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认识平方千米》数学教学反思范文
通过教学实践,我认为本节课的教学过程成功之处在于以下几点:
1.复习旧知,引入新知的内容设计起到温故知新、承前启后的作用。
《认识平方千米》是在学生已经掌握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厘米、平方分米、平方米、公顷和常见平面图形面积的计算以及掌握了它们之间的进率并且会进行单位间的换算的基础上进行教学的。
为此复习题:口答正方形的面积公式和求边长为1厘米、1分米、1米、100米的正方形的面积,让学生发现面积为1平方厘米、1平方分米、1平方米的正方形边长分别为1厘米、1分米、1米,为接下来的“边长是1千米的正方形的面积是1平方千米”或“1平方千米的正方形的边长是1千米(1000米)”的新知的学习搭建了一个阶梯,使知识能够顺利迁移和过渡。
2.过渡自然。
如:欣赏美丽的风景图,找找新的面积单位的环节。学生在看着优美的大自然,感受着九寨沟、杭州西湖的美丽,三峡水库的辽阔,体会着植树造林的重要意义的同时,发现新的较大的土地面积单位“平方千米”,进而探究平方千米这个大的土地面积。知识虽新、虽陌生,可伴随者优美的音乐和令人心旷神怡的美景的感官享受中出现,一切却变得那么的自然与深刻。
3.感受“1平方千米有多大”的设计,教学素材就在学生的身边,具有情感化和生活化。
“1平方千米”比较大、比较抽象,要感受它的实际大小并不容易。通过地图、卫星导航图去举例、分析校园附近的路段及大家熟悉的建筑物之间的距离,从而想像由这些路线所围起来的图形的面积。这里教学手段鲜活、具有科学性,吸引了学生的目光,激发了他们探讨的兴趣。
教学中不管从时间的长短去感受面积的大小,还是闭上眼睛去想像,还是到最后的以大家熟悉的中山体育场为参照,想像它的4倍的大小,目的都是为了让学生能深刻认识1平方千米的实际含义。同时这一设计充分体现了数学与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反映出数学在生活中的价值,从而营造出生动活泼且富有意义的课堂氛围。
4.利用本节所学的知识去比较、感受一下世界国家领土排名前三位和领土最小的国家的面积大小这一环节的设计,在再现新知识的同时,拓宽学生的视野,增长了他们的知识面,也增强了民族自豪感。
需改进的地方:
由于是借班上课,不了解学生的基础,也没考虑到平方米与平方千米之间的进率比较大,要转换它们的大小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导致在做单位的转换这一练习时用时较长,部分学生感到吃力。为此以后上此课时,复习中该增加:一个数扩大或缩小整十、整百、整千等等倍时,小数点该如何移动这类题。
拓展阅读
1、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及教学反思范文
○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掌握球体这一名称,感知它的特点,能找到与它相似的物体,能区分圆形和球体。
2.发展幼儿分析、比较的能力及运用感官的能力。
活动准备
每人硬纸圆片一张,小皮球一个。
活动过程
1.出示一个圆形纸片,启发幼儿说出它是什么形状的?(圆形)
2.发给每个幼儿一张圆纸片和一个皮球,让幼儿自由地玩。鼓励他们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用手去摸摸,或在地(桌)上滚一滚,比一比,找一找它们的形状有什么不同。
3.组织幼儿进一步观察、思考、讨论它们的不同。
(1)教师边转动圆纸片和小皮球,边启发幼儿说说发现了什么?
