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地球的优秀教学设计

发布时间: 2025-07-14 00:23:55

认识地球的优秀教学设计

学生背景:

教学对象是初一年级的学生,他们的共性是年龄偏小,刚刚接触地理学科,对地理有较强的好奇心,学习地理的热情较高,思维还不够宽泛,地理视野较窄,在课堂上教学资料的选择上尽可能丰富和多元化,符合年龄特点,弥补学生认知上的缺憾,以丰富感性知识,把抽象内容具体化,深入简出,发展学生地理逻辑思维。

一、教学目标

1, 知识目标:会读经纬网地图上某点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找到某地点;根据两地经纬度判断相互的方向。

2, 能力目标:帮助学生建立学生建立纬线与经线的空间概念;培养学生观察、比较地理事物的能力;培养学生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会灵活运用经纬网地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主动探所、克服困能的意志,激发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学习对生活有用的地理。

二、教学材料:

七年级《地理》上册(湘教版)第二章《地球的面貌》第一节《认识地球》(3)、地球仪

三、 教学重点、难点

会读经纬网地图上某点的经纬度;根据经纬度找到某地点;根据两地经纬度判断相互的方向

四、 教学方法和工具:

师生互动法讲练结合法问题解决式教学多媒体辅助教学

五、 学法渗透

学会读经纬网地图上某点的经纬度;学会根据经纬度找到某地点;学会根据两地经纬度判断相互的方向;学会各种不同形式的经纬网,解决各类以上问题。

六、 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首先,教师利用经纬网模型讲述经纬网的概念,讲解示“班级座位表”,让学生明确如何用排,行确定自己在教室中的座位,后给排、行填上相对应的排及行确定一个点的位置,教师利用此原理和经纬网模型讲述经纬网的概念,然后开展以下游戏活动。

(1) 教师念出几排几列,请位于此位置的同学站起来。

(2) 用此原理讲解如何判断东西经,南北纬,结合上节课学的“十六字箴言”:北增北纬,南增南纬,东增东经,西增西经,判断各种形态经纬网上某点的经纬度。以及补充了一些世界著名景点的位置。期间多媒体教学优化了课堂容量,提升了课堂效率。

第二,游戏后,教师创设如下问题情境:

2018年第22号台风“山竹”,于9月7日14时,在西北太平洋洋面生成。中心位于12.9°N,165.3°E。请大家在经纬网地图上找到这个地点。

教师指导方法:根据经纬度的分布规律判断,某个经纬度在地球上的具体位置。学生在老师指导后在各种形态经纬网上会找出来某地点的位置。

第3,重点突破本节课难点,在各种形式经纬网上判断两点的相互方向。先由老师知道讲解判断方法,有两大类:1、一般经纬网上判断方向;2、极点附近的经纬网上判断方向。

学生根据老师讲解的方法进行练习,及时巩固,效果反应良好。

(二) 小节:?? 学生谈本节课的收获,教师适当补充。

(三) 课后在世界地图上找出著名的景点,读出他们的经纬度,或者根据经纬度找出这些世界著名景点。

(四) 目标达成测评方法:通过每个板块后面的反馈练习来完成。

这一节课主要是依据初中地理新教材,突出实践性和探究性,注重发展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教学内容的组织以“学生活动为主,教师讲述为辅,学生活动在前,教师点拔、评价在后”的原则。学生通过活动主动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在活动中自己掌握知识,并逐步培养和形成地理技能 ,教师的作用是引导和调控,所以新教材的课堂设计核心——“活动中学习”、“合作中学习”,“当堂反馈”。同时恰当选择组合多种课程资源和利用媒体课件来丰富课堂,提高课堂容量和课堂效率。

1

拓展阅读

1、《采松果》北师大版第二册

在具体的情境中,使生进一步体会加减法的含义,掌握两位数加减一位数(不进位,不退位)的算,能正确进行算,并在算中初步体会加法的交换律。

一、 导入新课

师:同们,你们喜欢听故事吗?(看图讲故事)

二、 探究新知

1、 生看图,结合老师讲的小故事,自已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

师:你能提出哪些数问题?怎么解决自已提出的问题?

算式的结果是多少?

2、 小组讨论交流算方法。

讨论:你是怎么算的?

你是怎么想的?

谁能用小棒代替松果摆一摆?

