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阅读答案附赏析

发布时间: 2025-08-27 09:27:36

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阅读答案附赏析

雪里已知春信至,寒梅点缀琼枝腻。香脸半开娇旖旎,当庭际,玉人浴出新妆洗。

造化可能偏有意,故教明月玲珑地。共赏金尊沈①绿蚁②,莫辞醉,此花不与群花比。

【注】①沈:同“沉。②绿蚁:绿蚁:本来指古代酿酒时上面浮的碎的屑沫子,也叫浮蚁,后来衍为酒的代称。

1.请简要分析这首词中梅花的形象。(4分)

2.这首词运用了多种修辞手法,请举出两种并作赏析。(4分)

3、这首词中词人着意刻画出梅花的什么特点?(2分)

4、词人为塑造形象运用了很多手法,你对其中哪一种手法的运用感受最深?请结合词句作简要分析。(4分)

5、请赏析“玉人浴出新妆洗”一句的妙处。

6、作者上阕写梅与下阕写梅,手法各有侧重,请简要分析。

参***:

1.词中展现了梅花美丽明艳、冰清玉洁的形象。(2分)上片写寒梅雪中绽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片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1分)赞颂了梅花高洁的品格。(1分)

2.(1)比喻,以美人喻梅花,表现了梅花的轻盈娇美、玉 洁冰清;

(2)拟人,造物有意,故教月色玲珑透剔,从侧面表现了梅花美丽可爱;

(3)借代,以酒面泛起的微绿泡沫代指美酒,以奇代凡,形象生动。(每点2分,答出两点即可。)

3.(2分)这首咏梅词描写了梅花婀娜多姿的俏丽风韵,赞美了梅花傲对冰雪的高洁品格,表现了作者超凡脱俗的崇高人格。

4.(4分)上阕,写梅景,即描写梅花的形态,主要采取了衬托和拟人的艺术手法。先是用“雪”和“春信”、“寒”和“琼枝”相衬,以使梅花傲寒不群的品格表现的更突出,更鲜明,后用“香脸半开”、“玉人浴出”,形容梅花新蕾的秀美、妖艳,以人拟花,以花类人,形象生动,引人入胜。下阕,写梅情,即表现赏梅的情致,主要采取了描写、抒情和议论相结合的艺术手法。先是用明月映照雪地,营造出一个玲珑剔透、冰清玉洁的赏梅环境,并进一步烘托了梅花的圣洁,后又描写了人们踏着白雪,顶着明月,饮酒赏梅,发出了“此花不与群花比”的感叹。(手法只需答出其中一点,关键看分析)

5、此句以人喻梅,用玉人浴出形容梅的冰清玉洁,明艳出群。亦花亦人,形神宛肖,浑然一体。

6、上阕主要运用直接描写的手法,用“寒梅点缀”“香脸半开”“玉人浴出”直接描绘寒梅初放的明艳娇媚。下阕则转用侧面烘托,则以月色玲珑、金樽绿蚁、群花来衬托梅的雅洁不俗。

《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是宋代女词人李清照创作的一首词。此诗吟咏寒梅。上阙写寒梅初放,表现梅花的光润明艳,玉洁冰清;下阙写月下赏梅,侧面烘托梅花的美丽高洁。写梅即写人,赏梅亦自赏。全词由月光、酒樽、梅花织成了一幅如梦如幻、空灵优美的图画,赞颂了梅花超尘绝俗的洁美素质和不畏霜雪、秀拔独立的坚强品格。

这首词,银色的月光,金色的酒樽,淡绿的酒,晶莹的梅织成了一幅画,写得如梦如幻,空灵优美。与前人的咏梅诗词相比,此词艺术上有所创新。词人抓住寒梅主要特征,用比喻、拟人、想象等多种手法,从正面刻画梅花形象。在对寒梅作了总体勾勒之后,又以生花妙笔点染其形象美和神态美。同时,此时做到了移情于物,以景传情,意中有景,景中寄意,体现了李词的特色。

