咏华山的教案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7 16:16:56

咏华山的教案设计

教学内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苏教板)小学语文一年级下册第24课《咏华山》

教材解读:

《咏华山》是一种新的课型——“文包诗”,课文叙述了寇准跟先生登华山时咏诗赞华山的事,描绘了华山的雄伟壮丽,也赞扬了寇准的聪明才华。“文包诗”分“文”和“诗”两部分,编者旨在让学生借文悟诗,诗文联系,让学生在轻松自主的环境下学习古诗,理解诗意。课文以讲故事的形式,在文中巧妙自然地引出了古诗,并提供了与诗紧密相关的背景知识、创作本诗时的具体情境和作者情况。课文还配有情境图,再现了华山的壮丽景色。

1、语文课程具有综合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整合上做文章。三维目标要整合,课程资源要整合,教学方式要整合,在整合中提高课堂教学效率,提升语文综合素养。

2、语文课程具有审美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情感上下功夫。让学生在形象感知中入情、在切已体察中悟情、在展开想象中融情、在参读互训中升情。

3、语文课程具有人文性的特点。遵循这一特点,语文课堂教学应该努力在价值上指明航向。古诗是民族精神文化的重要载体,古诗本身又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古诗教学应该引领学生融入这种文化,从中洗涤心灵,铺垫精神底子。

学习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和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7个生字,两条绿线内的10个字只读不写。认识2个偏旁。联系上下文理解本课新词。

3、通过朗读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并能诗文对照,体会古诗的意思。

教学准备:

《山高水流》古筝磁带、图片、有关资料

课时安排:

本课共分2课时,第一课时创设情境,欣赏感悟;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第二课时配乐范读,进入情境;朗读交流,感悟课文;背诵表演,拓展延伸。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入新课。

1、小朋友们,“五岳”是指哪五座山,你知道吗?今天,我们一起来领略华山的美景。

2、出示华山风景图片,让学生欣赏华山美景,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

3、畅所欲言,说说看了图片后的感受。

4、板书课题: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新课文——《咏华山》。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主要想通过谈话、图片、创设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华山的雄伟壮丽,激发学生学习新课文的兴趣。)

二、巧设关卡,学习生字词。

想去华山细细游览吗?你们还必须闯过三关:第一字音关,第二字形关,第三写字关。咱们比比看谁最先通过三关。

1、字音关

⑴出示生字卡片。

⑵自学生字。

⑶小组内过关,由小组长带领组员一一认读过关。

⑷集体朗读、正音。

2、字形关

⑴说说用什么方法记住这些字。

⑵同桌交流学习方法。

⑶全班交流,老师引导学生在生活中识字。

3、写字关

⑴交流怎样才能写好这7个生字。

⑵老师友情帮助,在田字方格中范写、指导。

⑶学生描红,教师**。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主要是培养学生自主、合作的学习意识。先通过“闯关”调动学生的学习欲望,再闯关使学生品尝到成功的乐趣。)

三、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咱们现在就走进课文,去领略华山的美景吧!生借助拼音自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通读准,初步领略华山的雄伟。

2、指名朗读课文,及时纠正朗读过程中出现的错误。

3、小结:今天许多小朋友靠着自己的聪明与努力来到了华山。

(设计意图:我们知道课文不读熟不开讲.这个环节让学生充分地读,做到把课文读通读顺。)

四、朗读交流,感悟课文。

1、师在《高山流水》的古筝乐曲中有感情地范读课文。

我想把自己最拿手的本领献给大家,我最拿手的本领就是美美地朗读课文,请小朋友们来当小评委,好吗?

2、学生评价:老师读得怎么样?

3、学着教师的样儿也美美地读读课文。边读边想,你读懂了什么?还有什么地方不明白的?

4、把你读懂的告诉给同桌的小朋友。教师边**,边与学生交流感受。

5、全班交流。边说边读、贴、找,来体会语言文字的优美。

预设一:我读懂了华山真高哇!

⑴你真聪明,这么重要的内容一下子就读懂了。

⑵出示:啊!华山真高哇!

