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科学教案《电与热》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新的物理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是:
在教学过程中重要的是让学生通过观察、思考探索电流热效应跟电阻、电流大小以及通电时间的关系,使学生了解科学探究的方法。所教的学生是普通学生,思维反应比较慢,需要逐步引导,又因长期受应试教育影响,学习常常是“只听不动手,听了又忘记”的怪圈中重复。所以需要花一定的时间和精力来改变他们的不良学习习惯。
一、知识与技能
了解焦耳定律。
知道利用和防止电热的场合和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通过实验探索电流的热效应跟电流、电阻、通电时间的关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具有对科学的求知欲,乐于探索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乐于参与观察、实验、制作等科学实践活动。
能表达自己的观点,初步具有评估和听取反馈意见的意识。
【重点与难点】
重点: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阻、电流、通电时间的关系。
难点:理解焦耳定律。
学生电源、导线、开关、电阻丝、*、温度计、水、焦耳定律演示器、焦耳定律演示课件(flash课件)
1、电流的热效应:电流通过导体时电能转化成热能。
2、为什么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热呢?
3、演示实验:探究电流产生的热量与什么因素有关。
结论:电流产生的热量的多少与电流、电阻、通电时间有关。
4、焦耳定律:
英国物理学家焦耳通过大量的实验,于1840年精确地确定了电流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电阻和通电时间的关系,即焦耳定律。
内容:电流流过导体时产生的热量,跟电流的平方成正比,跟导体的电阻成正比,跟通电的时间成正比 。
公式:q=i2rt
符号的意义和单位:i—电流—安(a) r—电阻—欧(ω)t—通电时间—秒(s) q—热量—焦(j)
5、电热的利用、危害和防止。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说明
·课前活动
播放关于电能应用的录像
·引入新课:
介绍生活中的电热器。
提出问题:热量是从哪里来的?
设疑:电炉丝通过导线连入电路里,电炉丝热得发红而导线却几乎不发热,这是为什么?
提出问题:电流通过导体产生的热量跟什么因素有关?
拓展阅读
1、物理电路教学设计
高一物理第一章和第二章教学反思
作者谭洋
工作单位巴东县第三高级中学
一、简述
本教学反思按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科•课程标准实验版)结合教学反馈进行分析和反思。首先将该课程标准实验版对高考理科物理要考查的主要能力解读如下:
1.理解能力:
理解物理概念、物理规律的确切含义,理解物理规律的适用条件以及它们在简单情况下的应用;能够清楚地认识概念和规律的表达形式(包括文字表述和数学表达);能够鉴别关于概念和规律的似是而非的说法;理解相关知识的区别和联系。
2.推理能力:
能够根据已知的知识和物理事实、条件,对物理问题进行逻辑推理和论证,得出正确的结论或做出正确的判断,并能把推理过程正确地表达出来。
3.分析综合能力:
能够独立地对所遇到的问题进行具体分析、研究,弄清其中的物理状态、物理过程和物理情境,找出起重要作用的因素及有关条件;能够把一个复杂问题分解为若干较简单的问题,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能够提出解决问题的方法,运用物理知识综合解决所遇到的问题。
4.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
能够根据具体问题列出物理量之间的关系式,进行推导和求解,并根据结果得出物理结论;能运用几何图形、函数图像进行表达、分析。
5.实验能力:
能独立地完成实验,能明确实验目的,能理解实验原理和方法,能控制实验条件,会使用仪器,会观察、分析实验现象,会记录、处理实验数据,并得出结论,对结论进行分析和评价;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制订解决方案;能运用已学过的物理理论、实验方法和实验仪器去处理问题,包括简单的设计性实验。
对于选修3-1第二章恒定电流,在高考的时候正好形成了一个版块中的一项主题即电学→电路。 在电路这个主题中考查的内容为:
I级要求:电阻定律;电阻的串、并联;电功率、焦耳定律。
II级要求:欧姆定律;电源的电动势和内阻;闭合电路的欧姆定律。
(对I、II级要求的含义:I.对所列知识要知道其内容及含义,并能在有关问题中识别和直接使用。与课程标准中的“了解”和“认识”相当。II.对所列知识要理解其确切含义及与其他知识的联系,能够进行叙述和解释,并能在实际问题的分析、综合、推理和判断等过程中运用。与课程标准中的“理解”和“应用”相当。)
二、对电路高考考查内容结合教学反馈的详细分析
三个定律:电阻定律;欧姆定律(部分欧姆定律和闭合电路欧姆定律);焦耳定律
这部分内容的知识学生的掌握情况基本达标,但是依然存在一些由于解题习惯而导致的问题。 问题: ①电阻定律中容易在同一导体被拉长后的电阻问题中出错(忽视这一变化中的隐含条件导体的体积不变)。 ②使用闭合欧姆定律研究电路中的动态变化问题(不按步骤分析出错,隐含条件的应用)。 ③焦耳定律中出现电功和电功率、热功、热功率之间概念的区别和联系以及纯电阻电路和非纯电阻电路的问题。 解决方案: ①增强学生解题的规范性,加强学生练习的强度让学生在习题中体会这些问题。 ②讲解习题的时候的示范性和自身的规范性。
五种功率:电功率、热功率、电源的总功率、电源的输出功率、电源内消耗的电功
率
这部分问题比较简单,主要是学生由于知识的遗忘导致不知道应该使用哪个表达式进行计算。 问题: ①电功率和热功率之间的区别 ②电源的几种功率的表达式的具体对应关系。 解决方案: ①强化学生对这些概念的理解和记忆 ②加强学生这些问题的熟练解答。
两种图线:导体的伏安特性曲线;电源的U-I图象
这两个内容学生的理解深度不够导致问题的出现。 问题: ①导体伏安特性曲线的应用和相关特点,特别是图象的斜率什么时候能够表示导体的电阻值。 ②电源的U-I图中短路电流和电源电动势在图中的表示的原因理解不透以及图象的斜率可以表示电源的内阻值的原因等导致做题的时候存在问题。 解决方案: ①在这部分的教学过程中注意多让学生思考,增加学生的练习习题,且要足够典型的习题。
2、物理电路教学设计
九年级
第十七章欧姆定律
动态电路分析导学案
编制:
班级:
姓名:
授课时间:年
月
日
