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提与祖父读后感
从题目中你应该能够看出这本书的主人公就是马提和爷爷。故事里爷爷,天空总是晴朗的,马提的天空总是明亮的。
开始爷爷他躺在床上双目紧闭,脸色苍白,亲友们围绕在旁边,泪流满面,而马提却望着天花板上的苍蝇胡思乱想,就在这时他听到祖父请他去散步,他才回过神来偷偷摸摸地走出家门。
一路上,他们经过小溪去抓鱼;经过向日葵花丛,那儿简直可以说是树林了!经过大钟楼,在大钟楼上他们看到了整个小镇;经过市场,毫无疑问他们买了玉米,还有一个漂亮苹果是老板送的,但它们是用爷爷的领带换的;你肯定会想世界上是没有一座桥是似近又远的,可是他们就遇到了;“小捣蛋”是马提给一只半黑半白的马取得名字……在这路途中爷爷的身体越来越小,当然爷爷的衣服也小了。就在他们快到家时,爷爷已经小的看不见了,爷爷就用辣椒味来骗马提,把自己吸进马提的身体里。他看着床上已经离去的爷爷马提已经知道,其实爷爷现在是在他的心里了。一个有过的生命虽然不像那昆虫把壳留下在树上做纪念,可是爷爷和他说话他听得见,爷爷还讲故事逗他玩。
这本书让我懂得了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我认为这也可以用在朋友之间。
比如,我以前奥数兴趣班的一位朋友,她和我相处的很好,也帮助过我。虽然我现在在奥数课上没有看见她,但我一直没有忘记她。意外的是:我在下课时看见她了,可是我却忘了她的名字,没有叫她。
不管什么时候,爱的人永远活在我们心中这一句话一直印在我的心中。
拓展阅读
1、祖父和我的读后感
“我生的时候,祖父已经六十多岁了,我长到四五岁,祖父就快七十了。”作者萧红对日渐老去的祖父感到淡淡的伤感。这时,我不由得想起了我的奶奶。
在我还小的时候,奶奶什么活都能干。可是,现在我长大了,奶奶的腿痛毛病不停的在复发,走路都不太方便。
一次礼拜六的下午,我要去黄渡文广中心古筝练习。由于我一人在家,奶奶就来陪我并带我去弹古筝。但是出门的时候太晚,我心里十分着急,而奶奶那时腿脚不方便,我却没有顾及到,为了能不迟到,一手拿着书,一手拉着奶奶大步快走,没一会儿的功夫就到了。谁知,奶奶的腿痛得都不能走了,脸上、背上直冒冷汗,但是她还是强忍着,陪我走这段路,而我却毫不知情。
后来过了几天,奶奶又过来看我。我躺在床上半睡半醒的状态。听到外面,奶奶对爸爸说:“上个礼拜,在家东摸摸西摸摸,带小家伙去弹古筝晚了一些。小家伙看时间晚了,拉着我就要走,力气太大,走得好快,我的腿呀,真是那个酸疼酸疼的!身上直冒汗。在家里躺了几天,都不能下床,这两天刚刚好点儿,......”。
我听了这段话,眼睛一下子睁开了。唉,当时着急而不顾奶奶的身体状况。虽然我问过奶奶腿痛不痛,她说不痛,我竟然相信了。那只是奶奶给我的慰藉罢了。
这时我才知道,奶奶在安慰我的时候,并没有考虑到她自己,那是因为她爱我。我躺在床上,心潮不能平静,奶奶平时对我那么好,而我一直没有感觉到,但她仍然对我那么好,我是“生在福中,不知福”,还一直向奶奶耍性子......。
2、祖父和我的读后感
星期五老师布置作业,叫我们写一篇随笔,我想一想写什么,考虑了很久,最后终于想到了,我想写一篇《祖父和我》的读后感,对于我来说,这篇课文的读后感不易写,因为道理不深刻。再说了,要是别人对这篇文章没有感触,指不定来个什么乱七八糟东拼西凑的呢!我对这篇文章的感触不深,所以这篇作文我是怀着试试看的心情写的。
这篇课文来自萧红的《呼兰河传》,本文叙述了作者儿时的家有一个菜园子,作者和她的祖父整天都在那里,祖父栽花,作者也栽花;祖父拔草,作者也拔草;祖父铲地,作者也铲地。因为作者不会铲,就趴在地上用锄头乱捣一通。作者拿着水瓢,拼尽了力气,把水往天空一扬,装做下雨……还有许多事,字里行间无不透露着作者童年时代的调皮,天真,可爱和活泼。
我也有我的快乐,那是我童年记忆中在外公的家一段回忆。我外公的家在山东,也有一个大菜地,里面有各种各样的食物,外公的家靠近公园,每天早晨我都和外公带一些鱼食去公园里,公园里有一个很大的喂鱼池,每次外公喂鱼时,鱼都很靠近外公,而我呢,我把鱼食一抛,那些鱼像见了猫的老鼠,一转眼的功夫,它们就不见了。那里老婆婆也很欢迎我,还记得去年十月一日那老婆婆见到我还是问寒问暖的,而且关心程度决不比以前少一点点。现在回想起来那个时候真的非常美……
3、祖父和我的读后感
有一本书,让人读着读着就不由得沉浸在已逝的烂漫的童年生活中!让人不由得想站住了笑微微地看着那个淘气的小姑娘。看她“玩累了,就在房子底下找个阴凉的地方睡着了不用枕头,不用席子,把草帽遮在脸上就睡着了。”读到这你一定想到是哪本书了吧!对!就是《呼兰河传》自从我上了《我和祖父的园子》这一课后就一直想买一本完整的看看,后来在放暑假的时候我终于买了一本,于是我用了五天的时间把它看完了。意忧未尽还想再仔细读读!