⑶华山到底有多高呢?猜猜。

⑷出示图片,瞧!这就是华山,他有五座山峰,其中南峰最高,大约2000

多米,相当于700多层的楼房高。

⑸谁来读好这一句,让我们感受到华山很高很高。

⑹指名读,师生点评。

预设二:登上这么高的华山,看看周围的风景,一定很迷人。咱们跟随他们一起去领略一下华山的风景吧!

⑴出示“除了蓝天,远远近近的山都在自己的脚下。太阳显得那么近,山腰间飘着朵朵白云”。

⑵生自由朗读,边读边想像:你们看到了什么?

⑶师生共同创作美丽的华山风景图。

教师先贴出“华山主峰”图,请学生贴出“太阳”、“白云”以及“远远近近的山”。边贴边讨论“太阳、白云、远远近近的山”应该贴在哪里最适当。教师引导学生边贴边读课文中相应的语句,以便来确定图所贴的位置。

⑷感情朗读这两句,读出华山的美与高。

预设三:我读懂了是寇准写的这首诗。

1、你从哪儿读懂的,读给大家听听。

2、还有谁想读好这句话?有感情朗读。

预设四:寇准写的这首诗,你们喜欢吗?

1、出示古诗《咏华山》。

2、指名朗读。

3、发现秘密,理解诗意。

小朋友们,这篇课文中藏着一个秘密呢?想发现它吗?读读这首诗,再读读这两句。(除了蓝天,……)你发现了什么?

4、同桌交流。

5、指名说说自己的发现。

这两句话说的内容就是这首诗的意思。

6、师生接对朗读,教师读描述的语言,学生接对古诗中的有关诗句。

(设计意图:首先与学生拉近乎,这是构建和谐的师生关系最简洁的方法之一。这种方法,既能缩短与学生的距离,又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接着老师声情并茂的朗读,既*了学生,也激发了学生读书的欲望。同时,学生们也受到了美的熏陶。优美的乐曲把学生带入了文本,感受到华山的高与美,也感受到寇准的聪明与才智。然后,让学生交流“读懂了什么”、“有什么不懂的”,既培养了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又使学生进一步理解了文本的意思。

这样的设计,看似散,实质上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教师也不是旁观者,他是引领者,一步一步引领学生在读中悟,贴中悟,并把所悟到的感受再通过朗读、交流表达出来。用发现秘密引领学生体会古诗的意思,既调动了学生的兴趣,又培养了学生自主合作学习的意识。)

五、背诵表演,树立志向。

1、寇准写的这首诗好吗?先生是怎样夸奖他的?练习背诵课文,准备表演。

2、一生当先生,一生当小寇准,表演一下当时的情景。

3、评议演得怎么样?

4、寇准写这首诗时多大呀?哟,比你们还小,想对他说点什么吗?

5、教师小结:如果我们把平常所看到、想到的及时写下来,你也会成为出色的小作家的。

(设计意图:“表演”是学生喜欢的学习活动,通过表演既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又使学生充分感受到寇准的聪明、有才华,激发学生从小要树立远大的志向。)

六、拓展延伸,走向课外。

小朋友们这么聪明,我还带来了一件礼物送给大家。

1、到抽屉里找一找。

2、这是我喜欢的四首关于山的古诗,推荐给大家,挑一挑,选自己喜欢的读读。

3、关于山的古诗还有许多,课后你们也可以去搜集。

(设计意图:这个环节的设计,是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走出课堂,到生活中去学习语文。使学生知道还可以从其他渠道学到古诗,语文存在于我们生活的每个地方。)

自我评点:

古诗教学是阅读教学的难点,对于低年级的学生理解诗意更是难上加难,“文包诗”这种新的课型解决了这一难点。如何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如何引领学生理解文包诗的特点,是本课设计的重点。

为突破这个重点,在设计中我尽力做到以下几点:

一、*的交流

营造师生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是新课程大力倡导的。针对低年级的学生,这一点尤为重要。因此在设计中,我利用语言、动作、神态,与学生尽情交流,有时甚至跟他们故意拉近乎。努力实现与学生*的交流。

