课文《东方明珠》教案

发布时间: 2025-07-20 13:51:20

课文《东方明珠》教案

第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揭示课题

2、出示课题。指名读题,注意正音。

二、看图,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2、教师在配乐中叙述: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到了上海黄浦江边,一起来欣赏一下这美丽的东方明珠。

3、欣赏配乐朗读。

三、初读指导

1、让学生借助拼音大声读课文,要求做到:

(1)读准字音。

(2)画出遇到的生字,多读几遍。

(3)把不理解的词圈出来。

(4)标出自然段序号。

2、出示生字新词。

3、指名三人分自然段朗读课文。

四、精读训练

1、学习第一自然段。

(1)点名读,说说知道了什么。

(2)指名答。

(3)你能不能用自己的话来介绍一下上海广播电视塔的位置及名字?

(4)你喜欢这座塔吗?为什么?

(5)指导用喜爱的语气读第一自然段。

2、尝试背诵。

3、小结。

五、指导写字

1、记忆字形,提醒注意。

2、照笔顺在书上描红。

3、指导在田字格中书写。

4、学生在《习字册》上描红、临写。教师巡回指导。

第二课时

一、复习引入

二、继续精读训练

1、学习第二自然段。

(1)指导看图,学习第一句。用自己的话说说东方明珠的样子。指名说。看课文是怎么说的。

(2)出示:这座塔,头顶蓝天,脚踩大地,像一个巨人。指名读。说说怎样的人才是巨人?点名读,集体评价。

(3)看图联想,学习第二句。

出示句子:夜晚,塔上的灯都亮了,五光十色,非常好看。

点名读。想象美丽的夜景。直到朗读。

2、学习第三自然段。

(1)小游客们,看到这里,你会不由自主地发出什么感叹?

(2)出示句子:上海广播电视塔,真是一颗美丽的东方明珠。

(3)指导读出赞美的语气。

3、尝试背诵第二、三自然段。

三、巩固

1、小导游介绍东方明珠。

2、想象一下,当那些外国游客看到这美丽的东方明珠,他们会怎么说?

四、指导写字

1、认读。

2、指导书写。

3、学生在《习字册》上练习描红、仿影,临写。

拓展阅读

1、岳阳楼记第2

学目标】

1、朗读、背诵全

2、学习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3、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4、学习和积累言词汇。

5、深刻理解和正确评价范仲淹“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生活理想和*抱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

学重点】

1、疏通意, 理解作者“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崇高思想境界。

2、学习章叙事、写景、议论、抒情相结合的写法,体会章骈散结合的句法形式。

3、掌握中常见实词的意义和虚词的用法。

4、有感情地朗读、背诵

学难点】

1、学习章把叙事、写景、抒情和议论巧妙地结合在一起的写法。

2、理解作者所阐述的主要观点。

时安排】

学过程】

一、检查预习:背诵

二、研讨

1、朗诵全

2、背诵前要理解章层次结构,这样有助于快速掌握章内容,快

速背诵。下面请同学们给分段并归纳段意。

共6段,分为四部分。

第一部分(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和作记缘由。

第二部分(2~4段):描写岳阳楼周围的景色,引出“迁客**人”登楼“览物”而产生的两种不同感受。 (全的主体)

可分为两层。

第一层(2段):写洞庭湖的景色并提出“迁客**人”“览物之情,得无异乎”的问题。

第二层(3~4段):写“迁客**人”的“览物之情”因景而异。

第三部分(5段):借对“古仁人之心”的探求,抒发作者的旷达胸襟和*抱负。

第四部分(6段):点作“记”的时间。(这是全的核心。)

3、提问:写章,往往以一两个警句(关键性词句)振起全篇,第1段写重修岳阳楼的背景,这背景是什么?说了什么?

讨论并归纳:在“政通人和,百废具兴”的基础上“重修岳阳楼”,这说滕子京在谪守的逆境中,仍不以己悲,把政事治理得井井有条。由此可见作者欣赏他的阔大胸襟,与一般的“迁客”不同。

4、提问:第2段写洞庭湖的全景,用“衔远山,吞长江”,如果把“衔”改为“连”,把“吞”改为“接”好不好?为什么?

讨论并归纳:洞庭湖是无生命之物,同“衔”“吞”则使人产生有生命之感,把“远山”“长江”跟洞庭湖的关系写得活灵活现,成了一幅气势磅礴的动人画面。如果用“连”“接”来替换,只是客观地说三者的相对位置,画面是静止的,效果没有这样好。

5、提问:从岳阳楼上看到的雄伟景象有哪些?

讨论并归纳:

(1)气势非凡:“衔远山,吞长江”。

(2)宽阔无边:“浩浩汤汤,横无际涯”。

(3)湖光山色:“朝晖夕阴,气象万千”。

6、提问:作者没有停留在写景上,而用“然则”从岳阳楼的地理形势,转入写什么?

