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发布时间: 2025-07-23 17:36:57

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

赠友送别诗,是高考诗词鉴赏常涉及的题材。本文为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希望对大家有帮助!

1.表达对离人眷恋不舍、依依惜别之情以及朋友间的真挚情意。

如:王维诗《送元二使安西》、李白诗《送友人》、白居易诗《南浦别》等。

送友人

李白

青山横北郭,白水绕东城。

此地一为别,孤蓬万里征。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挥手自兹去,萧萧班马鸣。

赏析:诗歌的首联点告别的地点,远处青翠的山峦横亘在外城的北面,波光粼粼的流水绕城潺潺而过。景色廖廓秀丽。颔联、颈联切题,写别离的深情。此地一别,离人就像蓬草一样随风飞转,到万里之外去了。此二句表达了对朋友漂泊生涯的深切关怀。颈联巧妙地用“浮云”“落日”作比,来表明心迹,以白云随风飘浮象征友人行踪不定,任意东西;一轮红日徐徐而下,似乎不忍离开大地,隐喻诗人对朋友依依惜别的心情。尾联两句情意更切,诗人和友人在马上挥手告别,频频致意,两匹马仿佛懂得主人心情,也不愿脱离同伴,临别时禁不住萧萧长鸣,似有无限深情。以马鸣萧萧,烘托出缱绻情意。

2.诗作内容以叮咛、称颂、劝慰勉励友人为主,兼抒别情。

如王勃诗《送杜少府之任蜀川》,高适诗《别董大》及李白诗《赠汪伦》等。

别 董 大

高 适

千里黄云白日曛,北风吹雁雪纷纷。

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

赏析:此诗一改送别诗的凄清缠绵,显得明朗乐观。诗的前两句写眼前之景,纯用白描手法,日暮黄昏,黄云千里且大雪纷纷,于北风狂吹之中,唯见高空断雁,出没寒云。此等景象,气象雄浑,意境悲凉。使人顿生沦落之感,游子何之之意。眼见别意凄酸,似将拘于俗套,景物描写仿佛在为抒情蓄势?是写恋恋不舍的离情还是写真挚的友谊?都不是,高适却把临别赠语说得体贴入微而又坚定不移:“莫愁前路无知己,天下谁人不识君。”因为是知音,说话才直率豪爽,不必含蓄委婉;又因其沦落,才化希望为慰藉,并在慰藉之又充满信心和力量。

3.借送别言志诗。这一类送别诗,以送别为题,但实际目的是借送别表达自己的志向或怀抱。

如李白诗《梦游天姆吟留别》、王昌龄诗《芙蓉楼送辛渐》等。

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注:王昌龄因不拘小节先后两次被贬,一次被贬岭南,归来后任江宁丞,本诗写作于此时,正值众口交毁之际。

赏析:诗的首句写迷蒙的烟雨笼罩着吴地江天,织成无边无际的愁网。夜雨增添萧瑟的秋意,也渲染别离的气氛。寒意弥漫在满江烟雨之中,更浸透在离人的心头。想到行人不久将隐没在楚山之外,孤寂之情油然而生,作者融情于景,将离情凝注在矗立于苍茫平野之上的楚山之上,明写山孤,实写人孤。“玉壶”象征高洁清白的品质,王昌龄托辛渐给洛阳亲友带去的口信不是平安健康,而是传达了自己冰清玉洁,坚持操守的信念。诗的后两句“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含蓄蕴藉,余味无穷,历来为人传诵。

4.借送别表达思古之情。

于易水送人一绝

骆宾王

此地别燕丹,壮士发冲冠。

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

赏析:这首诗的第一联写“荆轲刺秦”事,战国末年荆轲为燕太子丹复仇,欲以匕首威逼秦王,使其归还诸侯之地。临行时燕太子丹及高渐离、宋意着白衣冠送于易水。首句中“此地”即诗题中的易水,前两句概括了那个悲壮的送别场面和人物慷慨激昂的心情,表达对荆轲的深深崇敬之情。“昔时人已没,今日水犹寒。”两句句式对仗仗,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所在,它寓情于景,景中带比,称颂荆轲的那种不畏强暴的高风亮节千载犹存,还隐含着诗人对荆轲式英雄的思慕。