二、情境中的对话

低年级学生以形象思维为主,因此,我努力创设各种情境,与学生在情境中对话。首先利用图片把学生带入华山的美景中。接着让学生跟着寇准登上华山,感受华山的高与美。最后又让学生在优美的图画、动听的乐曲声中朗读课文,学生仿佛身临其境。

三、激情下的乐学

为了让学生在乐中学,学中乐,我通过有*力的语言、优美的画面、欢乐的活动、精彩的表演,全方位调动学生学习的兴趣,使每位学生在激情下学习,学得轻松、愉快,学得投入、专心。尤其是字词学习这个环节,让学生闯关、竞赛,这些都是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为了提高学习的实效性,让学生分组过关,由组长把关。这样学生既学得轻松,又学得踏实,实现了形式与内容的统一。

内容概括:这篇介绍了关于《咏华山》教案之五,希望对你有帮助!

拓展阅读

1、《挑工》部编版

《挑工》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通过挑工 登,虽然身担重物、走的路程比有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揭示了一个意味深长的哲理: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的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的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1、从挑工登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极顶这件事中,使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朝着目标,脚踏实地,一个劲儿往前走,并学习挑工不懈攀登的精神。

2、给课文分段,归纳段落大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会本课生字、新词,理解“意味深长”、“腾云驾雾”、“拘束”的意思。能用“耽误”、“朴素”造句。

4、能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5、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通过学习让学生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工不停地登攀的精神。

难点:用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的方法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讲授法、谈话法、讨论法、观察演示法。

组织学生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讨论交流。

小黑板、挂图、录音机、投影、幻灯。

一、谈话引入。

同学们,泰是一座中外闻名的岳,有许多人前来游览。在游览的同时我们会看到一些人肩挑重物,在陡峭的坡上奋力前行,他们就是挑工。这些挑工在登时比游人多走一倍的路程,而却比游人先达极顶,这是真的吗?到底是怎么回事呢?请大家看书。

二、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带问题自由读课文。

问题:

①挑工是怎样登的?游人是怎样登的?结果怎样?(用笔划下有关语句。)

②把挑工讲的话划下来。

2、指名回答。

三、自学生字、新词。

1、辨析多音字。

2、易错的字。

四、练习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1、自由读。

2、每人读一句。

3、指名分段读。

一、复习引入。

1、检查学生认读生字、新词情况。

2、提问:这篇文章写挑工怎样登的?由此引发了一个什么不解之谜?

二、细读课文,理清脉络。

1、默读课文,想一想本文如何分段?根据什么分段?

2、讨论分段。

本文开头写作者在泰上碰到挑工,并由此产生疑问;“有一次”写出了作者的疑问,并用事实说明了疑问点;作者最后从这件事上受到启发。这就是作者的写作思路,即:

产生疑问→解决疑问→受到启发

3、根据作者思路划段,总结段意。

(1)学生划段,讨论段意。

(2)小结。

第一段(1、2自然段):讲“我”登泰时看见挑工登与游人不一样,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但奇怪的是速度并不比游人慢。

第二段(3~6自然段):讲“我”遇到一位挑工的具体经历,证实他的速度果然不比游人慢,和“我”从挑工的话中受到启发。

第三段(7自然段):讲“我”画了一幅挑工的画,用挑工永远向前的形象和富有哲理的话激励自己。

4、提问:我们是怎样分段的?

先读文,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再根据作者思路为课文分段。

三、归纳全文主要内容。

根据各段段意,把段意连起来说说课文的主要内容。

课文记叙了“我”登泰时,看到挑工登路程比游人多一倍,但速度并不比游人慢的情况,并从中受到启发。

2、《挑工》部编版

1、育:理解课文思想内容,使学生懂得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道理。育学生学习挑工坚韧不拔、奋发向上的精神。

①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的意思,训练学生联系上下文理解字、词、句的读书能力和质疑能力。

②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发展:培养学生的想象、思维能力。

联系课文对挑工挑着重物向上攀登情形的描述,理解挑工讲的意味深长的话的意思。

挂图、幻灯、小黑板。

家庭作业(初读第一自然段后,每人画出挑工登的路线图)

1、齐读课题。

2、请用段意归并法简单说说全文主要讲什么?

