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有智慧的抗争故事
昂山素季曾被缅甸军*断断续续软禁于其寓所中长达15年,在失去自由的日子里,她的心情似乎并没有受到太大影响。她的生活十分有规律,每天清晨,她把自己打扮得清清爽爽,到室外散步半个小时,然后,回到室内安静地看书、听收音机,傍晚时分写日记。她阅读诗歌、散文,学习法语和日语。她爱听摇滚乐,美国摇滚乐队“感激的死者”是她最喜欢的一支摇滚乐队,她还经常在夜里独自弹奏钢琴。
她在狱中的“舒畅”生活被曝光后,一位记者好奇地问:“在囚禁期间,您是如何保持好心情的?”
昂山素季反问:“那也是生活啊,我干嘛要与生活讨价还价?”
然后,她又说了一句:“每一个人的生活都可能被囚禁,如果他的心灵不够自由。”
在很多人心中,被囚禁的日子无异于坠入*。也许真正折磨人的不是冰冷的铁窗,而是人心中的烦躁、压抑、愤怒和绝望。对于被囚禁的境遇,昂山素季却有着完全不同的心态,她的生活一切照旧,按部就班,井井有条,淡定坦然。其实这才是最有智慧、最有力量的心志。
面对不幸,如果我们难以改变它,那就改变对它的态度吧。
——也许,这是削弱其伤害力的最好方法。
拓展阅读
1、抗美战争英雄人物的故事
中国人民志愿军第12军第34师第100团第2连班长伍先华,在抗美援朝战争战术性反击战中,紧急时刻,肩扛炸药包,冲进敌坑道、拉响导火索,为队伍前进开辟了路。1953年6月25日,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最高人民会议常任委员会追授他为“朝鲜民主主义人民共和国英雄”称号,同时授予金星奖章、一级国旗勋章。
伍先华,1927年生,四川省遂宁县人,1949年12月参加中国人民*,1950年8月加入中国新民主主义青年团,1951年3月参加中国人民志愿军入朝作战,参加了抗美援朝战争第五次战役、巩固阵地作战及战术性反击战。
1952年秋,志愿军发起了战术性反击战。在江原道金城郡官岱里以西的反击战中,伍先华所在的第3班接受了爆破半截坑道的任务。伍先华领受任务后,带领全班战士连夜出发,察看敌军各个火力点的位置,记熟了进攻的道路和目标,根据敌军地堡的大小,捆了许多个不同型号的炸药包,等待出击的命令。
9月29日17时,激烈的战斗打响了。随着炮火的延伸,伍先华率领战士迅速占领了敌军720高地,控制了制高点,尔后直击凹地。他们刚冲到半途,半截坑道喷出的火舌,向凹地和74号阵地飞来。接近半截坑道的道路被密集的火力封锁住了,急雨似的子弹、手榴弹从坑道附近的4个地堡里射出来。伍先华命令战士罗亚全把敌军地堡炸掉。罗亚全正向地堡爬去,一群敌军从坑道钻出来,向720高地反击。伍先华率战士用自动步枪、手榴弹打退一股又一股冲上来的敌军,守住了阵地。
战斗在激烈地进行着。这时,3班只剩下伍先华和两名战士了。可敌军从坑道里、地堡里不停地射出密集的子弹,死死封住志愿军突击队伍冲锋的道路。伍先华立即命令罗亚全:"你去爆破地堡,我掩护。"罗亚全抱起炸药包,向敌军地堡的右侧爬去。敌军的两道火舌,立即对准了罗亚全。此时,伍先华猛烈地向敌军地堡开火,把两道火舌吸引过来。伏在地上的罗亚全借机爬到敌军地堡群前,随着两声巨响,地堡升起了浓烟烈火。
伴随着敌军地堡的爆破声,志愿军突击队伍发起冲锋,满山遍野响起了喊杀声。此时,半截坑道敌军的重机枪又扫射过来,成了突击队伍前进路上的大障碍。伍先华抱起一捆10公斤重的大炸药包,跃身冲进火网,向半截坑道口冲去。突然一串曳光弹扫来,伍先华负了重伤,但他亳不犹豫地拖着负伤的身子,忍着剧痛吃力地向前爬,在距半截坑道只有几米时,一跃而起,冒着敌人密集的火力,扛着炸药包,奋不顾身地冲进敌坑道,在敌军群里拉响了导火索。一声震天动地的巨响,半截坑道崩溃了,炸死敌军40多人。突击队伍乘机发起冲锋,攻占阵地,全歼守敌1个加强连。伍先华壮烈牺牲了。
1952年11月2日,中国人民志愿军领导*为伍先华追记特等功,追授“中国人民志愿军一级英雄”称号。伍先华所在队伍*追授他为“模范**员”。
2、抗美战争英雄人物的故事
战斗英雄黄继光的连长万福来,在上甘岭那场战斗中身负重伤,下巴被美军的炮弹片给掀掉了,当场昏死过去,被抬下山去。部队领导以为他阵亡,给他记了功,还给他家里发了烈属证。
万福来醒来时,已躺在哈尔滨的阿城医院,和部队失去联系。1952年12月下旬的一天,同病室一位姓王的干事拿来12月21日的《人民日报》说:看!前线又出了一位英雄黄继光,为了战斗的胜利,他舍身堵住了敌人的机枪眼。说着,他给万福来读了这篇新华社通讯 《马特洛索夫式的英雄黄继光》。通讯的结尾写道:黄继光被授予二级英雄荣誉称号。
“黄继光的事迹远比这感人得多! ”听王干事念完报道,万福来有些遗憾地说。 “我是6连连长,黄继光是我的兵,当时是我在战场上临时任命他为6班长的。我最了解他,我亲眼目睹了他牺牲的悲壮场面……”最后,由万福来口述、王干事笔录的一份关于黄继光的事迹材料上报到领导*。1953年6月1日,志愿军第三兵团发布命令,二级英雄黄继光改授特级英雄称号。
3、有哪些著名抗战书籍寻书名民间故事
1、《抗日战争的细节》
《抗日战争的细节》是2012年9月江苏文艺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魏风华。本书主要讲述了抗日战争中鲜为人知的细节故事。
