蝶恋花李清照写的诗歌答案

发布时间: 2025-08-15 11:50:58

蝶恋花李清照写的诗歌答案

暖雨晴风初破冻,柳眼梅腮,已觉春心动。酒意诗情谁与共?泪融残粉花钿重。

乍试夹衫金缕缝,山枕①斜欹,枕损钗头凤。独抱浓愁无好梦,夜阑犹剪灯花弄。

注:①枕头。古代枕头多用木、瓷等制作,中凹,两端突起,其形如山,故名。

练习题:

(1)第一句“暖雨晴风初破冻”有何作用?(3分)

(2)请赏析结句“夜阑犹剪灯花弄”的妙处。(4分)

(3)全词以“愁”字贯穿始终,请说说这首词的构思脉络。(4分)

参***

(1)(3分)交代早春季节,烘托和暖温馨的氛围,为下文写“浓愁”作反衬。(每点1分)

(2)(4分)运用细节描写,(1分)通过“剪”“弄”两个动作以及“犹”字,(1分)写出主人公心烦意乱、夜深无眠的复杂情感,(1分)表现主人公的思之深、愁之浓。(1分)

(3)(4分)首先由春景落笔,引出愁情;(1分)接着通过几个典型的生活细节,多侧面刻画了主人公内心的孤寂愁情;(2分)最后直抒愁情,并在剪弄灯花的动作中结束全词。(1分)

参考译文

暖暖的雨,暖暖的风,送走了些许冬天的寒意。柳叶长出了,梅花怒放了,春天已经来了。端庄的少妇,也被这春意撩拨起了愁怀。爱侣不在身边,又能和谁把酒论诗呢?少妇的泪水流下脸颊,弄残了搽在她脸上的香粉。

少妇试穿金丝缝成的夹衫,但心思全不在衣服上面。她无情无绪的斜靠在枕头上,把她头上的钗儿压坏了,她也茫然不顾。她孤单的愁思太浓,又怎能做得好梦?惟有在深夜里呵,手弄着灯花,心里想着爱侣。

赏析

此词开头三句描绘风和日暖的大好春光,渲染一种令人陶醉的环境气氛。“酒意”两句笔锋陡转,感情产生波澜,由惜时赏春之愉悦转为伤春怀远之幽怨。下片意脉承前而来。刚试着穿上的春衣夹衫是金线缝制的。因无心绪只在屋中闷坐,斜倚着山形的绣枕,头上的首饰钗头凤都压偏了。独自满怀愁绪,连好梦都无法做成,夜深时还在剪弄着灯花,盼望有一个好的兆头。全词从白天写到夜晚,刻画出一位热爱生活、向往幸福、刻骨铭心地思念丈夫的思妇形象。

李清照的这首《蝶恋花》虽然很难确切系年,但在她的同类题材的作品中,既不像早年之作《一剪梅·红藕香残玉簟秋》,写出了青年夫妻间特有的别离相思之苦;也不似她晚年的《孤雁儿·藤床纸帐朝眠起》,借咏梅来抒发备尝战乱流离、伉俪生死睽隔的凄楚情怀。这首词中,抒情主人公,生活依然安定,情感亦较深沉,整篇以高雅的精神生活为基点,写她同丈夫赵明诚暂别后的孤寂落寞。上片前三句,既以明丽的色彩描绘早春持有的风物,也表现出对生活的信心、期望和热爱。她不写料峭春寒,而选择了“暖雨晴风”;“柳眼梅腮”,更以拟人之笔,细腻地描摹出她对万物复苏的审美情感。“柳眼”,是说杨柳初生的嫩叶象人刚刚张开的睡眼;“梅腮”则创造性地刻画出早梅花发时的生动意象。梅在落叶果树中是花发最早的一种,它的:花先叶开放,又往往两朵齐出,或呈淡红,或呈粉白,用少女的双腮比拟它,可谓一字传神。“已觉春心动”,既象是说大自然透出了春的信息。

