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坟》杂文集:《论睁了眼看》

发布时间: 2025-08-23 11:32:37

鲁迅《坟》杂文集:《论睁了眼看》

虚生先生所做的时事短评中,曾有一个这样的题目:“我们应该有正眼看各方面的勇气”(《猛进》十九期)。诚然,必须敢于正视,这才可望敢想,敢说,敢作,敢当。倘使并正视而不敢,此外还能成什么气候。然而,不幸这一种勇气,是我们中国人最所缺乏的。

但现在我所想到的是别一方面——

中国的文人,对于人生,——至少是对于社会现象,向来就多没有正视的勇气。我们的圣贤,本来早已教人“非礼勿视”的了;而这“礼”又非常之严,不但“正视”,连“平视”“斜视”也不许。现在青年的精神未可知,在体质,却大半还是弯腰曲背,低眉顺眼,表示着老牌的老成的子弟,驯良的百姓,——至于说对外却有大力量,乃是近一月来的新说,还不知道究竟是如何。

再回到“正视”问题去:先既不敢,后便不能,再后,就自然不视,不见了。一辆汽车坏了,停在马路上,一群人围着呆看,所得的结果是一团乌油油的东西。然而由本身的矛盾或社会的缺陷所生的苦痛,虽不正视,却要身受的。文人究竟是敏感人物,从他们的作品上看来,有些人确也早已感到不满,可是一到快要显露缺陷的危机一发之际,他们总即刻连说“并无其事”,同时便闭上了眼睛。这闭着的眼睛便看见一切圆满,当前的苦痛不过是“天之将降大任于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行拂乱其为。”于是无问题,无缺陷,无不平,也就无解决,无*,无反抗。因为凡事总要“团圆”,正无须我们焦躁;放心喝茶,睡觉大吉。再说费话,就有“不合时宜”之咎,免不了要受大学教授的纠正了。呸!

我并未实验过,但有时候想:倘将一位久蛰洞房的老太爷抛在夏天正午的烈日底下,或将不出闺门的千金小姐拖到旷野的黑夜里,大概只好闭了眼睛,暂续他们残存的旧梦,总算并没有遇到暗或光,虽然已经是绝不相同的现实。中国的文人也一样,万事闭眼睛,聊以自欺,而且欺人,那方法是:瞒和骗。

中国婚姻方法的缺陷,才子佳人小说作家早就感到了,他于是使一个才子在壁上题诗,一个佳人便来和,由倾慕——现在就得称恋爱——而至于有“终身之约”。但约定之后,也就有了难关。我们都知道,“私订终身”在诗和戏曲或小说上尚不失为美谈(自然只以与终于中状元的男人私订为限),实际却不容于天下的,仍然免不了要离异。明未的作家便闭上眼睛,并这一层也加以补救了,说是:才子及第,奉旨成婚。“父母之命媒妁之言”经这大帽子来一压,便成了半个铅钱也不值,问题也一点没有了。假使有之,也只在才子的能否中状元,而决不在婚姻制度的良否。

(近来有人以为新诗人的做诗发表,是在出风头,引异性;且迁怒于报章杂志之滥登。殊不知即使无报,墙壁实“古已有之”,早做过发表*了;据《封神演义》,纣王已曾在女娲庙壁上题诗,那起源实在非常之早。报章可以不取白话,或排斥小诗,墙壁却拆不完,管不及的;倘一律刷成黑色,也还有破磁可划,粉笔可书,真是穷于应付。做诗不刻木板,去藏之名山,却要随时发表,虽然很有流弊,但大概是难以杜绝的罢。)

《红楼梦》中的小悲剧,是社会上常有的事,作者又是比较的敢于实写的,而那结果也并不坏。无论贾氏家业再振,兰桂齐芳,即宝玉自己,也成了个披大红猩猩毡斗篷的和尚。和尚多矣,但披这样阔斗篷的能有几个,已经是“入圣超凡”无疑了。至于别的人们,则早在册子里一一注定,末路不过是一个归结:是问题的结束,不是问题的开头。读者即小有不安,也终于奈何不得。然而后或续或改,非借尸还魂,即冥中另配,必令“生旦当场团圆”才肯放手者,乃是自欺欺人的瘾太大,所以看了小小骗局,还不甘心,定须闭眼胡说一通而后快。赫克尔(E.Haeckel)说过:人和人之差,有时比类人猿和原人之差还远。我们将《红楼梦》的续作者和原作一比较,就会承认这话大概是确实的。

