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书和我的故事为题的记叙文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颜真卿 培根也说过:“读书给人以乐趣,给人以光彩,给人以才干。
书,是我们人类的朋友,他随时都在你身边对你不离不弃,下面,让我给你讲讲我和书之间的故事吧!
我是一个非常喜欢看冒险的书,我看过冒险小虎队,查理九世......我连每天下课十分钟都不放过,有时甚至上课的时候老师出去拿东西或出去打个电话我都赶紧打开书,迅速地打开这本书,一页一页地读过去,想快点把这本书读完,继续看另一本。
原本爸爸妈妈并不阻止我看课外书,自从其中考试考差了以后爸爸妈妈就不让我看课外书了,但是无论我考得多好,爸爸妈妈都不让我看了,过了一个月我去问妈妈,妈妈还是一口拒绝了我,我垂头丧气地离开了,忽然,我想到了一个办法,就是偷偷地看书,我把书放在一个地方偷偷地看,爸爸妈妈来了,我就把书藏了起来。
从此,我明白了人是吃饭长大的,也是读书长大的。
拓展阅读
1、以“真情”或“温暖”为题写一记叙文
充满阳光的日子
一缕阳光射进屋子,使屋内充满暖意。
可我却没有感到一丝的温暖。
内心的阳光是需要播种的,而并非是那“刺眼”的光照。
天寒地冻我不怕,怕只怕内心孤寂冷似铁。
内心的孤寂有谁知,心中的苦愁向谁诉。
我也知倾诉需要找朋友。
可朋友多似空中雨,又有谁是知心人。
“哎!一片愁苦向谁诉,心中的寒意渐增添。
”
“喂!你还在发呆呢,外面阳光普照,何不去感受温暖?”她轻轻探问。
我无语,仍旧坐视天花板。
她见我无言对答,只微微一笑继而却坐在身旁。
时间分分秒秒地流逝,大家都在阳光下玩耍、嬉戏。
但她却默默地陪我看着天花板。
轻拍她的肩,她转头。
她微微一笑。
“你怎么不和她们一起去晒太阳?”我低声问她。
“那你又为什么不去呢?你不去所以我陪你!”她依旧满脸笑容。
听她又问又答,我心中一阵欢喜。
未等我开口她先言:“小兰,我知你心中有愁苦,只要你说出来,那不就不愁了么!”
听她的话句句有理,心中更是倍感温暖。
思前想后,把心中的苦愁向她诉。
“你呀,真是的,连这种小事也去犯愁。
下次可不允许了!”她向大姐姐似地叮咛我。
听完她的一席话,我好比受了伤的小鸟重返鸟巢倍感温暖。
心中的阳光被播种继而充满阳光。
不由地令我感叹:这真是充满阳光的日子!
2、以我和妈妈的冷战为主题的作文
在许多书和影视作品中,妈妈的形象总是:温柔和蔼,对儿女关怀备至,几乎把全部的身心都扑自己的儿女身上。我曾经很羡慕这样的孩子,因为他们时时能感受到妈妈对自己的呵护,而我的妈妈-----
我的妈妈却常常忘记了我的存在,每天上班回来,妈妈不是忙着备课、批改作业,就是做家务,照顾年幼的弟弟。我的心里充满了对妈妈的埋怨。觉得妈妈的心里只有工作和弟弟,她完全忽略了我的存在。而唯一能找出妈妈关心我的表现便是:每天早晨上学时,她不忘说一句:“路上小心。”放学回到家,她会问一句:“回来了,作业做完了没有?”