又似景物触动了缕缕春愁。“酒意诗情谁与共?”这近乎内心独白的一句,便把别后相思与失落之感直接道破了。但这句貌似直露,实则含蓄,其中高度凝炼地概括了赵李二人夫妻生活所独具的丰富内容;李清照和赵明诚都是诗人和学者。论创作天才,赵不及李;讲学者气质李逊于赵。李清照天才秀出,其作品“俯视巾帼”、“压倒须眉”;赵明诚治学精慎,每能“援碑刻以正史传”;夫妻各有所长,巧妙互补,达到了“意会心谋,目往神授”的入化境界。李清照在赵明诚死后,为他的学术著作《金石录》所写的《后序》中,就曾深情地追怀他们共同创造的、交织着文艺、学术、爱情的美好经历。结婚之初,赵明诚还在“太学”作学生,“每朔望谒先出”,就往往“质衣取半千钱,步火相国寺,市碑文、果实归,相对展玩咀嚼”;后来赵明诚出为郡守,更是“竭其俸入”,以贿金石、图籍,就连李清照也为之“食去重肉,衣去重采”,而以摩蕊彝鼎,校勘史传,指摘疵病,其析疑义为最大的乐趣。所以“酒意诗情谁与共冬决不是寻常士大夫的花前月下,浅醉低吟,而是指更深刻、更丰富、更高雅,甚至更崇高的精神生活。这种生活的暂时中断,怎能不令人感到难以忍受的精神失落?所以难怪独坐相思,泪融残粉,就连头上所戴的些许首饰,也觉得无比沉重而不胜负荷了。

下片选取了闺中生活的三个典型细节,分层次、多侧面地刻画了李清照的孤寂情怀。乍试夹衫,山枕独倚,夜弄灯花,把“酒意诗情谁与共”的内心独自;化成了生动的视觉形象。特别是最后两句,借用古人灯花报喜之说,其深夜剪弄,就不只为了消解浓愁,而更透出了对丈夫早归的热切期待。

李清照《蝶恋花(泪湿罗衣脂粉满)》阅读练习及答案

泪湿罗衣脂粉满②,四叠阳关③,唱到千千遍。人道山长水又断,萧萧④微雨闻孤馆。

惜别伤离方寸⑤乱,忘了临行。酒盏深和浅,好把音书凭过雁,东莱不似蓬莱远。

【注】这首词是李清照只身赴莱州途经昌乐县时寄语姐妹所作。

②泪湿罗衣脂粉满:四印斋本自注云:“别作‘泪搵征衣脂粉暖’。“满”同“漫”。

③阳关:这里指王维的《渭城曲》(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后人乐,曰《阳关曲》,亦称《阳关》。苏轼论《阳关三迭》唱法云:“余在密州,文勋长官以事至密,自云得古本《阳关》,每句皆再唱,而第一句不叠。乃知古本三叠盖如此”。《四叠阳关》盖按苏轼之言推之,或者第一句也叠,故称四叠。究竟如何叠法,说法不一。宋刘仙伦《一剪梅》:“唱到阳关第四声,香带轻分。”

④萧萧:一作“潇潇”。孤馆:孤独寂寞的旅馆。宋周邦彦《绕佛阁》:“楼观迥出,高映孤馆。”

⑤方寸:即“方寸地”,指人的心。《三国志·诸葛亮传》(徐庶)云:“今已失老母,方寸乱矣。”宋孔平仲《大风发长芦诗》:“纷然方寸乱,魂干久不集。”

1.请结合词的内容,赏析“惜别伤离方寸乱”中的“乱”字。(4分)

2.请简要分析上片中,词人是怎样抒情的。(4分)

参***

1.乱,即心绪纷乱。“乱”字真切传种地写出了离别之际千言万语一起涌上心头,却又无从说起的复杂心情,一噌片真情真态跃然纸上。

2.(1)词人抓住姐妹送别的典型细节“泪湿罗衣”,抒写真切的姐妹离别情。(答挥泪送别的场景描写也得分。)