这本书里有许多“诱人”的东西,它真实、讽刺、也有幽默。开始读时有轻松感,然而愈读下去,心头就会一点一点沉重起来。有些事好像就发生在自己身边,也写出了若我是小主人我自己当时当地就想说的话,真真切切。令我印象最深的就是那个小花园了,特别美。园子里有一棵大榆树,只要太阳一出来,大榆树的叶子就发光,它们闪烁得和沙滩上的蚌壳一样特漂亮。我很羡慕她,心想要是我们家楼下也有一棵,那该多好啊!而且那里还有许多小动物,其中让我觉得最好玩的就是蜂子(蜜蜂)满身绒毛,胖胖的落到花上就和小毛球一样不动了。后来到了冬天地上的花花草草都没了,萧红又找到了一个储藏室就在花园里。于是这就成了她的天堂,每次都从里面拿出几个小东西,玩了一会坏了就扔了就再去拿东西出来玩并天天有新的。储藏室好像变成了小主人探险的'地方了,我想要是我也一定玩得不亦乐乎!
她有一个对她非常好得祖父也是唯一对她好的一个。每当祖父去园子时萧红像跟屁虫一样去了。祖父带着大草帽,我戴着小草帽,祖父栽花我就栽花,祖父拔草我就拔草。截然一老一小的两个身影。祖父还口头教我《千家诗》。他念一句我就念一句,而且我的声音比祖父的声音更大。祖父说‘房盖被你抬走了’,但过不了多久我就又喊起来了。跟我小时候一个样子。妈妈叫我读课文,我总是把嗓门放的大大得,生怕楼上楼下左邻右舍不知道我在读书似的对外广播。妈妈说小声点,我把声音放小了,但马上又高音喇叭响起来。乱叫,其实我也不知道自己在读什么。大嗓门读着没人理我,就慢慢读慢慢念,觉得哪句好听,越念越有趣味,声音也就放小了,用心去读。
萧红的童年生活是在寂寞的环境中长大的,庆幸她有慈祥而犹有童心的老祖父的陪伴,口授唐诗,讲故事他俩的感情无言于表!由此我想到了天天陪伴在我身边的奶奶,她虽然不会教我读唐诗,但也会讲故事给我听,也任由我把家里的玩具翻得乱七八糟的。总做我爱吃的饭菜!
4、祖父和我的读后感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我开始并不在意,只是认为这只是一本很普通的小说。
后来,我听曹老师说《呼兰河传》这本书是要细细地品味的时候,我才慢慢地静下心来,细细地品味的。
慢慢的,我就不禁赞叹到萧红写的《呼兰河传》是那么的好。
在作者萧红的笔下,流过一条细细的小河,小河里埋着作者美好的童年和当时旧社会的呼兰河。
在她细腻地描述下,仿佛让我走进了80年前的东北。
在那衰落的村子里,只有灰色的街道,灰色的人生,灰色的社会……一切的一切都是灰色的。
但这作者的童年生活并不灰暗,而是一片光明。
作者的童年生活让我不禁流下了热泪,让我不知怎样才能表达出自己对作者童年时代的一种向往和羡慕之情。
我十分的羡慕作者的童年生活。
也想有一个爷爷,一个天天把我的遮阳帽藏起来,每次都藏在每一个地方的爷爷;也想有一个祖父,一个天天带着我到后院一起玩耍,一起劳动,一起歌唱的祖父。
每一次在书中看到作者与她的爷爷、祖父一起快乐生活着的时候,总有一两颗温暖的泪水无声无息的从面颊上流下来。
读了《呼兰河传》这本书,只能说是一本百年不遇的好书。
5、祖父的园子读后感
感读了这篇课文,我想起了童年时和小伙伴玩耍的情景,心中有股淡淡的感伤。
以前的我,总是那么的快乐,和小伙伴一起。玩的花样也有很多,如:把各种颜色的粉笔末和水搅拌在一起,当做药水;把采来的花瓣用石头砸出汁来,当成饮料……
那时候的我们想玩什么花样,就玩什么花样;想玩到什么时候,就玩到什么时候;想睡觉就睡觉,想看电视就看电视……一切都是那么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不会有人来说什么,更不会有人制止我们玩耍。
现在的我们,年龄上还处在童年,但是已经没有了童真、童趣,想玩以前的游戏已经是不行了。因为,大人总是想尽办法不让我们开心:一会儿说那些游戏太幼稚了,一会儿要帮他们做些事,更多的是要我们好好学习。只有当爸爸妈妈都去上班了,我们才能偷偷打打羽毛球、玩一玩电脑。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34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