讨论并归纳:写“迁客**人”的“览物之情”。

7、朗读第3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悲”的气氛,因己而悲。

8、朗读第4段,提问:这幅画面渲染了一种什么样的气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心情?

讨论并归纳:极力渲染“喜”的气氛,因物而喜。

9、提问:作者用哪些话概括说了“迁客**人”的“悲”和“喜”?这样写的目的是什么?

讨论并归纳:“去国怀乡,忧谗畏讥”概括说了“迁客**人”的“悲”;“心旷神恰,宠辱偕忘”概括说了“迁客**人”的“喜”。这样写是为了将这类人的悲喜感情跟“古仁人之心’作对比,引出下,由写情自然转入议论,突出全的主旨。

10、提问:“古仁人之心”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内涵是“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11、提问:“古仁人”的忧乐观是怎样的?

讨论并归纳:先讲“忧”:“居庙堂之高则忧其民,处江湖之远则忧其君”,“先天下之忧而忧”。后讲“乐”,“后天下之乐而乐”。

12、提问:“进”指什么?“退”指什么?

讨论并归纳:“进”指“居庙堂之高”,在朝廷上*;“退”指“处江湖之远”,不在朝廷上*。(借代)

13、提问:“微斯人”的“斯人”指什么人?

讨论并归纳:指古仁人,也暗指滕子京,表示对滕子京的慰勉和现箴之意。

14、提问:怎样理解“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

讨论并归纳:我国古代早有“与民同乐”的思想。孟子:“乐民之 乐者,民亦乐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乐以天下,忧以天下,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这里说的“乐以天下,忧以天下”来源于民本思想。范仲淹在本中把它发展成为“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观点,并以此作为对待任途进退的原则,表现他旷达*襟和伟大的抱负。他提倡的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精神,在今天仍有着借鉴和育的意义。

15、提问:章最后一段是怎样推出这个警句的?

讨论并归纳:作者十分巧妙地利用设问式逐层推进,最后才点出警句。先用比较式设问,以“不以物喜…则忧其君’调“古六人之 心”的内涵,显示了“古仁人”的阔大胸襟和高尚的道德情操。由此得出“进亦忧,退亦忧”的论断,突出一个“忧”字,自然引出第二个设问“何时而乐”,使章又推进一层。设问后而警句出现,给人印象极深。

六、布置作业:

1、完成后练习一、二、四题。

2、五年级英语《Seeing the dctr》

程标准

1.能看图识词。

2.在图片的帮助下听懂和读懂简单的小故事。

3.能学唱简单的英语儿童歌曲。

4.能做简单的角色表演。

5.在学习中乐于模仿,敢于表达,对英语具有一定的感知能力。

材解读

本单元谈论的是看病时的一些日常用语,本内容围绕Su Hai和 Mie两个重点人物展开,通过医生与病人的对话展示了病人看病的过程。可以将本的学习分为两个部分:第一部分,可以让老师带领学生学习Su Hai的看病过程。通过问题引领,帮助学生掌握本细节,并让学生在生动的朗读表演中感悟语言。第二部分,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Mie 的`看病过程。确两个学习任务:自学生词并圈出来;朗读,找到问题的答。可以让学生联系Su Hai的看病过程自主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体现学生的学习主体地位。

学情分析

在四年级的七、八单元里,我们就已经接触过了相关于感觉累和疾病类的词汇和相关句型,如ill、ht、cld、fever、cugh、headache等词汇和句型Are u …?D u have a …?

学习目标

1.让学生理解本单元Strtie整个故事内容。

2.让学生能听、说、读、写以下词汇: chec,dentist,anthing,bedtie,brush ne’s teeth, drin 5

3、小学一年级数学算进位加法范

版《义务程标准实验科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23页例题及“做—做”,完成练习三的第1~3题。

1.初步理解加法的意义,认识“+”号和“=”号,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能通过操作计算5以内数的加法。

2.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和实际操作能力。

一、复习旧知

1.看图说数字。

2.示图(幻灯片)

师:同学们认真观察这幅画,你看到了什么?

生1:我看了小熊在打鼓。

生2:我看到了5只小动物在跑步比赛,小兔跑在最前面。

生3:我还看到一只小鸟在喊。

师:这只小鸟说了些什么呢?

师领读,学生读:一二三四五”……

[一幅生动活泼的画面很快吸引了学生,打开“你看到了什么?”这一话题,学生像小鸟归巢一样叽叽喳喳说开了,想表现的欲望非常强。一组朗朗上口的顺口溜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旧知,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果这一幅图制作成件,配以动态展现,效果就更好了。

二、探究新知

1.引题。

师:请同学们注意观察,这时的情况发生了什么变化?(老师反复操作活动片,如右图)

生1:小狗和小猫赶上了小兔。

生2: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排在一起跑。

生3:原来小兔跑在最前面,现在小狗、小猫和小兔一起跑在最前面。

师:同学们观察得真仔细! 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就是合起来的意思 (老师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合起来)。

它们合起来有几只?