5.以送别为名,实为写景或抒发其他情感。

如李白诗《渡荆门送别》,杨万里诗《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等。

渡荆门送别

李白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月下飞天镜, 云生结海楼。

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

【注释】荆门:山名,在湖北宜都县西北长江南岸。

【简析】公元725年,二十五岁的李白初次出蜀漫游,由水路乘船远行,经巴渝,出三峡,直向荆门山之外驶去,目的是到湖北、湖南一带楚国故地游览。

“渡远荆门外,来从楚国游”,指的就是这一壮游。这时候的青年诗人,兴致勃勃,坐在船上沿途纵情观赏巫山两岸高耸云霄的峻岭,一路看来,眼前景色逐渐变化,船过荆门一带,已是平原旷野,视域顿然开阔,别是一番景色。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前句形象地描绘了船出三峡、渡过荆门山后长江两岸的特有景色:山逐渐消失了,眼前是一望无际的低平的原野。它好比用电影镜头摄下的一组活动画面,给人以流动感与空间感,将静止的山岭摹状出活动的趋向来。“江入大荒流”,写出江水奔腾直泻的气势,从荆门往远处望去,仿佛流入荒漠辽远的原野,显得天空寥廓,境界高远。后句著一“入”字,力透纸背,用语贴切。景中蕴藏着诗人喜悦开朗的心情和青春的蓬勃朝气。

写完山势与流水,诗人又以移步换景手法,从不同角度描绘长江的近景与远景:“月下飞天镜,云生结海楼。”长江流过荆门以下,河道迂曲,流速减缓。晚上,江面平静时,俯视月亮在水中的倒影,好像天上飞来一面明镜似的;日间,仰望天空,云彩兴起,变幻无穷,结成了海市蜃楼般的奇景。

这正是从荆门一带广阔平原的高空中和平静的江面上所观赏到的奇妙美景。如在崇山峻岭的三峡中,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夏水襄陵,江面水流湍急汹涌,那就很难有机会看到“月下飞天镜”的水中影像;在隐天蔽日的三峡空间,也无从望见“云生结海楼”的奇景。这一联以水中月明如圆镜反衬江水的平静,以天上云彩构成海市蜃楼衬托江岸的辽阔,天空的高远,艺术效果十分强烈。颔颈两联,把生活在蜀中的人,初次出峡,见到广大平原时的新鲜感受极其真切地写了出来。

李白在欣赏荆门一带风光的时候,面对那流经故乡的滔滔江水,不禁起了思乡之情:“仍怜故乡水,万里送行舟。”江水流过的蜀地也就是曾经养育过他的故乡,而又初次离别的他不可能不无限留恋,依依难舍。但诗人不说自己思念故乡,而说故乡之水恋他。

这首诗写出作者浓浓的思乡之情,诗以浓重的怀念与惜别之情结尾,言有尽而情无穷

晓出静慈寺送林子方

[宋]杨万里

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注解】①毕竟:究竟,到底。 ②四时:原指春夏秋冬四季,这里指六月以外的其他时节。③无穷碧:一片碧绿,无边无际。 ④别样红:红艳异常,与一般的红不同。

【大意】究竟还是六月里西湖的风景美啊!这时湖上的风光和其他季节大不一样,万顷碧绿的莲叶,无穷无尽,一直连接到天边。在早晨阳光的映照下,这荷花开得分外红艳。

【简析】这首诗是诗人送朋友林子方时写的。净慈寺是西湖边—座有名的佛寺。早晨诗人送朋友走出佛寺看到了西湖的美景有感而发,抒发了诗人对大自然的赞美之情。诗人用的是抓局部带整体的表现手法,着重描绘了碧绿接天的莲叶和红艳映日的荷花,突出了六月里西湖风光的特色。诗中的后两句也是脍炙人口的名句,多用来比喻有特色的、成绩突出的人和事。