看着每天忙个不停的妈妈,我经常会不由自主地想:妈妈是否爱我?渐渐地我和妈妈之间的交流越来越少,我们之间仿佛隔了一堵墙。我很少把自己的情况告诉妈妈。
一次考试,我的成绩很不理想。回家后,我没提这次考试。几天后,我放学回家,一推门,很奇怪,妈妈不像平时那样陪弟弟,而是一个人坐在沙发上发呆,象是有什么心事。她示意我过去,我不知发生了什么事,慢慢地走到她面前,妈妈盯着我。“你的成绩为什么那么差?考前你认真复习了吗?平时都是怎么学习的?最重要的是,你怎么没有告诉我你的考试成绩。”妈妈严厉地责问着我,眼神流露出愠怒和失望。听完妈妈的话,我生气的说:“你的心里只有弟弟和工作,你有关心过我吗?好坏随我。”说完我哭着跑回了房间。过了一会儿,妈妈走了我的房间,她开始帮我整理起散乱的书桌,我躺床上,故意背过身子不理她。整理完书桌,她拉过一张椅子坐在我的床边,温柔地对我说:“我知道你没睡,你在生我的气,妈妈很抱歉,这阵子对你关心不够,但妈妈希望你理解我,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事业,对事业的追求高于一切,而这种追求是不可能不付出代价的。你的弟弟才两岁多,身边离不开人,所以妈妈不得不多花点的时间陪你弟弟,你是姐姐应该多体谅体谅妈妈的难处。不管怎么讲我都是个母亲,母亲是没有不爱自己孩子的。”我似懂非懂地体会着妈妈话里的意思。几周后的一个傍晚,高烧不退的我被妈妈送进了医院,迷迷糊糊之中,我感觉到自己被妈妈紧紧地搂在怀里,妈妈的怀抱让我从心里感到温暖和幸福。
从那之后,我学会如何去感受母爱,母爱在妈妈一成不变的“路上小心”的叮嘱里;母爱在从那妈妈为我们精心准备的丰盛的菜肴里,母爱在妈妈略带着歉疚的目光里。
3、我和书的故事作文2000字
【书,是什么】
(作者:何烨)
书是什么?书是钥匙,能开启智慧之门;书是小船,开往知识的海洋;书是阶梯,能攀登知识之峰;书是火炬,能指引前进之路;书是明灯,能照亮未来道路。
书,它就像一日三餐一样重要,它是我学习生活的精神食粮。一本书读完,回忆起来故事的美好情节、段落,我还真想成为书中的主人公,去经历一次探险,去干一件伟大的事。
以前,我总是认书读得越快越好,所以一直一目十行地读下去。读了一本又一本。终于,有一天,我知道了读书要慢慢读,要静下心来读,要读到书本里去,要理解每一个字背后更深一层的涵义。这样才能算真正读完了一本书。
我喜欢读课外书,喜欢读故事类的、科幻的、想象类的、童话寓言类的……比如说,《梅里山鹰》《假如给我三天光明》《野马归野》。我觉得书仿佛有魔力,催促我去打开他们,翻开他们,去仔细阅读他们。
我爱读书。通过读书,我仿佛在和一位智者对话,他教我做人的道理,鼓励我自强不息,让我感受生活的美,学会孝敬父母,热爱祖国。我感谢他,我想起了高尔基的一句话: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作者:苏子林)
一谈到书,我想说的可就多了。
我是一个不折不扣的书呆子。莎士比亚说:“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对是这样书呆子来说,这句话好像是黑暗中独自亮着的一盏灯。
我还是一个有些奇特怪异的书呆子,打个比方说,我最近借了一本书叫《蒙古细犬和野猫》,在拿到这本书,我好像得到了一个命令,在一天之内要把这本《蒙古细犬和野猫》看完。结果第二天才发现,那本书在第一天就看完了。当然,这也是有几个前提的,这本书内容不能太多,假如一本书有六百多页大部头,我怎么可能一天就看完呢;这本书的内容必须是很丰富的,不然我是看不去下的;这本书的内容也要很精彩,情节扣人心弦的,否则,我也不会看下去的。
怎么样?我是不是一个书呆子。如果答案是“是”的话,那我想问你,你是不是一个书呆子呢?
