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端午节的古诗句
不效艾符趋习俗,但祈蒲酒话升平。 : 殷尧藩《端午日》
屈子冤魂终古在,楚乡遗俗至今留。 : 边贡《午日观竞渡》
彩线轻缠红玉臂,小符斜挂绿云鬟。 : 苏轼《浣溪沙·端午》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 贝琼《已酉端午》
五月五日午,赠我一枝艾。 : 文天祥《端午即事》
宫衣亦有名,端午被恩荣。 : 杜甫《端午日赐衣》
阿房舞殿翻罗袖,金谷名园起玉楼,隋堤古柳缆龙舟。 : 张可久《卖花声·怀古》
碧艾香蒲处处忙。 : 舒頔《小重山·端午》
年年端午风兼雨,似为屈原陈昔冤。 : 赵蕃《端午三首》
良辰当五日,偕老祝千年。 : 权德舆《端午日》
菖蒲酒美清尊共。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莫唱江南古调,怨抑难招,楚江沉魄。 : 吴文英《澡兰香·林钟羽淮安重午》
但夸端午节,谁荐屈原祠。 : 褚朝阳《五丝》
空惆怅,谁复吊沅湘。 : 舒頔《小重山·端午》
五色新丝缠角粽。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高咏楚词酬午日,天涯节序匆匆。 : 陈与义《临江仙·高咏楚词酬午日》
重午佳辰独掩门。 : 李之仪《南乡子·端午》
明诏始端午,初筵当履霜。 : 储光羲《大酺得长字韵时任安宜尉》
裁缝云雾成御衣,拜跪题封向端午。 : 杜甫《惜别行》
幽寻未云毕,墟落生晚烟。 : 苏轼《端午遍游诸寺得禅字》
谩说投诗赠汨罗,身今且乐奈渠何。 : 赵蕃《端午三首》
端午临中夏,时清日复长。 : 李隆基《端午》
轻汗微微透碧纨,明朝端午浴芳兰。 : 苏轼《浣溪沙·端午》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 陆游《乙卯重五诗》
正是浴兰时节动。 : 欧阳修《渔家傲·五月榴花妖艳烘》
谁家儿共女,庆端阳。 : 舒頔《小重山·端午》
细缠五色臂丝长。 : 舒頔《小重山·端午》
榴花三日迎端午,蕉叶千春纪诞辰。 : 范成大《鹧鸪天》
鹤发垂肩尺许长,离家三十五端阳。 : 殷尧藩《同州端午》
仙宫长命缕,端午降殊私。 : 窦叔向《端午日恩赐百索》
《端阳采撷》
许文通
玉粽袭香千舸竞,艾叶黄酒可驱邪。
骑父稚子香囊佩,粉俏媳妇把景撷。
贝琼
风雨端阳生晦冥,汨罗无处吊英灵。
海榴花发应相笑,无酒渊明亦独醒。
《乙卯重五诗》
陆游
重五山村好,榴花忽已繁。
粽包分两髻,艾束著危冠。
旧俗方储药,羸躯亦点丹。
日斜吾事毕,一笑向杯盘。
拓展阅读
1、秋分的诗句 有关秋分节气的经典古诗词 描写秋分的诗词有哪些
一. 宁拉十步远,不拉一步喘。
二. 秋分收花生,晚了落果叶落空。
三. 秋分来了,天高云淡,蔚蓝的天空中,大雁成群结队地飞往南方,它们有时排着“一”字形,有时排着“人”字形。
四. 要想来年长好棉,中喷花要田间选。
五. 秋分牲口忙,运耕把粉排。
六. 秋分牲口忙,运耕耙耢耩。
七.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麦。
八. 时到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九. 秋分稻见黄,大风要提防。
十. 秋分种,立冬盖,来年清明吃菠菜。
十一. 白露镰刀响,秋分砍高粱。
十二. 秋分后,果园里的水果都戴上了一条珍珠项链。用手去摇晃树枝,那一条条珍珠项链都不约而同的掉下来。滴在石头上,发出滴答滴答的响声。
十三. 种麦泥流流,来年吃馒头。
