们在一起的时间太短暂,王弗身故后在的`中,能感受到对王弗的思念以及深厚的情感。

除了夫妻之情,与兄弟子由的感情也让我特别羡慕和喜欢,两人不只是兄弟,还是良师益友,如果有两个宝宝,培养出他们那样的感情,也无憾了。

书中还有一些育儿方法,比如:小时候努力苦读经典名著,抄写背诵;父母与孩子,晚辈高声朗读,老辈倚床而听,帮小朋友纠正错误等,很多美好的小细节,都值得细细品味。

一本传记,有*,有情感,有生活,有欢喜,有苦闷......阅读的同时心情也随着文字此起彼伏,合上书,回味无穷。

4、简短《传》读后感推荐

一提到,总会让人产生敬佩之感,因为在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

传》以轼的一生为主线,他黄州四年生活及心路历程为重点内容。通过古朴的语言,从文学、艺术、美食、情感等多角度解析了的传奇一生和他至高无上令人惊叹的品性,让我感触颇为深沉。

公元一零五六年,年满十九岁的初次离开生活将近二十年的故乡湄州,前往汴京科考。

那年,他遇上了主考官,北宋文坛的领袖欧阳修。欧阳修阅卷时,读到一篇文风质朴而明怀太志的文章。欧阳修本以为这是自己的弟子曾巩所作,为避嫌予了一个第二名的成绩。当拆去糊名的纸片,欧阳修才发现,作者并非曾巩,竟是。欧阳修不禁感叹道,“三十年后,无人再知我欧阳修,只知有子瞻。”

看到这里,我不由得被欧阳修的话所震惊。欧阳修身为大家,他慧眼识珠,能对年轻初出茅庐的如此赞誉,可想那是怎样的文采啊!十年后,果不其然,正如欧阳修所言,名震北宋文坛,三十岁便成了文学大家。如此来说,从小就与文学有法着不解之缘。

谁知世事难料,闻名于世,却也因零落下狱。

公元一零七九年,“乌台案”爆发,入狱。他以为自己时日不长矣,日夜给弟弟辙写,抒发自己愁苦,悲凉的.心境。轼一生坦荡,到此刻,对死亡也未曾有过任何畏惧。看到这里,敬佩之意不免在我心中油然而生。心忧天下,一心为国,生死早已被他置之度外;他无所恨惧,两袖清风,早已不是凡人所能比拟。我不禁赞叹道:“好一个!”

经过诸多波折,在不见天曰的黑牢中过了一百多天的轼,终是出了狱。在漫天风雪中,踏上了去黄州的迷茫之路。从此,他由人变为农民,由生活无忧变为下田耕种。但他心中却是更加坦然,将城郊的一块无的身荒地以“”命名,自号“居士”。

世事的风雨沧桑,草木的万千变化,都被收纳进的生命里,假若他不曾遭遇“乌台案”,假若他不曾躬耕,心境必然大不同。不经历那些痛苦与折磨,他不会知道“也无风雨见无晴”,竟是让人喜悦。

我与相识在《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中。当时,我只知他对人世间悲欢离合的感叹,与兄弟的手足情深,却未曾想他竟有如此的传奇一生:

身居高位,他清高文雅,心怀天下百姓,被败离京,他悠然自得,不以物喜,不以已悲。如此拿的起,的下,这人世间也唯有

当枯树发芽,石头花开,一张纸页成为传奇,人们就会从那张古老的纸上,嗅出旧年的芬芳。

点击查看更多苏东坡豪放派诗词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34010.html

热门阅读

  1. 彼岸杂文随笔
  2. 聘请合同范本
  3. 小学校外见习总结范文
  4. 压岁钱小学优秀作文400字
  5. 小学开学的典礼学生发言稿范文
  6. 益智游戏并不益智读后感范文850字
  7. 只怪自己当初没有抓紧你的手情感美文
  8. 幼儿园办园宗旨的优秀标语
  9. 从石头中找到一匹马哲理故事
  10. 席勒的名言36句
  11. 关于中国石拱桥的优秀教案
  12. 年度银行客户经理工作总结范文
  13. 2016年教师节感恩祝福语
  14. 食品售后服务的承诺书
  15. 2018年收银员暑期社会实践报告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