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有一个地球优秀的教学设计方案
教材说明:
本课从人类生存的角度介绍了地球的有关知识,阐明了人类的生存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说明了保护地球生态环境的意义。
学习目标:
1、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过程中理解课文内容,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增强保护环境的自觉性。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培养学生敏锐的语言感受力。
3、加强小组合作与交流,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4、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会读,会写,会运用。
重点与难点:
通过自主阅读与合作交流的方法,让学生领悟只有一个地球的道理,自觉保护生态环境。
教具准备:
1、收集人类居住、生活的环境现状的资料,准备课堂交流。
2、制作多媒体课件。
一、猜谜导入新课
1、猜谜:南一半,北一半,中间有线看不见。两头冷,中间热,一天一夜转一圈。这是什么?
2、导入:地球是我们人类赖以生存的地方。地球只有一个。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一篇关于地球的新课文,题目是(板书课题,齐读)
二、自主读书,整体感知
1、设疑:我们居住、生活的到底是一个怎样的地球呢?请大家先自己读读课文。
2、学生汇报自己初读课文后的收获、感受。
3、教师小结:我们居住的是一个既可爱有太容易破碎的地球。(电脑出示课文中宇航员遨游太空时发出的感叹,并齐读。)
三、借助媒体,学习课文
1、再现形象,充实感知,学习第一段
⑴设疑:同学们,你们知道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映入他们眼中的是一个怎样的地球吗?
⑵电脑演示宇航员在天际遨游时看到的地球,教师范读课文中描写地球样子的语句。
①引导学生讨论:你们觉得地球怎么样?
②指导学生朗读描写地球样子的句子。
③先自由练读,然后指名朗读,再集体评议。要求读出对地球的喜爱之情。
⑶引导:地球的确是太美了,难怪作者发出了这样的赞叹(电脑显示课文中的一个比喻句,齐读)
①自读,想想这里作者把地球比作什么?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②练习朗读,把作者对地球的赞美的感情读出来。
⑷在宇航员的眼中,地球除了很美,还怎样呢?学生自读课文后交流。
①讨论:用渺小这个词来形容地球准确吗?(通过讨论,让学生明白:虽然地球的半径有6300多公里,但是与茫茫的宇宙相比,地球是渺小的。)
②电脑演示地球在宇宙中运转的样子,帮助学生进一步理解地球的渺小。
③教师引读课文中描写地球渺小的句子,学生体会用数字、比较说明地球小的好处。
2、创设情境,激*感,学习第二段
⑴教师小结过渡:同学们,我们从太空眺望地球是那样的美丽壮观,和蔼可亲。实际上,我们居住的是一个怎样的地球呢?下面我们一起来看一段录像。(播放人类肆意毁坏地球的录像)
①学生交流观看录像后的感受。
②教师小结:老师的心情和大家一样,感到十分沉重。由于人类的肆意破坏,使得原本美丽、可爱的地球现在已经变得满目疮痍,遍体鳞伤。那么,人类究竟是怎样破坏地球的呢?请同学们自己读读课文的3、4小节。
⑵人类的无知,不仅给地球带来了深重的灾难,而且还严重地威胁着人类自身的生存。学生交流课前收集的资料
⑶教师小结,激*感:从大家交流的大量材料中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球正遭受着前所未有的破坏。拯救地球已是刻不容缓。
⑷指导感情朗读课文。
3、合作交流,学习第三段
⑴设疑:地球上的资源是有限的,人类对地球的破坏,最终会导致各种资源的枯竭。在自然资源枯竭的时候,我们该怎么办呢?有许多人都幻想着能到其它星球上去生活。他们的愿望能实现吗?
⑵学生分小组自读课文,就以上的问题进行讨论。
⑶各小组汇报讨论的结果,通过交流,让学生明白:虽然人类的愿望是美好的,但要实现这个愿望*是不可能的。因此,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再移居到其它星球上去。
4、讨论总结,学习第四段
⑴齐读课题,用红色的粉笔在一个下面加着重号,并再次朗读。
⑵讨论: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这是宇航员遨游太空发出的感叹,也是我们居住在地球上的每一个人的心声。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先讨论,再读课文)
⑶教师总结:同学们,地球是美丽而渺小的,地球上的各种资源也是有限的。地球是人类的母亲,是生命的摇篮。地球只有一个,她需要我们大家的精心保护。
四、课堂实践,深化主题
1、激发兴趣:同学们,地球是我们共同的家园。为了号召全世界的人们都来保护地球,保护环境,人们把每年的4月22日定为世界地球日。如今,我们的地球正受到全世界人们的关心与爱护。你们看(播放录像,让学生感受地球的美丽与可爱)
2、下面,老师想请大家为刚才的录像设计几条广告语,大家有兴趣吗?计了几条,请(电脑显示教师事先设计好的广告语)
3、学生自由结合,设计广告语。
4、各小组讨论、交流。并评选出最佳环保广告语。
五、欣赏歌曲,结束教学。
1、播放歌曲《热爱地球妈妈》,在歌声中结束本课的教学。
拓展阅读
1、六年级上册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说明文,说明保护环境的重要性。使学生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
了解本课介绍的有关地球的知识,受到初步的保护环境的教育。懂得保护生态环境、保护地球的重要性,增强环保意识。了解课文从那几个方面介绍地球概况的,了解作者说明事理的方法。学习本课的生字新词。感情朗读课文。查找搜集有关环境保护(或者人为破坏环境)的资料,提出合理化建议,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了解为什么地球上人类活动的范围很小,为什么不能破坏地地球的自然资源,为什么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培养学生自主学习和合作学习的意识。
理解“我们这个地球太可爱了,同时又太容易破碎了。”的思想感情。
导入新课,给课文分段逐段深入学习,使学生受到保护环境的教育。通过读来理解课文。
生字词卡片,地球仪,挂图。
1课时。
学习过程:
一、启发谈话,揭示课题。
1、大家知道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
2、今天,我们来学习第9课。
二、初步感知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1、教师范读。
2、学生默读思考:课文介绍了有关地球的哪些知识?可以分几段?各段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3、讨论分段,归纳段意。
第一段:(1、2)地球上人类的活动范围很小。
第二段:(3、4)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第三段:(5—7)人类不能指望在破坏了地球以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第四段:(8、9)我们要精心保护地球。
三、指四名学生分段读课文。
四、读通课文,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
(1)理解“遨游”宇航员从太空看到的地球是什么样的?