十四.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十五. 时到中喷花,留种莫拖拉。
十六. 秋分前十天不早,秋分后十天不晚。
十七. 秋分种小葱,盖肥在立冬。
十八. 麦子早下种,十年九收成。
十九. 夏忙半个月,秋忙四十天。
二十. 棉种贮藏要分家,单收单贮不混杂。
二十一. 勿过急,勿过迟,秋分种麦正适宜。
二十二. 秋分麦粒圆溜溜,寒露麦粒一道沟。
二十三. 麦种八月土,不种九月墒。
二十四. 淤地种好麦,明年豆更强。
二十五. 秋分只怕雷电闪,多来米价贵如何。
二十六. 麦子早下种,十年九收成。
二十七. 苹果果子为上果,乌冬李子更值钱。
二十八. 麦种八月土,不种九月墒。
二十九. 秋分到寒露,种麦不延误。
三十. 秋高气爽,甜美了心境,惬意了心情,秋花飘香,纷芳了生活,点缀了快乐,秋雨纷扬,滋润了幸福,浇灌了美好。
三十一. 秋的清凉,清爽了世界;秋的清新,爽朗了心情;秋的寄语,灵动了美景;秋的问候,沁润了心田。
三十二. 九月一到,就有了秋意,秋意在一个多雾的黎明溜来,到了炎热的下午便不见踪影。它踮起脚尖掠过树顶,染红几片叶子,然后乘着一簇飞掠过山谷离开。
三十三.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三十四. 秋分无生田,处署动刀镰。
三十五. 种麦泥窝窝,来年吃白馍。
三十六. 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
三十七. 秋分秋分,美景映入心门。稻谷金黄颔首微笑,石榴欢悦醉红脸颊,桂花米黄吐露芬芳,碧海湛湛吞吐如月,雾峰缥缈似真似幻。
三十八. 拾不完的棉花,抖不尽的芝麻。
三十九. 秋分牲口忙,运耕耙耢耩。
四十. 操场上那些小草,不再像春天那样绿,而是都黄了,聋拉着头,远远望上去也别有一种美。
四十一. 分前种高山,分后种平川。
四十二. 种麦泥窝窝,来年吃白馍。
四十三. 大暑旱,处暑寒,过了秋分见寒霜。
四十四. 秋分种小葱,盖肥在立冬。
四十五. 种麦泥流流,来年吃馒头。
四十六. 适时种麦年年收,种得晚了碰年头。
四十七. 夏忙半个月,秋忙四十天。
四十八. 种泥不种水,种水种不归。
四十九. 白露秋分夜,一夜冷一夜。
五十. 棉花要摘多,一棵挨一棵。
五十一. 白露秋分菜,秋分寒露麦。
五十二. 秋分种高山,寒露种平川,迎霜种的夹河滩。
五十三. 春分日有雨,秋分日大水。
五十四. 春分无雨莫耕田,秋分无雨莫种园。
五十五. 淤土秋分前十天不早,沙土秋分后十天不晚。
五十六. 秋分稻见黄,大风要提防。
五十七. 苹果果子为上果,乌冬李子更值钱。
五十八. 心平浪静秋分到来万物改,树叶发黄谷物香。诗人心中多惆怅,农人收获多繁忙。秋风阵阵送凉意,秋雨滴滴更凉爽。
五十九. 白露镰刀响,秋分砍高粱。
六十. 白露过秋分,农事忙纷纷。
六十一. 秋分不起葱,霜降必定空。
六十二. 适时种麦年年收,种得晚了碰年头。
六十三. 要想来年长好棉,中喷花要田间选。
六十四. 秋分不起葱,霜降必定空。
六十五. 淤土秋分前十天不早,沙土秋分后十天不晚。
六十六. 种泥不种水,种水种不归。
六十七. 淤地种好麦,明年豆更强。
六十八. 白露白迷迷,秋分稻秀齐。
六十九. 秋分是分界线,秋分是分水岭。不冷不热,寒暑平分。不多不少,日夜平分。不张不扬,景致平分。不离不弃,思念平分。
七十. 宁拉十步远,不拉一步喘。
七十一. 拾不完的棉花,抖不尽的芝麻。
七十二. 金秋十月,树上那稀稀拉拉的叶子,干得像旱烟叶一样。大地妈妈敞开宽阔*怀像是在迎接、拥抱归来的孩子,落叶回到大地妈妈的怀里,甜蜜地跟泥土睡在一起。
七十三. 棉花要摘多,一棵挨一棵。
七十四. 春分无雨莫耕田,秋分无雨莫种园。