拓展阅读

1、古诗如梦令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注释

(1)常记:时常记起。“难忘”的意思。

(2)溪亭:临水的亭台。

(3)日暮:黄昏时候。

(4)沉醉:大醉。

(5)兴尽:尽了兴致。

(6)晚:比合适的时间靠后,这意思是天黑路暗了。

(7)回舟:乘船而回。

(8)误入:不该入而入。

(9)藕花:荷花。

(10)争渡:“争”与“怎”相通,如何的意思。争,使劲、抢着。

(11)惊:惊动。

(12)起:飞起来。

(13)一滩:满滩。

(14)鸥鹭:这泛指水鸟。

译文

依旧经常记得出游溪亭,一玩就玩到日暮时分,

深深地沉醉,而忘记归路。

一直玩到兴尽,回舟返途,

却迷途进入藕花的深处。

怎样才能划出去,船儿抢着渡,

惊起了一滩的鸥鹭。

简评

这首词在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中题为“酒兴”。玩词意,似为回忆一次愉快的郊游而作。词人命舟备酒,畅游于溪,因沉酣竟不日之夕矣。沉沉暮霭中,回舟误入曲港横塘,藕花深处。这是一个香流溢,色彩缤纷的,幽杳而神秘的世界。它给词人带来的是巨大的惊喜和深深的陶醉。花香、酒气,使词人暂时摆脱了*社会名门闺秀的重重枷锁,显现出她开朗、活泼,好奇、争强要胜的少女的天性。于是有争渡之举。当轻舟穿行于荷花之中,看着栖息在花汀浦的鸥鹭惊飞,她感受到了一种强烈的生命的活力。这种活力就从词短促的节奏和响亮的韵脚中洋溢而出。这首词杨金本《草堂余》误作苏轼词,《词林万选》误作无名氏词,《古今词话》、《唐词纪》误作吕洞宾词。从“误作”之多,也可看出此词之放逸超出了“闺秀词”的范围,所以有人把它列入男性作者的名下。但南宋人黄升的《花庵词选》、曾慥的《乐府雅词》都把它作词,应当是可的。

现存《如梦令》词有两首,都是记游之作,都写了酒醉、花美,新别致。 “常记”两句起笔平淡,自然和谐,把者自然而然地引到了她所创造的词境。“常记”明确表示追述,地点在“溪亭”,时间是“日暮”,作者饮宴以后,经醉得连回去的路径都辨识不出了。“沉醉”二字却露了作者心底的欢愉,“不归路”也曲折传出作者留连忘返的情致,看起来,这是一次给作者留下了深刻印象的十分愉快的游。果然,接写的“兴尽”两句,就把这种意兴递进了一层,兴尽方才回舟,那么,兴未尽呢?恰恰表明兴致之高,不想回舟。而“误入”一句,行文流畅自然,毫无斧凿痕迹,同前面的“不归路”相呼应,显示了主人公的忘情心态。

盛放的荷花丛中正有一叶扁舟摇荡舟上是游兴未尽的少年才女,这样的美景,一下子跃然纸上,呼之欲出。

一连两个“争渡”,表达了主人公急于从迷途中找寻出路的焦灼心情。正是由于“争渡”,所以又“惊起一滩鸥鹭”,把停栖在洲渚上的水鸟都吓飞了。此,词嘎然而止,言尽而意未尽,耐人寻味。

这首小令用词简练,只选取了几个片断,把移动着的风景和作者怡然的心情融合在一起,写出了作者青年少时的好心情,让人不由想随她一道荷丛荡舟,沉醉不归。正所谓“少年情怀自是得”,这首诗不事雕琢,富有一种自然之美。

2、古诗如梦令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

否?否?应是绿肥红瘦。”

注释

疏:指稀疏

卷帘人:有学者认为此指侍女。

绿肥红瘦: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浓睡不消残酒: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浓睡:酣睡 残酒:尚未消散的醉意。

雨疏风骤:雨点稀疏,晚风急猛

译文

昨夜雨点稀疏,晚风急猛,我虽然睡了一夜,仍有余醉未消。试问卷帘的侍女:海棠花怎么样?她说海棠花依然如旧。道吗?道吗?应是绿叶繁茂,红花凋零。

本篇是早期的词作之一。词中充分体现出作者对大自然、对天的热爱。这是一首小令,内容也很简单。它写的是大自然经历了一场风吹雨打,词人预感到庭园中的花木必然是绿叶繁茂,花事凋零了。因此,翌日晨她急切地向“卷帘人”询问室外的变化,粗心的“卷帘人”却之以“海棠依旧”。对此,词人禁不住连用两个“否”与一个“应是”来纠正其观察的粗疏与回的错误。“绿肥红瘦”一句,形象地反映出作者对天将逝的惋惜之情。