(2)理解“晶莹透亮”“水蓝”。
(3)理解“遥望”。找出它的近义词。
(4)为什么作者把地球比作“母亲”和“摇篮”
(5)理解“半径”“一叶扁舟”。课文中从哪些方面说明人类活动范围很小?
3、齐读第一段。
五、学习第二段。
1、指名读课文。
2、默读第二段。思考:人类对自然资源的破坏,课文讲了哪几方面?
3、讨论。
(1)理解“地质”,矿产资源的形成需要经过多长时间?人类又是怎样破坏矿产资源的?
(2)理解“生态”找出这一段中的关联词语,说说句与句之间的关系。
(3)指名读句子。
4、小结:第二段主要从矿产资源、水资源、大气资源方面讲了人类对地球自然资源的破坏。地球上的自然资源有两种:一种是不能再生的,如:矿产资源,它们是经过漫长的时期的地质变化形成的;一种是可以再生的,如:水、森林、生物、大气,这类资源本来可以给人类做贡献,但因为人类随意加以破坏,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它们就不能再生了。这样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威胁。
5、齐读第二段。
六、学习第三段。
1、指名读课文。
2、讨论:理解“枯竭”“基地”说说课文是从哪些方面说明,人类不要指望在破坏了地球后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
七、学习第四段。
1、指名读课文。思考:为什么说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2、讨论:
(1)理解“目睹”,为什么宇航员说地球既可爱又容易破碎?
(2)理解“别无去处”。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
3、齐读第三段。
八、课外延伸。
1、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什么?
2、学术交流所查找的资料,提出*建议,小组合作整理材料,形成调查报告。
2、六年级上册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认识地球,学习地球的有关知识,教育学生要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
2、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3、学会本课生字、生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4、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5、学完课文,谈体会,学写读后感。
按一定的顺序写:即学习时要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了解课文是按怎样的顺序进行叙述的。
1、通过学习课文,使学生增强保护人类生存环境的意识。
2、指导学生认真写好读后感。
2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谈话
我们大家都生活在地球上,每年的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我们生活的地球是怎样的?你了解多少?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地球呢?
二、教师范读课文
思考:课文介绍了哪些有关地球的知识,向我们提出了什么要求?(学生可简单回答。)
地球是渺小的。
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是有限的。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是可以再生的。
三、学生自读课文,自学生字、新词
1、读课文,认读10个生字,要读准字音。
2、理解不明白的词语。
四、检查自学效果
1、读生词:
遨游、璀璨(这两个词要读准字音。)
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以上9个词语要求不但会读,还要会写。
2、指出难写的字:
裹、滥、胁(注意让学生练习、当堂记忆。)
3、让学生说说自己查出生词的意思。
五、学生再读课文
1、标出自然段序号。
2、想想每一个自然段都写的什么内容。
3、根据自然段的内容给课文分成两段。
第一段:(1~4自然段)
第二段:(5~9自然段)
4、根据分段情况,说一说课文先讲了什么?又讲了什么?(按怎样的顺序记叙的?)
先记叙了地球的特点和人类对它的破坏,接着又讲地球上的资源枯竭之后,我们不能移居到别的星球上去,我们要保护地球。)
5、质疑,提出不懂的问题。
六、布置作业
1、抄写生字、生词。
2、练习朗读课文。
3、找找有关地球的材料。
第二课时
一、通读全文,从整体入手
1、课文共分几段,为什么这么分?