动态电路分析 【学习目标】
知道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引起的电阻变化和电路中开关通断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 【学习重、难点】
知道滑动变阻器滑片滑动引起的电阻变化和电路中开关通断变化引起的电阻变化。
【学习过程】
1、欧姆定律的表达式:
,电压的计算公式
,电阻的计算式:
。
2、串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压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并联电路电流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压的规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电路中的物理量——电压、电流会随着电路中用电器的连接方式或工作状态的变化而发生变化。连接方式的或工作状态变化直接表现在电路中总电阻的变化,进而引起电路中电流的变化或电压的重新分配。
知识点1:串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的电表读数变化
例1 如图1所示电路,是伏安法测电阻的实验电路图,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的读数将
, 电压表的读数将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变式训练
1、图47所示的电路接通时,滑动变阻器的滑动触头由a滑到b的过程中(
)
A.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小
B.电流表和电压表的示数都变大
C.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
D.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
2.在如图4所示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闭合开关后,滑动变阻器的滑动片P向右移动时(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灯变暗
B.电流表示数变小,灯变亮 C.电压表示数不变,灯变亮 D.电压表示数不变,灯变暗 3.如图60所示电路,电源电压不变,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 右滑动时,各电表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A变小、V1变大,V2变小
B.A变大、V1变大,V2变小
C.A变小、V1变小,V2变大
D.A变大、V1变小,V2变大
4、如图61所示的电路图中,当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下滑动时,下列判断哪个是完正确的 (
)
A.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灯L变亮
B.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灯L变暗 C.电流表的示数变小,电压表的示数变大,电灯L变暗
D.电流表的示数变大,电压表的示数变小,电灯L变暗
知识点2:并联电路中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的位置的变化引起的变化
例
2、如图6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当滑片P向右移动时,电流表A1 示数 、A2示数 、电压表V的读数 。(填“变大”、 “变小”或“不变”) 变式训练、
1、如图10所示电路,闭合开关后,将滑动变阻器滑片P由a端向端滑动过程中,图中电压表和电流表的示数变化正确的是 (
)
A.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大 B.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C.电压表示数不变,电流表示数变小 D.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 知识点3:串联电路中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的变化
例
3、在如图8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将开关K闭合,则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填“变大”、“变小”或“不变”)。
变式训练
1、在如图9所示的电路中,电源电压不变。
当开关K断开时,电阻R1与R2是________联连接的。开关K闭合时,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选填“变小”、“不变”或“变大”
知识点4:并联电路中开关的断开或闭合引起的变化 例题4.在图10中,灯泡L1和灯泡L2是______联连接的。当开关K断开时,电压表的示数将________;电流表的示数将__________(选填“增大”、“不变”或“减小”)。 变式训练
1、图58所示的电路中,电压U保持恒定,当K断开时,电流表的读数是(
)
A.A1变大、A2不变
B.A1变小、A2不变
C.A1不变、A2变小
D.A1不变、A2变大
2、如图63所示,电源电压不变,当闭合开关K时,电路中电流表与电压表的示数变化情况是 ( )
A.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大
B.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小
C.电流表示数变小、电压表示数变大
D.电流表示数变大、电压表示数变小
3、在如图所示的电路图中,把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向右滑动时,各表的示数的变化情况是(
) A.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
大 B.电压表示数变大,电流表示数变小C.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大 D.电压表示数变小,电流表示数变小
3、初三物理《家庭电路中电流过大的原因》教学设计
知识 标 :
1通过演示实验和电路分析 ,使学生理解家庭电路中总电流随家用电器功率的 增 大而增 大.