(让生用自已的语言说出是怎么想的,并引导生用小棒代替松果边摆边说,说一说是怎么样算出得数的。)

3、 摆小棒,生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1) 师摆小棒,生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2) 同桌一人摆小棒,另一人根据摆的过程说出相应的算式及结果。

4、 游戏:看谁算得快。

师:同生喜欢做游戏吗?谁想和老师一块做游戏?

老师和生做游戏。

老师举卡片,生抢答得数。如:

生:得48。

生:得63。

5、 练习

6、 课本第23页第4题,初步体会加法交换律。

生做完后,讨论交流。

你发现了什么?

你能写出一组这样的算式吗?

三、 课堂小结

这节课你到什么?

2、《猴王出世》

习目标】

1、初步感受古典文的语言特点,体会中国古典四大名著之一的《西游记》的语言美和古代劳动人民的丰富想象力。

2、了解课文内容,感悟石猴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个性特点。

3、习生字词,能流利有感情朗读课文。

理清事情的前因后果,体会美猴王勇敢顽强、无私无畏的品质。

【课时安排】

1课时。

生准备】

查找字典、资料自课文,理解难懂的字词并做出注释,标注出实在不理解的字词,课上讨论。

一、揭示课题

1、你们谁看过《西游记》,在这部小说中,给你留下印象最深的是那个人物?

(孙悟空。)

2、你知道孙悟空打哪来?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吗?今天我们就习《猴王出世》,了解石猴变成美猴王的经过。

二、扫清文字障碍

1、默读课文,把句子读通顺,读不懂的方画出来。

(对于不理解的词句,可引导生通过多读课文、借助注释和解决。)

2、交流自情况,逐段汇报难懂的字词和和句子,师引导生大概了解句子的意思。

例如:课文第一自然段中盖自开辟以来,每受天真,日精月华,感之既久,遂有灵通之意一句,使生大概知道这块石头自从盘古开天时就有了,日久天长,有了灵气这个意思就行了。

三、初读课文了解大意

1、边读边想:石猴是从哪来的?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2、交流讨论:

⑴问题:石猴是从哪来的?

(课文第一自然段前七句话介绍了石猴的来历,引导生画出相关的语句后用自己的话概括。)

⑵问题二:石猴又是怎样成为美猴王的?

(课文第二至第四自然段讲述了石猴成为美猴王的过程,其中有些贯穿始终的关键语句要引导生找出,以便了解事情发展的脉络,为用自己的话复述这一过程作准备。)

例如:课文第二自然段中哪一个有本事的,钻进去寻个源头出来,不伤身体者,我等即拜他为王。连呼了三声,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课文第三自然段中石猴笑道:真个是我们安身之处。里面且是宽阔,容得千百口老小。我们都进去住,也省得受老天之气。课文第四自然段中石猴端坐桥头要求众猴信守承诺拜他为王等语句。

小结过渡:了解孙悟空由石猴变成美猴王的过程,孙悟空给你留下怎样的印象?

三、品词析句,感悟人物品质

1、生畅所欲言,谈谈自己对孙悟空的第一印象。

(勇敢顽强、无私无畏、顽劣活泼等皆可。)

2、再读课文,从课文的哪些具体的描写中可以看出他的这些个性、品质特点?

3、反馈交流:

⑴忽见丛杂中跳出一个石猴,应声高叫道:我进去!我进去!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

(勇敢无畏,毛遂自荐,身手不凡)

⑵石猴端坐上面道:列位呵,人而无信,不知其可。你们才说有本事进得来,出得去,不伤身体者,就拜他为王。我如今进来又出去,出去又进来,寻了这一个洞天与列位安眠稳睡,各享成家之福,何不拜我为王?

(敢作敢为,充满自信,当仁不让)

4、感情朗读课文,读出美猴王的个性特点。

四、复述课文

四人小组合作:选择一个自然段,用自己的话详细复述课文,比较课文的叙述和我们的叙述有什么不同之处?感受课文的语言简练、概括,我们现在使用的语言浅显、易懂。

五、布置作业

1、把下面两个片断多读几遍,用自已喜欢的符号画出描写动作的词语,体会这样写的好处,然后写一个同们劳动或活动的片断。

⑴他瞑目蹲身,将身一纵,径跳入瀑布泉中,忽睁睛抬头观看,那里边却无水无波,明明朗朗的一架桥梁。

⑵那些猴有胆大的,都跳进去了;胆小的,一个个神头缩颈,抓耳挠腮,大声叫喊,缠一会;也都进去了。跳过桥头,一个个抢盆夺碗,占灶争床,搬过来,移过去,正是猴性顽劣,再无一个宁时,只搬得力倦神疲方止。