(2)融情入景,“潇潇微雨”的景物描写中,融人了姐妹间绵绵的深情。

(3)“人道山长水又断”,一语双关。既绘出令人黯然神伤的景色,又流露出对姐妹情意被离别无情隔断的痛苦。

拓展阅读

1、冠《春暮》的阅读练习及赏析

【**--试题】

遥夜亭皋闲信步。

才过明,渐觉伤春暮。

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

桃杏依稀香暗渡。

谁在秋千,笑里轻轻语。

一寸相思千万绪。人间没个安排处

注释

1. 亭皋:这里指城郊有宅舍的地方。

2. 风约住:下了几点雨又停住,就象雨被风管束住似的。

1全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第一句中的“闲”字用得好,好在哪里?

2“一寸相思千万绪”一句有什么表达特色?请略加分析。

3沈谦《填词杂说》赞《》“数点雨声风约住,朦胧淡月云来去”句,以为“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弄影”俱不及。你同意吗?请说说你的看法。

【1】伤春暮、怀人。(2分)“闲”字出词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2分)

【2】主要采用了对比和夸张的手法。“一寸”和“千万”对比,“一寸”和“千万”同时又是夸张。(2分)

【3】这两句从听觉和视觉两方面出了春天的夜晚新、淡雅、朦胧的景象,如此美景更能勾起人的相思之情;(3分)而“红杏枝头春意闹”“去破月来弄影”只从视觉方面出了景物的动态美。(1分)(如“不同意”也要扣住“内容”“情感”“手法”三个方面分析)

“遥夜”交待时间,夜色未深,但也入夜有一段时间了。词人“信步”上着一个“闲”字,点染出一副随意举步、漫不经心的样子。“才过明,渐觉伤春暮”是无理之语。按说“明才过”,春光正好,词人却已经“伤春暮”了,看来“闲信步”当含有排遣内心某种积郁的用意。

上片最后两句是词人耳目所见,刚刚听到几点雨声,却被春风挡住而听不到了。天上的月亮因积有云层而朦胧不明。这两句景,新淡雅而又流转自然。

过片谓这时虽说已过了桃杏盛开的期,但*依稀可闻。人为淡月、微云、阵阵风、数点微雨和依稀可闻到的桃杏香的美景所*,那“伤春暮”的情怀暂时退却了。此处白描手法运用得当。

下片二、三句词意陡转。词人遐想联翩之际,听到近处有妇女荡秋千的轻声笑语,她们说些什么听不楚,但不断传来的莺语,对他来说是一番诱惑。

结尾两句,词人因意中人不身边,以致常常魂牵梦萦。今夜出来漫步,便有可能出于排遣对意中人的相思之苦。举天地之大,竟无一处可以安排作者的愁绪,由此可见其徬徨、感伤与苦闷的程度之深。

简评

时节已过明,桃杏芳香依然。小雨之后,淡月朦胧。信步亭皋,忽闻秋千架上,笑语轻盈,勾起了心中的万缕相思。人把惜春、伤春与怀人的思绪,融为一体。全词得轻柔纤巧,婉丽多姿。

此词通过作者暮春夜晚漫步时所见的景色,表达了词人起伏扬抑的伤春、相思情怀。全词以景无限来烘托、暗示人物情感的变化,营造出一种深婉优美的意境。景鲜明,抒情真挚,语言浅近,读来委婉动人,艺术上确有不凡之处。

集评

刘逸生《宋词小札》:这首词一个青年人常会碰到的意外和因此惹起的无端烦恼。事情本是琐细的。他在春夜的闲行中偶然听到隔墙的笑语声,如此而已。但正因其琐细,要得委婉动人,又实在不易。作者的高明之处,就在于恰当地安排了一个同青年人的伤春情怀十分和谐的环境和气氛,然后让那感情自然地伸展开去。

2、千古词后――

大明湖畔,趵突泉边,故居在垂杨深处;

漱玉集中,金石录里,文章有后主遗风

这幅对联,颂扬的是我国词界一位璀璨的明珠。

她,一位女性,却出了“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的磅礴句;

她,一位再嫁之妇,却毅然休掉丈夫,哪怕入狱两年;

“人比黄瘦”,她,顾影自怜;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她,新可爱;

她,既可“东篱把酒”,又能“绿肥红瘦”;

她敢为,她率性,她柔情,她坚韧,她大名垂宇宙——

她的一生,宛若参商对悬,泾渭分明,两条线直喇喇骨刻心铭!