(2)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圆纸片正面看上去是圆形,转动后成一条线,再转动后又成了圆形,小皮球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像小皮球这样无论怎样转,看上去都是圆形的物体叫做球体。(让幼儿掌握名词:球体。)
(3)再启发幼儿将皮球在桌上滚滚,用手摸摸,提问:“玩的时候还发现了什么?”(让幼儿充分发表意见后,教师小结:皮球圆溜溜的,无论从哪个方向都能滚动。最后念儿歌以加深印象。)
“小皮球,溜溜圆,哪边看它都是圆。 小皮球,站不稳,哪边挨地都能滚。“
4.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时球体的,让幼儿讨论后再回到。 5.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5页的练习。
重点引导幼儿判断右上图的物体哪些不是球体,谈谈为什么。
活动延伸
1.到户外玩球,加深对球体的感知。
活动目标
1.通过操作掌握圆柱体这一名称,感知它的特点,能找到与它相似的物体。
2.发展幼儿观察、分析、判断能力及动手操作的能力。
活动准备
1.教具:圆柱体的圆纸筒一个。
2.学具:制作圆柱体的长方形、圆纸片、橡皮泥和圆柱体积木若干。
活动过程
1.出示圆纸筒,请幼儿在盒子里找出于圆纸筒形状相似的积木。
2.指导幼儿观察它的上、下底面是什么形状?用圆纸片(与底面同样大)或用小棒量量、比比上下底面是否一样大?再用手从上至下地摸摸有什么感觉?
3.组织幼儿讨论观察的结果,然后叫教师小结:上面是圆形,下面是圆形,两个圆一样大,中间从上至下一样粗的形状叫圆柱体。(让幼儿掌握名词:圆柱体。)
4.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东西是圆柱体的?分组讨论后,比比哪组举得多,最准确。
5.指导幼儿做《幼儿用书》第5页的练习。观察后讨论:中间画面上的东西有哪些是圆柱体的?哪些不是圆柱体的?为什么?
6.分组操作。一组发给一张长方形纸,并启发他们尝试从许多圆纸片中找到两个同样大的粘贴成一个圆柱体;一组用橡皮泥塑成粗细不一的圆柱体,然后练习按粗细排序;一组从积木里找到高矮、粗细不一的圆柱体,然后按高矮或粗细排序。
7.幼儿可根据不同的水平分组。完成作用后,幼儿可去另一组交流。
活动延伸
1.在游戏中反复巩固所学的知识。
2.游戏和儿歌:
圆柱体,长又长,两头看去都是圆。
圆柱体,圆又直,身子上下一样粗。
2、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及教学反思范文
1课时
2.通过操作、观察、比较,在做做玩玩中幼儿巩固所学。
1、卡纸制作的圆形一个;大小形状不一的球体若干,圆柱体1个,薯片盒一个;
3、测量圆柱体两头大小的长条纸、笔1支;
5、报纸每人一份。
一、 组织教学
新课教学导入:
1、 和客人老师问好。
2、小朋友们,今天我们班不仅来了那么多的客人老师,还请来了很多的神秘的小客人,这位小客人有点害羞,请全体幼儿闭上眼睛,老师将一圆球放入个别幼儿手中触摸,告诉幼儿:“把它的名字记在心里,待会告诉老师。”(把圆球藏起来)。
3、请小朋友睁开眼睛,触摸过的幼儿说出立体的名称。我们一起叫出它的名字,把它请出来吧。(球)
4、 请出圆形卡片、皮球,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两个有什么一样的地方, (幼儿:都是圆的)
5、 教师请幼儿摸一摸、看一看球和圆纸片,转动圆纸片和球,请幼儿再来说一说区别(圆形有时是一条线,扁扁的,皮球怎么看都是圆的,圆鼓鼓的)
6、 请幼儿坐着从各个方向推球,请幼儿说一说球会怎么样。 教师总结: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的形体叫球体。
7、 小朋友们见过哪些东西是球体的呢?
8、 教师出示弹珠、皮球,请小朋友看一看他们有什么一样的地方,有什么不一样呢?
教师总结:不管颜色、大小是不是一样,只要是无论从哪个方向看都是圆形,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的形体都叫球体。
1、 小朋友刚学会了本领,真不错,现在又有一个小家伙闪亮登场了(出示薯片盒),请小朋友看一下它是什么?有什么特点?是什么形体?请幼儿观察圆柱体外形特征,师一边依序触摸各个平面,一面请幼儿说说在圆柱体上有哪些平面图形?