2、阅读《西游记》或《西游记》故事书,准备召开一个《西游记》故事会,看谁讲的故事最精彩。

3、《伤仲永》

材分析】

本文两部分,第一部分依次写了方仲永从五岁到二十岁间才能发展变化的三个阶段。作者详写第一个阶段,力陈方仲永才能初露时期的情形,点明他才能衰退的原因,然后简略写后两个阶段,点出他的才能衰退以致“泯然众人矣”。第二部分是议论,作者借事说理,强调后天习对成才的重要性。应该注意的是,不要曲解作者在本文想强调的“后天受育重要”的观点,不要把“主观努力”与之混同。

情分析】

铁二中属于重点中生的素质相对较好,预习作业会完成的比较顺畅,他们能够查阅大量资料解决一些相关问题,能够对照注释翻译课文,能够配合老师积极发言,但发言的内容有不定性。

育目标】

1、知和技能:

掌握有关文言实词的意义和用法,加强文言文的朗读训练,注意朗读的节奏、感情、语气,提高对文言文的朗读、理解、赏析能力。

2、过程和方法:

指导生准确朗读课文,借助工具书读懂故事,并能复述故事,感悟故事。通过充分的活动,引导生合作习,探究问题,积累知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准确把握和理解作者的思想感情,领悟故事所蕴含的道理,引导生正确处理天资和后天习的关系。

一、导入新课

刚才在课下就有几个同聊方仲永的故事,甚至还聊到了现代版的方仲永,看来大家不但熟悉了课文,而且还查阅了不少资料,也挺有自己看法的。那我们就来展示一下预习的成果吧。

二、作者介绍

(生用幻灯展示预习查资料的成果,但注意其表述,要有具体的要求)

(出示幻灯一)王安石,文家和*家,文章写得十分出色,是唐宋八大家之一。二十岁中进士,曾积极推行变法,后新法被废,忧愤成疾,第二年病逝。

(在此可以让生集体背诵王安石的《京口瓜洲》,来激发其了解作者、习本文的热情)

三、朗读课文

(给予必要的指导,如字音、停顿、节奏、感情等)

1、易读错的字。

2、停顿节奏。(举生疑惑的典型例句)

3、感情语气。

归纳朗读应该注意的点,要求同们根据这些点,在下面各自朗读一遍,然后集体颂读。

(出示幻灯三)朗读注意:读准字音

找准停顿

拿准语调

读出语气

四、积累实词

们分组讨论,目的是解决自己在预习过程中的字词句等问题,疏通文意,准备复述。

对分析实词的方法进行如下归纳:

(出示幻灯四)实词分析注意:词性改变看语境

一词多义要比较

五、复述分析

(评析复述的过程,即分析材的过程,即展示合作探究成果的过程)

1、这篇文章到底讲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请大家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2、由一个天才沦为一个庸才不能说不是一个悲剧,那么,造成这个悲剧的原因是什么呢?

3、请同们用两个句子概括这篇文章的内容:

⑴ 本文叙述了方仲永由天才变庸才的故事,告诉人们后天育对成才很重要。

⑵ 本文以方仲永由天才变庸才的事例,阐明了后天育对成才的重要性。

六、深化理解

针对方仲永的悲剧,体会作者的意图,你现在最想说的是什么呢?

(出示幻灯五)

方仲永──天才──不受育──平凡人

其他人──普通──不受育──平凡人

七、小结本课

(不必面面俱到,突出主题则可)

点击查看更多认识地球的优秀教学设计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13474.html

热门阅读

  1. 川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全册的教案设计
  2. 《吨的认识》课堂教学反思范文
  3. 8月15日中秋节祝福语
  4. 几十加几十教学设计
  5. 描写劳动优美的句子
  6. 小学语文《练习七》教学设计
  7. 《装满昆虫的衣袋》优秀教案设计
  8. 2018年国庆节经典祝福语精选
  9. 缺点背后的优点美文
  10. 世界肝炎日祝愿健康短信201
  11. 《小小竹排画中游》的优质教学设计模板
  12. 薄刀峰风景区的导游词
  13. 煤矸石供货合同模板
  14. 201年旅游祝福短信大全
  15. 2016年感恩节幽默短信祝福语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