殖民体系的瓦解教案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
知道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两个高峰的简要情况,知道不结盟运动的发展历程及运动内涵,知道三次印巴战争和四次中东战争的简要情况。理解二战后民族独立浪潮高涨及不结盟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进而理解“第三世界”对二战后国际格局的重要影响,通过分析三次印巴战争及四次中东战争,理解地区冲突的历史背景,并进而理解“第三世界”发展的艰难性。
2、技能:
解读文献,理解历史问题的技能。
解读地图,分析历史问题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对比、解读“读图学史”中的两幅非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非洲国境线特征的原因以及两张地图差别的原因,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利用地图分析历史问题及综合分析历史问题的方法。
通过引导学生结合所学的历史知识分析当今“中东问题”,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通过“源流际会”理解时政事件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使学生在了解战后民族独立浪潮的史事时,感悟民族意识的不断增强对于民族独立与解放的重要作用,感悟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使学生在了解地区冲突的史事时,进一步认同两极格局不利于人类全球化发展进程的观念。
二、各栏目的参***
(一)读图学史
非洲各国国境线特征:如几何图形,许多非依自然地势走向,而系人为分割而成。
造成这一特征的原因:历史上,非洲大多数地区被欧美列强作为殖民地瓜分,形成人为划分的殖民地界线,从民族独立运动上看,二战后非洲各国的独立进程受到宗主国的阻挠与影响,加之非洲内部复杂的矛盾,使得国境线的划分痕迹重。
对比地图描述非洲民族独立运动的大致情况:这个问题可引导学生从以下方面来回答:1、从地图上标注的独立时间来看,大多数非洲国家是二战后独立的;2、从地图上不同颜色的标注看,二战后非洲各国的独立分为三个阶段;3、从地图上60、70年代独立国家颜色占比看,60—70年代是非洲各国独立的最高峰,结合书中“非洲年”知识,进一步说明这个问题;4、从两张地图的疆界划分来看,大致独立的国家是以殖民地疆界为国界的,西非的情况更为复杂些,从法属西非洲中独立出许多国家。总而言之,这一问题要引导学生从读图入手,进而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发散思维,言必有据。
(二)练习与测评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津巴布韦民族解放运动领导人西索尔在二战结束后认为:“战争期间非洲人开始与世界各国人民有了世纪的来往。在生死搏斗中,他们互相认识。非洲人终于看到那些自诩文明礼貌,爱好和平的白人原来是怎样*别国人民的……这些都使非洲人在心理上发生了**性的变化。”
(1)“在生死搏斗中,他们互相认识”指什么?
(2)文中所说心理上发生的“**性的变化”指什么?这种心理上的“**性的变化”是如何付诸实践的?
答:(1)“互相认识”指:二战期间,殖民地人民通过参加宗主国的军队,更客观地看待西方文明,增强了民族独立的信心,促进了殖民地人民的觉醒;而宗主国也认识到殖民地人民在反法西斯战争中成长、壮大起来,逐渐意识到殖民地、半殖民地独立将是不可逆转的历史潮流。
(2)心理上发生的“**性的变化”是殖民地人民参加各自宗主国的军队,在战争中增强了民族意识,认识到西方文明并不是不可战胜,并不是高高在上。这种心理上的“**性的变化”在二战后导致民族独立浪潮的出现与发展。
2、被印尼总统苏加诺称为“人类有史以来第一次有色人种的洲际会议”是什么会议?该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及历史意义是什么?
