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初一期中考试作文题及范文:心中的绿色
我喜欢绿色,它代表着希望,代表着生机勃勃……但现在绿色已离我们远去,更多的是沙漠……
路上到处是人们随手乱扔的纸屑;人们乱吐的痰;随手乱扔吃完后的垃圾……地球妈妈已被我们人类搞得晕头转向,已不再是从前的年轻美丽,已变得衰老,有气无力。我常听爸爸妈妈说他们小时候的生活环境,那时科技还没有现在这么发达,所以到处可见绿色:田野中,大树下,草坪上……绿色无处不在。爸爸妈妈每天都可以呼吸新鲜空气,可现在不一样了,现在科技欲发达了,工厂把用过的废水排进河里,清澈见底的河流不见了,我们路过小河时,河上弥漫着臭味,河里可爱的鱼儿都早已死去了。路上到处是车,有些富豪总想以买好车来显示自家有钱,可他们想过后果吗?车后的尾气大面积地喷向空中,天空已不再蔚蓝。
去年我跟妈妈一起去日本,到了那儿惊呆了:马路上没有一张纸屑,即使是繁华的街头也一样如此,这与中国形成明显对比,到淮海路上去看看,到处是吃完的垃圾。再到日本迪斯尼乐园去看看,那就更不用说了,我看了许多地方,还真没看见一张纸屑。我妈妈在中国一直有咽喉炎,但奇怪了,一到日本她就没了,这说明什么?说明日本的空气质量远远超过中国,虽然日本人稠地狭。
不过现在人们已感到事情的严重性:3月12日有不少人去植树,让中国一点点恢复绿色;9月22日*规定了无车日,我们家也不例外,果然大街上少了许多车;自世博会以来,许多区都有了免费自行车,倡导人们少**多骑车……
让我们行动起来,珍爱绿色,保护绿色,种植绿色。 只要每个人都有这样的一份心,为环保做出自己的一份努力,绿色就会永远留在我们心中。
拓展阅读
1、预测2021年小升初作文题目:中国梦绿色的梦
我相信,每个人都会有自己的梦想。有些时候,梦想很容易实现。但也有些时候,梦想就是一个看似不可能实现的目标。时间,就是这么一个让人捉摸不清、古怪的家伙。当然,我也有自己的梦想。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语文老师。把“语文知识种子”“传播”给小朋友们,好让他们学到知识。长大以后,去完成自己的梦想、目标。
我的梦想是当一名国家乒乓球队队员。目标是拿世界冠军。带上金灿灿的金牌,站在最高的领奖台上,唱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然后,再去交新来的、年轻的队员。
我的梦想是人人都有一颗感恩的心。因为,现在的很多人心狠手辣的抛弃了他们的父母,学会了忘恩负义。
我的梦想是天下所有的孩子们都变得懂事一点、听话一点。不要再做“小皇帝”了,爸爸妈妈也应该休息休息呀!
我有梦,人人都有梦。中国和其他的国家也都有他们“自己”的梦想。
中国,有强国之梦:以前,中国属于一个弱国。于是,中国的很多人才就一起联手准备加快中国的科技发展速度。在*和老百姓相互配合下,中国最终成为了一个强国!中国不但有强国之梦,还有富国之梦:随着我国经济事业的发展,中国的富国之梦正在画上一个圆满的句号。
2、预测2021年小升初作文题目:中国梦绿色的梦
;随着科学技术水平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环境污染也在增加;作为炎*子孙,我有责任爱护环境,保护我们这个赖以生存的家园,这就是我的绿色中国梦。
环境问题是由于人类不合理地开发和利用自然资源所造成的。一个个铁一般的事实告诉我们,它们像恶魔般无情地吞噬着人类的生命。它威胁着生态平衡,危害着人体健康,它让人类陷入了困境。
我为周围环境的恶化而感到心痛,我们如果再这样继续下去,这个世界将会是一幅怎样的惨景呢?地上寸草不生,天空尘沙弥漫,到那时我们只能说,人类曾经属于过地球,但地球将永远不会再属于人类了。
我想:作为未来接班人的青少年,对环境的贡献不只是言辞,而是行动:我要 “养一盆花,栽一棵树、爱惜每一片绿地,让我们周围充满绿色。虽然我现在做得只不过是一些微小的事,但我坚信要是我们人人都有保护环境的责任心,从自己做起,从小事做起,携手保护我们的家园,自然会给人类应有的回报。
保护环境与维护生态平衡的历史重任要落到我们跨世纪一代的肩上。让我们都来关爱自然,热爱地球吧!心连心地铸起一道绿色环保的大堤,捍卫资源、捍卫环境、捍卫地球、捍卫我们美好的家园吧!
3、2022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及范文:与“虚拟”保持一定距离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线上娱乐,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可以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
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要求:1、角度自选,立意自定;2、标题自拟;3、不少于800字;4、不得抄袭、套作。
自二战中一台图录机发明,网络遍及全球,虚拟世界一点点进入我们的生活。我们曾以为这些被我们人类所创造的机器只是一个服务于我们的无智的编程,但当谷歌阿尔法狗轻松打败棋王,当在一个被视为人类引以为傲的思维,创新领域被人工智能轻易战胜时,我们不能不正视AI、VR将在未来扮演的角色,当“虚拟”与“现实”的界限越来越模糊,甚至虚拟比真实更真时,我们是否还需要费力区别这两者?
于是便会有人视VR为猛虎洪水,悲观地认为若我们允许虚拟进入、干涉我们的生活,人类便将灭亡,而我认为大可不必如此,虚拟蓬勃发展带来的利处是明显的。VR可以大大降低社会的沟通成本,购物、看病、交流、娱乐的定义都将被改写。想象一下,一些生下来就被认定残废的人们,一些本自以为一生都无法看到光折射下的七彩人间,无法用脚接触泥土的人,在拥有VR后可以再一次认知这个世界。不仅仅是残疾,一些因经济原因无法见识世界的人也可借此开阔视界。虚拟是在帮助我们更清楚的认识世界,甚至我们可以这么说,虚拟使人更加为“人”。
我从不反对虚拟与生活的结合,但在我们欢喜于科技给我们带来的方便时,我更想提醒,我们不能一味的沉浸于虚拟中,从而被虚拟所奴役。
尼尔·波兹曼在《娱乐至死》中提到:“人终将毁于他所热爱的东西。”一味甚至盲目的赞美虚拟,甚至将虚拟当做全部的人生并以此为平常,人类便将失去他最宝贵的东西——人性及思维创造,若我们完全拥抱这个虚拟构成的新世界,沉迷于虚拟对我们感官上的刺激,我们便会渐渐依赖虚拟,从而成为虚拟的奴隶,甚至走向灭亡。
我们对虚拟保持距离,是因为我们还在乎真假,也许虚拟可以营造真实,但我们无法欺骗自己的内心。
事实上,虚拟与真实的靠近,人工智能与人类的相似,这可以让我们更好地考虑一个问题,即人之所以为人的意义。“人”这个事终究与我们创造出来的虚拟有什么区别?人究竟区别于其它的地方在哪里?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5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