2、教师出示自制圆柱体,将圆柱体的纸筒剪开,请幼儿观察圆柱体到底是由什么图形组成的。幼儿:(上下有两个圆形面、一个长方形的面)。
3、 请3位小朋友拿出长纸条、笔和形体宝宝按照老师的要求测一测,看又有什么发现。(请幼儿测一测看圆柱体上下是否一样粗,两个圆之间的距离这么样?) 教师总结:上下两个圆,两头一样粗的形体是圆柱体
4、 小朋友,你们见过圆柱体吗?什么东西像圆柱体?
5、 刚刚我们了解了哪两位形体好朋友?答(球体和有圆柱体),请这两位形体小朋友做游戏,他们有什么不一样呢?出示球体圆柱体,请幼儿观察、滚一滚、叠一叠来进行搭积木,看看会怎么样?(打不起来)
6、出示圆柱体让幼儿搭积木,看看会是什么效果?(能打起来) 教师总结:球体可一向任意方向滚动,圆柱体只能向相反的方向滚动,圆柱体可以叠起来,球体不能。
(三)
1、出示长方形,小朋友,现在老师要变魔术了,睁大小眼睛哦。把长方形卷成圆柱体。哈哈!!老师把长方形变成了什么?小朋友想当魔术师吗?那我们一起来用用我们神奇的手吧!
2、每人一份报纸,制作球体和圆柱体。
3、对幼儿的作品进行鼓励、评析。 活动延伸:
1、请小朋友找找在生活中有没有像球体和圆柱体的物品,告诉我们的爸爸妈妈好吗?
3、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及教学反思范文
活动目标:
1.在探索过程中发现球体和圆柱体的相同点与不同点,了解球体圆柱体组成部分的不同形体特征。
2.发现在生活中哪些地方用到球体和圆柱体,它们给生活带来哪些方便。 3.尝试利用废旧球体、圆柱体材料制作玩具,体验探索球体和圆柱体的乐趣。 活动准备:
1.物质准备:球体(乒乓球)、圆柱体(易拉罐、积木)人手一套
教具一套 制作圆柱体的长方形、圆形人手一套
易拉罐每人一个
2.知识经验准备:玩过球,对球有初步认识 活动过程: 一:导入部分
1. 出示操作材料,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感知球体的形体特点。
师:今天老师给你们每人准备了一个好玩的东西,请你们玩完以后告诉我,你有什么发现? 幼儿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对,这是一个乒乓球,它圆圆的,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我们来给这种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动的物体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球体。
2.出示操作材料,幼儿通过操作探索感知圆柱体的形体特点
师:老师还给你们准备了另一种好玩的东西(积木或易拉罐),同样请你玩完后告诉我你的发现。
幼儿进行操作,操作完成后进行讨论,自由发言。
师小结:这种操作材料上下一样粗,有两个面是圆的,只能前后滚动。生活中也有好多这样只能前后滚动的物体,我们来给这些共同的物体取一个好听的名字叫圆柱体。 3.语言表征,引导幼儿了解球体圆柱体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师:请你告诉我,球体和圆柱体的相同点是什么?不同点是什么? 师小结:相同点是两个都可以进行滚动。
不同点是:一个可以像任意方向滚动,另一个只能前后滚动。
二.剖析球体和圆柱体,引导幼儿初步感知球体和圆柱体的外形特征,发展其观察能力。 1.剖析球体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球体和圆柱体有相同点也有不同点,那为什么不同?咱们先来看一下球体,为什么它可以向任何一个方向滚? 幼儿自由发言
师小结:因为它每个面都是圆形的,所以它可以向任意方向滚动。 那你是怎么知道的呢?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吧。(粘上颜料验证,球体每一个面都是圆的。) 2.剖析圆柱体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圆柱体只能前后滚动,那为什么它只能前后滚动呢? 幼儿自由发言
师剖析:我们一起来看一下,上面是什么图形?那下边呢?(两个圆形重叠)看着两个圆形怎么样?在上面的这个圆形叫做圆柱体的上底,那下边的就叫做下底。再来看一下这个侧面是什么形状?(长方形)
师:那侧面只能是正方形么?还可以是什么形状? 幼儿猜想正方形,师剖析侧面是正方形的圆柱体进行验证。
师小结:圆柱体的侧面是个长方形或正方形,上底和下底是两个一样大小的圆形,所以只能前后滚动。
三.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观察识别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以及了解它们为生活所带来的方便。 1. 幼儿观察思考,在周围生活中找出像球体、圆柱体的物体。
师:现在我们知道了什么样的物体是球体、圆柱体,那么请你思考一下,生活中你还见过有哪些物体像球体、圆柱体?