2、提出你不明白的问题。
(学生从整体认识课文后,把自己不懂的问题提出来,带着问题有目的地学课文。教师应对学生提出的问题加以注意,讲到此问题时要给予解决。)
二、学习课文第一段
1、自己读1~2自然段。
思考:从课文中你了解到关于地球的什么知识。通过具体的词句谈自己的理解。
地球是渺小的:半径只有六千三百多公里,表面积是5。1亿平方公里。人类生活的大陆面积只占其中的1/5。
以上的数字表明了什么。
人类的活动范围是很小很小的。不要认为地球很大,地球并不大,供人类活动的范围也很有限。
2、练习朗读,体会地球并不大的含义。
3、默读课文3~4自然段。
(1)思考:地球有什么特点?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请同学们在默读的过程中、圈画出重点句、关键词语,然后谈自己的理解。说话时要按课文的先后顺序。)
(2)指导学生从这几方面考虑:
地球的特点:地球所拥有的自然资源也是有限的。包括矿物资源、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等。这些自然资源有的是不能再生的。
课文从以下几方面讲人们对地球的破坏:
a、不加节制地开采地球上的矿产资源,资源会越来越少。
b、重点理解这两句话,指导学生多读多体会。投影。
人类生活所需要的水资源,森林资源,生物…资源,大气资源,本来就可以不断再生,长期给人类做贡献。但是因为人们随意毁坏自然资源,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品,不但使它不能再生,还造成一系列生态灾难,给人类生存带来严重的威胁。
(引导学生谈出自己的看法,使学生认识到破坏地球、破坏自然,会带来灾难。如果这样继续下去,人类将不能在地球上生存。)
3、六年级上册语文《只有一个地球》教学设计
1、了解有关地球的知识,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自觉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2、学会本课生字词,会用“渺小”、“贡献”造句;
3、学习课文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说明的方法;
4、熟练地朗读课文。
第一课时
一、解题
1、板书课题
2、齐读课题
3、从课题看,这篇课文应当写哪些内容?(这篇课文应当介绍有关地球的知识,而且还应写出地球只有一个。)
二、初读,自学生字词
1、提出自学要求
⑴划出生字词,借助拼音读准生字的字音。注意:“赐”是平舌音,“矿”、“慷”、“贡”是后鼻音,“滥”是前鼻音。
⑵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的意思:渺小、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2、检查自学效果
三、细读,理清层次
1、细读课文,思考、回答:
⑴这篇课文共有几个自然段?每个自然段主要写什么?
⑵这篇课文怎样划分段落?概括段意?
2、讨论分段
3、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教师小结。
这篇课文共九个自然段,可分为五段。
第一段(第一自然段)讲地球的外部形态;
第二段(第二自然段)讲地球的面积;
第三段(第三、四自然段)讲地球的资源;
第四段(第五至八自然段)讲地球与人类的关系;
第五段(第九自然段)讲我们要精心地保护地球。
四、识记字形,写生字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词
裹着、渺小矿物、恩赐、慷慨、贡献、滥用威胁、目睹
二、精讲训练
1、精讲第一段
⑴这一段课文主要写什么?
(这一段课文主要写地球的美丽、可爱。)
⑵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地球的美丽可爱?(地球是“一个晶莹透亮的球体,上面蓝色和白色的纹痕相互交错,周围裹着一层薄薄的水蓝色‘纱衣’,在群星璀璨的宇宙中,就像一叶扁舟。”)
⑶课文把地球比作人类的母亲,生命的摇篮,你是怎样理解的?
(地球孕育了人类,人类离不开地球,这两个比喻,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地球与人类不可分离的关系。)
⑷用赞美的语气朗读这一段课文。
2、精讲第二段
⑴这一段主要写什么?(写地球面积很小,人类活动的范围更小。)
⑵课文用什么方法说明的?
(数字说明、比较说明)
3、精讲第三段
⑴课文从哪几个方面讲了人们对地球的破坏?(从三个方面:一是不加节制的开采矿产资源;二是随意破坏自然资源;三是不顾后果地滥用化学药品。)
⑵这样做的后果如何?(这样做不但使人类所需要的资源不能再生,还造成了一系列生态灾难如气候恶劣、干旱缺水、水土流失、从而使土地荒漠、粮食减产、空气污染等,严重威胁人类的生存。)
4、精讲第四段
⑴为什么说如果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别无去处?(科学家已经明,在茫茫宇宙中,在以地球为中心的40万亿公里的范围内,没有适合人类居住的第二个星球,到火星或月球去建造移民基地,也仅仅是科学家的设想。所以说如果“只有一个”的地球被破坏了,我们将别无去处。)
⑵课文第五自然段在文中起什么作用?(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⑶指导朗读第四段课文。
5、精讲第五段
⑴这一段有几句话?每句话讲了什么?(这一段有两句话,第一句讲的是只有一个。如果它被破坏了,或者不合理利用它的资源,我们将无法生存;第二句讲的是要精心保护地球,保护地球的生态环境。)
⑵这两句话之间是什么关系?(前一句是讲原因,后一句是讲结果,是因果关系。)
⑶这一段课文在全文中起什么作用?(总结全文内容,揭示课文中心。)
三、渗透德育
1、说说读了这篇课文,你想到了些什么?
2、结合我们的生活实际,说说应该怎样做?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3649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