生:它们合起来有3只。

师:你们知道这是用什么法计算出来的吗?

揭示题:今天我们来认识它。

[通过演示,学生发现“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跑在一起”,引出“它们合起来有3只”,很自然地产生“用什么法计算出来的”,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而且使学生白了加法原来就在身边。]

2.直观演示,感知含义。

师:1只小兔和2只小狗、小猫合起来用数字表示,就是几和几加起来?

生1:1和2加起来等于3。

师:-×同学真聪!在数学上,1和2加起来,用“+”表示,等于3,用“=3”表示。

板书: 1 + 2 = 3

加号 等号

读作:1加2等于3。

师领读,学生读。

师:我们今天认识了两个新朋友,你准备怎么记住它们?

生1:加号像一个+字架,等号像一双筷子。

生2:我是这样记的:原来就有一横,后来又有一竖,它们合起来就成了加号啦,上下两横一样长,是相等长的就是等号。

师:同学们的想法形象又神奇。

[学生张开想像的翅膀,提出了那么多新颖别致的想法,有从形象上,也有从含义上的,这不仅对加号和等号有了进一步的理解,而且培养了学生丰富的想像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观察画面,体会含义。

让学生看书上气球图。

师:谁来说说这幅图的意思?

生:3只红气球,1只蓝气球,合起来有 4只气球。

师:与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并且讨论怎样列式计算。

根据回答板书:3+1=4。

让学生读一遍算式。

[反思:我觉得这一环节处理得不恰当,师一步一步牵着学生走,固定了学生思维的发展。学生对加法已有初步认识,完全可以放手让学生自己去讨论、探究。]

4.发散联想,理解含义。

让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并用加法算式表示。

生1:我妈妈给我买回1个本子,我爸爸又给我买回2个本子,我一共有3个本子,1+2=3。

生2:我们家有2个大人,1个小孩,一共有3个人,2+1=3。

生3:我们学校一年级有3个班在二楼,1个班在三楼,一年级一共有4个班,3+1=4。

生4:我们室讲台上面有1盏灯,我们座位上面有4盏灯,一共有5盏灯,1+4=5。

[从学生的回答可以看出,学生学得主动积极,思路丰富多彩,数学与生活的密切关系在这里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巩固提高

1.动手操作。

(1)第23页“做一做”。

学生一边摆一边说,然后一学生上台在磁性黑板上演示。

(2)看算式,摆小棒。

2+1 1+1 2+2

师出示口算卡,学生用小棒摆,同桌互相检查。

[师注重采用多种形式的训练,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过程。练习设计围绕加法认识这一重点,采取摆图片说算式,看算式摆小棒、画填格、独立笔答、开放题等形式,使学生的知识构建在活动中,在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达到了预定目的。]

(3)用5个△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

学生独立操作,然后汇报。

1+4 3+2 4+1 ……

2.发展题(印发)。

(1)看算式,先画○表示,再填得数(印发)。

①1+2=□_________。

②2+1=□_________。

(2)直接填得数

2+1=□ 3+2=□ 1+3=□

3.开放题:□+□=5。

【设计说

“加法”是在学生认识了1~5的数、比大小、第几、几和几(组成或分解)后进行的,是计算学的起始。初步认识加法,知识虽然简单,却对以后的学习计算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学中,共设计四个环节,层层推进。

1.直观演示,初步感知加法含义;

2.观察画面,体会加法含义;

3.发散联想,理解加法含义;

4.动手操作,巩固加法含义。

首先让学生观察小动物比赛情境,把观察到的在小组内交流,使学生初步感知“合起来”就是“加起来”的意思,同时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及探究欲望。接着,通过观察书上“气球图”,同桌一边说一边用手势表示图意,使学生进一步体会加法的含义,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意识。然后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列举用“加法”来表示的事例,增进对“加法”含义的理解,使学生感悟到“加法”就在我们身边,生活中处处都有数学。最后是让学生动手摆学具,先是看算式摆,然后是用5个学具摆出不同的加法算式,发散学生的思维,培养学生的想像力和创造意识。

点击查看更多课文《东方明珠》教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35490.html

热门阅读

  1. 雪和媛的诗句
  2. 《埃及的金字塔》优秀教案设计范文
  3. 精选关于五四青年节的祝福短信
  4. 2018想分手的说说
  5. 重阳节送老人的祝福语大全
  6. 《热带雨林历险记》初中读后感
  7. 医院项目合作协议书
  8. 精选经典结婚祝福语
  9. 京南九中开学典礼高三学生的发言稿
  10. 春节趣事作文500字
  11. 推荐优秀德育工作者通知
  12. 幼儿园大班毕业典礼小朋友代表的发言稿
  13. 小学教师培训总结范文
  14. 格林童话《强盗新郎》
  15. 苏教牛津版英语三上教学反思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