2.出示课件,引导幼儿能辨认球体、圆柱体的物体
师:刚才小朋友们找了好多生活中的球体、圆柱体,非常棒!下面我们来看看一看,那些是你找到的,还有哪些是你还没有发现的。
师小结:球体、圆柱体就在我们身边,像是生活用品、交通工具、建筑材料、各种管道都运用了球体、圆柱体。(车轮是圆柱体,它能使在汽车装载货物时省时省力。)
四.引导幼儿利用长方形、圆形的纸给易拉罐加包装,自制尝试圆柱体,进一步感受圆柱体的特征。
师:现在咱们接到一个任务,想请小朋友们给一个圆柱体的废旧易拉罐自制包装饮料。咱们先来回顾一下,圆柱体的侧面是什么形状?上底和下底呢?它们的大小怎么样?所以它只能怎样滚动?小朋友们真棒!咱们现在开始吧!(从操作袋中取出操作材料进行制作)
延伸活动:小朋友们制作的真漂亮,现在我们一起把它拜倒超市里的展台上吧!
4、幼儿园小班数学教案《认识球体和圆柱体》及教学反思范文
在今天《认识球体和圆柱体》的教学活动中,主要让幼儿感受它们的基本特征及不同点,并寻找生活中与球体和圆柱体的相似物。
在认识球体这个环节中,我首先出示了皮球,孩子们都一口同声的说:“圆形。”为了区别圆形和球体的差别,我出示了圆形的纸片,并有意转动皮球与纸片,引导幼儿从各个角度观察,了解球体的一个特征:圆形纸片从有的方向是扁的,而皮球无论从什么方向都是圆的。通过让幼儿操作圆形纸片和弹珠,感受原来球体可以向各个方向滚动,而圆形纸片不可以。幼儿还初步的感受形与体的不同。
在认识圆柱体这个环节中,我出示了圆柱体积木,引导幼儿观察发现它的第一个特征:知道了圆柱体上下两个面都是圆形,而且圆形一样大。圆柱体不是从任何方向看都是圆的。并通过摆一摆、放一放,从各个角度感受在不同摆放状态下的圆柱体。
在找一找这个环节中,我让幼儿联系生活实际经验,寻找生活中的球体和圆柱体时,幼儿的参与积极性很高。孩子们纷纷举手发言,有的说:“班级里的地球仪是球体。”有的说:“日光灯是圆柱体的。”有的说:“大厅的柱子是圆柱体的。”还有的说:“垃圾桶也是圆柱体的。”„„我结合课件还引导幼儿认识一些常见的圆柱体和球体,拓展幼儿的思维。
在幼儿操作练习巩固的环节中,我出示一些圆锥体、正方体等形状的常见物品,引导幼儿区别它们之前的不同,大多数的孩子可以正确的区分出来。从这个环节可以看出,幼儿大致已经掌握的圆柱体和球体的特征。在今天的活动中,整个活动的效果是不错的,能始终围绕教学目标进行活动,但也存在着一些问题,如:
1. 我总结的太多,应该尝试让幼儿自己总结,发展幼儿的语言表达能力。
2.活动的时间没掌握好,有点短了,可以适当的在操作环节,躲让幼儿玩一玩、摸一摸。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69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