(作者:汪昕曜)
我的书架很大,分类也很多。书架上有许多各种类的书。有的是我妈妈买的,有的是我姐姐买的,还有的是我们从学校买的。妈妈喜欢买一些枯燥无味的学习之类的书;我的姐姐则不一样了,虽然她买的书也有学习的,但是她的书有一种说不清的目的感,还不想妈妈那么枯燥无味的。
那本《小岛经济学》是姐姐买来的,看到书名你们应该知道这本书讲的是经济学。不过,是以故事的形式分析经济的。我闲来没事也读过这本书,《小岛经济学》大致讲了一个岛从衰弱到强大,又从强大变回衰弱的故事。后来,我总结了一下,知道了强大是因为发明了工具,衰弱则有很多原因,如*出台新政策,人民生活水平下降,*观念转变等等。
我嘛,喜欢其中的一些书。《永远跟拖拉说再见》这本书,讲了皮酷酷不喜欢他的“拖拉机”表弟,后来在妈妈的帮助下,他终于意识到自己也是一个“拖拉机”,最后,在妈妈的扶持下,他们都改掉了拖拉的毛病。
【神奇的书】
(作者:程康)
高尔基曾说过,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书带我们解开世界的谜题,让我们增长知识。
书多种多样,有历史类,如《三十六计》;有经典类,如四大名著,《稻草人》《朝花夕拾》《呐喊》《巴黎*院》《红与黑》《欧也妮·葛朗台》《老人与海》《小王子》《格列佛游记》……
其中,我最爱的是《格列佛游记》,它是乔纳森·斯威夫特的代表作,《格列佛游记》在1726年问世之后,轰动了当时的英国文坛,一周内即被抢购一空。全书共分四个部分,以主人公格列佛的四次航海经历为线索,用充满想象力的生花妙笔,记叙了格列佛在小人国、巨人国、飞岛国和慧骃国惊心动魄的冒险经历和离奇遭遇,令人大开眼界;更通过夸张、比喻、讽刺等手笔对统治阶级的*、无能、荒淫、贪婪和自大作了痛快淋漓地鞭挞。
啊,书是多么神奇!
(作者:张佳妮)
俗话说,“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书是知识海洋,书给我们带来了许多乐趣、快乐。
一次,妈妈给我买九本不同的《草房子》,为的是想把我的成绩提高,让我读到文字里去,使我的阅读理解能力提高。
于是,妈妈就给弄了一个阅读表,每一月必须要把一本书看完,一天最少三个小时,最多六个小时,分别是早中晚。早上在学校看三十多页,中午在家看一个小时半,晚上在睡觉前看两个小时。
读书计划开始了,第一天上学了,我就拿起书津津有味地读起来。第二节课下课我又读了起来,直到第三节课……
放学了,妈妈就问我看了多少页了,我就说三十多页,妈妈说:“嗯,不错,值得表扬!”妈妈刚夸过我,我又情不自禁地读了起来,读进了书的故事情节。
一眨眼,就到了傍晚,我看了一下我读到了多少页。啊,我竟然看到了七十多页,太不可思议了,我完全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老师也说过一句话,“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那本书,令我难忘】
(作者:程妤)
说到书呀,我的话可多了,家里的书都放满一整个书柜了。那些知识排成排成要全进了我的脑子里。
其中有这样一本书,那是我的宝贝,话还得从我第一次读的那一本书开始说起。
那是我才一年级,我的一个同学带来了一本书,书的名字叫《查理九世·失落的海底城》,我一看就产生了极大的兴趣,于是,我死皮赖脸,死缠烂打地向他借书。他终于肯借给我了,可是放学就要归还给他。
我拿到书,拼了命去读那本《查理九世》,可是有好些字不会,只好一知半解地读。放学了,我只读了一半,因为不知道故事的后续舍不得放下这本书,我大哭起来。他没有办法只好只好第二天再带过来。
现在,虽然我看完了那本书,可是故事情节还是不知道,大概是因为我看的太快了吧。
我还是忘不了童年读那本书的经历。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41004.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