七十五. 分前种高山,分后种平川。
七十六. 秋分到寒露,种麦不延误。
七十七. 棉种贮藏要分家,单收单贮不混杂。
2、有关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合
又是一年端午,又是一年粽叶飘香,华夏大地处处弥漫着温馨,炎黄子孙陶醉在粽叶淡雅香味中,陶醉在屈原不朽精神中。真可谓有水地方就有龙舟鼓声;有岸地方就会楚歌四起。
两千三百年前,一位清瘦老人——屈原,在汨罗江边徘徊,他仰望苍天,对当时社会*十分不满,他愤怒、哀伤,最后,他吟诵着“世人皆醉我独醒”,带着满腔悲愤抱石跳入江中,以死来扞卫正义。当地渔夫知道此事后非常痛心,划着小船把竹筒里米撒向汨罗江喂鱼以保全屈原尸首。后来,大家把竹筒盛米改为包粽子,把划小船改为赛龙舟,以此来纪念屈原。可以这样说,没有一种食物能像粽子一样寓意丰富,粽子形状棱角分明,象征着屈原人格棱角分明,不与世俗同流合污,粽子里面包着一颗红枣,象征着屈原赤胆忠心…………总之,粽子表达了人们对屈原无比敬重。
今天一早,和左邻右里一样,妈妈便去菜场买包粽子材料:糯米、粽叶、红枣……妈妈先把糯米泡好,把粽叶和红枣洗净,洗好后,再把红枣切碎,用调料把红枣与糯米拌在一块儿,过了一小时,妈妈开始包粽子了,她先把粽叶折成一个陀螺形,把拌好糯米用勺子盛在粽叶里,再用灵巧双手左折右叠,最后用绳子层层缠绕,很快一个精致粽子便诞生了。
开始煮粽子了,那一个个小巧玲珑粽子就像一个个小鸭子,在水中快乐游泳。大约一小时后,满屋飘香,粽子煮熟了,我迫不及待地拿起一个粽子,用嘴吹吹,轻轻解开绳子,剥开粽叶,哇!露出泛黄米粒,咬一口,满嘴都充满着粽叶清香,再咬一口,便会看到暗红色大枣馅儿。糯米清香与大枣香甜结合在一起,别有一番滋味。
在这粽叶飘香节日里,我深深感受到炎黄子孙对屈原尊重和对祖国热爱,立志做一个爱祖国、爱人民、有理想、有抱负小公民。
3、有关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合
今天是端午节,在妈妈催促声中起了床。妈妈端上了一盘茶叶蛋作早餐。“为什么呀!”我问道,“今天早上怎么改吃鸡蛋了?”妈妈笑着说:“端午节吃鸡蛋可以祝福你逢凶化吉、平安无事啊!”“是嘛!”我赶紧拿起一个鸡蛋剥起来。“我小时候外婆还把鸡蛋染成红色,用自己变得网兜装着,挂在我胸口呢!”妈妈边说边回忆着。
在去外婆家路上,我看见处处洋溢着端午节气氛。超市贴出了一张张关于端午节促销活动大海报。很快到了外婆家,走上楼梯,看到外婆家大门上悬挂着几簇绿色植物。只见这些植物有着细细茎杆,叶子长长。“这是什么呀?”我问来开门外婆。“这是艾叶和菖蒲。”外婆回答。“为什么要把它放在门口呢?”“这样可以防止蚊虫进到家里,还可以避邪呢!”
一走进房间,厨房里飘出粽香令人馋涎欲滴!
外公外婆正在熟练包着粽子,我也想来一试。便开始对外婆说:“让我包一个粽子吧!”外婆摆摆手不肯,我又说:“我要试试看嘛!”这时外公发话了:“要包可以,不过先得告诉我们,为什么端午节要包粽子?”哈哈!正中下怀!我滔滔不绝讲了起来:“这是为了纪念战国末期大诗人屈原。他是春秋时期楚怀王大臣。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眼看自己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但始终不舍弃祖国,于五月五日,抱石跳进汨罗江*。屈原死后,百姓们哀痛异常,都到汨罗江边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尸身。发展成划龙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外婆说:“够了够了,过来吧!”