6.在离别之意中渗透着作者的身世际遇和人生感慨。即寄无限人生感慨于依依惜别之中。

宣州谢朓楼饯别校书叔云

李白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长风万里送秋雁,对此可以酣高楼。

蓬莱文章建安骨,中间小谢又清发。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

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

赏析:此诗的重点不是写离情别绪,而主要是感怀,抒发自己的理想和抱负不能实现的牢**。全诗以唱叹起调,感慨去日苦多,今日愁闷。紧接着,由顺势转入登楼送别之事,点明题意:长风万里,秋雁北归,行人将去,此情此景,让人在百尺楼头欲一醉方休!这景象有送别的惋惜,但色调开始变得明朗,诗人虽为昨日、今日愁苦,却可在秋高气爽的季节里浩然一饮,消愁逸兴。接下来,“蓬莱”二句,切题面的权位关系,说校书叔文章老成,得两汉蓬莱之风,切建安风骨;自己则如建此楼的谢眺,诗文清新秀发,由此,两人相俱有壮志逸兴,可共上青天搅取明月,至此,先前的烦忧在这想象中似已烟消云散。但是,这逸兴来去皆匆匆,诗人的愁思又猛然袭来,他以“抽刀断水水更流”作起兴,来抒写自己“举杯消愁愁更愁”的情怀,说明“酣高楼”反而让心中的烦愁更加深重了,因而不禁发出了“人生在世不称意”的感慨。这个“不称意”又对应了起首句的去日之苦和今日之烦忧,由此诗人自自然然地发出了解冠泛舟,归隐江湖的宣叹。全诗虽跳荡不羁,却起伏有致,前后对应,抑扬协调,在大起大落中展示其豪放气质。

拓展阅读

1、《山》古词鉴赏

【**--课件】

【原文】

王维

日暮掩柴扉。

春草明年绿,

王孙归不归?

【注释】

⑴掩:关闭。

⑵柴扉:柴门。

⑶王孙:贵族的子孙,这里指的友人。

【译文】

在山走了你以后,

夕阳西坠我关闭柴扉。

明年春草再绿的时候,

您能不能回来呢?、

:怀念友人、盼望友人快快回来的

这首《山》,不写离亭饯景,而是匠心运,选取了与一般全然不同的下笔着墨之点。

的首句“山罢”,在一开头就告诉读者相已罢,把行时的话场面、惜怀,用一个看似毫无色彩的“罢”字一笔带过。这里,从相罢,跳越了一段时间。而次句从白昼走行人一下子写到“日暮掩柴扉”,则又跳越了一段更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内,行者的所是什么呢?人在把生活接入篇时,剪去了这一切,都当作暗场处理了。

对离有体验的人都知道,行人将去的片刻固然令人黯然魂消,但一种寂寞之、怅惘之往往在后当天的日暮时会变得更浓重、更稠密。在这离愁恨最难排遣的时刻,要写的东西也定必是千头万绪的;可是,只写了一个“掩柴扉”的举动。这是山居的人每天到日暮时都要做的极其平的事,看似与白昼并无关连。而人却把这本来互不关连的两件事连在了一起,使这本来天天重复的行动显示出与往日不同的意味,从而寓于行间,离愁于字里。读者自会从其看到人的寂寞神态、怅惘心;同时也会:继日暮而来的是黑夜,在柴门关闭后又将何以打发这漫漫长夜呢?这句外留下的空白,更是使人低回象于无穷的。

的三、四两句“春草明年绿,王孙归不归”,从《楚辞·招隐士》“王孙游兮不归,春草生兮萋萋”句化来。但赋是因游子久去而叹其不归,这两句则在与行人分手的当天就惟恐其久去不归。唐汝询在《唐解》概括这首的内容为:“扉掩于暮,居人之离方深;草绿有时,行人之归期难必。”而“归期难必”,正是“离方深”的一个原因。“归不归”,作为一句问话,照说应当在相之际向行人提出,这里却让它在行人已去、日暮掩扉之时才浮上居人的心头,成了一个并没有问出口的悬念。这样,所写的就不是一句时照例要讲的话,而是“相罢”后内心深的流露,说明人一直到日暮还为离所笼罩,虽然刚刚分手,已盼其早日归来,又怕其久不归来了。前面说,从相罢,从“相罢”到“掩柴扉”,间跳越了两段时间;这里,在当天的日暮时就到来年的春草绿,而问那时归不归,这又是从当前跳到未来,跳越的时间就更长了。