“作善降祥”的古训,六朝人本已有些怀疑了,他们作墓志,竟会说“积善不报,终自欺人”的话。但后来的昏人,却又瞒起来。元刘信将三岁痴儿抛入蘸纸火盆,妄希福佑,是见于《元典章》的;剧本《小张屠焚儿救母》却道是为母延命,命得延,儿亦不*。一女愿侍痼疾之夫,《醒世恒言》中还说终于一同*的;后来改作的却道是有蛇坠入药罐里,丈夫服后便全愈了。凡有缺陷,一经作者粉饰,后半便大抵改观,使读者落诬妄中,以为世间委实尽够光明,谁有不幸,便是自作,自受。

有时遇到彰明的史实,瞒不下,如关羽岳飞的被杀,便只好别设骗局了。一是前世已造夙因,如岳飞;一是死后使他成神,如关羽。定命不可逃,成神的善报更满人意,所以*者不足责,被杀者也不足悲,冥冥中自有安排,使他们各得其所,正不必别人来费力了。

中国人的不敢正视各方面,用瞒和骗,造出奇妙的逃路来,而自以为正路。在这路上,就证明著国民性的怯弱,懒惰,而又巧滑。一天一天的满足着,即一天一天的堕落着,但却又觉得日见其光荣。在事实上,亡国一次,即添加几个殉难的忠臣,后来每不想光复旧物,而只去赞美那几个忠臣;遭劫一次,即造成一群不辱的烈女,事过之后,也每每不思惩凶,自卫,却只顾歌咏那一群烈女。彷佛亡国遭劫的事,反而给中国人发挥“两间正气”的机会,增高价值,即在此一举,应该一任其至,不足忧悲似的。自然,此上也无可为,因为我们已经借*获得最上的光荣了。沪汉*的追悼会中,活的人们在一块很可景仰的高大的木主下互相打骂,也就是和我们的先辈走着同一的路。

文艺是国民精神所发的火光,同时也是引导国民精神的前途的灯火。这是互为因果的,正如麻油从芝麻榨出,但以浸芝麻,就使它更油。倘以油为上,就不必说;否则,当参入别的东西,或水或碱去。中国人向来因为不敢正视人生,只好瞒和骗,由此也生出瞒和骗的文艺来,由这文艺,更令中国人更深地陷入瞒和骗的大泽中,甚而至于已经自己不觉得。世界**改变,我们的作家取下假面,真诚地,深入地,大胆地看取人生并且写出他的血和肉来的时候早到了;早就应该有一片崭新的文场,早就应该有几个凶猛的闯将!

现在,气象似乎一变,到处听不见歌吟花月的声音了,代之而起的是铁和血的赞颂。然而倘以欺瞒的心,用欺瞒的嘴,则无论说A和O,或Y和Z,一样是虚假的;只可以吓哑了先前鄙薄花月的所谓批评家的嘴,满足地以为中国就要中兴。可怜他在“爱国”大帽子底下又闭上了眼睛了——或者本来就闭著。

没有冲破一切传统思想和手法的闯将,中国是不会有真的新文艺的。

一九二五年七月二十二日

作者简介:

鲁迅(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豫才。20世纪中国重要作家,新文化运动的领导人、左翼文化运动的支持者。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评价为现代文学家、思想家、**家。鲁迅的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评论、散文、翻译作品,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拓展阅读

1、高一议大全800字

在当下,中学生有三怕,怕奥数、怕英、怕。对于前两者,我倒心有戚戚焉;对于后者,我不仅不怕,反而喜欢。

当今中国的中学生,目光盯着升学,压力山大。奥数、英是两种特别的东西,它能帮助中学生走上升学的捷径,中学生总是怕学得不好,拿不到高分,而语学科无怎么考,分数既高不上去,也拉不下多少(这是中学生尤其是高中生的“共识”),且语课程中的“”更是难得如同蜀道,以致大部分同学都“仰天胁息坐长叹”。