答:该会议是1955年在印度尼西亚万隆召开的“亚非会议”。
该会议召开的时代背景是:20世纪50年代亚非地区已出现一些新独立的国家,这些国家面临共同的问题,包括如何巩固和推进民族独立运动以及友好合作促进发展等。
该会议的历史意义是:1、标志着亚非新兴国家开始以独立自主的姿态登上了国际*舞台;2、会议倡导的“万隆精神”是战后第三世界国家反殖民反霸权*的思想武器和强大动力;3、亚非会议被看作“第三世界”兴起的里程碑。
(三)探索与争鸣
中东问题仍是当今世界地区冲突、不稳定的重要因素,查找资料,了解两大地区冲突最新情况,并结合历史背景进一步理解之。
教师引导建议:
1、关于历史背景、渊源,课文中的小字部分已有概要性的叙述,教师可据此扩充,或引导学生以此为基础拓展阅读。
2、教师引导学生查找近期关于中东问题的新闻,并要求学生结合历史背景加以分析。总之,这个栏目的活动设计在方法论上的意义是:使学生进一步掌握通过“源流际会”理解时政事件的方法。
拓展阅读
1、五年级体育活动教案范文
学习阶段:水平三
学习目标:能安全地进行分组活动,并能在活动中不断改进投掷动作;培养果断、勇于进取的精神。
学习内容:掷远、掷准
学习步骤:
一、游戏激趣,活跃身心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做好裁判工作。
3、提出要求,组织学生活动关节。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听口令进行队列练习,做到有精神,动作到位。
3、分两组进行游戏:射击,在永戏中体验合作、体验躲闪、体验投准。
4、两人一组,自编徒手操,充分活动肩、腰、腕等关节。
组织:四列横队、分组练习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
二、分组练习,各展其能
重点:不同投掷动作的协调性。
1、布置学生取出器材。
2、针对不同器材讲解不同的练习要求和得分标准。
3、提出安全要求和分组练习时和要求,组织学生分
组循环练习。
1、按老师要求分组取出不同的练习器材。
2、认真观看,仔细听取各组练习要求和得分标准,
了解不的的练习内容和要求。
3、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安全地进行分组练习,体验不
同的姿势的抛排球、不同方法的沙包掷准、不同方法的投掷垒球过横绳和不同的远度的投绳结,并在自己最擅长的练习项目上得高分。
4、分小组总结交流。
组织:分组练习
1分
__
1分
__2分
__3分
4分
场地器材:操场、垫子二张、垒球九个、排球9个、绳结9个
2、小学生体育游戏教案
一、指导思想:
根据《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突出“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以学生的主动为目标,让学生主动参与,使每个学生在认识上,情感上和运动参与中积极发展,通过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进入“乐学、乐练”的良好氛围,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能力,在“玩中练、玩中学”,最终发展学生的综合素质。
二、教材分析:
体育基础知识是小学五年级体育的基础引导课程,主要是帮助学生理解上好体育课的意义和要求。本课把基础常识与学生身体实践活动有机结合起来,指导他们逐步形成正确的体育课观念,以确保“健康第一”思想落到实处。
小学五年级的学生有着孩子的天真和灵气,他们热情、好动、好奇又善于模仿,对体育基础知识的了解并不是很深入。本节课主要通过讲解体育基础知识,使学生明确课堂常规和要求,懂得体育课应该如何去做,培养学生遵守纪律、听从指挥和按时上下课的良好习惯。
三、学情分析:
学生对体育课特别感兴趣,课堂上有很强的表现欲望和竞争意识,乐学、好动、爱模仿、喜欢游戏。但他们对技术动作的学习兴趣不大,认知比较粗浅,注意力不够集中,情绪不太稳定,对体育活动的兴趣和热情来得快,去得也快,难以持久。根据这些特点我在设计本节课时,我会先准备一个小游戏,先调动起孩子们的积极性与注意力,使学生始终保持在最佳状态下学习、锻炼和娱乐。
