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浩然诗歌中的道家情怀是怎样的

发布时间: 2025-08-04 12:53:54

孟浩然诗歌中的道家情怀是怎样的

盛唐山水田园诗派的代表人物孟浩然向来被大家冠以“隐逸诗人”的称号,不仅因为孟襄阳终身未仕,而且他的诗歌确是暗合了道家的一些思想,也流露出了对道家的羡慕。

王国维在他的代表作<<宋元戏曲史>>中说:“凡一代有一代之文学,楚之**,汉之赋,六代之骈语,唐之诗,宋之词,元之曲,皆所谓一代之文学,而后世莫能继焉者也”。唐代是中国诗歌最为繁荣的时期,其中有一位诗人就得到了许多大诗人的倾心称颂,李白赞道:“吾爱孟夫子,风流天下闻。红颜弃轩冕,白首卧松云。醉月频中圣,迷花不事君。高山安可仰,徒此挹清芬。”(<<赠孟浩然>>)“杜甫说道:“吾怜孟浩然,短褐即长夜。赋诗何必多,往往凌鲍谢。清江空旧鱼,春雨馀甘蔗。每望东南云,令人几悲咤。”(<<遣兴五首>>)他就是盛唐时期山水田园诗派的领军人物-----孟浩然。

<<旧唐书・文苑传>>记载诗人“隐居鹿门山,以诗自适。年四十来游京师,应进士不第,还襄阳”,而后终身不仕,可以说诗人的一生都是在优游山水中度过的。这种生活经历必然会影响诗人的创作风格,使其作品呈现出清丽疏朗、朴素拙野的特点,而这正于有意无意间契合了老子的某些思想精髓。

孟诗的一大特点便是以清淡之语入诗。杜甫在<<解闷十二首>>中说道:“复忆襄阳孟浩然,清诗句句尽堪传。即今耆旧无新语,漫钓槎头缩颈鳊。”一个“清”字就足以代表孟诗的一个风格特点。谢榛在<<四溟诗话>>中说道:“浩然五言古诗、近体清新高妙,不下李杜”;胡应麟<<诗薮>>:“孟诗淡而不幽,时杂流丽,闲而匪远,颇觉清扬;可取者,一味自然”;“诗最可贵者,清。然有格清,有调清,有思清,有才清。才清者,王、孟、储、韦之类是也”。

在中国古典美学中一直存在着“尚清”的审美观。“清”之美的核心意蕴正在“自然”二字,正如(宋)方万里所云:“天无云谓之清,水无泥谓之清,风凉谓之清,月皎谓之清,意味之自然为清新。”“清”与“自然”的这种内在联系其实有着深远的哲学基础,倘若追根溯源的话,一直可以追溯到<<老子>>那里。<<老子>>三十九章云:“昔之得一者:天得一以清,地得以一宁,神得以以灵,谷得一以盈,万物得一以生,侯王得一以为天下正。其致之也,谓天无以清,将恐裂;地无以宁,将恐废;神无以灵,将恐歇;谷无以盈,将恐竭;万物无以生,将恐灭;侯王无以正,将恐蹶。”所谓“得一”者,就是得“道”,“天得一以清”就是说天得到道便会保持“清”的状态,如果天没有保持“清”的状态,就难免会崩裂。那么“清”的状态是什么样的呢?由老子所言可知,它就是“道”之状态,也就是“自然”之状态。

在<<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中诗人写道:“夕阳度西岭,群壑倏已暝。松月生夜凉,风泉满清听。樵人归欲尽,烟袅栖初定。之子期宿来,孤琴候萝径。”诗中写日落西山之时,月亮悄悄爬上了树梢,泉水叮咚作响,人归鸟栖,小径两边挂满了如丝般的女萝,诗人对琴独坐,正等待着远方的友人。全诗没有彩绘,没有着力地渲染,只是用非常平淡的语言,描写了那样一种景色表达了人物的一种心境,“清”之风格特色由此可见。他早年写过一句诗,“微云淡河汉,疏雨滴梧桐”令一时的诗友“嗟其清绝”,都把笔撂到那儿,不写了,说难以为继。所以白居易后来就感叹说他“清风无人继,日暮空襄阳”,正是就这一点而言。