1、师边指图边感情引入:是的,从泰回来,我画了一幅画,在陡直的似乎没有尽头的道上,一个穿红背心的挑工给肩头的重物压弯了腰,他一步一步地向上登攀。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末句,学生默读,抓重点词质疑,师归纳具有深究性的问题。

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①它指的是什么? 为什么我需要它?

②“一直”这个词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③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

3、引出学习上文的思路:

要弄清“它指的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就要联系上文理解好以下三个问题:(小黑板出示三个问题)

a、挑工登有什么特点?

b、从哪儿看出挑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 │

游人多?

c、为什么挑工反而走到游人的前面去了?

1、默读第一自然段,挑工登有什么特点?用──划句子。

学生发言,师小结:

(1)“他们肩上。.。.。.保持平衡。”作者用简短的语句,形象地描画出挑工挑着重物上的样子。(登姿势的特点)

(2)“他们走的路线。.。.。.扁担换一次肩。”(登的路线是折尺形的)

出示几幅学生画的挑工登的路线图分辨对错。依据课文说理由。

2、老师小结:边读文字边想象,动手画图,也是一种理解句子的方法。

3、指名看图说话(挑工登的特点),内化语言。

4、引读:为什么要走折尺形路线?

5、从哪儿看出挑工走的路程比游人多,可花的时间并不比游人多?

指名读第二节,边听边想,交流。

6、过渡:对此,我觉得很奇怪。我的疑团是怎样解开的?课文讲了我

和一个挑工4次相遇,经过了解,终于解开了不解之迷。

1、 快速默读,我和挑工在哪4个地方相遇?用( )括出。并且找出表现我们和挑工速度变化的句子,用──划出。

老师小结:这几次相遇,每次都是开始时我们很快超过了挑工,但结果又总是他走到了前面。

2、那为什么挑工反而走到我们前面去了?这使我感到很惊异,所以走过去跟他交谈,挑工的哪些话解开了我的疑团,用~~划出。

3、汇报后,请抓住重点词提问题,联系上下文和生活实际说说你是怎样理解的?(讨论、师点拨)

学生提的问题(“随便”是什么意思?为什么说不像你们那么随便,高兴怎么就怎么?为什么一步踩不实不行?“耽误”是什么意思?为什么不能耽误工夫,得一个劲儿往前走?)

4、师贴出写有道理的字条

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

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的的。

并指着小结:我心悦诚服地点着头,感到这位民的几句朴素的话,似乎包蕴着意味深长的哲理。

1、引入:所以从泰回来,我就画了这样的一幅画,(指挂图)这幅画一直挂在我的书桌前,因为我需要它。

2、出示幻灯(文章末句和学生质疑的3个问题)

(1)“它”有两个意思,第一个意思指什么?第二个意思指什么?我需要的究竟是什么?为什么我需要它?

(2)师:作者体会到挑工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奋发向上的精神,受到了育、*、启发,所以一直把这幅画挂在书桌前,让这种精神时时刻刻激励自己做好每一件事。

(3)师小结:边读边思,联系上下文理解句子同样是重要的读书方法。

3、“一直”在这里是什么意思?用在这里有什么好处?

4、为什么要把“因为我需要它”放在句子的后部分?这样处理起强调作用,强调什么?

5、师:对,这种精神不但作者需要它,老师同样需要它,同学们更加需要它。我们无论做什么事,只要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努力,就一定能达到目标的。(指着写有道理的字条讲)

6、师指着“一直、因为我需要它”小结:作者围绕写作目的精心用词造句。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试用“耽误、朴素”造句。

3、背诵第五自然段。

3、《挑工》部编版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3.了解挑工登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顶的道理。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工登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顶的道理。

学课件

一、复习导入

1.听写词语:光溜溜、货物、节奏、平衡、诵读、超过、肌肉、拘束、耽误、哲理。

2.说一说课文主要讲了什么内容?