词的写法别致,侧重于从听觉方面来塑造形象并构成意境。作者不是平铺直叙地去描写百花凋残的暮景象,而是立足晨醒后,从“昨夜”写起,通过“雨疏风骤”,从听觉上展开联想,然后转化为视觉形象:“绿肥红瘦”。值得指出的是,这“绿肥红瘦”四字只不过是作者内心虚拟想象之词,它还有一个向客观现实转化的过程。正因为这首词有一个从听觉到视觉,有一个从内心到客观现实的转化过程,所以才能给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便于进行艺术的再创造。这首词之所以耐人咀嚼,其原因也正在这

其次,通过问进行感情上的对比烘托。这种写法,不仅语言精炼生动,结构也由此显得分外紧凑,使者有如闻其声、如见其人的真切感。人物的身份、性格、教养以及感情上的细微差别也都历历在目,词也由此而显得生动活泼。“却道”一句,写出了“卷帘人”观察上的粗疏与感情上的淡漠,它恰好衬托出作者体察的细腻与情思的深婉。没有这种细腻的体察与深婉的情思,是不可能写出好作品来的。

再次,成功地使用拟人化的手法。词中把本来用以形容人的“肥”、“瘦”二字,借来用以形容绿叶的繁茂与红花的稀少,暗示出天的逐渐消失。这一句不论是在语言的提炼上还是在修辞手法的使用上都是极富创造性的。

前面说过,这首词很短,总共不过三十三字,但它却能通过生活中一个极其普通的细节,反映作者丰富的内心世界,用语平白浅近,意境含蓄深厚,具有“弦外音,味外味”。黄了翁在《蓼园词选》中说:“一问极有情,以‘依旧’,得极淡,跌出‘否’二句来。而‘绿肥红瘦’无限凄婉,却又妙在含蓄。短幅中藏无数曲折,自是圣于词者。”这段评语有助于我们对这首词的理解。

3、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的基础识小语段练习与

大自然给予人类的诗意是丰富而缤纷多姿的。烂漫的有诗意,萧瑟的秋景中也能找到诗意。你可以为日暖雨中蔓延的新绿写诗,______ 。夏日的炎阳耀着含包欲放的莲花是一首诗,初冬的冷雨敲打湖面衰败的残荷也是一首诗。

诗意的产生,常常是突然而又自然,你无法预它的到来,而当它出现时,你总是深深为之陶醉。譬如在冰天地中行走时,蓦然见到一株灿然zhàn( )放的梅花;譬如在乌云弥漫时,一缕耀眼的阳光突然穿过云送层的缝隙亮地面;譬如早晨从奇妙的梦中醒来,发现惊醒你的是窗外一只不名的小鸟在唱歌。

1.给划线字注音,根据拼音写汉字。

萧瑟( ) zhàn()放

2.结合语境,填出文中画横线处空缺的句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结合全文,说说你对“诗意”一词的理解。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参***:

1.sè 绽

2.略。

3.示例:诗意指自然带给人的美好感受。

4、杜甫《戏题王宰画山水图歌》的

十日画一水,五日画一石。

能事不受相促迫,王宰始肯留真迹。

壮哉昆仑方壶①图,挂君高堂之素壁。

巴陵同庭日本东,赤岸水与银河通,中有云气随飞龙。

舟人子入浦叙,山木尽亚②洪涛风。

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

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③。

【注】①方壶:神话中的东海神山。②亚:通“压”,俯偃低垂。③相传晋索靖观顾恺之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

1.下列对本诗的,不正确的两项是(5分)

A.这是一首题画诗,开篇两句写王宰不愿仓促作画,十日五日才画一水一石,作者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

B.“壮哉”二句表明这是一幅“昆仑方壶图”,以极西的昆仑和极东的方壶对比,意味两座山峰布满画面,整个空间非常辽远广阔。

C.“巴陵”一句重在写水,连举三个地名,一气呵成,表现图中江水从洞庭湖开始,一直东流,源远流长,一泻千,波澜壮阔。

D.赤岸水仿佛与天上的银河相通,云气蒸腾好像随龙飞动,诗人发挥奇特的想象,传神地描绘出画面中水势的壮美和云气的弥漫。

E.“尤工”二句,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经营位置、构图布局方面旷古未有的技法,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了万江山景象。

2.请就“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两句诗所蕴含的情感及手法作简要。(6分)