前期国在,家存,夫贵——赌书泼茶:大喜

后期国破,家亡,夫死——颠沛流离:大悲

图中的她于夕阳下东篱边左手按磐石右手持卷背后,侧身而立,抬眼凝望,裙袖微风轻摆,风韵弥漫画外!

闲言少叙,直入正题,且看词后风骨:

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至今思项羽,不肯过江东。

这是的另一面,既不悲,也不媚,男儿志,英雄气,若与稼轩相逢,又会有哪一番故事?题外话,置笔于此。

《题乌江亭》

唐 杜牧

胜败兵家事不期,包羞忍耻是男儿。

江东子弟多才俊,卷土重来未可知。

《叠题乌江》

宋 王安石

百战疲劳壮士哀,中原一败势难回。

江东子弟今虽在,肯与君王卷土来?

上面两首,是唐宋两大家对于项羽此举的一家之见,无是非之论,有正反之思。历史黄沙已为尘埃,风云消散。而每每读来仍有一股浩荡气冲突胸中,或许这就是历史的魅力吧!

3、《如梦令》咏海棠赏析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知否? 知否? 应是绿肥红瘦。

这是一首咏海棠词。通过对海棠“绿肥红瘦”的描,抒发了女词人暮春时节的感伤情绪。

“昨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昨夜”一词点出词人作时间当是晨。“雨疏风骤”,概括了暮春时特定的风雨景象。“浓睡不消残酒”,词人的生活情景:饮酒酣睡。她为什么要酣饮浓酒? 词中没有直言,但是我们完全可以推想得到。“浓睡”的“浓”意,是因酒浓而来,又是因雨疏风骤的特定天气而形成,更是因愁浓而来。昨夜狂风乱吹,雨点飘洒,又值暮春,它勾起了词人多少心事,激起了她多少幽情愁思。寂寞和空虚,烦恼和愁情,无法排遣,只好以酒浇愁。所有这些并没有渲露在词的表面上,不言其情,隐传其意,让读者透过字面去体会,这就造成了这首词的含蓄。

“试问卷帘人,却道‘海棠依旧’。”晨到来,卷起门帘窗帘,这里没有点明晨这个特定时间,但从卷帘的动作中,人们完全可以想到风停雨歇,新的一天开始了,这是时间的暗转。“试问”,表明词人一觉醒来,关心的第一件事就是事。为何如此关心事呢?这又得联系上句。“昨夜雨疏风骤”啊!词人描的立足点是在今晨,事情的发问是在风雨,虽然“试问”句的转折比

较突然,但内在的意脉却十分晰。“试问”的“试”字用得极为传神。既显示出词人询问事的迫不急待的心情,又显示出她发问时的惴惴不安的情绪,交织着既急切而又担忧的矛盾,是希望其无,又担心其有的复杂的情绪。一个“试”字,把种种心事和盘托出,尽露纸上。词人问过卷帘女后,得到的回却是“海棠依旧”,海棠仍然是原来的老样子。但是,这回并没有使词人满意。于是,文意又迭进一层,涌起了新的波澜:

“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知否?知否?”连续两次显现,诚然为词牌本身的要求所规定,但也表现了词人的语气,是对使女回的断然否定,又包含着责备之意,为何不亲去察看,就贸然作? 其中的语意含量十分丰富。最后由词人本身的回作结。“应是绿肥红瘦。”“应是”,紧接“知否?知否?”之后正面回,也是对使女的纠正。“绿”、“红”是用修辞的借代,用颜色来代替事物。经过一夜小雨大风,落该有多少,枝叶又是该添加了多少?“绿肥红瘦”是残叶茂的意思。恰恰跟这首词的篇首所提风雨相呼应。