古人说“诗品出于人品”,不同于众人的经历使孟浩然的创作呈现出与同时诗人不同的特色,他经常在诗歌中表现出对仙人的倾慕,对成仙归去的渴慕。不论诗人是否刻意为之,这确实使他的诗歌具有了浓厚的道家趣味。“忽闻荆山子,时出桃花源。采樵过北谷,卖药来西村。……谓余搏扶桑,轻举振六翮。……偃息西山下,门庭罕人迹。何时还清溪,从尔炼丹液。”(<<山中逢道士云公>>)春耕之际,诗人听闻道士云公常往来于北谷、西村一带,本来此地期待与其相逢,而后果遇。就在云公为诗人怀才不遇而鸣不平之时,诗人自言自己既不佯狂玩世,也不狼狈求官,而是以安闲寂静为贵,不为势力所动,隐卧于西山之下,期望日后与云公共同炼丹修道。“仲尼既已没,余亦浮于海。昏见斗柄回,方知岁星改。虚舟任所适哦,垂钓非有待。为问乘槎人,沧州复何在。”诗人失志浮海,一年将终,适意而游,非为名位,如遇仙指,则遁世求仙。(<<岁暮海上作>>)“仙穴逢羽人,停舻向前拜。……登陆寻天台,顺流下吴会。……福庭长不死,华顶旧称最。永愿从此游,何当济所届。”(<<越中逢天台太一子>>)诗人在越地游玩,不期之际巧遇友人,于是向他倾诉了自己对天台胜境的向往,表达了对于进入不死之乡的启慕。“归来卧青山,常梦游清都。漆园有傲吏,惠我在招呼。书幌*,画屏山海图。酌霞复对此,宛似入蓬湖。”(<<与王昌龄宴黄十一>>)诗人与王昌龄宴于黄道士房,酒酣兴浓之际诗人自言还山归隐,思仙慕道。“傲吏非凡吏,名流即道流。隐居不可见,高论莫能酬。水接仙源近,山藏鬼谷幽。再来迷处所,花下问渔舟。”(<<梅道士水亭>>)诗中前两联以庄子比梅道士,言其居隐而论高;后两联赞梅水亭之清幽,如同世外桃源,人迹罕至。表达了内心对其的渴慕。“武陵川路狭,前棹入花林。莫测幽源里,仙家信几深。水回青嶂合,云度绿溪阴。坐听闲猿啸,弥清尘外心。”(<<武陵泛舟>>)诗人泛舟于武陵,被眼前所见之景吸引,于是生出对于桃花胜境的向往之情,遂产生弃世超尘之想。至于诗人在诗中偶尔涉及的例子更是不计其数,这里随意粘出几句:“忽逢青鸟使,邀我赤松家”;“华省曾联事,仙州复与俱”;“拂衣从此去,高步蹑华嵩”;“水乘舟楫去,亲望老莱归。斜日催乌鸟,清江照衣”;“岂意餐霞客,忽随朝露先”;“羽人在丹丘,吾亦从此逝”;“高步陵四壁,玄踪得三老。纷吾远游意,学此长生道。日夕望三山,云涛空浩浩。”

老子哲学常常被称为“自然”哲学,“自然”这一范畴在<<老子>>中的重要地位由此可见。在<<老子>>一书中“自然”一共出现五次,“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十七章)“希言自然”(二十三章)“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二十五章)“道之尊,德之贵,夫莫之命而常自然”(五十一章)“是以圣人欲不欲,不贵难得之货;学不学,复众人之所过,以辅万物之自然而不敢为”(六十四章)老子崇尚自然朴素之美,“朴”原意为未经加工的木料,故而老子常用“朴”来描述“道”,视“朴”为本性、自然之意,而与人为相对。从“朴”的字义看,既然它是自然的、本色的、未经人为的,外观上必然有粗糙笨拙之感,不如人工修饰那么精致。因此,老子便将“拙”视为一种符合自然、符合朴素的技法。老子说:“大盈若冲,其用不穷。大直若屈,大巧若拙,大辩若讷”(四十五章)老子所谓“拙”,是对凡俗技艺、浮艳工巧的否定,这并不是说老子反对巧美,而是强调一种妙合天成的“大巧”。孟浩然有<<夏日南亭怀辛大>>一诗:“山光忽西落,池月渐东上。散发乘夕凉,开轩卧闲敞。荷风送香气,竹露滴清响。欲取鸣琴弹,恨无知音赏。感此怀故人,中宵劳梦想。”皮日休曾批评此诗“遇景入咏,不拘奇抉异”,客观看这种批评是很中肯的,诗人确实没有精心结构,只是抒发了在黄昏时分于南亭乘凉之际对辛大的怀念之情,诗人排除了一切不相关的因素,只罗列了自己眼前之景:夕阳、月亮、荷花、翠竹,使得情景高度地纯化,但恰恰是这种最为简单朴拙的技法却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这正体现了老子“大巧若拙”的思想。