参***

1、BE B没有对比的手法 “布满画面”理解有误;E “一尺见方”是对“咫尺”的误解。

2、不从哪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此入画中了。(或:作者希望得到锋利的剪刀,将画中的吴淞江水剪下带走)。诗人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画和顾恺之画相提并论。高度赞扬昆仑方壶图的逼真和巨大艺术*力。

参考译文

十天画完一条河,五天画完一块石头。他作画不愿受时间的催逼,贸然从事,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后,才从容不迫地将真迹留于人间。挂在高堂白壁上的昆仑方壶图,山岭峰峦,巍峨高耸,蔚为壮观。图中的江水以洞庭湖的西部为源头,一直绵延流向日本东部的海面,犹如一条银丝带,场面十分壮观,岸边的水势非常浩渺,纵目望去,好似天水相接,连为一体,与银河相通。画面上云雾迷漫,飘忽不定,云团飞动。在狂风激流中,人正奋力驾船向岸边驶去,山上的大树被狂风吹得倾斜了。王宰的画在构图、布局等方面堪称天下第一,他能在一尺见方的画面上绘出万江山的景象,就好像用并州的剪刀把吴淞江的江水剪来了一半!

开头四句极力赞扬王宰严肃认真、一丝不苟的创作态度;中间五句,描摹画面上的奇伟水势,与巍巍群山相间,笔墨酣畅淋漓;最后六句进一步评论王宰无与伦比的绘画技巧。全诗写得生动活泼,挥洒自如,诗情画意融为一体,诗与画结合得天衣无缝,历来为人称道,影响很大。

诗人进一步评论王宰高超的绘画技巧:“尤工远势古莫比,咫尺应须论万。”诗人高度评价王宰山水图在经营位置、构图布局及透视比例等方面旷古未有的技法,在尺幅画面上绘出了万江山景象。“咫尺应须论万”,此论亦可看作诗人以极为精炼的诗歌语言概括了中国山水画的表现特点,富有美学意义。诗人深为这幅山水图的艺术魅力所吸引:“焉得并州快剪刀,剪取吴淞半江水。”诗人极赞画的逼真,惊叹道:“不从哪弄来锋利的剪刀,把吴淞江水也剪来了!”结尾两句用典,语意相关。相传晋代索靖观顾恺之的画,倾倒欲绝,不禁赞叹:“恨不带并州快剪刀来,剪松江半幅练纹归去。”杜甫在这以索靖自比,以王宰的画和顾恺之的画相提并论,用以赞扬昆仑方壶图的巨大艺术*力,写得含蓄简练。

点击查看更多李清照《渔家傲·雪里已知春信至》阅读答案附赏析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60506.html

热门阅读

  1. 有关开业庆典的贺词
  2. 201年经典的清明节短信祝福语
  3. 关于54青年节祝福语集锦
  4. 孙子兵法读后感散文
  5. 小学生崇德向善奋发向上征文
  6. 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3000字
  7. 幼儿园家长会发言稿示范
  8. 过元宵作文范文
  9. 描写山水风光的优美诗词
  10. 《卓越员工的12项修炼》读后感
  11. 外甥结婚的祝福语
  12. 歌颂母亲的优美句子
  13. 五一劳动节表彰会上发言稿
  14. 古诗《访戴天山道士不遇》李白 所表达的情感
  15. 我爱读书手抄报内容文字
  16. 《望月》第二课时优秀教案
  17. 动物与古猿的寓言故事
  18. 有关青春梦想的经典诗歌
  19. 二十岁诗歌
  20. 文明开封我的中国梦形势与政策论文2000字
  21. 我的第一本露营美食书的读后感
  22. 201年小年夜微信祝福语
  23. 懂得自知懂得妥协美文
  24. 登高杜甫诗词赏析
  25. 《永远的一课》教案设计
  26. 富豪的秘密的美文摘抄
  27. 沙岛五年级日记500字
  28. 关于幸福快乐周末祝福短信
  29. 猪年短信祝福语
  30. 儿童故事《三只火枪鼠》
  31. 八大经典清明诗词
  32. 女儿结婚的祝福语
  33. 关于死亡的名言
  34. 三字经里的故事20则
  35. 怎么写单位介绍信
  36. 代理权转让协议书模板
  37. 小鱼游来了教学设计范文
  38. 开心麻花搞笑小品剧本《扶不扶》
  39. 心甘情愿地上交压岁钱小学作文
  40. 世界名人幼儿小故事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