这首,不写离亭饯的依依不舍,却更进一层写冀望后重聚。这是超出一般的所在。开头隐去景,以“罢”落笔,继而写后回家寂寞之更浓更稠,为望其再来的题意作了铺垫,于是到春草再绿自有定期,离人回归却难一定。惜,自在话外。意有意,味外有味,真是匠心运,高人一筹。

王维善于从生活拾取看似平凡的素材,运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来显示深厚、真挚的,往往味外有味,令人神远。这首《山就是这样的。

2、观疫政专题片《疫大考国答卷》观后精选范文

武汉疫爆发以来,一群群90后白衣天使们奔赴战场,不顾自身安危,以一己之力保护着全国百姓。有人说哪有什么白衣天使,不过是一群孩子换了一身衣服,学着前辈的样子,治病救人、和死神抢人罢了……而我说,这正是我们这个民族的骄傲:江山代有才人出,不负华夏顶天地!

国很早就提出了“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的教育理念,对青少年培养教育的投资也可谓竭尽全力。从九年义务教育到营养午餐,从国家助学金到“双高双普”,一项项严格落实的教育政策都无一不体现了国家把青少年教育放在重要位置的良苦用心。国以这样的方式教育了一代又一代的炎黄子孙,也培养出了一批又一批的国家栋梁。华夏母亲以这样的方式哺育子孙,在他们头顶撑起一片蓝天的同时,也给了他们接受教育的机会。

长大后,这些孩子们投身于各行各业,以自己的方式在自己的岗位上默默付出,一步一步推动着国家的发展。接班者从前辈手接过火炬,向前奔跑,又将它平安地到他们的子孙后辈手,这是报恩也是责任。乌鸦尚会反哺,以报父母养育之恩,而这些在“母亲”庇佑下长大的孩子们如今也正以自己的力量来报答国家。记得小时候我们说“我要好好学习,长大后成为国家的栋梁”,也很早便明白,国家的未来需要我们。此次疫让我们看到,很多人小时候的话不是说说而已,每一个华儿女都是国最坚实的力量。“使命”二字永远是国人不会间断的传承。

危急时刻,华儿女团结一心,共克难关。不论年龄,不分职业,只是凝聚所有人的力量,筑起一道永远不会倒的长城。华民族是一个整体,一方有难,自会八方支援。08年那场大地震,来自全国各地的志愿者们帮助寻人,供给物资,*伤员,终于又将汶川重新建设起来。一次次事实证明,华民族是一个整体,祖国母亲给予百姓以庇护,而祖国儿女,则努力让母亲变得更加强大。

新冠肺炎爆发以来,90后的孩子们从全国各地出发支援武汉。不畏艰苦,不惧*,从没有过自己也只有20多岁的年纪,只是一心救治病人。除了战斗在*一线,他们还坚守在防控前线,用自己的汗水,为全国的百姓筑起一道道屏障。明明他们可以在自己的家里确保自己和家人的安全,但他们却还是奋不顾身的奔赴前线,明明他们也是父母掌心的宝贝,却抛下一切,不计后果,只为了全那一份报答祖国的赤子之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共克时艰,方知少年意气!灾难面前,没有民族,也不分性,更无年龄,每一个国人都与这片大地生死相依。生于华夏,便得华夏庇护;长于华夏,便对华夏恩。亿万人之心,凝聚一同,做华夏最忠诚的守护者!

3、观疫政专题片《疫大考国答卷》观后精选范文

国是走过了几千年而没有消亡的民族,无论是古代的其他民族,还是近代的列强入侵,我们始终以顽强的意志抵抗着。即使是最艰难的年代,也永远都有各种各样为国请命的人纷纷涌现,他们无一不是埋头苦干,无一不是舍生取义,无一不是用最坚决的态度来面对最艰辛的局势。

就我所知,近现代的国,最难的时候,觉这片天地都快黑了,民族都将沦为他人的玩物了,却还是有一个接着一个不怕牺牲、忘我奉献的国人站出来,勇敢地用自己的一生作抗争,无论是国父孙山先生,还是伟大领袖毛**,都是那个时代的脊梁骨,因为他们的社会责任和历史使命,加之不懈的努力,才有我们了今天的和平与安定。

国人是可以克服一切困难的。被侵略时我们可以用最简陋的装备打回去,最贫弱的年代也有像*这样的*总设计师让国人的腰包鼓起来。起十多年前的汶川大地震,“一方有难,八方支援”的口号让那时还小小的我都耳熟能详,每一次看到新闻,听到那振奋人心的新闻配乐,尽管我还不能完全理解那些话是什么意,但是年幼的我也在那时候就懂得,我们的国家不会丢弃任何一个国人,一个地方有了困难那么全国人民都将施以援手,我深深地为我是国人而自豪!