拓展阅读

1、颂爱句锦集96条

经》时代的真挚的、纯真的、山花烂漫的、天真无瑕的,《经》时代有少年对在水一方的女孩的`思慕,但“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阻且长”永远让河边的少男怅惘若失。下面关于爱的句子有哪些的内容,**!

1、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溯洄从之,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3、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4、桃之夭夭,灼灼其华之子于归,宜其室

5、执子之手,与子偕老。

6、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7、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8、人而无仪,不死何为。

9、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10、言者无罪,闻者足戒。

11、坑忻罚其实七兮。求我庶士,迨其吉兮。

12、青青子衿,悠悠我心。纵我不往,子宁不嗣音?青青子佩,悠悠我思。纵我不往,子宁不来?挑兮达兮,在城阙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13、秩秩斯干,幽幽南山。

14、投我以木瓜,报之以琼琚。

15、月出皎兮,佼人僚兮。

16、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17、月出皎兮。佼人僚兮。舒窈纠兮。劳心悄兮。

18、皎皎白驹,在彼空谷,生刍一束,其人如玉。

19、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20、心乎爱矣,遐不谓矣,心藏之,何日忘之。

21、昔我往矣,杨柳依依。今我来思,雨雪霏霏。

22、女也不爽,土贰其行,士也罔极,二三其德。

23、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悠悠苍天,此何人哉?

24、心之忧矣,如匪浣衣。静言思之,不能奋飞。

25、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伊人,在水一方。溯洄从之,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

26、桃之夭夭,灼灼其华。

27、硕鼠硕鼠,无食我黍。三岁贯汝,莫我肯顾,逝将去女,适彼乐土。

28、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29、知我者,谓我心忧,不知我者,谓我何求。

30、巧笑倩兮,美目盼兮。

31、如切如磋,如琢如磨。

32、投我以木桃,报之以琼瑶。匪报也,永以为好也。

33、手如柔荑,肤如凝脂。

34、东门之池,可以沤麻。彼美淑姬,可与晤

35、江有汜,之子归,不我以。不我以,其后也悔。

36、静女其姝,俟我於城隅。爱而不见,搔首踟蹰。静女其娈,贻我彤管。彤管有炜,说怿女美。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以为美,美人之贻。

37、靡不有初,鲜克有终。

38、自牧归荑,洵美且异。匪女之为美,美人之贻。

39、风雨如晦,鸡鸣不已。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40、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2、怀优秀高作文精选 关于怀的作文800字

“一玉口国,一瓦顶成字。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一心装满国,一手撑起最小国,国千万……”一曲《国》唱响了大街小巷,唱出了人们的心声,爱国爱怀而生,爱国爱的故事也萦绕于心……花木兰替父从军边关战事告急,一遍又一遍的军帖下发。一边生死存亡的国,一边年老多病、没有大儿的父亲,在痛苦的思索之后,他做出了一个大胆的决定:女扮男装、代父从军。战斗,她身穿盔甲,挥舞刀剑,奋不顾身,拼命与敌人厮杀,立下了赫赫战功,但她不为功名利禄所动,又义无反顾的回到了朝思暮想的故乡。

花木兰,对国尽忠,对尽孝,真正做到了忠孝两全,这多么大的勇气和智慧啊!她没有豪言壮语,更不想扬名后世。只尽了一个普通民间女子的责任与义务,却彰显出了浓浓的怀

光未颂黄河

在祖国生死存亡的关头,在抗日的烽火燃遍祖国大地的时候,人光未怀,站在高山之巅,向黄河母亲唱出了豪迈的颂。听——“啊!黄河!你华民族的摇篮!你伟大坚强的一个巨人……筑成我们民族的屏障……我们民族的伟*,将要在你的哺育下,发扬滋长……”气势恢宏的语言,铿锵有力的声音,表现出了华儿女爱国的怀