外婆教我包粽子了。先把粽叶卷成圆锥状;把卷好粽叶卡在左手虎口,舀一勺泡好糯米倒入粽叶卷中,舀一小匙拌好肉馅放在米上,再盖上一层米;将叶尾盖下来,叶尾捏笼,将多余叶尾上卷,接着用叶丝系牢。最后,剪掉多余叶尾。啊!我终于包出了一只粽子,虽然没有外婆那样好看,可我还是觉得很好。
这个端午节过得真高兴!我既学会了包粽子,又尝到了美味,更关键是,小小粽子让我感觉到了祖国博大、深远历史文化和民族传统,我更为自己祖国感到骄傲和自豪!
4、有关端午节故事的作文集合
今天,是一年一度的端午节。中午刚吃完饭,我就在妈妈的指导下开始包粽子。
妈妈一边准备等会儿要用的一边对我说:“宝贝,你知道端午节的来历吗?”我点点头说:“恩,我还知道屈原,知道他是春秋时期楚怀王的大臣呢!”“然后呢?”妈妈笑眯眯地问我。我不好意思的摇摇头。便听妈妈讲起来:当年,屈原提出联齐抗秦,遭到贵族的强烈反对,屈原遭馋去职,被赶出都城,流放到沅、湘等地。公元前278年,秦军攻破楚国京都。屈原看到自己的祖国被侵略,心如刀割,悲愤地抱石投汨罗江而死,以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壮丽的爱国主义乐章。传说屈原死后,楚国百姓哀痛异常,纷纷涌到汨罗江边去凭吊屈原。渔夫们划起船只,在江上来回打捞他的真身。有位渔夫拿出为屈原准备的饭团、鸡蛋等食物,“扑通、扑通”地丢进江里,说是让鱼龙虾蟹吃饱了,就不会去咬屈大夫的身体了。人们见后纷纷仿效。一位老医师则拿来一坛雄黄酒倒进江里,说是要药晕蛟龙水兽,以免伤害屈大夫。后来为怕饭团为蛟龙所食,人们想出用楝树叶包饭,外缠彩丝,发展成棕子。“哦,原来端午节还隐含有这样一个凄美的故事啊”!我不禁惊叹道。
妈妈的食材准备好了,我们也开始包粽子了。我拿出两片一大一小的粽叶,学着妈妈的样子折出一角,再在折好的角筒上放入一点已浸泡好的糯米,塞上一大块猪肉,又用糯米盖得严严实实的。我得意了,比想象中还顺利地完成了一大半。可当我把粽叶盖好时,糯米就像调皮的孩子似的不听我的使唤,排着队地跳出来。妈妈见了,连忙替我“解了围”——割掉一些糯米,我才舒了一口气。哈哈,经过重重困难,总算到了最后的,也是最简单的步骤——扎棕绳。这对我来说就是一个小KS,终于到我大显身手的时候了。地球人都知道,粽子要包扎严实才好吃。我接过棕绳,突发奇想。把粽子五花大绑捆了一圈,然后自作主张地用棕绳打了一个漂亮的蝴蝶结,还觉得妈妈包的老土,不怎么好看。哈哈~大功告成,我拿起粽子准备放入碗中,可是不小心拉了一下棕绳那短的一部分,只听得“哗啦”一声,粽叶散开了,晶莹剔透的糯米们好像掉了线的珠子似得,一粒接一粒地掉到地上,我只得按妈妈那“老土”的方法重新又做了一遍。妈妈说,这包粽子的功夫全在最后一道工序,你的粽子包得好不好,就看三个角是不是匀称,是不是有型。
恩,我们大功告成,现在该煮了。妈妈告诉我,煮,也是有学问的。要先用大火,等到高压锅发出“磁磁”响声时,然后关成小火再煮,过一个小时妈妈就把火关了。我迫不及待的看着秒针一圈一圈的转着。三、二、一,高压锅里果然散发出了诱人的香味。粽子熟了,妈妈说,要等高压锅的气漏完了才能拿出来。又过了十分钟,香喷喷的粽子总算出笼了。自己亲手包的粽子吃起来感觉就是不一样。“妈妈,明年我们还要自己包粽子,”我说道:“因为只有自己努力取得成果才是最开心的.。”
啊!今天真是美好的一天,吃到了自己包的粽子。朋友们,你们还知道端午节的故事吗,那么也给我讲讲吧!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5550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