四、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使学生了解体育课和锻炼身体的好处,知道一些体育课简单的常规要求。
2、体验参加体育活动的乐趣,遵守纪律,与同学团结合作。
五、教材重难点:
重点:了解什么是体育课。
难点:知道上好体育课的要求,遵守纪律、团结合作。
六、场地器材:
七、教学流程:
1、开始部分:师生问好,教师自我介绍,宣布本次课的内容和任务≤**≥。
2、基本部分:讲解本学期体育课的要求和任务内容;讲解体育课的课堂常规及要求;讲解游戏规则,在游戏中培养学生团结合作意识。
3、结束部分:教师总结本次课的情况,然后,下课。
3、小学生体育游戏教案
活动目标
1、学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提高动作的灵活性。
2、能与同伴一起持物走,提高动作的协调性。
3、喜欢参加体育活动,感受与伙伴游戏的快乐。
4、能遵守游戏规则,与同伴合作游戏。
活动准备
绳梯2套、投掷飞盘10个、百变条20根;小旗1面、音乐、塑料筐若干。
活动过程
热身部分
教师带领幼儿来到活动场,站成两列横队,边念儿歌《都是听话的好朋友》边做热身操,活动全身,主要活动下肢及脚踝部分。
都是听话的好朋友
走走走,走走走,跟着老师向前走。不掉队,不乱走,都是听话的好朋友(边原地踏步走边做双手举过头顶拍手、胸前拍手、左拍手、右拍手、弯腰拍手的动作)。
探索体验
1、创设游戏情境,鼓励幼儿探索正确走路的方法。
(1)教师帮助幼儿提成一路纵队,并把一面小旗交给排头的幼儿。
(2)教师带领幼儿一路纵队边念儿歌边在场地上行进走,提醒幼儿速度要适中,自由探索走的步伐、手的摆动等。
2、动作指导: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
幼儿练习听信号向指定方向走。
幼儿排成一队,根据教师发出的。指令向指定方向走。
幼儿指导要点:行走时,上体正直,肩和手臂放松,两臂自然前后摆动。
提示:教师观察幼儿走的姿势,鼓励其保持正确的姿势行走。集体游戏
1、布置游戏场地。
设置一个起点和终点,相距15米左右,在起点处放置若干根百变条作“小树”,2套绳梯相距1米,平行摆放于地面作“小河”,在终点处旋转一些塑料筐作“土坑”。
2、介绍游戏玩法,开展游戏。
将幼儿分为两组,两路纵队站在起点线后等待。游戏开始,每组的第一名幼儿合作,两人抬着“小树”走过“小河”,来到终点,完成种树的动作后原路返回起点。再由每组第二名幼儿出发,游戏继续。看哪两名幼儿配合得好,走得又稳又快。
3、教师进行评价和小结,使幼儿获得成就感。
放松整理
教师带领幼儿边念儿歌《都是听话的好朋友》边以踏步走的形式排成一路纵队,甩甩胳膊、踢踢腿放松全身。稍事休息后,教师带领或指导幼儿将材料归放好,收纳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幼儿的安全。
4、小学生体育游戏教案
学习目标:
在游戏比赛中发展跑的能力;培养学生动手动脑和创编游戏的能力。
学习内容:
学习步骤:
一、快乐游戏、充分活动
教师活动:
1、组织学生常规训练。
2、组织学生分组游戏,参与学生游戏。
1、体育委员整队,检查出席人数。
2、全班分成两组进行“大渔网”游戏。
组织:四列横队、分组游戏(练习队型如图)
二、小组探究,熟练技能
重点:正确的快速跑动作。
教师活动:
1、提出黄河长江游戏要求,组织学生游戏。
2、组织学生“人球赛跑”游戏。
1、分成二组,在教师组织下进行游戏黄河长江,体验快速的起动和灵敏的反应。
2、分成四组,体验“人球赛跑”的乐趣,提高快速奔跑能力。
组织:分组游戏
三、延伸拓展、展示才能
教师活动:
1、提出小组活动要求,安全要求,鼓励和观察学生自主创编关于跑的游戏活动。
2、引导学生展示,并组织学生共同活动。
1、小组商量,用已有的。游戏经验结合教师提出的要求,尝试新的游戏。
2、在尝试的过程中不断完善游戏的方法规则。
3、相互交流展示创编的游戏。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300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