这首咏词,表现了词人对落的关怀。惜,在古代词中不乏其作。孟浩然《春晓》中有句:“夜来风雨声,落知多少。”辛弃疾《摸鱼儿》词中也道:“更能消几番风雨,匆匆春又归去。惜春长怕开早,何况落红无数。”然而,这首词却别具一格。它通过主仆二人间的对话来事的变化,春意的变化,从而传送出女词人的寂寞心绪和淡淡的哀愁。全词虽有哀愁,但不浓重,情调新,情意挚切。语言富于创造性,“绿肥红瘦”已成千古名句。

4、王士祯《·和少游》初词作鉴赏

和少游
啼碎春莺燕语。一片飞,又是天将暮。欲乞放晴春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
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春光,共向郎边去。毕竟春归人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
-----王士祯

王士祯序其词时曾追忆昔时填词的一段经历:“向十许岁,学作长短句,不工,辄弃去。今夏楼居,效比邱休夏自恣,桐苔影,绿入巾舄,墨卿毛子,兼省应酬。偶读《啸余谱》,辄拈笔填词,次第得三十首。易安《漱玉》一卷,藏之文笥,珍惜逾恒,乃依其原韵尽和之,大抵涪翁(黄庭坚)所谓空中语耳。”这首《·和少游》,当亦是其时追摹两宋名家的娱之作。

少游,即秦观,北宋婉约词派大家,其词委婉温雅,饶有余韵。王士祯对他极为景仰,乃至心摹手追,以原调原韵步和其《》“晓日窥轩双燕语”词。秦观原词云:“晓日窥轩双燕语。似与佳人,共惜春将暮。屈指艳阳都几许,可无时霎闲风雨。流水落无问处。只有飞云,冉冉来还去。持酒劝云云且住,凭君碍断春归路。”抒的是叹惜春暮,思念佳人的情愫:暮春,晓日,轩前。窥看着喃喃细语的双燕,勾起对往事的缅怀。他仿佛又回到当年,与佳人并肩共语,叹惋春的将逝。回首相聚的日子,那真是一片明媚晴朗的风光,甚至没有片刻的风雨。然而,这美好时光屈指又有几何?如今,落早已随流水而去,无踪无影,无处问讯,只有空中飘飞的云彩悠悠来去。他忽发奇想,举杯邀云彩共饮,痴情地请它留步,想凭借它阻挡春天的归路。这首词思致奇婉,丽动人,难怪**了王士祯唱和的情。

和词一改原唱怀想佳人的角度,而从对方着笔,模拟女子的口吻,委曲尽致地表现佳人思郎的情意。

“啼碎春莺燕语。一片飞,又是天将暮”,一起三句,描摹春残碎的景象,将春的凋落,归咎于莺燕的啼唱,似怪得无理,却又合乎情感的逻辑。唐人金昌绪《春怨》云:“打起黄莺儿,莫教枝上啼。啼时惊妾梦,不得到辽西。”唐时闺中少妇就曾把怨气转嫁到枝上的啼莺,而今,这独守空房的闺妇,饱尝离愁别绪的痛楚,把春的残碎怪罪于莺燕,也就不难理解了。况且,莺燕啼碎的又岂止是?难道不包括闺妇一颗痛楚的心?一叶知秋,一片飞又何尝不意味着春的流逝?何况,暮色又将降临!南宋女词人面对秋的凄冷、夜的孤独,不是发出过“守着窗儿,独自怎生得黑”(《声声慢》)的叹息?一个“又”字,蕴含守盼的日子之多,见出闺怨之深。“欲乞放晴春不许,黄昏更下廉纤雨。”接着两句,以黄昏时的微雨衬映心中愁绪。“廉纤”,细小、些微。闺妇想乞求天公放晴,然而,春天不允许,黄昏时分竟又下起了蒙蒙细雨。这情景使人想起“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同上)的意境,直逼出“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同上)的怨叹。向春天乞晴,是怕风雨再无情地侵袭春,一种惜自怜的情致宛然如见。“春不许”三字,把希望寄托在春天的准许上,透出闺妇的天真、痴情;而一旦不获许,又将一腔的怨恨泼向春天,画出闺妇的委屈和无奈。这里将春天拟人化,婉约含情,读来别有一番韵味。