先生的章博大精深甚至晦涩难懂,确实并不浅显。但这能成为我们怕的理由吗?纵观先秦诸子散、唐宋诗词、明清小说,又有哪一个是既浅显的?对于精华,唯有一字一句仔细琢磨,方得真滋味。“世上本没有路,走的人多,也便成路。”“当生活安逸,人就被生活所累。”“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字字珠玑,意味深长,发人深省,难道都让红尘掩盖它们?

世事沧海桑田,思想却亘古不变。

”这个名词就其本质,已经不再是周树人的笔名,也不是一代豪的代称,而是正义力量的象征。试当今的社会,孔乙己化身为教授,不是“窃书”,而是“抄书”;阿Q复活,在网络炫富炫阔;祥林嫂复活,在底层呻吟;乏走狗复活,披着专家学者的镀金外衣,依然向着穷人狂吠;闰土复活,失学打工,没有美丽的家园……谁怕?只有孔乙己、乏走狗、四老爷之流。

中学生不应该怕,应当正视社会的现实,不能只沉迷于书本。脱离社会的书本知识断然不能有助于中国的进步!

如果中学生只被奥数、英统治头脑,只为分数而学,到头来,思想必定是一片废墟。急功近利的学习只能损毁我们的未来,未来中国一定需要思想深邃的学者。怕,就必定不能“树人”。“人”树不起来,地平线上就不会升起复兴崛起的希望晨曦!

2、高一议大全800字

在我开始识字的时候,我所知道姓的只有三个。一个是倒拔垂杨柳的梁山好汉智深,再一个是班门弄斧中说的那个古代有名的能工巧匠班,我还模模糊糊的记得有个叫的,我只知道他的章很难懂。上五年级学《我的伯父先生》才觉得他充满正义感。从此我开始读章,便在我心中树立高大的形象。它比智深还英勇,比班还聪明,是一个把视为匕首和刀枪,勇于跟*派作*的伟人。

在众多的作家群中,是突出的一个,也是特殊的一个。与其他举世瞩目的豪相比,人们不禁要发出疑问:仅仅是写些短小的结构,小说的,何以在世界学史上独树一帜,放出夺目的异彩?是的,没有莎士比亚的累累巨著,没有卢梭的长篇自传,也没有雨果那曲折、动人的小说情节。然而他的确是位伟大的作家,因为他首先是位伟大的战士。他生活在一片混沌的世界中,却异常地清醒与敏锐,他不屈地战斗着、抗争着,以思想作剑,寸笔为枪,划存漫漫长夜,挑出些许亮色。

的作品,实际上是在的为人。他敢骂,骂苟延喘、阴险狡诈的“落水狗”,骂奴颜卑膝,貌似中庸的'伪君子;他敢国民众生的劣根本性,轰轰烈烈的大**的悲剧之源;他敢抨击,抨击狂人中“*”的世界,抨击把孔乙己推上绝路的*礼教;报敢呐喊,为艰辛而麻木地生活着的闰土,为爱四大权力压迫的祥林嫂。他嫉恶如仇,使那些*御用的人们捉襟见肘,心惊肉跳,使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他的幽默中闪烁出睿智与深刻,内中包含的是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

这,就是。他属于中国,也属于世界。他消失,又永远活在人们的心中。这就是我心目中的先生,让我们发扬精神,把病态社会的千疮百孔暴露无遗,人人内心中包含着一颗忧愤深沉的爱国之心吧!