2通过推导 把实验结论从理论上加以验证. 3通过演示*丝被烧断的实验,加深学生对*丝作用的理解.
能力目标 :通过本节教学,培养学生运用物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情感目标 :建立安全用电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通过推导把实验结论从理论上加以验证
教学难点:通过演示*丝被烧断的.实验,加深学生对*丝作用的理解.
(一)复习提问
1.三盏灯在图9甲、乙两电路中,连接方法是否相同?
2.乙图中的*丝和闸刀开关如何在甲图的 相应位置上表示出来?
(二)新课教学
演示实验一
1. 展现示教板(与(甲)电路图相对应).
2.在干路上串入大电流表.
3.先后闭合 、 、 开关,分别读出电流表的示数.
提问:从这个实验可得出什么结论?(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提问:为什么电路中并联用电器越多,总功率越大电流就越大呢?
分析:在电路总功率过大情况下:
据 并联电路: 又据: ,所以 .
所以
因为 一 定,所以 增大,则 增大.
演示实验二
①(甲)电路干路上加*丝.
②在灯 两端并联一段导线.
③闭合干路开关,观察电流表 指针示数很大,*丝烧断,三灯熄灭.
提问:这个实验又说明什么问题?(学生讨论回答)
教师小结:
提问:为什么出现短路,电路中电流就很大呢?
在短路情况下,据 因为 一定, 很小;所以 就很大.
探究 活动
【课题】
调查家里的用电器
【组织形式】
个人、学习 小组
【 活动方式】
1. 制定子课题.
自己家里有哪些家用电器?
它们的功率各是多大?
电能表的铭牌.
实际生中如何防止电流过大.
2. 向 家长询问或查找说明书.
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4、物理电路教学设计
南河中学
李教锋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 知道串并联电路连接的特点;
2、 会连接串并联电路;
3、 会画简单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过程与方法
在动手实验、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分析归纳串并联电路在结构、开关作用、用电器间关系等方面各自的特点,从而学习识别串并联电路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激发学生认识串并联电路的兴趣;积极主动找出串并联电路的特点及识别方法,能联系生活中的串并联电路,体会科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及其价值。
1、 串并联电路的连接;
2、 画串并联电路的电路图。 教学难点:
串并联电路的实物连接及电路图的画法。 教学器材:
演示电路板、学生电学分组器材、课件。 教学方法:
学生自学,教师引导;实验探究,分析归纳;讲练结合,循序渐进。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知识回顾:见导学案。
二、新课引入:教师事先连好一个串联电路和一个并联电路,让各自两个灯泡都发光,然后分别摘掉一个灯泡,闭合开关,让学生观察现象(各自剩下的一个灯泡一个发光,一个不发光),引起学生的好奇,由此引入新课。
三、 学生按导学案自学提纲进行自学和实验探究。
1、 教师对学生进行分组并自选出小组长。
2、 教师强调实验注意事项。
3、 学生进行活动,教师进行指导。
四、师生研讨。
1、 让小组长画出各自小组的实验电路,师生一起归纳出相同的电路。
2、 对电路进行分析,指出什么是串联和并联,然后用课件进行演示,并归纳出串联和并联电路的特点及判断方法。
五、巩固练习:见导学案。
六、列举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1、 学生举例。
2、 课件展示。
七、小结。
让学生谈自己的收获和存在的问题。
转载请注明出处:https://www.yqlj.top/articles/60010.html