过片点醒闺怨:“春去应知郎去处。好属春光,共向郎边去。”“属”,通嘱,嘱托。闺妇怕听莺燕啼,怕见落飞,怕到天将暮,只为一件事:春天离去,应该知道郎君的去处,她也好嘱托春光,带着自己一起飞到郎君那边去啊!异想天开的奢望,显然不能实现。但这份痴情,这份真意,谁又能不为之感慨,为之动容!然而,幻想归幻想,现实毕竟是残酷的。“毕竟春归人独住,淡烟芳草千重路”,这春,不仅是自然界的春天,而且是象征美好时光的人生春天。然而,这一切都已逝去,空房独守,这况味,又对谁去说?眼前,淡淡的烟霾笼盖满地芳草,天涯遥隔,何日能与郎君重逢?从幻想跌入现实,闺妇的心灵遭受了更重的创伤。

这首词上片景,景中含情,莺燕啼,春飞,黄昏雨,无不映衬闺妇凄寂的心境;下片抒情,情因景生,淡淡烟霾,凄凄芳草,重重道路,无不加重闺妇殷殷的思念。作为和作,以闺妇思郎君对原唱的游子念佳人,“极哀艳之深情,穷倩盼之逸趣”(唐允甲《衍波词序》),可谓铢两悉称。原唱以回忆往昔的韶华表现今日的留,将心愿寄寓在停云留春的奇思上;和作以现实的凄寂直白内心的痛苦,将希望寄托在随春寻郎的幻想中。一样的奇想,一样的丽辞,一样的思情,唱和之作臻此佳境,堪称合璧。

点击查看更多蝶恋花李清照写的诗歌答案相关内容»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4505.html

热门阅读

  1. 中文系大学生的自荐信范文
  2. 秋天的暖心祝福语
  3. 文言文鉴赏解析:《诗经·周南·葛覃》
  4. 关于酒的诗句
  5. 201年情人节表白祝福语简短
  6. 2018国庆节假期后祝福短信
  7. 我眼中的新年优秀作文
  8. 201年企业元旦祝福语
  9. 2016元旦最新贺词祝福语
  10. 幼儿园班级活动《小蚂蚁搬食物》教案
  11. 五一劳动节送给客户的祝福语短信有哪些
  12. 《介绍一种物品》教学设计
  13. 2018年经典元宵节祝福短信大全
  14. 自愿离婚协议书的模板
  15. 学生旷课检讨书
  16. 201鸡年跨年祝福语精选
  17. 致初中毕业的青春句子
  18. 18岁生日的祝福语
  19. 含荷花的古诗词
  20. 教师节尊师重教演讲稿
  21. 夏天养生短信问候语
  22. 清川带长薄车马去闲闲诗句鉴赏
  23. 关于《乡下人家》的教学设计模板
  24. 席勒的名言集锦
  25. 父爱的味道父亲节作文
  26. 高层住宅建筑施工管理分析论文
  27. 201年清明节小长假祝福语
  28. 一块石头的价值作文1500字
  29. 担保人的保证协议范文
  30. 九月祝福语短信汇总
  31. 端午节快乐作文650字
  32. 超市供货合同模板
  33. 情感散文:心的点缀
  34. 因责任而幸福征文800字
  35. 《我要的是葫芦》优秀说课稿范文
  36. 玩具购销合同
  37. 创刊周年庆贺词
  38. 2015年两讲两促心得体会
  39. 《东关·烟水苍茫西复东》原文赏析
  40. 最新毕业生自我鉴定范文
← 返回首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