讲述了从“皇姑屯事件”到“七七事变”的台前幕后,重点描写了空前激烈的淞沪会战和南京大战。
正如作者在书中所说的那样,日军用四天的时间攻下了民国首都南京,但通往南京之路他们走了将近四百年,进而揭示出八年抗战是长期的*而非一次慷慨的赴难。
写作中,作者以极具个人化风格的语言,通过全景和细节相结合的描写方式,在生动再现战场硝烟和帷幄谋略的同时。
更以独特的视角思考了那段并不久远的历史,使全书既生动可读又厚重大气,成为近年来同类书中的一部力作。
2、《1944:腾冲之围》
本书是作者滇西三部曲中继《1944:松山战役笔记》的后续之作,是一部关于我国抗日战争史上难得的取得全胜的攻坚战的微观战史。
全书以海峡两岸和日本、美国的各种战斗详报郑闷、地方史志、新闻通讯、战地电文、“三亲者”回忆等材料为基础,相互参证,详加辨析。
以逐日甚至逐小时的密度,生动描画出和平时代的人们无法想象的艰辛、繁难、曲折、残酷的战争图景,读者藉此可以了解“八年抗战”短短四字中所包蕴的一切。
重新理解“艰苦卓绝”的血肉意义,明白无数前辈付出了怎样“轻易”而伟大的牺牲,才为中国“搏得”大国地位奠定基础。
3、《突破缅北的鹰》
《突破缅北的鹰》是2012年文汇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萨苏。
主要讲述了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只有三次是日本人叫做“玉碎战”的,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这三次是滇西的腾冲战役和松山战役,还有缅北的密支那战役。而这三次令日本人蒙羞宏芦的“玉碎战”,全部发生在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中。
4、《国破山河在》
《国破山河在》是2007年山东喊绝弯画报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萨苏。主要讲述了从日方史料和国内资料互为对证所得出的可歌可泣的抗日史实。
《国破山河在》一书以全新的视角,从日本的资料中挖掘出大量不为国内所知的抗日史实。中国的抗战,以最简陋的武器对抗凶残而装备精良的侵略军,很多时候战至最后一刻、最后一人,众多英雄事迹和英雄人物反而因此湮没于血与火中。
而在敌方的史料中,虽然纪录的目的不同,却也保存了许多中国人为国死难的可歌可泣的事例。作者辛勤梳理日方史料,和国内资料互为对证,许多珍贵的历史片段重现于我们眼前。
萨苏文笔灵动诙谐,将这段沉重激昂的历史,鲜活形象地展现给读者。书中还保存了大量日方拍摄的历史照片。
5、《一寸河山一寸血》
《一寸河山一寸血》是2011年武汉出版社出版的图书,作者是关河五十州。
长篇系列纪实文学《一寸河山一寸血》由关河五十州历时三年创作,一套五册,分“长城以北”、“华北风云”、“落日孤城”三个部分。本书以全新的视角,讲述了中国正面抗日全史。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抗日战争中的细节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1944:腾冲之围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突破缅北的鹰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国破山河在
参考资料来源:百度百科――一寸河山一寸血
1、《说岳全传》
《说岳全传》写的忠奸*是在南宋立国未稳、金兵大举进兵中原的特殊历史背景之下展开的。岳飞等爱国将领,力主抗战,收复失地。而秦桧为首的权奸集团,则竭力主张卖国求和。
2、歼橘《戚继光传》
戚继光智勇双全,多谋善断,练兵有方。在四十年的戎马生涯中,屡立功勋。他在东南沿海,剿灭倭寇、廓清海疆;在北国边疆,练兵戍边,屡克北虏。他在军事理论上也有建树,著有多部兵书。
3、《杨家将》
作者广泛搜集了宋元时期民间流传的杨家将故事、宋元话本和元杂剧中的有关剧目为基础加工整理而成。通过杨业一门世代抵抗契丹侵扰的事迹,贯串了反抗外族入侵,歌颂缺氏抗敌英雄,谴责奸佞卖国的主题。
4、《国家记忆》章东磐主编
本书精选约500幅美国国家档案馆收藏的有关二战中缅印战场的珍贵氏扮团图片,其中许多是首次面世,真实再现了中缅印战场的抗战历史及美、英等国对我国抗战的帮助。
5、《突破缅北的鹰》萨苏著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亚洲战场上,有三次被日本人叫做“玉碎战”的,也就是日军被全部消灭的战役,即腾冲战役、松山战役和密支那战役,而这三次战役,全部发生在中国驻印军归国之战中。1943年底,中国驻印军从印度雷多出发,开始了打通中印公路的缅北之战。
白毛女地道战...红岩还有电影了
白毛女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5503.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