二、理解课文

1..带着挑工和游人各是怎样登的问题默读全文,画出挑工登攀的语句。

2.仔细阅读第一自然段,画出折尺形的登图。

3.把文中描写挑工登攀的语句连起来读一读,并对照课文插图,头脑里要浮现出挑工朝着一个目标艰难地不断地奋力登攀的形象,联系自己的登体验及见过的登的画面,更形象更真切地感知挑工的艰辛、执着。

4.与同桌讨论:挑工给你留下最深的印象是什么?要从不同角度(如:目标明确、吃苦耐劳、一步一步地脚踏实地、咬紧牙关坚持到底、乐观开朗的性格)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发表有创意的见解。

5.在课文插图下面写几句最想说的话,可写描述性格的话,体现挑工的艰辛;可写赞美性的话,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等。

学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2.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挑工登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反而先登上顶的道理。

3.使学生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培养学生执著追求的情感。

学重、难点:

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懂得课文内蕴的人生哲理

学准备:

学课件

学过程:

一、回顾旧知

说一说通过朗读课文,你对挑工有哪些深入的了解?

二、合作探究

1.以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各小组自由选择一句含义深刻的语句,共同讨论其含着的意思。小组长要综合组员的意见,不要忽略组内有创见的和不同的意见。

2.组织小组交流。各小组派代表汇报小组讨论的结果。其他同学可以争论、补充、修正、综合,使各种看法更完整、更准确。

(1)“我”为什么会愉快地(“心悦”)接受挑工的说法?从课文中找出挑工说的话,从游人和挑工登的不同特点中,体会“快”与“慢”的关系;“我”真心实意地佩服(“诚服”)挑工的什么精神?联系前面挑工是怎样登的,体会他们朝着认定的目标,步步踩实,一个劲儿往前走的坚韧不拔、奋力攀登的精神。

(2)联系前面挑工的话所包蕴的哲理及画面的内容,体会其中含着的意思——“我”最需要的是做人做事的道理。即无论做什么事,只要坚持不懈地朝着一个目标,脚踏实地地做下去,就一定能达到目的。

3.质疑。

三、积累拓展

1.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引导学生在课文插图下写几句最想说的话。鼓励学生说有创意的话,有哲理的话,也可写赞美挑工精神的话,以表白自己敬佩的情怀(让学生先写后说,多元化表白情怀)。

路程多一倍时间却不多

脚踏实地

奋力登攀

4、《挑工》部编版

学目标 :

1、了解挑工登的路程比游人多一倍,却反而先登上极顶的原因。懂得干什么事都要一心向着目标,步步踏实,一个劲儿往前走,学习挑工不停攀登的精神。

2、运用抓住体现中心的句子来领会课文中心思想的方法,培养领会中心思想的能力。

重点难点:

1、随一位挑工登泰,解开心中不解之谜是本文的重点段落。了解课文是分几层意思来表达中心的,从而理解作者悟出的哲理,懂得作者是怎样把这个哲理一步一步有条理地表达出来。

2、理解课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进一步领会课文的中心思想。

学时间:二课时

学过程 :

第一课时

一、导入

出示课题,介绍作者:

这篇课文是我国著名的作家、画家冯骥才的作品。他的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

在泰风景区有许多游人,还有——挑工。

二、读通课文

1、自由朗读,思考三个问题:

① 文中的不解之谜指什么? 板书(生谜)

② 作者是怎样解谜的?(解谜)

③ 作者领悟出什么深刻哲理?(明理)

2、检查朗读。

3、课文就是按照“生谜——解谜——明理”的顺序来进行叙述的。

三、生谜

1、观察插图,说说“挑工”是怎样的人?

2、自读第1节,说说课文从哪三个方面介绍了挑工?谈你的感受。(同桌讨论)

3、交流:

①肩搭扁担,挑着沉甸甸的物品——说明担子重;

②一只胳膊搭在扁担上,另一只胳膊垂着,伴随着步子有节奏地一甩一甩——说明步履轻松;

③ “折尺形”的登线路——说明路程长。

4、引读课文:

在泰上,随处都可以碰到挑工,他们的担子重——,他们的步履轻松 ——,他们登的路程长——。这样登的原因是——,好处是——,担了重物,如果照一般登的人那样直上直下,膝头是受不住的。但是——。

5、担了重物,路程加倍,还是慢吞吞地向前走,居然能走到游人前面,由此,作者心中产生了一个不解之谜。

出示练习:

走得 其实并不

游人╲ 快, ╲ 快。

交流完成填空,学生读。

6、引读课文:

工登一次,走的路程大约比游人多一倍!奇怪的是——。你轻快地从他们身边越过,以为——。你在某个地方——,或者——,或者——,他们——。等你发现,你会——,以为——。

四、熟读第一段,背诵第一段

五、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

2、熟读课文,背诵第一段。

第二课时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第一段。

2、谁能说说挑工的不解之谜是什么?