黄河华民族的摇篮,炎黄子孙的母亲。光未颂黄河,就激励我们每一个人要以坚强的意志,不屈的精神保卫我国的每一寸土地,敢于消灭一切来犯之敌。

韩麦尔赞美法语

当法兰西的土地被普鲁士攻占之后,当法兰西人民当了亡国奴的时候,他们也失去了说自己母语的权利,韩麦尔先生在最后一堂法语课上,悲痛万分,慷慨激昂,他痛恨侵略者,他激励学生们要努力学习法语,用文化武器为法兰西的统一而*。正如他所说:“法国语言世界上最美丽的语言,只要不忘记自己的语言,当了亡国奴的人民就等于拿了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母语根,爱自己的民族语言,就爱自己的祖国,就可以转化为抵抗侵略者的力量,从而求得民族的解放。

韩麦尔先生的爱国怀,表现在他对自己民族语言的赞美,他课堂上的一言一行,*了每个学生。在孩子们的心田里种下了爱国种子,终会有一天会生根发芽,开花,结果。

“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国》的声依在耳边回响,爱国的怀已溢满心房。

3、怀优秀高作文精选 关于怀的作文800字

其实从小我就对国这个概念挺模糊的,可能生活在这个大环境下的缘故吧,觉得祖国就我们所处的社会。

我们没有资格去选择祖国,更没有必要去选择,因为不管出生在哪里都光荣的,更何况出生在这个正在崛起的巨龙之上呢!我爱我的国,这种爱就像强力胶,把你和你的祖国紧紧的黏在一起。即使你向往彼岸富饶的国度,但依旧敌不过对故土深深的眷恋;当你成功时,你会欣与之分享喜悦;当你失败时,也会希望她的富强;当你重归热土时,她会紧紧将你拥抱。无论你身在何方,这浓浓的怀都会依附于你且不离不弃。

或许生命可以脱离祖国而升华独立到一个个人空间,但人生却总离不开祖国。她给了我们所有:朋友、庭、社会还有一点点思念和怀。俗话说:有国才有,有才有国。国的必要元素,国的重要保障。我们不仅要爱,更要爱国。我庆幸自己出生在这片土地,她蕴藏了五千年的华夏文明,传承了自古有之的国文化,弘扬着“和”与“仁”,我不知这些否可以代表一个民族的内涵,因为它的积淀不人人都可以拥有的,它需要从文化汲取,从人生提炼。但这却也无法改变根深蒂固的怀

怀带你走向理想,走向崇高的一方。我不知会不会有人愿意无偿的付出,我只知故土会让你产生浓浓的怀。不管你走向何方,它都会尾随你走向远方。这怀似根线,将你与祖国紧密相连,即使之间横梗着千山万水,也阻不断自生而有的脉脉深,因为你骨子里淌着她的血,你的灵魂被她打上了深深的烙印。

或许过于激励,但怀确实给人们带来的不只依赖感,更多的荣誉感和责任感。和国一个人绝不能背弃的,爱爱国才会让人有向往,才会让人有安全感有幸福感。

我爱我的小,我爱我的祖国,这就我的怀

点击查看更多孟浩然诗歌中的道家情怀是怎样的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8497.html

热门阅读

  1. 关于大学优美句子
  2. 圣诞节给朋友祝福的句子精选
  3. 不抛弃不放弃部分待优生家长会发言稿
  4. 祝福祖国生日的诗歌二则
  5. 幼师毕业个人鉴定范例
  6. 二十四节气立夏微信祝福语大全
  7. 文明市民学校简要的总结
  8. 咏华山的教案设计
  9. 最早的楚辞名句
  10. 李沁名言13条
  11. 建设银行新入行员工培训的心得体会
  12. 怎样撰写毕业实习报告呢
  13. 新学期开学第一课的教案
  14. 安塞腰鼓的教学设计模板
  15. 送领导的国庆节祝福语大全简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