大家都知道,美国排名前五的企业都是高科技企业,而且全球的高科技核心技术也是牢牢的把握在他们的手上,尽管这样,他们依然要竭力打压国的高科技企业,实施“科技禁运”。2018年美国制裁兴,2019年又制裁华为,在面对失去技术支持和芯片供应的困境下,华为公司迎难而上:研发芯片、布局5G技术和人工智能……今天,我们坚信任何的打压都阻挡不了华民族前进的步伐!

马云曾经说过一段话让我印象很深刻:“在我看来有三种人,生意人:创造钱;商人:有所为,有所不为。企业家:为社会承担责任。企业家应该为社会创造环境。”这总能让我联国近代那个实业救国的民族企业家张謇,他们都同样用满腔的爱国热忱,推动着整个社会、整个时代的进步。

再到现在的新冠肺炎,我们看到的不仅仅是*的凶猛,更看到国人民的团结一心和共克时艰的不屈精神。那些为了对抗疫奋不顾身“逆行”的医护人员,那些苦苦守住交通要道防止*源扩散的工作人员,那些不辞辛苦奔波在抗疫前线的志愿者;还有钟南山、李兰娟、张文宏这样的医学专家,他们勇于做抗争者,勇于做逆行者,全然忘记了自身的利益和安危,毅然投身于抗疫一线。在这场没有硝烟的战斗里,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我们看到有普通餐饮老板无偿为医护人员提供可口的饭菜,我们看到外卖小哥无偿奔波在疫区,我们还看到大大小小的酒店给那些滞留在疫区的人们提供了另一个温暖的家……。这样的故事,总有太多太多,我们或许永远不会完全知道,但是我们相信着,社会因为他们的奉献而更加美好。

每天都有新的关于疫区况的推,每一篇报道都总能让人安心,那些劝我们回家自己却投身于最危险的疫区的医护人员,总能让我们泪目。尤其是在看到韩红因为觉得自己能力有限而哭泣的报道和那些工作人员疲惫不堪快要晕倒的样子时,我热泪盈眶。一边是心疼,一边又是动。

哪有什么岁月静好,只不过是有人替你负重前行;正因为体会到那种被保护的安全,我们才更加愿意保持善良、保持乐观、保持热爱、保持勇敢。坚信我们的祖国会越来越好,坚信我们也一定会成为替他人负重前行的人。

是啊,我们看到全国各地第一时间向武汉伸出援手、源源不断的防疫物资从四面八方向武汉汇集 ,热心网友给武汉的同胞呐喊加油!我们期望的春天,也总会到来。

华民族是历经磨难、不屈不挠的伟大民族,华民族是充满希望、自强不息的民族,华民族永远是一个团结友善的大家庭,一方有难、八方支援,万众一心,骨肉相亲! 我们是国人,我们骄傲,国也将因为我们而更加精彩!

点击查看更多送别诗中常见的思想感情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1010.html

热门阅读

  1. 2018学年度下学期小学四年级组工作总结
  2. 中职模具专业自荐书范文
  3. 我的澎湖湾生活随笔
  4. 赞美春花的诗句
  5. 亲人友人常团圆的中秋节短信祝福
  6. 经典幽默又有诗意的婚礼祝福语
  7. 爱情米线的故事
  8. 发芽的解释及造句
  9. 国庆节单位给员工的祝福短信
  10. 幼儿园运动会感受总结
  11. 关于平安夜送给朋友祝福短信
  12. 高职学生顶岗实习质量的报告
  13. 学院科研处的来年工作计划
  14. 2016年香港回归周年祝福语短信
  15. 201鸡年春节贺卡祝福语
网页更新时间:2025-08-02 06:08:45
本页面最近被 74 位网友访问过,最后一位访客来自 广东,TA在页面停留了 11 分钟。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