二、解谜、明理

1、读3-6节找出表现不解之谜的三组句子。

交流出示句子。

各种形式读句。

六、解谜、明理

1、出示作者的疑问(第4节)

2、最后,挑工的回答解开了他心中的谜。出示挑工说的一段话。

三人分别读这段话。

3、挑工的这段话怎样解开这个不解之谜呢?

出示阅读提示:

任选一个内容进行学习,先读懂这段话,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小组讨论交流:

1、是否同路

(出示)下 他们同时起程

回马岭 一、二次……

道上 几次相遇

最后汇合在极顶的小卖部前

2、游人走法:

随机朗读句子

3、游人东看西看,挑工一个劲地往前走,理解时间长了,就走到前面去了的含义。

4、这些是挑工的话,作者由挑工的话语中悟出意味深长的做事哲理。出示句子、读句

那作者悟出了什么哲理(师举例说一个内容,其余学生说)

出示:向着目标 踏踏实实

不停攀登 奋发努力

七、哲理升

1、从泰回来,作者深深记住了这些哲理,并且画了这样一幅画。

出示图与文 读句

2、作家冯骥才作为一个游客,听了挑工的话以后,如果再去游览名,会怎么走?

那为什么还要画这幅画并挂在书桌前,多年不曾换掉。

师小结。

八、课外延伸

出示课前,收集冯骥才作品目录。

冯骥才 (1942~)

当代作家。原籍浙江慈溪,生于天津。从小喜爱美术、文学、音乐和球类活动。1960年高中毕业后到天津市书画杜从事绘画工作,对民间艺术、地方风俗等产生浓厚兴趣。1974年调天津工艺美术厂、在工艺美术工人业余大学图画与文艺理论。1978年调天津市文化局创作评论室,后转入作协天津分会从事专业创作,任天津市文联**、国际笔会中国中心会员、《文学自由谈》和《艺术家》主编等职。著有长篇小说《义和拳》(与李定兴合写)、《神灯前传》,中篇小说集《铺花的歧路》、《啊!》,短篇小说集《雕花烟斗》、《意大利小提琴》,小说集《高女人和她的矮丈夫》,系列报告文学《一百个人的十年》,电影文学剧本《神灯》,文学杂谈集《我心中的文学》,以及《冯骥才中短篇小说集》、《冯骥才小说集》、《冯骥才选集》等。短篇小说《雕花烟斗》,中篇小说《啊!》、《神鞭》,分获全国优秀短篇、优秀中篇小说奖。部分作品已被译成英、法、德、日、俄等文字在国外出版。冯骥才以写知识分子生活和天津近代历史故事见长。注意选取新颖的视角,用多变的艺术手法,细致深入的描写,开掘生活的底蕴,咀嚼人生的况味。

点击查看更多咏华山的教案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31502.html

热门阅读

  1. 大学本科网络教育的自我鉴定
  2. 中考动员会教师代表发言稿
  3. 母亲的牵挂比赛演讲稿范文
  4. 谨慎的解释及造句
  5. 中班神秘的消防员教案范文
  6. 最个性搞笑生日祝福语
  7. 工程施工班组劳务合同例文
  8. 教师不要让你的事业清贫公众演讲稿
  9. 好朋友订婚祝福语201
  10. 快乐跟穷富无关的美文摘抄
  11. 形容春天兴奋的诗句
  12. 《小熊请客》教学设计范文
  13. 高适的送别诗有什么
  14. 201年三七女生节幽默短信祝福语
  15. 闺蜜结婚的祝福语精选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