3、高一议大全800字

母亲的书桌上终年摆着一尊镶嵌着像的瓷盘。听母亲说,“焚书坑儒”,可是没烧的书,书店里除*选马恩列斯全,剩下的就是赫然摆在那里。

,一个神圣的名字,像所有被推到高处的神话人物一样,在周围始终有一种威慑的气氛和蛮横的力量,压迫着我不敢双直视他。他是作为一个不可言说的奇迹存在的。

在那个风云变幻,灾难深重的年代,为拯救阴霾笼罩的'旧中国,先生沉思着、探索着,“众人皆醉我独醒”,做出坚定的选择,用笔来代替手术刀,摘除中国人封闭*里思想的毒瘤。有人说先生的章不是很过硬,可没有人敢说他的思想精神神不过硬。那精神到今天还闪烁着锋利的光芒。

说到精神,这个我是知道的,就是以笔为投枪和匕首,吃的是草,挤出的是奶,痛打落水狗,毫小妥协地向一切黑暗势力挑战,“一个都小宽恕!”,“横眉冷对于大指,俯首甘为孺牛”,“半殖民地人民最可贵的品格,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与之相联的形象便是孤愤、激昂、单枪匹马。前面是一望不到头的明枪,身后是飞蝗一般放不完的冷箭,简言之,的一生是战士的一生。

先生古古诗写得极好,可他并不尊唐崇汉,他给中国学的大河开辟一个新的支流。他不会因为旧物的羁绊而停止探求新事物的步伐。新艺无在理上还是实践上,他都站在最前面。他独自在黑暗中摸索着,常常“碰壁”,碰扁鼻子。他无时无刻不在探求着、实践着。他以最大的力量,把最简单的字、感情、思想,容纳在一两千字里,像一块玲垅的瘦石,但永远新鲜,永远清晰,永远软中透硬,永远厉害而不粗鄙,有着一颗手榴弹的力量。

先生是相信进化的。他有一颗纯洁的心,关爱着青年们,有时甚至是溺爱。他相信新一代的青年必定是新中国的栋梁,必定有出息,就用自己的手把他们一个个托起来,唯恐自己的`光芒遮住他们。

中国人民虔诚地崇拜着。因为他是在国人需要精神支柱的时候挺身而出,顶天立地地站在华夏大地上的。先生的精神,至少让三代中国人灵魂受到洗礼。先生的精神,渗透中国的每一寸士地。他伟大,他坚强。

精神并没有随着时问的推移被人们淡忘,它已经播散到每个中华儿女的心里,激励着我们直血现实,勇于反省自我,不断前行。

点击查看更多鲁迅《坟》杂文集:《论睁了眼看》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8491.html

热门阅读

  1. 汽车维修特许合同模板
  2. 龙虾和螃蟹寓言故事
  3. 综合实践活动课程校本化促进国家课程全面落实论文
  4. 三月你好唯美句说说
  5. 三年级下册《面积和面积单位》的教学设计
  6. 清明节的经典诗句
  7. 小学五年级一件后悔的事作文
  8. 大学生幼儿园暑期实践报告
  9. 关于新学期开学第一克主题班会教案
  10. 房地产实习报告
  11. 最新述职报告范文
  12. 光阴浅淡幸福浓浓优美散文
  13. 生日发的祝福短信
  14. 给同学的一封信小学生作文450字
  15. 小学生运动会广播稿
  16. 阳光正能量个性签名50句
  17. 《文化苦旅》读后感00字左右
  18. 心灵深处的一方净土散文600字
  19. 15岁生日祝福语给朋友
  20. 猴年春节辞旧迎新祝福语
  21. 格林童话《聪明的农家女》原文阅读
  22. 唐诗游子吟教学反思
  23. 小学教师年度考核个人总结范文
  24. 一个人拼搏励志的签名
  25. 技术服务承诺书范文
  26. 有关琵琶行的教学设计
  27. 要回家的心情说说
  28. 公益晚会《开学第一课》观后感
  29. 思维决定作为学习心得体会
  30. 《矛和盾的集合》教案
  31. 话说日记范文
  32. 农业继续教育的工作通知
  33. 学校出纳个人年终工作总结
  34. 美只是一瞬间诗歌
  35. 写两句带雪的诗句
  36. 岗前培训学习心得范文
  37. 炎热的夏日祝福语大全简短
  38. 描写菊花诗句
  39. 快乐寒假主题手抄报素材
  40. 塞下曲·骏马似风飙原文及赏析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